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計算機技術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定位;計算機教育;信息素養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了什么是計算機科學,分析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歷史,把信息技術教育劃分為三個階段,對信息技術教育在這三個階段的內容、特點、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對當前的信息技術教育提出了一些質疑,以供讀者思考。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實施的20多年時間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日益顯示出信息技術教育的重大意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結構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術學科還是一門新興學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本文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該如何定位,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計算機科學的含義
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趙偉教授(美國科學基金會計算機與網絡部主任)在中國計算機50年大會演講時問過在場的計算機科學家,什么是計算機科學。然而,沒有人能夠信心十足地回答這個問題,也沒有人可以明白無誤地回答出來。美國斯坦福大學在20世紀60年代給計算機科學下了定義,計算機科學是算法的科學。不管當初這個定義是否正確,至少我們現在應該研究清楚計算機科學到底是什么科學!它絕不像物理學、化學、氣象學等科學,因為計算機和照相機、菜刀一樣是個產品,計算機科學不應該是計算機的科學,就像不會有照相機科學、電視機科學、微波爐科學、菜刀科學一樣。
對于信息技術,我們通常將其定義為: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仿真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信息化建設,在享受高科技帶給人們高品質的生活享受時,增強、建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范圍是需要人們不斷開發和維持的。經過相關資料的查閱,本文主要以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現狀做出簡單分析,并提出相關改革方案。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現狀;思考
前言
提高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聯系,改善、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全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是現代教育工作者正面臨的一大問題,但傳統教學方式已存在多年,要想改變此種教學方式,必須循序漸進,否則很容易起到反效果,耽誤學生學習。
1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現象
1.1教學設備更新不及時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網絡教學在計算機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這是因為它能夠縮減教育成本,豐富教育教學資源,既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又能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諸多便利。在網絡教學模式下,當代計算機教育方案的重構與創新是時展的現實需要,也是計算機教育進步的必然選擇。因此,本文基于網絡教學模式,簡單概述了計算機教育現狀,并結合網絡教學模式特點,從教育觀念、教學資源、實踐活動、評價機制四個維度,對計算機教育的創新方案構建提出有效對策。
關鍵詞:網絡教學模式;計算機教育;創新方案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指導的高新技術已在教育和社交網絡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網絡化教學也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本科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隨著網絡教學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教學需要不斷改變教學觀念,在網絡教學環境的基礎上探索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及教學效率。
一、計算機教育概況
我國計算機發展迅猛,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計算機教育主要包括計算機普及教育、計算機技術教育、計算機專業教育。具體來看,計算機教育的普及教育一般面向的是計算機新手,他們對計算機知識掌握得少;計算機技術教育的目標大多是亟需解決工作中各種問題的人,這些人需要對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全面了解;計算機專業教育重點面向需要系統化學習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相關實踐操作技能的人。計算機專業教育被細分成兩部分內容,即計算機技術教育、計算機通用教育,能夠滿足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21世紀是人才競爭和技術競爭的時代,亟需培養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與教育教學發展有著緊密關系。縱觀教育的發展史發現,它的發展是伴隨科學技術發展而不斷前進的,多媒體、網絡和其他技術手段的使用為現代教學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當前,各地教育部門正在積極引入計算機技術,這就要求教育人員應重點探索計算機技術對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和教育過程的具體影響,并努力摸索和創新教學模式。
二、網絡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一、信息技術的特征與文化內化問題
針對中小學生開展的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基礎性信息技術教育。在這個層面上,計算機與互連網技術經歷了不同的文化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的以DOS操作系統為代表的精英技術精英文化時期躍變到現在的以Windows操作系統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時期。“圖形用戶界面”(GUI:GraphicUserInterface)和“所見即所得”(WhatYouSeeIsWhatYouGet)的技術特征已經使計算機幾乎可以方便地關照每一個人。“與用戶友好”成為面向一般用戶的最高也是最起碼的追求,GUI和“所見即所得”即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在“圖形用戶界面”和“所見即所得”特征影響下,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需要越來越少的學習。這種技術特征必然影響到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的理念、方法、模式和評價指向等等。我們認為,這種文化特征對應的認知層面裂解為“領進門”、“個性塑造”和“文化內化”三層,這種裂解形態必然影響到信息技術教育實踐。
第一個層面為“領進門”的層面,就是說,只要把一個陌生的學習者領進門,告訴他注意事項和基本游戲規則,消除其停留在門外的神秘感,剩下的事情就可以讓他自己去做了。這種特征是當今基于菜單操作的Windows和所有工具平臺或者是一般軟件通有的。甚至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學習者掌握了某種工具軟件之后,由于所有軟件的Windows風格和流行界面、通用工具圖標的一致性,可以很容易地觸類旁通其他類似工具軟件。
第二個層面為“個性塑造”層面,在這個層面上,每一個應用者沿著自己的特殊道路去翻查、探究工具軟件的某些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使用操作習慣,塑造出不同于其他的個性,足以應付自己的應用需求。這種特征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特征。只有極少部分人,比方說專業教師或者是某些“專門家”會詳細了解工具軟件的所有功能細節。對大部分人來說,雖然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某個工具軟件,也會有許許多多從來不曾“走”到的角落,有許許多多從來不曾使用過的功能,但是尋找和探究每一個角落,翻查每一層菜單,沒有十分必要。
第三個層面為“文化內化”層面,這個層面上的特征為:通過足夠時間的對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和對信息環境的接觸,獲得對信息環境中社會、倫理、文化的一般性了解和認識,個人的信息運動成為自然而然的需求,信息技術文化內化為個人的自然意識。
“領進門”和“個性塑造”是達成“文化內化”的基礎,而“文化內化”是“領進門”和“個性塑造”兩個層面的本質升華,三個層面構成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信息技術文化包含兩個部分:由于信息技術特征的存在而產生的關于信息技術本身文化的部分和借助信息技術延伸、接觸、擾動其余文化側面的部分。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外在表現上,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認識和把握信息技術文化①;內在意義上,要使信息技術文化內化為學生的自然意識和自然需求,如網絡道德的意識、網絡法規的意識、“登錄”的需求、“搜索”的需求、“下載”的需求等等。應用者面對具體的事務,第一反應就是在信息環境中尋求幫助,而且總是能夠選擇最佳的途徑去獲得這些幫助,并且知道如何才能夠獲得有效的幫助。當然,這個最佳途徑,應該是在包括互聯網、圖書館、教師、同學等等在內的所有信息環境中挑選出來的,符合實體社會和網絡社會一般規范的,利用最小投入獲取最大效益的途徑。在“文化內化”的層面上,在基礎性大眾性的信息技術已經為學生掌握以后,可以增加一些基于代碼編寫的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等高層次技術,使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的深層次特征,對信息技術和文化的認識升華到更高的境界,逐漸領會計算機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深遠影響意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意義。
2005年計算機學會工作總結2006年工作計劃
2005年我們在省科協學會部的領導下,在廣大理事的共同推動和努力下,學會工作有聲有色,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首先我們認真學習“關于推進省級學會深化改革的實施要點”,結合學會的實際情況,加強學會自身建設和規范管理工作,積極為我省的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回顧一年,我們做了如下工作:
一.2005年7月底我們在威海召開了“山東計算機學術年會”。為了開好年會,我們在年初就向各位理事布置學術年會的論文征集工作,在各位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開展得十分成功。由于由各位理事親自把關,這次論文征集得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也高。本次年會共征集到論文187篇,由《山東科學》和《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兩份雜志支持出版,共錄用171篇,是我們學會成立以來收到論文最多的一次,這既反映了我們學會的影響在不斷擴大,同時也反映出我省信息技術和信息化建設的蓬勃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省學術水平,會上我們邀請了我國智能機器人首席專家蔡鶴皋院士作了“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現狀與展望”的學術報告;我們還邀請了世界著名密碼學專家,因破譯MD5和SHA-1密碼引起世界轟動,現為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雙聘教授,博導,清華大學楊振寧研究中心特聘專家,長江學者王小云教授作了“MD5和SHA-1密碼破譯”學術報告;我們還邀請了國家863專家并參與航天五號設計的專家楊孝宗教授作了“可穿戴計算系統”的學術報告。這三個報告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將學術年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只有組織這種高水平的學術活動,才會取得社會的信任,才會增強學會的凝聚力,才會使學會工作開展得更加生機勃勃。本次年會到會人員230多人,是學會歷次年會參加人員最多的一次。
二.我們完成了省科協的重點科研課題“山東省青少年信息技術教育現狀與發展研究”。該課題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順利地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要求的需要;是迎接21世紀國際競爭,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公民素質,培養新型人才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完成課題,我們對山東省的信息技術教育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對反映山東省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由于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這些看法只能反映我省的一般情況。通過對現有問題的分析,對山東省信息技術的發展規劃策略,在普遍意義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