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外國經濟發展建設中的政策金融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日本構建“世界工廠”的特點分析
從戰后初期恢復經濟而采用“傾斜式發展”到后來為趕上世界先進技術而大規模引進技術設備,日本從一個面臨經濟崩潰的國家發展成為了“世界工廠”,與lT業化時代的全球制造中心不同的是,其制造業占全球的比重從未達到類似英國的絕對優勢地位,也沒有達到美困制造業曾經絕對控制的地位,13本作為新的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地位重點表現為在重點行業、重點技術領域取得領先于美國的競爭優勢。13本的工業發展主要靠“技術立國”,但是日本沒有原創性的基礎科技成果,其先進技術的主要來源不是技術創新,而是通過引進外同先進技術,吸收并加以改造。日本在其半導體、電子產品、家電、汽車等支柱產業上并沒有研發優勢,其并不再是tO:界科技中心,進入后工業化時期的“世界丁廠”產生了一個與工業化時代截然不同的現象:世界制造中心與世界科技中心相分離。
日本第代“世界T廠”的內涵具有以下特征:世界制造業中心與世界科技中心相分離,產品生產在世界市場具有相對優勢,但沒有絕對比重優勢;某些重點行業出口在世界市場具有絕對優勢;創新能力為模仿創新期;要素優勢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間和公司內貿易分T成為國際分T主流;以半導體、電子信息產品、家用電器、汽車等為支柱產業。
政策金融是指為了實現產業政策等特定政策目標而采取的金融手段,亦即為了培養特定戰略性的產業,在利率、貸款期限、擔保條件等方面予以優惠,并有選擇地提供資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金融體系和運行機制,引導民間產業資本流向重點產業,以推動產業政策的順利實施和經濟趕超目標的實現,為13本經濟高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戰后初期,由于戰爭的破壞,日本經濟處于全面崩潰的邊緣,資本稀缺,物資匱乏,市場混亂。為了恢復生產,振興經濟,日本政府根據有澤廣已教授的建議,實施了傾斜式生產方式——重點對煤炭和鋼鐵產業生產進行傾斜,并于1947年春設立了“復興金融公庫”,負責給重點產業部門提供低息貸款。盡管該金融公庫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它與價格補貼、物資配給政策一起,推動了以“傾斜生產方式”為核心的復興產業政策的順利實施。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日本政府還實施了以鋼鐵、煤炭、電力、造船這四大產業為重點的產業合理化政策。根據該政策,日本政府鼓勵企業對重點產業的生產設備、生產技術進行現代化改造。但由于歷史的原因,日本政府、企業內部資本較少,1950年至l962年期間,日本企業自有資本率僅為33%。為了滿足重點產業設備投資的需要,日本政府先后建立了日本進出口銀行和日本開發銀行,專門負責提供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長期資金以彌補民間金融機構長期資金的不足。另外,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日本政府又陸續建立了9家金融公庫,從而形成了以2家銀行和10家公庫為主的政府金融機構體系,如表1所示。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13本政府為了促進公共投資,根據特別法令出資設立了巾小企業振興事業團、日本道路公團等36家公團和事業團,負責對各自領域和地域進行公共投資和管理。
總之,戰后日本政策金融機構體系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政策金融融資體系,南2家銀行和10家金融公庫和一個基金組成,負責對特定領域內的企業提供借款。其資金除部分通過發行債券、從外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借款籌集外,主要來自于向政府資金運用部借款。第二部分是政策金融投資體系,由36家公團和事業團構成,負責向各自領域的企業或事業單位進行投資。
三、政策金融對日本構建“世界工廠”的促進作用
(一)給予直接信貸。
為滿足重化學工業設備投資資金的需求,對于需要政策支援的企業和產業,日本政府或通過最優惠的商業貸款利率,或利用政府掌管的公共資金和政策金融機構,為其提供了長期貸款。從戰后初期實施傾斜生產方式開始,這種政策金融就不斷發展和完善。實施政策金融的主要政府金融機構有日本進¨;口銀行、El本開發銀行和中小企業金融公庫等。其中,口本進出口銀行主要是為企業的進出口貿易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日本開發銀行主要是為企業的大型設備投資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中小企業金融公庫主要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設備投資和流動資金方面的支持。上述政府金融機構雖然并不是專門為重化學工業服務的,但由于重化學工業在出口貿易和設備投資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其從政策金融中得到了最大的好處。例如,為支持造船T業的發展,1956年日本進出口銀行80%的出口信貸都用于支持船舶出口,其后一直到l966年,支持船舶出口的出口信貸都超過了5O%以上。
(二)引導民間資本
為了引導民間資本流向政府重點支持的產業部門,戰后日本政府充分發揮了政策金融機構融資示范作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民間資本引導機制。該機制主要是通過政府金融機構的融資示范效應帶動民間金融機構向重點產業融資。由政策性金融機構對處于成長前期、發展前途不明的重點產業先行投資,以表明該產業是政府重點支持的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從而增強了民間金融機構的融資信心。當民間金融機構對某一產業的融資熱情高漲后,政策性金融機構就逐漸減少其投資份額,把該投資領域讓給民間金融機構,再轉而扶持新的重點產業,形成一種政策性金融對商業性金融投資取向的倡導和誘導機制。超級秘書網
一般說來,戰后日本政府金融機構的貸款期限長、利率低、條件優厚,企業獲得政府金融機構貸款后更容易得到民間金融機構的融資,因為民間金融機構向企業進行融資的時候,政府金融機構的融資起到了信譽擔保作用,因而政府金融機構在帶動民間金融機構向重點產業進行融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刺激民間金融機構向政府重點產業投資的積極性,戰后Et本政府實施了護衛艦隊管理模式——由大藏省擔保銀行不破產,并X,1存貸款利率進行嚴格的限制。限制存貸款利率的做法保證了銀行能夠獲取穩定的存貸款利差也即租金。由于該租金是一種相機性租金,其取得與否取決于貸款的規模和質量。由于政府金融機構融資對象都是政府重點支持的產業,向這些產業進行投資風險很小,因此,這種做法極大地促進了民間金融機構向重點產業提供貸款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日本銀行為了支持民間金融機構向SA事重點產業經營的企業提供貸款,不僅增加了貨幣供應量,而且還直接向這些銀行提供最低限度的信貸保證。據統計,1960年,日本每家都市銀行都從日本銀行獲取了相當于300億日元的信貸。1961年3月,每家銀行獲得500億日元的信貸,1961年9月,每家銀行又獲得了900億El元的信貸,這進一步增強了民間金融機構向重點產業融資的能力。
此外,與民問金融機構相比,政府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和貸款期限方面更為優惠,對企業更有吸引力,但只有政府重點支持的產業項目才能夠獲取政府融資。民間機構要想獲得政策金融機構的優惠貸款,就只能向符合政策日標的產業投資,從而確保了民間投資方向與政府產業目標相一致。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政策金融對日本“世界工廠”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國政策金融始于新中國成立初期,1993年又先后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3家政策性銀行,建立了我國的政策金融體系。我國政策金融相對于日本而言還很弱,需要大力發展,應盡快組建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新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積極發揮政策金融的作用,促使我國早日真正成為第四代“世界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