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政治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標】掌握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含義,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及其關系。通過當今世界上由于民族紛爭而導致的國家動蕩和經濟的滑坡來深刻理解民族團結對國家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性和民族紛爭的危害性。樹立民族平等的觀點。懂得維護民族的團結,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重點】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及其相互關系,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難點】正確理解平等原則與事實上存在的民族不平等;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復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偉大祖國》,要求大家用印象最深的事例說明偉大祖國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導入新課: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民族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黨和國家制訂的民族政策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包含著些什么內容呢?
講授新課:
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解放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鏟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之間消除了仇恨和隔閡,建立了新型的民族關系。
1.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建立
這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表現在哪里呢?
在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我國的民族關系已經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表現為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關系。這也決定了我們處理民族關系必須遵循三原則,而遵循、貫徹三原則才能使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越鞏固、越發展。
2、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民族平等原則。
含義: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
原因: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列寧說:“誰不承認和不堅持民族平等和語言平等,不同各種民族壓迫和不平等作斗爭,誰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斯大林說:“一切民族,無論大小,都處于同等地位,每個民族都是和任何其它民族同樣重要的。”各民族人民都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都對人類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民族只有大小,強弱之分,沒有優劣的差異。
具體表現:教材從三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并用楷體字提供了一些主要數據和實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真正實現了民族平等。當然,由于歷史的、地理的、社會的諸多因素,還不可能很快達到事實上的平等,這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貫徹民族平等原則,實際上就是要使少數民族和漢族一樣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由于歷史原因造成了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相對落后的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基于這種情況,貫徹民族平等原則,實現各民族在事實上的平等,不僅要采取措施,給予少數民族特殊的政策,還要給予幫助和照顧。只有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得以充分地實現。
(2)民族團結原則。
民族團結的含義:教師指導學生畫書。
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閱讀本課第一節后“閱讀與思考”的材料《波黑民族紛爭的悲劇》。從波黑民族紛爭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到,民族紛爭,人民遭殃,說明民族團結與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我國建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民族團結,把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看成是社會主義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各種不利于民族團結的因素,實現各民族的真誠團結。
妨礙民族團結的國家統一的因素有哪些?我們應該怎么做?
一是由于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局部地區仍然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國外某些敵對勢力從未放棄利用民族問題對我國進行顛覆和滲透,妄圖分裂我們的國家,對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是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的影響。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都是剝削階級思想在民族問題上的反映,是民族團結的腐蝕劑。我們要堅決反對和克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同時也要反對和克服地方民族主義。
作為中學生,怎樣才能為民族團結做出自己的貢獻呢?
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不應該有大民族主義的思想,也不應該有地主民族主義的思想,不講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做破壞民族團結的事。
其次,在行動上,要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要團結幫助少數民族同學等。
(3)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含義,教師指導學生畫書。
強調:掌握共同繁榮的含義,注意兩方面內容,一是政治、經濟等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二是民族自身的發展和提高。我國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考道德素質的提高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目標。貫徹共同繁榮原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提高全民族素質的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怎樣實現共同繁榮?請同學來回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由于歷史原因,一般地說,我國各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漢族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快,水平較高,少數民族地區大部分比較落后。這些豐富而寶貴的資源,通過國家開發,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的各種渠道,多種形式的合作,為漢族和內地,也為少數民族的經濟繁榮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為了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采取許多特殊政策,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援。因為只有堅持共同繁榮原則,才能使全國人民最終過上富裕的生活,最終達到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振興。而且,只有各民族共同繁榮,才能為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提供保障。
(4)三個基本原則互相聯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有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沒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就不會實現共同繁榮。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的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小結:這堂課主要講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這也是我國制定民族政策的一貫的指導原則。我們應該自覺地維護民族團結,為民族平等、民族共同繁榮作貢獻。
課堂練習:簡答: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關系是怎樣的?
課下作業:結合本堂課有關內容和國際國內的實際,談談對聯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
作業提示:結合國際國內的實際說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這個練習題,可引導學生結合學生自己了解和掌握的材料印證,說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用國際上關于民族紛爭的例子說明其給國家、人民事來的災難,從反面說明民族團結的重要。在國內,雖然還存在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動(如達賴在國外的活動),也存在影響民族團結的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但民族團結始終是新中國成立50年來的主流。我國國家的興旺發達、人民的安成樂來、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務的增強等,都得力于國內各民族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