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政策性農業保險是農業保險的主要形式
1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內涵
最早提出政策性保險概念的,是來自臺灣大學的經濟學者袁宗蔚教授,在保險學研究過程中,他把保險行為分為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2類。其中,政策性保險的推廣是為了實現政府的某種經濟或政治目的,這種保險由政府參加或扶持。同時,袁宗蔚教授把政策性保險領域中再次進行細分,分為經濟政策性保險和社會政策性保險。社會政策性保險的統籌范圍主要包括: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經濟政策性保險則主要體現在政策性農業保險上。
2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政府實施收入轉移政策的1種有效途徑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做出重大調整,農業設施規模化、集團化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投入逐漸增大,農業風險也隨之提高。但是農業自然災害的客觀存在,以及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加大了農業投資者或者農民對農業風險的警惕性,為了分散農業生產風險而確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是政府財政手段對農業產業的投入。政策性農業保險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核心問題的重要經濟手段,對降低農業生產風險,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3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政府支持和保護農業的政策工具
政府通過對政策性農業保險企業進行法律、財政和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利用農業保險這一金融產品對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穩定性,推進農業產業化、制度化進程,讓農業保險作為政策工具支持和保護農業生產。這種農業風險的轉嫁和損失補助,使得農業再生產過程中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讓農業資源和社會資源在農業災害受災者和非受災者之間進行重新配置。
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作用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它表現在農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性農業保險降低自然災害風險
作為保險險種中將農業風險轉移和應對的經濟機制,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在降低農業風險對農業生產的威脅,減少農業自然災害損失,增強農業經濟生產的穩定性。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將面對來自多方面的風險,其中,市場價格風險主要將依靠農業產業化組織本身,在政府指導下對行業生產的調控來化解,而農業自然災害風險則需要依靠政策性農業保險來降低。
2農業保險有利于農業科技進步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為提高農業生產產量、質量、效率提供強大的動力。但是由于農業生產傳統延續數千年,加之農業生產本身的不可逆轉性和自然影響性,新科技的運用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這樣的風險會影響到農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特別是新技術的追求。
3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有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水平作用
我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是當前社會主義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推廣的政策性農業保險以“防賠結合”的風險為管理方針,通過實施防災技術、安全宣傳、災害預警等各項措施,來降低農業生產中自然災害所帶來的風險。農業生產中自然災害發生后,又通過理賠與救助等方式,快速恢復農民的生產經營情況和水平,控制農業自然災害損失,消除農業生產中,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恐慌心理。
作者:畢菁慧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