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高專教學財務會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財管專業、審計專業等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學生而言,無論是考研還是就業學好《財務會計》課程都是至關重要的。鑒于此很多高校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程,教材特別選用了會計職稱考試用書、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會計技能,高校安排了實踐教學。在教學方式上改變了傳統的黑板書寫的單一模式,多數已經采用多媒體講授,通過放映PPT使得抽象的概念、理論知識更為直觀,大大改善了授課效果。在考核方式上也改變了以前的“一刀切”的做法,即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生是否通過考核的唯一標準,目前多數高校均參考了學生平時的表現成績,使得考核標準更為客觀。
二、高職高專《財務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多年來高校的教學改革,會計教學在教材編寫、教學模式、考核標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教育部對高校人才的培養要求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生涯將《財務會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歸納如下:
(一)教材選用不恰當,編寫內容缺乏創新為了增強就業競爭力,很多高校的會計等相關專業學生選擇在校期間參加注冊會計師的考試、會計職稱的考試,同時還有部分同學為了在考研大軍中脫穎而出,取得好的專業成績,都需要苦學《財務會計》課程,為了滿足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需求,很多高校都選用了全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和會計職稱考試用書,這些教材的使用無疑使得原本就比較苦澀的《財務會計》課程難度更大,內容更多,而教學課時并沒有隨著教材難度的增大,內容的增多而相應增加教學課時,不難想象面對這樣的困境,教師為完成學期或者學年教學任務,不得不對教學內容作出刪減。由于課時緊張的緣故有時對難點或者重點的內容也不得不作出放棄,即使不放棄在講授過程中也比較籠統,授課效果不夠理想。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對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會計職稱考試用書充滿了期待,在《財務會計》課程開設前期學習興趣高,氣氛濃,而隨著后續課程難度的增大,如長期股權投資、所得稅會計、合并財務報表等章節內容的出現,出現厭學情緒,難點內容自始至終沒有理解透徹,前后知識點無法連貫,日積月累對《財務會計》課程失去了學習信心,沒有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另外,有些高校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采用與會計專業的學生難度相同教材,也是不合適的,難度過大不僅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還會產生挫敗感等負面影響。因此,教材的選用得當與否對于學生學好《財務會計》課程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我們不難看到高校的《財務會計》課程教材層出不窮,這些教材大都以會計準則為依據,以六大會計要素為主線,同時還有一些特殊交易和事項的核算,如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在教材的編寫結構、內容上幾乎是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因此這些大眾化的教材沒有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所以無法很好地吸引學生認真學習這些教材。會計學作為動手能力很強的一門學科,在高校期間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還要培養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高職高專教材中除了描述傳統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必備一些財務案例供學生閱讀思考,使得財務會計知識學以致用。
(二)教學理念守舊,教學模式有待豐富長期以來高校的教學理念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盡管在課堂上有不少師生互動環節,但總體來講仍是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即在學生接受會計知識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這種教學理念的結果無疑是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并不是通過自己的鉆研獲得的,長期以來就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惰性,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知難而退。出現這種結果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不想看到的,但是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現在教學理念存在的問題,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利于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確作為高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傳授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及進取的精神。我們認識到傳授學生學習方法或者獲知新知識方法的重要性,同時更應該認識到我們的授課方法或者授課模式對學生的影響,如果我們的授課方法或者授課模式按照傳統的模式一成不變,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同時與之俱來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學習視野比較狹窄,不利于探索新知識。目前高校在講授《財務會計》課程中,除了較少時間利用傳統的黑板板書外,大部分時間都放映精心制作的PPT,效果顯著,基本實現了原來利用單純的黑板板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比如講解存貨、固定資產等概念時,通過放映原材料、庫存商品、周轉材料、固定資產等實物圖片,學生對于那些單純利用語言描述的抽象概念通過看到實物圖片理解起來更為直觀、更為透徹。但是僅僅利用多媒體教學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實施啟發式教育,比如在授課過程中要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等。
(三)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不完善會計是門技能型很強的學科,僅有理論知識而不會實務操作是無法達到學習目標的。而對于培養會計技能高職高專院校普遍認識到其重要性,在制定人才教學培養方案中也都制定了會計實踐教學的培養計劃,但是不夠系統、完整、全面。不少高校采取的實施方案均是在開設《財務會計》課程時,分配比例很少的課時安排學生做會計實訓,而學生在進行會計實訓時往往都在做學校購買的財務實訓軟件上的題。當然,這些財務實訓軟件的題量比較飽滿,涉及到的知識面也比較廣,對學生掌握會計技能和進步鞏固會計理論知識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通過筆者多年的親身教學經歷,在講授會計實訓時也發現一些問題,對于財務會計實訓軟件中很多都是單項業務實訓,即貨幣資金實訓、金融資產實訓、負債實訓等,這些業務之間沒有聯系,數據不連貫,這種實訓嚴格意義上可以說是理論知識的練習題,并非技能型的實訓。其次,學生在進行會計實訓時一人兼數職,即一個人承擔所有崗位的工作,如制單、審核、記賬、主管等,這種形式的實訓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即促使學生學習所有崗位的工作技能,但是由于缺乏實際的工作循環,學生即使做完了實訓項目,但對于各個崗位的工作權限還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達到實訓目的。另外,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核算是一個團體、一個完整組織的工作,即整個財務部、財務科或者財務處分工協作完成的任務,而課堂上很少分角色分崗位實訓,所以實訓環境不逼真,學生興趣不濃,感到枯燥乏味,實訓效果欠佳。高校的會計實訓大多在校內實訓室完成,很少到校外企業參加實訓工作,由于學生在校內實訓室感受不能真實的工作環境,看不能摸不著企業中的真實會計資料,如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在實訓室進行會計實訓時缺乏主人翁意識,投入精力不夠,無法實現預計的實訓目的。
(四)考核形式不能體現學生真實能力目前高校的《財務會計》課程考核形式比較守舊、單一,不能把學生日常表現、努力情況真正客觀地反映到課程成績中。當然現在大多數高校在學期期末核定財務會計課程成績時,除了期末的試卷卷面成績,也會將學生的出勤情況、日常作業以較少的比例計入學期總成績,但是這些日常表現成績相對于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還是少之又少。有些學生平時很少出勤,作業完成得也不好,但是在期末考試前突擊幾天也能獲得不差的成績,但是,這樣的成績是無法體現出該生的綜合表現情況的。有的學生甚至還可以以這種突擊得來的成績獲得學?;蛘邍要剬W金,這種現象與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是完全相悖的,所以這種考核方式對學生、學校、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必須改變目前這種不客觀的考核方式。合理的成績核定方式應當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和綜合能力。那么要反映出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和綜合能力,毋庸置疑應當逐步加大學生平時成績占期末課程總成績的比例。我們應當看到合理的考核方式對于學生的整體評價是至關重要的。作為高校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并有義務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探索出更為科學、更為全面、更為客觀的考核方式。
三、改進《財務會計》教學的措施
(一)選用合適的教材,編寫教材創新內容高?!敦攧諘嫛方虒W需要因地制宜,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難度不同的教材,如會計、審計等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難度較大的教材,如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和會計職稱考試用書,由于該教材的顯著特點就是難度大內容多,如若采用這些教材,我們高校教師應當建議學校在原來課時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課時,這樣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即學生通過努力才可真正地汲取到該教材的知識精髓,達到使用難度較大教材的目標。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就可以選擇難度較小,內容不過于繁雜的教材,如高校教師自己編寫的統編教材,這樣學生在掌握財務會計知識的同時不會因為難度過大造成對財務會計課程的恐懼感。高校教師編寫教材需要打破現有的編寫體系,當然并非排斥固有的理論知識。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并不斷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那么我們高校教師在編寫教材時就應當有所體現,比如在每章配備實務案例,引導學生利用每章的理論知識分析實務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得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掌握每章的知識點。
(二)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長期以來,高校教學普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這種教學理念已經不符合現代教學要求,應當逐步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講教師聽的階段,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學習的知識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分析問題,最終如何解決問題,做到學以致用。比如期末對賬,發現存貨中的原材料賬實不符,引導學生查找造成賬實不符的原因,是記賬差錯還是存貨管理出現漏洞,進而引導學生對于賬實不符的原材料應當如何賬務處理。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手段上除了傳統的黑板板書、多媒體放映,還要盡可能多地實施其他教學手段,如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等。
(三)完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對于目前高校開設會計實訓不系統、不全面的情況,我們應當大刀闊斧地調整現有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因為實訓教學體系建設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動手能力。筆者認為首先在校內應當豐富實訓項目,并且將項目之間盡量做到前后連貫,要讓學生分崗位分角色實訓。在實訓過程中教師發現問題應當及時指出,并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在校外實訓除了參觀企業的生產經營流程,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實訓企業的財務工作中,由工作人員監督指導各個角色的賬務處理,完全按照實際工作的流程操作,從憑證到賬簿,從賬簿到報表。通過實地進行賬務處理,學生不僅增強了會計實訓的趣味性,而且較好地掌握了各個工作環節中的技能。
(四)探索客觀的考核方法為了更好地反映出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和綜合能力,我們要加大學生的平時成績的比重。除了傳統的出勤、作業以外,還要把日常課堂提問、實訓、專題討論、小測驗等成績也計入課程總成績中。只有這樣才能更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整體學習態度和課程掌握情況。
作者:李敏單位: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