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課程分享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3年3~6月,我校護理學院2011級護理本科(1)、(2)班學生200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86名,年齡19~22歲,平均年齡(20.31±0.52)歲。
1.2方法
1.2.1教材本課程使用的教材為朱丹教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護理社會學》,教材共17章,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社會學基本原理、方法等;下篇針對特定人群,如青少年、精神疾病、艾滋病人及護理人員等討論其社會問題。共20學時,每周2學時,共10次。
1.2.2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本課程的評價方式由形成性評價(占總成績70%)和終結性評價(占總成績30%)組成。形成性評價分四部分:考勤10%,課前分享20%,討論20%,小論文20%。第1次上課時隨機將所有學生分成10個小組,并要求以后上課時按小組坐。
(1)考勤:由學生每次上課前簽到,在每次下課后收回。滿分10分,缺勤一次扣1分;
摘要: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全世界學校的教學都被迫改為線上教學。筆者作為一名大學動畫專業教師,通過去年疫情艱難時期的網絡授課,見證了國內網絡教學形式的改革和進步,也探索出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本文結合包含理論、實踐和答辯等不同維度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總結通過線上教學軟件的教學經驗和網絡會議軟件在具體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網絡會議軟件;動畫教學;網課
0前言
0年疫情期間,我國的大、中、小學全面進行線上教學。各大院校的不同專業都只能采用各類線上會議軟件完成當學期的教學,然而在“網絡授課中遇到了很多困難”[1]。作為青島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的一名教師,在線上完成大二“動畫美術設計”課、大三“動畫創作”課和大四的“畢業論文和答辯”順利完成當學期的教學任務。本篇文章,結合包含理論、實踐和答辯等不同維度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總結了通過線上教學軟件的教學經驗和網絡會議軟件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1如何運用網絡會議軟件進行動畫基礎的網課
筆者作為動畫專業的教師,主要教授大學本科二年級的美術設計(角色/場景)基礎課,這門課雖是基礎課但需學生大量的實踐和作業的交付才能確保同學們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習。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教學,筆者的教學方式是每次上課開始先點評上周的學生作業,每個同學展示自己的作業教師逐個講評。這樣的教學方式對美術設計課非常重要,因為每位同學的創意和程度都不盡相同,只有這樣細致地輔導和將每位同學的問題展開講,學生才能掌握共性的錯誤和這次練習的要點。不可否認,“網絡授課與傳統教學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2],但網絡教學雖不能面對面,卻不會影響美術設計課實質的教學。由于與分享屏幕的功能相比較現實教學中的投影設備更清晰,畫面離每位同學的距離更近,細節展示也更加清晰;由于不是在大教室,用耳機或電腦擴音設備教師的講評對每個同學來說是一樣的音量。除展示作品更方便、清晰外,網絡授課還可在學生們的作業上直接進行修改,細節大家都可看到而且如需要的話每位同學都可進行修改。這種授課模式,在這學期疫情已允許復課的情況下我們也沿用下來,作為加課和補習的手段進行,廣受同學們的好評。(參見圖1)
教師進修學校作為教師培訓的專門機構,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渠道,在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方法變革的過程中起著引領和示范作用。近年來,許昌市建安區教師進修學校在教師培訓的實踐中,確立了“為建安教育培育領軍教師,為許昌教育提供建安經驗”的培訓理念,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堅持以提升培訓質量為主線,以強化培訓管理為基礎,以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為保障,扎實開展各類教師培訓。
一、加強教師培訓,注重管理理念更新
在各類教師培訓中,我校打破常規培訓管理模式,把溫暖、精細、專業的管理理念貫穿所有教師培訓,為教師專業發展精準賦能。在科學設計培訓流程、分層分類按需培訓的前提下,我校增強培訓管理者的服務意識,打造溫暖的班級文化,引起參訓教師的情感共鳴,增加參訓教師的凝聚力,使其真正學有所獲。在培訓方案中加入任務驅動,我們促使參訓教師更好地參與學習,并將所學應用于實踐。學校組織的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中招體育考試項目培訓、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等集中培訓項目始終踐行這些管理理念,取得了參訓教師和主管部門的一致好評。
二、加強教師培訓,注重管理模式創新
參訓學員的學習是否真正發生,培訓效果是否好,和培訓管理有很大的關系。近年來,我校在培訓管理模式上進行了大膽嘗試與探索。
(一)以工作室為載體,共享管理資源我校成立培訓班班主任工作室,吸納管理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骨干成員,吸納所有參與培訓管理工作的教師作為成員,打造共同體,定期開展學習培訓和研討交流,探討管理方法,形成切實可行的培訓模式。在工作室的帶動下,成員對設計班級文化墻、制作團隊建設課件模板、制作班干部綬帶、商定學員分組方法等了然于胸,這些特定的模式也供所有管理者共同使用。
一、“濕營銷”對課程教學的啟示
教學作為知識信息傳遞的方式,若要達到良好的信息傳遞效果就必須對信息傳遞的途徑、媒介與過程不斷進行優化。要實現教學效果的倍增作用就是要構建符合時展、符合高職教育類型和課程教學目標的課程教學模式,其必須做到兩點:第一,從學生心理認知特點、需求層次以及行為習慣出發進行思考,考慮到人的差異化發展、不同人的層次需求,即“人性化關注”。第二,從滿足時代技術進步,反映了信息化條件下人們行為方式的變化出發進行思考,充分實現人人互通,即有效的“網絡信息化手段”。不難發現這與“濕營銷”這樣一種網絡時代下信息傳遞的成功范例所體現出來的核心理念與做法不謀而合。因此,“濕營銷”理念對現行高職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顯著啟迪作用和方法論意義。
二、“濕營銷”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以下以高職《電子商務法》課程為例,針對網絡環境下高職課程教學要素的變化以及高職課程教學目標,借鑒“濕營銷”理念中“濕源頭、濕渠道、濕結果”的方法,結合建構主義、多元智力和層次需求等教育理論,對高職課程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予以改革和創新。
(一)濕源頭——設計富于感染力的類信息商品式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
通過調研了解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現在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變化以及學生未來創業對法律需求,以某個活動、情境或問題為中心,設計包括空間教學資源在內的,具有類信息商品營銷特征、富于感染力的、新奇有趣的教學主題,從而有效地聚集群體(學生),刺激學生來積極參與、探究,從而進一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創業過程中所成立的創業主體的有關設立程序、法律責任與法律風險的認知都存在需求。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我們愛創業法律愛心小冊”主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同學們運用博客-微博-維基-論壇等方式自己討論在創業設立過程中希望了解和得到幫助解決的法律問題,同時讓同學們自己出謀劃策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個主題極大的刺激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也通過這個主題將《電子商務法》之中涉及法律主體設立、法律責任等內容的教學很好地融入其中。不論是在課堂內還是課題外,線上還是線下都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討論。
摘要:基于科學主題探究的園本課程開發要選擇生活化的探究內容,采用多樣化、游戲化的課程實施手段,充分利用家長、社區和環境課程資源;課程管理鼓勵教師根據實際水平自主設計課程,適時調整課程設計的方案和思路重視課程設計實施過程輕結果,善于引領教師總結推廣實驗成果。
關鍵詞:幼兒園;園本化主題探究課程;開發;管理
幼兒園科學課程要以幼兒感興趣的探究內容為出發點,結合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需要,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的目標與要求為依據,開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列科學主題教育活動,形成園本課程。
一、園本科學主題課程的開發
1.課程內容源于幼兒的興趣與生活。科學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科學教育要注重師幼興趣、經驗、智慧和感情等生成課程資源。園本科學主題課程要以幼兒興趣為出發點選出主題,動植物是幼兒最感興趣、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幼兒園春季可開展植物的科學主題活動:如小班《頑皮小豆子》《神奇的草莓》《種蒜》、中班《多彩辣椒》、大班《花生的一生》等,讓幼兒親歷植物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觀察掌握植物內、外部結構特征,討論有關種植方法、記錄植物成長過程、體驗收獲成果、分析總結植物成長的規律,幼兒觀察記錄能力、探究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都逐步得到了發展和提升。教師預設主題活動內容要關注課程目標的適宜性,處處關注幼兒的興趣,隨時、隨地、隨境、隨物地調整,力求做到“大目標裝心中,小目標隨時調整”。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物質條件的豐富,幼兒科學知識的儲存量也是前所未有的豐富,幼兒對與生活相關的科學知識更加感興趣,比如中班《好玩的車》主題活動中,幼兒對“車輛排出的尾氣會不會造成霧霾?汽車為什么要喝油?”等產生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而不僅是對汽車的功能與結構有興趣。幼兒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將幼兒提出的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作為生成課程的重要內容,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科學為生活服務。幼兒喜歡玩水,關于水的科學探究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不同年齡段幼兒對水的認識和理解不同,探究能力發展的水平也不同。幼兒園不同年齡班可同時開展“水的沉浮”的探究活動,小班的目標是通過玩水感知水的沉浮現象,中班開始逐漸理解水的沉浮與物體重量、密度、體積的關系,大班幼兒通過改變材料的屬性,外形變化,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使浮上來的物體沉下去。同一主題在不同年齡段安排不同的探究內容,有助于幼兒圍繞最近發展區獲得不同難度的科學知識關鍵知識點。大連地區是臨海城市,海洋生物是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充分利用本地區資源,選擇“有趣的貝殼”“可愛的魚”等相關主題內容,有助于幼兒了解周圍事物和環境特點,讓幼兒在與真實的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直觀的體驗。在開展“有趣的貝殼”主題活動時,師幼、家長可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貝殼,通過給貝殼分類、摸摸寶箱猜貝殼游戲、參觀貝殼館、做貝殼畫等活動了解有關海洋貝類的科學知識,還可以利用貝殼開展游戲和美工制作活動。
2.課程組織形式多樣化、游戲化。課程實施可以采用多種組織形式,如探究式集中教育活動、自主探究游戲實驗活動、多領域融合探究活動和親子參與感知體驗活動等。根據《指南》和《綱要》提出的“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如何將枯燥難懂的科學知識通過游戲、實驗等方式感知和理解,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樹立新的課程觀,由“教師被動地教”轉變為“幼兒主動地學”。2016年我園被評為“大連市科學游戲互助網研究基地”,旨在帶動網片內10余所幼兒園,共同開展關于科學游戲的實踐研究。通過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現狀的調查分析發現,幼兒園在科學教育形式游戲化理念和行為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我們通過理論學習了解科學游戲的概念、種類、實施策略,在網片教研活動現場,以有關“聲音”的科學活動為例,現場觀看分析上海優秀科學課例《有趣的聲音》,分析科學游戲的內涵和策略,研討參與者分成三組,圍繞“聲音”,設計不同的科學游戲現場展示,最后歸納總結了科學游戲的要素。將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還需要在教育實踐中悟化。我們圍繞科學主題活動開展了科學游戲展示活動,通過觀摩研討、分享總結,教師獲得了初步的關于科學游戲實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