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口腔牙科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受檢者口腔內普遍存在牙垢或牙結石,以及較為明顯的牙齒磨耗。牙列缺損、缺失和修復情況受檢者中失牙例數(包括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共1152例,占受檢總例數的94.6%。共缺牙7088顆,受檢者人均缺牙5.82顆,平均每位缺牙者失牙6.15顆;已修復義齒者741例,占失牙總例數的64.3%,80歲以上年齡組均有牙齒缺失。隨著年齡增長,牙列缺失(無牙頜)例數和人均失牙數均逐漸上升,缺牙患者中已修復義齒所占比例亦逐步增高。
齲病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也是老年人喪失牙齒的最主要原因之一[5],老年期是齲病好發的第3個高峰期[6]。本調查結果發現,軍隊離退休老干部齲均數據顯著高于2005年全國第三次口腔健康抽樣調查60歲以下人群齲病流行病學資料,略低于同年齡組資料。雖然本調查80歲以上組患齲率(59.7%)較其他兩組有所下降,但原因是大部分有齲損的牙齒已被拔除或脫落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唾液分泌量逐漸減少,牙齦萎縮越來越嚴重,隨著牙骨質外露,根面齲隨之增多,這已成為老年人齲病的一大特點[7]。本次調查還顯示,在全部齲齒中,僅有53.75%的患牙得到了正規治療,提示老年人口腔保健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牙周病也是口腔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本次調查發現,牙齦炎和牙周炎的合計發病率高達94.5%。牙周病的發生、發展,可造成牙齒逐漸松動、脫落,從而導致失牙增加,故牙周病已成為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們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黏膜病發病率也隨之上升,除了與老年人全身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口腔黏膜發生退行性變,導致其口腔黏膜發生病損有關外,還可能與老年人口腔內存在的局部刺激因素(過于尖銳的牙齒、殘冠殘根、不良修復體,以及嗜煙、嗜酒等不良習慣)密切相關。另外,本調查還發現,義齒性口炎所占比例較高,可能與老年人義齒鑲配比例相對較高有關。
牙列缺損和缺失,是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調查結果顯示,在全部受檢者中,94.6%的個體有牙齒缺失,其中牙列缺失者占10.5%,這一數據高于以往文獻[8-9]統計結果,與2005年全國第三次口腔健康抽樣調查[4]結果相似。牙列缺損和缺失直接導致老年人咀嚼和消化功能下降,進而影響老年人的正常飲食和各種營養素攝入。在全部牙列缺損、缺失者中,只有64.3%的患者鑲配了義齒,其余患者由于未能及時修復缺牙,缺牙區鄰牙及對牙已經出現傾斜、移位、伸長等改變,加速了牙齒及其支持組織的老化進程,給日后修復帶來諸多不便。
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與口腔疾病防治水平、老年人自身口腔保健意識等因素密切相關。有調查[10]顯示,多數老年人在口腔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其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均較薄弱,如很多老年人是在齲病已發展至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殘冠殘根階段,或牙周病已嚴重至無法保留階段才就醫的,此階段的治療相對復雜,往往需要多次復診,長時間的候診往往致使老年患者難以完成規范治療;當需要拔除患牙時,老年人大多因罹患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系統疾病而影響操作,導致殘根、殘冠等長期滯留,難以完成義齒修復工作,導致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更加惡化。因此,要做好老年人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除了需要大力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定期開展口腔檢查等干預外,還可根據老年人口腔疾病特點,適當開展相關預防性牙科治療[11]。比如,為解決老年人牙科治療風險高和行動不便、配合困難等問題,在患者60~70歲身體狀況較好時期,即應定期進行全面系統的口腔檢查,對能夠保留的患牙進行徹底治療,對不能保留或雖暫時可保留但容易出現問題的患牙一律拔除,然后鑲配合適的義齒,同時傳授正確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當患者進入高齡后,不再需反復進行牙科治療,即使偶爾出現問題也容易解決。此外,在臨床診療規范和醫療設施配套上,可酌情采取根管治療術一次法技術,心電監護下拔牙,加強圍拔牙手術期綜合干預措施等,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水平。
作者:周明林松杉王峰趙穎煊楊瑞華繆紅文徐東陳曄單位:海軍總醫院口腔
【摘要】口腔醫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當具備熟練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實踐教學在當今的口腔醫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為了改變學生操作機會少、動手能力差的現狀,我系通過從多方面對實驗實訓課進行改革,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口腔醫學生;實踐教學;實踐操作能力
口腔醫學是一門專業覆蓋面廣,操作內容繁多,動手性極強的臨床學科,在醫療服務行業中主要以臨床操作為主,這就決定了口腔實驗教學是口腔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和主要手段。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由口腔醫學生到口腔醫生的不可替代的最為關鍵的環節[1]。因此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自2004年開辦“口腔醫學”專業十多年以來,在不斷進行摸索改革,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我校口腔醫學系研究了多種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方法,做到將基礎理論學習與操作技能鍛煉有機結合。具體方法包括:實驗實訓課的改革、實驗實訓室的開放、口腔醫學技能大賽的舉辦、臨床見習與實習共4個部分,下面筆者就這4個部分進行具體闡述:
1實驗實訓課的改革
在口腔醫學專業教學中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教學構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口腔醫學專業是一個要求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密切結合的學科,因此我系在實驗實訓課的改革中保證理論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實驗實訓項目和實驗實訓課時,加大實驗實訓課時比例,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實踐操作的項目和時間,還使學到的技術得到及時的練習和強化。同時我們在實訓材料上也進行了改革,例如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牙體雕刻實驗實訓課中,學生先通過視頻演示學習石膏牙體雕刻技術,然后再加上老師的進一步示教和分步指導,學生掌握了牙體的解剖形態后,需要自己動手進行石膏牙體的雕刻,為了讓初學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反復練習牙體的雕刻,我們把石膏換成了肥皂,由于肥皂取材方便、質地較軟,還可以回收利用,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習成本,還有利于激發初學者的雕牙興趣,學生經過反復練習有了一定的雕牙技術后,再換回石膏牙的雕刻,這樣學生就會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在這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2實驗實訓室的開放
摘要:為適應全球性的醫學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和日趨國際化的醫療衛生服務標準的需要,縮小與國際口腔醫學院校的差距,培養適合我國國情的優秀口腔醫學人才,對我國目前的口腔醫學教育改革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醫學教育;口腔臨床醫學
自1917年加拿大牙科醫師林則博士創建華西口腔以來,中國現代口腔醫學教育的發展已經歷了逾百年的歷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腔醫學教育體系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口腔臨床醫生和科研人才,為中國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及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拓展,全球性的醫學教育改革趨勢和日趨國際化的醫療衛生服務標準,對我國的口腔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為一名接受了中國正規口腔醫學教育、從事口腔本科教學工作數年的基層醫務工作者來說,我對近年來我國口腔醫學教育改革的豐碩成果深有體會,澳大利亞牙科學院為期一年的訪問學習使我對未來我國口腔醫學教育的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1口腔醫學專業人才的特點
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及治療個體化極強的學科,是非常注重臨床實踐經驗的學科,它要求未來的口腔專業人才在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臨床技能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人際溝通、技術管理能力和創新水平。我國目前的口腔醫學教育發展很快但口腔衛生人力資源仍然匱乏,現有的教育質量和培養模式很難適應越來越高的社會需求,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培養機制以適應口腔衛生保健實際需求和國際競爭的雙重需要。
2我國口腔醫學事業發展現狀
一、現狀與問題
*市口腔醫院創建于1970年,是*地區唯一的一所集醫療服務,教學科研,業務技術指導,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口腔專科醫院,醫院現有牙科綜合治療機52臺,病床25張,現有職工130多人,其中高級專業人員15人,中級技術人員52人,醫院建筑面積萬余平方米。醫院下設建國路分院、清姜分院和馬營分院等三個分院。年接診門診患者5000多人次。
醫院設備先進,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產牙種植機,和高溫烤瓷爐,德國產高溫鑄造機,法國產顱頜全景x光機及頭顱定位儀,牙科x線數字診斷系統。口腔整畸頭顱定位電腦分析系統。醫院投資50余萬元購置了法國產賽特利消毒設施,建造了國內先進的牙科手機消毒中心系統,保證進入患者口腔的器械一人—用一高溫(滅菌)消毒。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學科齊全,醫院現設有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4個,職能科6個。“十五”期間開展了國際上最先進的高溫鑄造,烤瓷牙、水晶瓷牙及隱形義齒修復。整畸科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方絲弓、直絲弓矯治技術,使各種牙合畸形的矯治水平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口腔頜面外科開展的頜面部感染、腫瘤、外傷、發育畸形等于術,其中,頜骨切除植骨術,牙種植術。頜骨骨折堅固內固定術,唇腭裂肌能修復術,三又神經痛神經干藥物注射術均達國內先進水平。
近年來,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取得了顯著成績,醫院多次被市衛生局評為“三學一創”“創佳評差”及“目標管理責任制”先進集體.所開展的10項新技術項目有4項獲得了地市級科技進步獎。
“十五”期間,醫院得到了快速地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醫院的綜合實力有了明顯的增強。目前,醫院擁有一個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術素質的職工隊伍;擁有較為先進的醫療設備;特別是近兩年來,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堅持外樹形象,內強素質的辦院方針,狠抓基礎管理,注重內涵建設。建制度,練內功,促質量,上水平。醫院管理初上正軌,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所有這些,為我院下一個五年計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老年人口腔疾病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口腔組織也出現相應變化,具體表現為口腔組織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修復能力減弱,并導致相應疾病的發生[1]。通過調查,老年人患牙周疾病和齲齒的比例最大,分別占41.8%及54.5%。(1)大多數老年人牙齒咀嚼面磨耗過重,咀嚼時清潔牙面的作用減弱或消失,部分老年人的唾液分泌減少并且黏稠,易于菌斑附于牙面上;唾液中的礦物質也易附著于牙面上而形成牙結石;長期單側咀嚼而不使用另一側牙齒,這些長期無功能的牙齒更易于堆積菌斑、牙結石等,而且老年人中83.6%都有牙結石,且部分老年人潔牙意識淡薄,這是導致牙周疾病的主要誘因。(2)老年人齲病主要以根面齲為主,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牙周萎縮、牙根暴露,加上由于牙齒磨耗而易發生食物嵌塞,根面堆積的菌斑不易清除,則為根面齲的發生創造了條件。且老年人真牙與活動假牙之間也易存留食物,不易被清除,而使真牙發生齲齒。根面齲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發病與年齡呈正比,與牙齦萎縮密切相關,是老年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還有一部分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嚴重的全身疾病,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易發生猖獗齲,可在短期內波及牙齒各個面,常發生在牙頸部根面。因為這種類型的老年人對口腔保健的有效性相對減低,口腔衛生狀況差,再加上老年人的牙體組織結構薄弱,所以常會發生猖獗齲。由此可見,老年患者機體的變化導致了這些具有老年特點的口腔疾病的發生與增加。
2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老年人的心理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從而導致在治療中出現不必要的延誤。通過本次調查,主要有以下幾種心理障礙:(1)由于自身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對注射麻藥以及相關治療有恐懼心理;(2)不想拔牙,本著“拔一顆牙就少一顆牙”的原則,拒絕相應的治療與建議;(3)對于修復病人,對社區醫生的不認可,怕投入太多的費用卻得不到很好的效果;(4)消極思想,想等到牙齒全部掉光之后再考慮鑲牙;(5)對于需要潔牙的患者,意識淡薄,認為牙齒松動是由于潔牙的原因。其中50%以上的老年人存在牙科恐懼癥,特別是對拔牙及牙鉆的恐懼,因此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使治療變得困難,不能達到最佳效果。
3口腔科門診老年患者的護理要點
在口腔科對于老年患者,特別是初診患者,護理是很重要的環節,首先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1)克服患者的緊張心理,主要是對治療的不理解及受醫護人員的態度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首先應該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并對治療進行相應的解釋,減輕患者的顧慮。(2)老年人顳下頜關節韌帶松弛,治療中應控制張口度。同時由于口腔治療時間較長,可適當讓病人休息片刻,以減輕長時間張口所致的疲勞。老年人咽部反射遲鈍,應注意防止吸入或吞入異物,可將治療椅調至與地面成30~50°[2]。(3)治療中保證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緊張心理。(4)對于行動能力差的患者,應及時吸唾,防止嗆咳。若患者易出現呃逆,則應協助患者起身以便于吐唾液或漱口。(5)治療完畢后應告訴患者可能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6)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指導需要定時宣傳口腔防護知識,提高老年人對口腔的保健意識,保護好口腔衛生。建議老年患者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行咀嚼以產生較多唾液以便于清除食物殘渣。對于修復病人,應告訴如何更好的保護活動義齒或固定義齒,以便使用的時間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