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世界代史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考點1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權利法案》的內容:①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②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③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④議會必須定期召開⑤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
意義: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制。
美國獨立戰爭:
(1)來克星頓槍聲——1775年獨立戰爭的開始
(2)美國獨立——《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
(3)轉折點: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4)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體現了發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3)拿破侖法典: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考點2“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
工業革命:
(1)英國的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
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條件①雄厚的資本②充足的勞動力③豐富的資源和原料④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2)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
(3)工業革命的影響
①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②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工業無產階級和工業資產階級
③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新階段。
美國內戰:
(1)內戰的爆發的根本原因: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存廢問題上的矛盾變得日益不可調和。1861年4月
(2)北方的勝利: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提高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
(3)歷史意義: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日本的明治維新:
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德意志的統一:俾斯麥鐵血政策王朝戰爭
考點3電氣時代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領域:
①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三大能源是指石油、電力、煤炭。
②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③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圖):美國、德國的步伐較快,后來居上;英國、法國相對緩慢;日本開始崛起;俄國也有所發展。
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加劇:三國同盟——德、奧匈、意大利,三國協約——英、法、俄
第一次世界大戰:(1)大戰的導火線: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2)幾次重大戰役:馬恩河戰役(1914年)、凡爾登戰役(1916年初)、索姆河戰役(1916年7月初)
世界現代史部分
考點1俄國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蘇聯的成立:1922年
考點2一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
戰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
(1)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1919年1月至6月
三巨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
內容:①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②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人;萊茵河東岸地區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③禁止德國與奧地利的合并;④賠款問題由賠款委員會解決;⑤海外殖民地進行“委任統治”。
(2)華盛頓會議:1921—22年,《四國條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九國公約》
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大
(2)羅斯福新政的內容:①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②壓縮農業,由政府補償損失。③整頓工業,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調節和控制,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④興建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
法西斯國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爭:
(1)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2)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
考點3第二次世界大戰:
(1)二戰的轉折: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
(2)二戰的勝利:
開羅會議——1943年中美英《開羅宣言》日本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
德黑蘭會議——美英蘇確定對對德作戰方針,準備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開辟了第二戰場;
雅爾塔會議——1945年美英蘇①三國分區占領德國;②蘇聯同意對日作戰;③成立聯合國。
波茨坦會議——1945年7、8月蘇美英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考點4二戰后的世界
歐洲、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1)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歐共體的成立——1967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歐洲共同體”
(2)日本的崛起:70年代
(3)發展中的矛盾:歐共體、日本、美國三足鼎立
美國的霸權政策:
美國的“冷戰”政策——北約的建立:1949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約的建立:1955年蘇聯和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華沙條約組織。
世界格局的變化:蘇聯的解體——1991年
世界經濟的發展:
(1)世界經濟的變化: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了一個整體。(2)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環境問題、人口問題、問題、恐怖主義問題、核武器擴散等解決方法:可持續發展國際間合作。
考點5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
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
重要發明成就——電子計算機技術
影響①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生產的迅速發展;②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工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③推動了生活的現代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④國際間的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