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商務引入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電商領域聚集大量風險投資電子商務企業尋求投資,風險資本也對未來成長性高的電子商務領域興趣十足。據清科數據庫統計,2005年至2012年上半年,已披露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風險投資案例數319筆,資金總額達67.33億美元。對電子商務的投資熱潮在2011年達到高峰,在這期間已披露的投資事件達107起,投資總額高達48.65億美元。并就2011年而言,單筆融資在10億元以上的有3筆。2010年到2011年,團購網站在短時間內收獲了大量風險投資,在大量資本的支撐下,團購網站迅速擴張。有潛力的企業往往收到多家風投機構的投資意向,如拉手網等獲得了多輪金額不菲的風險投資。并且在這股熱潮中,電商獲投資之快也十分驚人,拉手網上線不到三個月即獲得泰山天使融資和A輪融資,A輪融資后九個月內陸續又獲得了合計1.6億美元的B、C輪融資,企業估值一路上漲。毫無疑問,風險資本的加入促進了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多家電商創始人與風投存在分歧資本是把雙刃劍,原有管理者與風險投資機構需要在合作中相互博弈。電商在引入風險投資后,控制權之爭也屢見不鮮。風險投資機構投入資本的目的是在退出時獲得高額收益,而創業者或原有管理者則期望做成一家優秀的企業。很多電商創始人在接受風險投資后頗為后悔,或是引狼入室,將被投資方套空公司,或是被投資方架空而失去控制權,或是認為引入投資時定價太低、賤賣股份,如24券、紅孩子、尊酷網等。而矛盾激化的后果往往是一家發展勢頭良好的公司停滯不前,失去最佳時機甚至倒閉。24券創始人杜一楠與風險投資方產生激烈矛盾,最終結果是在杜一楠要求下投資方派遣在24券的人員從24券離職,同時投資方也停止繼續向24券投資,24券發展受阻。同時,由于多家電商虧損,盈利遙遙無期,導致資本市場觀望情緒加重,已注入資本的風投機構謀求退出該領域。
電子商務利用風險投資的問題分析
盲目擴張、連年虧損、權利架空、IPO失敗,這些都是目前電商引入風險資本后遭遇的情形。電商在與風險投資機構從簽訂協議到實際運營中都存在重重問題。電商在接受投資與運用投資方面都需謹慎。
(一)資金使用失控電商取得大額資本后瘋狂擴張,期望擴大用戶規模,分攤高固定成本,取得盈利。就目前來看,大量電商盲目擴張,管理粗放,在進行無計劃、不可持續的發展,寄希望于跑馬圈地后擊敗競爭對手,進入行業前列。2009年凡客互聯網廣告費用高達5.2億元,超過百事可樂,位居全國第二。到了2011年,廣告費達10億元,并瘋狂推新商品,物流和倉儲成本都不在考慮之中,最終資金鏈斷裂。巨額廣告投入、巨額人力成本、低價策略,在電商大肆擴張時總是不計成本,實際上成本才是收益的基礎。在對基礎設施、市場建設等的大規模投入后,電商難以在短期獲得盈利,從而導致對資本的進一步需求,收到一輪風險投資后會寄希望于下一輪風險投資的進入。進入了融資-擴張-再融資的循環中,對盈利只能預測再預測。在搶占市場份額時,實行低價策略的電商不在少數。目前,電子商務市場同質化嚴重,消費者轉移成本低,惡性競爭加劇。當當網、國美、蘇寧、京東等進行了多次價格戰,以虧損換取市場。團購網站更是追求規模、管理混亂,各大網站在資本的推動下競爭慘烈。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團購網站有高達48%的死亡率,累計誕生6069家,在此過程中關閉2859家,3210家團購網站仍在運營,而團購大戰仍在持續。
(二)契約訂立草率風險投資機構對于訂立風險投資契約比企業家更具經驗,風險投資契約可能會存在漏洞,創業者會陷入風險投資機構的陷阱中。在訂立契約前,創業者需要根據風投特點制定戰略目標并與風投協商,明確是規模在先還是效益在先,以免在后期陷入與風投的戰略分歧。很多電商在短期無法盈利后,創業者和風投機構之間矛盾激烈,這也是在簽訂契約時的約定不足。電商在訂立契約時,往往只考慮到風險投資退出的可能性,標明了特定條件下風險投資機構有權退出企業。并沒有考慮到企業創業者脫離風險投資的可能性,即沒有在特定情況下要求風險投資離開企業的贖回條款。阿里巴巴創業團隊在企業日漸壯大后,就收回股權問題與投資方進行長期談判并付出巨款,這也表明了贖回條款的重要性。訂立風險投資條款時的細化考慮是日后解決矛盾的依據。對賭協議導致的控制權轉移在風險投資中也十分普遍。很多電商企業的創始人對自身狀況過分樂觀,與風投機構草率簽訂對賭協議。對賭協議是單邊協議,允許風險投資者在企業未達到約定標準時根據低估值計算投資款,或者調整投資方在被投資企業中所占的股權比例。對賭失敗后風投履行契約,創業者會喪失對企業的控制權。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的規定,企業股權要穩定清晰。IPO審查時,對賭協議不被認可,要求企業在IPO前清理。但仍有眾多風投要求與創業者簽訂對賭協議來平衡風險。
(三)資本市場應對不足在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之前,企業的創始人對資本市場的了解通常有限。在引入國內外的風險資本后,往往片面關注資金的流入而忽視隨之而來的風險,如股份被大量稀釋、增加的額外費用等,或是過于依賴投資人的投資,而失去主動地位、被投資人裹挾。紅孩子在引入風險資本后,風險資本占公司股份比例較大,進入公司管理層,在轉型期結束后四名創業者僅留下一名,被投資者架空。而在準備IPO或IPO之后,企業博弈的對象增加到監管部門、所有投資機構與個人投資者。資本市場的運作與企業經營的規則大不相同。倒在IPO前的企業數不勝數。拉手網在兩度IPO失敗后,其創始人陳波與投資者博弈敗北,被架空權力。同時,多數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缺乏經驗,在遇到危機時無法恰當應對。近兩年,美國做空機構多輪狙擊中國概念股,導致多家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包括當當網暴跌。多家企業或退市或中止上市計劃,體現出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不適應與中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不成熟。
(四)急于IPO,圈錢意識過重風險投資進入電商企業的最終目的是使資本進入企業后高價退出。如今IPO退出在所有退出方式中收益最高,比例僅次于股權轉讓。風險投資機構寄希望于通過IPO退出來達到投資利潤的最大化。電商期望通過上市來圈錢彌補資金不足;風險投資者期望資金早日收回。很多電子商務企業受制于對賭協議與投資者的壓力。在風險投資機構的推動下,電商領域有了唯IPO論的生存方式。拉手網曾兩次沖擊IPO,管理層會議的核心也是IPO,甚至公司內部每天有IPO倒計時,整個公司的運營都以IPO為主。這樣的企業運營方式必然不能產生精細化管理。而目前IPO也越來越艱難。2012年中國主板IPO在兩個月暫停后于10月中旬重啟,監管部門傳遞的信號是審核趨嚴。美國資本市場受到中國概念股的信任危機影響,IPO難度也在加大。這對一味追求上市,瘋狂消耗資金的電商企業來說增加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2012年上半年,僅有唯品會一家企業成功在美國上市。無疑很多電商的經營策略本末倒置。
針對電子商務利用風險投資的策略建議
電子商務行業涌入過多風險投資,經營管理存在重重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解決將導致行業被資本綁架,缺乏真正的增值服務。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一)規范管理模式電商想要實現盈利,必須實現精細化管理,可以依靠風險投資的管理經驗和關系網進行供應鏈整合、系統改造、流程重組并吸收高素質人才。節約各方面的成本,無論是否引入風險資本,資金支出都需要謹慎,有計劃的進行擴張和資金支出。粗放的管理戰略只會使企業增加失控風險。一味靠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并不可取,目前競爭激烈的電子商務領域需要用差異化,獨特的商業模式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惡性競爭只會導致行業衰退。在電商領域生存也需要靠增加收入渠道來實現收入來源多元化。電商準入門檻低,企業自律十分關鍵。上下游產品的質量都需高度關注,降低投訴率。產品質量,企業誠信都是企業成功的重要的因素。美國做空機構狙擊中國概念股與一些中國公司會計造假、業績注水密切相關。不致力于完善企業管理,依靠數據造假在監控嚴密的資本市場中瞞天過海的幾乎不可能。
(二)謹慎選擇風投機構創業者在選擇風險投資時需要選擇經營理念相合的風險投資,避免因其他因素逆向選擇。如果選擇經營理念不同的風險投資,經營過程中又出現利益上的沖突,雙方矛盾很容易激化。也不能因急缺資金而選擇投入現金最多、到賬最快的風險投資,日后運營的合作破裂將超過缺乏資金的困難對企業的影響。并且,創業者為了實現短期迅速擴張引入過多資本,可能會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在簽訂投資契約前對風險投資機構以前投資的情況充分了解,是否存在信任危機,是否過分介入企業經營管理。風險投資機構要求必須簽訂對賭協議時,創業者不能急于獲得資金而要通過全面調查來確定是否簽訂協議。并且,在風險投資契約中需要細化約定,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避免陷入風險投資機構的陷阱中,保障控制權。風險投資機構是創業者最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最危險的對手。
(三)強化風險意識風險投資把資金投入企業,需要為它自身的投資者帶來高額回報,必然會與創業者存在矛盾。創業者在使用風險資本時要充分意識到風險投資不是免費的,其風險與收益并存。企業無法盈利時風險投資會謀求退出,企業日后盈利時可能需要付出大量資金來讓風投退出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風險投資機構進入企業管理層后,企業的商業機密或是專有技術有可能被風險投資機構竊取。電商在收獲大筆資本的時候需要考慮隨之而來的風險,并加以防范。在死亡率高的電子商務行業,經營風險也需要關注。企業的重大戰略與決策制定好,要想到失敗的可能性,并提供多種應對措施。特別是如今融資熱潮漸漸冷卻,電商取得風險投資難度增大,企業需要強化風險意識,積累資金渡過資本的嚴冬。
(四)充分了解資本市場電商在準備進入股市時需要對資本市場有充分的認識。在資本運作面前,尚未上市的電商有許多方面要進行改造比如說完善的公司治理機構和運行機制、合法合規的財務報表,以及與中介機構的良好合作等。不能一味依靠風投或中介機構來介入資本市場,電商企業的財務部門需要建立科學的體制、引入高素質的人才,作為公司進軍資本市場的后盾。在面對做空機構無端攻擊時,企業應立馬控制局面,使用有力證據進行反擊,必要時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揭露惡意機構捏造的不實數據,穩定本公司股價,運用各種手段化被動為主動將損失降到最低甚至反敗為勝。
作者:劉為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