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風險投資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融資機制主要指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方式,由風險投資企業的類型所決定。根據投資方的屬性,這些高科技中小風險投資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五種類型:
(一)以政府出資為主導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這類風險投資公司主要由地方財政出資,地方科技行政部門負責組建,目的在于推動本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政府出資的投資公司在我國投資公司體系中占據主體性地位。
(二)大公司所屬的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這類風險投資公司主要由上市公司和投資銀行通過獨資、參股或控股的方式建立,而上市公司組建風險投資公司的現象更為常見,為企業的核心業務提供戰略協同。
(三)證券公司所屬的風險
投資公司投資2001年6月20日,中國證監會了《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23條第6款規定:證券公司經中國證監會的批準可以發起、設立或參股風險投資公司。一般而言,券商風險投資公司具有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比較重視后期的投資。
(四)民營及混合型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這類證券公司的資本結構包括民間資本與上市公司資本的混合、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的混合兩種主要形式。目前,我國純粹民營的風險投資公司數量有限、融資規模較小,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民營風險投資公司在我國風險投資市場上的位置日益顯著。
(五)外資風險投資公司與合資風險
投資公司的投資2003年3月1日,科學技術部等六部委聯合制定了《關于外商投資風險投資企業的管理規定》,為中外合資風險投資公司創造了組建、生存與發展的條件。目前,我國外資及合資風險投資公司已達數十家,包括跨國公司的風險投資公司、傳統的國家風險投資公司、國際投資銀行的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風險投資公司。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融資機制具有多樣性,政府、大公司、證券公司、民營企業與外資風險投資公司等均可以向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提供資金。在我國,由于養老基金規模不大,并受到現行經濟政策的約束,不可能大規模用于風險投資。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較小,資金用途受到特殊的限制,無法用于企業的風險投資。國有商業銀行由于長期受到不良貸款的困擾,近年來奉行穩健的信貸資金政策,對風險投資持有謹慎的態度。相比之下,國外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較多,除政府、大公司、證券公司、外資機構等投資主體外,商業銀行、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富有的個人及家庭等均可提供風險資本。在美國與歐盟地區,政府所提供的風險資本較少,主要來源于養老基金與商業銀行等資金機構。在美國,風險資本的形成主要來源于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資金機構,約占風險資本總量的一半以上,而在歐洲,商業銀行是風險資本的最大投資方,為風險企業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的風險資本。
二、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的職能分析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是風險投資機構與高科技中小企業相結合的產物,風險投資機構對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運營機制存在著直接的影響。在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成長過程中,風險投資機構的職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解決高科技中小風險
企業的資金來源問題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資產規模較小,信用記錄欠缺,自身擔保的實力較弱,但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卻較突出,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對其進行放款,導致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存在。風險投資是一種中長期的股權投資,不是關注項目的短期盈利和安全性,而是項目的成長性,因而能夠彌補傳統融資的缺口。
(二)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性的人力資本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系列技術問題或管理問題,而風險投資機構擁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化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對風險企業提供各種支持。
(三)參與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管理
風險投資機構參與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管理的目的不是自己經營企業,而是要從財務戰略、技術戰略和營銷戰略等發展戰略來促進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成長,以便最終能夠以較高的價格退出中小風險企業。同時,風險投資機構通過對中小風險企業的全方位管理,可以實現對企業運用機制的監控,從而降低人風險。
(四)扶持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技術創新
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產品的替代性較強,替代時間也較短,企業必須不斷增加研發投入才能維持其相對技術優勢。
三、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立項評審機制分析
目前,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風險資本形成主要以政府投資為主,因而,政府投資的立項評審機制在主體上代表了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立項評審機制。我國大部分國家級科技計劃,除了創新基金外,對項目的評審基本都是采用地方科技廳(局)或經濟發展局推薦,報科技計劃管理單位,由管理單位組織專家評審,再報送評審委員會最終確定是否立項,而評審委員會一般由財政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員組成。現有的評審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但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一是造成地方推薦單位對項目缺乏把關,不管好壞項目全往上報。二是項目的立項決策過多依賴于專家的意見,導致評審偏差或失誤較大。具體原因有:對專家缺乏約束機制,專家并不對自己的評選結果負責任。在很多場合,專家的知識面也有限,不足以應付項目評審的需求。在極端的情況下,專家并不了解一些新技術,可能導致前景較好的項目被否決。專家的實踐經驗不足,過于拘泥于書面知識。許多專家來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偏向于技術和財務,實踐技能薄弱。
四、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經濟功能分析
在我國中小企業體系中,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具有較高的創造力,不僅對科技促進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而且能夠帶動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近十余年以來,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據權威部門統計,我國技術創新體系中約70%的創新技術是由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完成的。一般而言,我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具有如下功能: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由于規模經濟和資金實力的缺乏,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高科技中小風險必須不斷實施技術創新。高素質的科研人員是風險企業的寶貴資源,是技術創新的源泉,也是市場競爭的主要力量。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專注于某一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和產品開發,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市場需求的產品,往往在該項技術上居于行業的前沿位置;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較為靈敏。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投資較少、規模較小、周期較短,主要依賴于技術創新,依賴于人力資本的開發,善于捕捉市場機會,尋找市場的切入點,不斷地向市場推出創新性的產品,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研發資金投入的數額和比例較大。由于缺乏規模效益和資金實力,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必須依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性價比的產品才能生存。在很多情況下,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研發投入并不能在短期內取得回報,因而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都比較高;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大多涉足新興產業,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是試驗新技術的最佳場所,每一次新興產業的出現都可以帶動大量高科技中小風險企業的涌現,反過來又加快了新興產業的形成,特別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從而有利于整個產業的優化。
作者:劉荷生張同建李明星單位:鎮江市創業風險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