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科技創新機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建立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科技進步機制
1、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解決好分配機制問題
資金分配設置要有利于調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在資金分配時,對技術骨干應該考慮對他們為企業所作貢獻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給予一定的回報和補償,激勵他們繼續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今后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現在企業普通缺乏開發新品、打開市場的必備金,因此,企業對分配問題作出明確而有約束力的規定,形成既有利于調動職工積極性,又有利于增加新產品開發,投入和企業積累的良好分配機制,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2、建立良性技術創新投入機制
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調查發現,資金短缺是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為此,美國國會通過《中小企業投資法案》,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和小企業投資公司,逐步發展出較為完善的風險投資體系。這一體系推動了半導體、計算機等一波波技術革新浪潮,催生了蘋果、雅虎、英特爾等大名鼎鼎的企業。企業科技創新需要投入來支撐和保障。國外企業界一般認為,技術開發創新經費占銷售額1%以下的企業難以生存,至少要達到2%以上才有可能存活下去。許多發達國家的大企業技術開發投入一般者占銷售收入10%以上,有的還高達20%以上,一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腳,表現出強勁的活力和競爭力,贏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其秘訣在于他們舍得在技術創新上下本錢,初步形成了科技創新機制。
3、擴大科技開發合作
一、2020年工作總結
2020年,區科技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把握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在抓好疫情防控、抗疫科技攻關、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的同時,加快推進“一區四中心”建設年度重點任務落地實施,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科技創新機制進一步完善。出臺《章貢區打造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方案》,量身定制強有力的措施有序指導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讓創新機制成鏈條、成體系,營造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的市場和社會環境。
(二)全社會研發投入創新高。認真貫徹落實市、區關于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的要求,加大政策宣傳,加強對創新主體科技統計工作的指導力度,提升數據歸集能力,做到應統盡統。全面落實研發費用獎補政策,激勵創新主體加大投入。
(三)“國字號”項目和平臺載體建設成果豐碩。一是全年組織申報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52項,其中國家級12項,省級20項,市級120項。獲市級以上各類科技項目立項83項。二是眾創空間新增“國字號”。贛坊1969青創公社升級為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成為我區第一家國家級備案眾創空間。大力支持我區高新技術企業內的工業企業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年內6家企業組建市級技術創新中心,新增20家區級技術創新中心。
(四)科技型企業培育進入新階段。科睿特軟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認定為瞪羚企業,贛州市超躍科技有限公司認定為潛在瞪羚企業,我區瞪羚(潛在)企業實現零的突破。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凈增35家,總數達到139家。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十二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創建全省首批創新型示范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總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依托科技和人才“兩個支撐”,牢固確立企業主體、市場需求、效益至上“三個導向”,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多元化的科技金融合作創新機制和社會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機制“四個機制”,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區域創新能力,為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2014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38%,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2.95%,新認定省高新技術企業80家,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300家;專利申請量達170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件;新增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15家;柔性引進院士10名、教授博士100名,實施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60項。
三、主要任務
1、實施科技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完善科技型領軍企業培育機制,年內重點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10家、科技型上市后備企業5家,新認定省高企80家、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300家。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企業按照市場需要開展技術創新,推動企業真正成為創新需求、研發投入、技術開發和成果應用的主體。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支持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提高企業研究開發活動的層次和水平。
通過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是**電網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
一、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電網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加大科技投入,著力打造**電網技術品牌,科
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創建了具有**電網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科技興網戰略成為公司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圍繞電網發展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展開攻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一)由我公司和中科院共同自主研發的國家“十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的重點課題之一的中國第一組、世界第三組實用型超導電纜于2004年在云南電網普吉變電站正式并網運行。
(二)承擔的國家重點項目——世界第一條±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云廣直流)的過電壓與絕緣配合、外絕緣、電磁環境研究等取得重要成果。在國際上首次研制了±800kV直流合成絕緣子并通過全電壓全尺寸驗證試驗。
隨著即將加入WTO,我國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將更加嚴峻。迎接這種挑戰的根本辦法是強化和提高企業競爭力。這是增強國力的需要,也是企業進入戰略型經營創新階段的需要。
一、企業競爭力層次透視
企業競爭的實質,是企業自身在市場上的產品或服務的占有率以及在用戶中的信譽。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高低或信譽好壞都是產品或服務競爭力的充分體現,而企業的競爭力,則有不同層次的顯現。
1、從市場的層次看,優勝劣汰是企業競爭力作用的結果。這可以從企業外部觀察到。國際上著名的大公司都具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全世界5萬多個跨國公司掌握全世界1/3的生產、2/3的投資、2/3的貿易、2/3的技術轉讓,控制著全球性的市場活動。如果這些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所經營的產品或服務價格調整,就會引起整個產業的波動。企業競爭力在市場占有率和信譽之間不能劃等號,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緊密的因果關系:企業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信譽覆蓋面大;企業競爭力不強,市場占有率低,信譽覆蓋面小。
2、從科技層次看,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知識創新是產品或服務創新的前奏。企業要在市場上能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有適應用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促使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變化,在品種、性能、質量方面對產品或者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企業要有新工藝、新技術來啟動產品或服務的創新,不斷健全銷售一代、研制一代、構思一代的鏈條式的科技創新機制。
3、從企業行為層次來看,增強企業競爭力依賴戰略經營做保障。企業戰略經營是否合理,有不同的判斷角度。從企業競爭力這個角度看:一是有一個適應企業自身優勢的長期戰略規劃;二是有經營戰略持續的機制作保證。隨著加入WTO在即,國內供求關系根本改觀,市場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要想繼續保持在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應該準確把握現在已進入戰略經營階段這一基本態勢。戰略型企業經營的特殊性在于:企業由過去依靠具體生產經營占市場空間取勝而轉入依靠戰略設計取勝,這是經濟全球化驅動的結果,也是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