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工園區環境風險控制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隨著化工項目不斷增加,化工園區事故較為常見,導致了環境污染及生命、健康、財產的損害。文章從中國化工園區環境風險特點入手,分析了化工園區在布局、管理、項目引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的相關控制措施。
關鍵詞:化工園區;環境風險;控制對策措施
近年來,國內陸續建立了一批專業化管理水平較高的化工園區,為推動石化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同園區之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例如部分園區布局規劃不合理,規劃實施過程中變動不規范,項目管理不夠完善,配套設施不夠健全,安全環保仍然存在隱患等問題比較突出。本文是針對化工園區環境風險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控制對策進行研究。
1化工園區環境風險特點
1.1環境風險源較多
高污染、環境風險源較多是化工園區的企業最主要的特點。常見的風險事故有火災、爆炸、有毒有害危險物料等[1]。
1.2環境風險存在多米諾效應
化工園區內企業密度大,發生環境風險事故后,極易引發其他風險源相繼發生事故,造成連鎖事故,導致事故破壞性增強。
1.3環境風險破壞性強
化工園區一旦發生環境風險事故,極易造成經濟、人員和環境的嚴重損害,補救和恢復難度較高。
2化工園區存在的問題
2.1園區布局不科學
我國化工園區數量龐大、布局分散。由于重化工業擴張迅速缺乏總體規劃、城市規劃缺少環境風險控制要求、規劃控制不嚴導致環境風險累積、防護距離內居民搬遷滯后等問題。先選址再開展規劃環評是我國工業園區的普遍現象,導致規劃環評難以確定不合理產業布局與選址。由于我國出臺經濟發展和石化企業必須進入園區的要求,各地規劃了大量工業園區[2]。呈現“園區套園區”的現象,導致土地資源浪費,產業布局與區域生態安全、化工產業規模擴張、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2.2園區環境管理不規范
部分化工園區為加快發展,將工作重心聚焦于招商引資,不優先考慮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有的園區沒有污水收集管網,有的園區缺少雨污分流系統,還有的園區沒有集中污水處理廠,企業已經建成投產[3]。也有很多園區缺乏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或者危險廢物運輸系統等,軟件管理水平較差,信息沒有公開。在缺乏環保基礎設施的園區內,企業一旦投入生產,便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嚴重風險[4]。形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方政府為經濟發展,推動化工項目落地,隨意調整規劃,造成“化工圍城”的被動局面[5]。
2.3園區環境風險防范管理及應急水平仍待提高
石化企業在環境風險管理日益加強的背景情況下,多數項目都建設了應急水池。但是,受限于場地規模、舊版設計規范等問題,事故發生后,事故廢水產生量可能大于應急水池的容納量。部分企業對事故廢水導流系統的管道、水泵和閥門等缺乏維護,實際應用時存在隱患。同時,部分園區尚未建設公共應急事故池,從區域層面缺少有效的應急事故池互通體系和“兜底措施”。
3化工園區風險控制對策措施
3.1優化化工園區產業布局
化工園區產業布局的合理性是確保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確保環境風險可防可控的先決條件。從經濟角度分析,對于控制環境風險的成本中,產業布局優化遠遠低于居民的搬遷費用。短期內無法解決布局性導致的環境風險,只能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對新上的石化項目進行規劃環評,提前布局區域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同時加強區域安全防范措施,逐步予以解決因產業布局不合理造成環境風險隱患。對于新布局的化工園區應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確保安全”的原則,先規劃后建設,制定產業規劃和準入條件等相關環境管理政策以減輕城市環境資源承載力,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并定期開展園區的環境影響和評價。
3.2嚴格化工項目入園要求
嚴格項目入園要求,落實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提出的要求,科學規劃園區發展,結合園區的區位優勢和環境承載力,落實園區規劃及項目準入要求,引進有利產業健康發展的項目,嚴禁引入環境風險高、污染治理難度大的項目,限制毒性大的項目,建立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管理體制。通過調整園區產業結構,淘汰工藝落后、污染大的企業,及鼓勵園區內相關企業兼并發展,解決已發展成型無剩余用地的園區,為工藝先進、污染治理水平高、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進入園區騰出空間。已形成規模的化工園區,應結合已入化工園區的工業企業,根據《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重新評估現有企業大氣、廢水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依據評估結果分析化工園區已設置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應整改措施,提高園區的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能力。
3.3加強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通過嚴格落實“管理控制、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管理思路,認識到環境風險防控是全過程管理,而非單純的末端治理。逐步提升對全過程風險管控以及化工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優先采用環境風險的全過程管控理念,防控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通過了解化工園區規劃類型及分配布局,全面落實“三線一單”,從源頭降低環境風險;通過加強化工園區的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形成企業、園區、社會、政府共融的良性形勢。在完善環境風險防范體制的基礎上,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工作,加強各級政府、園區企業的應急能力,建立園區應急處置隊伍,完善園區環境風險應急預案,有效處理環境風險事故的發生。同時,在對政府、園區和企業環保工作人員、以及公眾進行培訓的同時,可選擇不同的培訓內容及深度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從而提升相關管理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加強園區的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能力的建設。
3.4強化控制污染物的減緩措施
化工園區的污染物來自于化工園區的生產和廢物處理過程中,同常規污染物相似,也是通過污染大氣、水、固體廢物等途徑直接或間接進入人類生存空間給人類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可加強常規污染物控制措施,包括大氣、水體和固體廢物等的污染控制措施,均可有效抑制優先控制污染物的擴散傳播污染環境。
3.5遵循回收利用、循環經濟的原則
遵循循環經濟的理念,對化工園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首先考慮回收利用,盡可能充分利用各種原輔料,提高廢水處理效率,力爭做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廢物資源化,廢棄物排放最小化。
3.6嚴格執行有關的標準和法規、貫徹“三同時”方針
化工園區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與標準規范,嚴格落實“三同時”的要求。化工園區在引進主生產裝置的同時,引進配套的先進“三廢”治理設施,并將企業的“三廢”治理設施與化工園區的綜合治理設施緊密結合。化工園區將統一規劃建設公用處理設施(如污水處理場),并在各裝置設預處理單元(如火炬、焚燒爐、活性炭吸附系統、水洗塔、堿洗塔、隔油、浮選、中和、萃取等預處理設施)對其排放的污染物進行一級處理,達到接管標準后送化工園區公用處理設施進一步處理。
3.7強化信息公開
園區應公示化工園區環境情況,加強化工園區企業的主體責任。企業不僅必須主動公開污染物的排放情況,而且還應建立危化品的環境管理臺賬,并依法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
3.8加強園區環境風險管理水平
化工園區管委會、園區內的企業應承擔環境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事故隱患,并采取相應的防范和整改措施。由于環境風險控制措施的投入較大,導致部分企業積極性不高,政府及園區管理機構應出臺強制性管理政策,要求化工園區及園區內各企業建立環境風險應急處置系統,包括專業消防隊伍、應急醫療急救系統和滿足配置要求的應急救援物資,在園區建立“單元-廠區-園區”的事故廢水三級環境風險防控體系,確保事故廢水不進入園區外地表水體環境。環境風險應急防范系統建設對化工園區至關重要,也是化解事故出現時導致環境問題重要保證。化工園區和企業應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并且應定期組織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全面提升化工園區的環境風險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在同一個化工園區或彼此相鄰生產、儲運場所之間,要加強聯防聯控,建立“環保一家人”管理理念,各企業事故應急池、管道應連通,并且園區及企業需配置能力足夠的事故廢水提升設施,徹底實現各企業及園區事故應急池共用。
4結語
化工園區的建設,需要結合當地的區域位置、資源優勢、環境容量等進行綜合的考慮,結合實際特點,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和環境保護規定,科學選址和規劃,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從而使我國化工園區的建設走上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丁廣龍.化工園環境風險識別及防控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4.
[2]劉標.化工園區環境風險評價及風險管理[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10):125-126.
[3]宋興偉,王淑賢.化工園區環境自動監控預警體系建設對策探討[J].環境與發展,2015,27(06):52-55.
[4]胡濤,游大龍,鄭芳.化工園區建設存在的環境問題與對策措施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40(01):90-92.
[5]郭麗娟,袁鵬,宋永會,等.化工園區企業環境風險分級管理研究[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1,1(05):403-408.
作者:李東妮 單位: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