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森林面積數學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標: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探索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學生學具,計數器。
教學過程:
活動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
2、出示“觀察與思考”中的一組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學生發現有困難,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數據,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觀察,直至他們發現“四舍五入”的方法為止。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動二:第11頁“試一試”第2題。
1、先出示三種近似數,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精確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時,重點突出選擇的依據,讓學生理解取近似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懂得同樣進行比較,需要用相對應的單位進行比較的方法。
2、“討論”,這是一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考慮原來精確數的范圍,出示這些題目時,重點可以展示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原數有幾種可能的特點。當然,這道題目主要是供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在單元評價時,不一定要作為學生必需掌握的內容。
活動三:實踐練習。
第12頁第1、2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運用到各種近似數,本題的練習目的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近似數的運用是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學生在練習第1題時,先讓他們討論,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體會到近似數的作用。同樣,在練習第2題時,重點討論為什么說“血管總長”、“電話的用記量”是一個近似數,學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數與精確數的異同。
第3題,說說數的范圍是有多種方法,本題的要求是說一說“各數在幾萬之間”,因此,學生在比較時,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確到萬位,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比較。教師在指導這些練習時,最好采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讓學生從圖像上真正理解各數的范圍。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994年至2001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練習一
教學目標:
對第一單元的內容進行整理與復習,進一步體會大數的意義,熟練掌握大數的讀寫法。
教學重難點:熟練掌握大數的讀寫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整理與復習
學生回憶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
活動二:實踐練習。
第13頁練習一第1題,本題除了讓學生會讀寫數據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滲透一些我國民族文化與國民經濟的情況。所以學生在練習時,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類似的圖片材料,這樣既可以作為多位數讀、寫數的練習材料,同時,也可以潛移默化滲透一些教育。
第2題,學生在認識多位數時,應該知道每個數據在不同數位上所表示的意義。雖然,教材僅提出其中的一個問題,“5所表示的意義”。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讓他們說一說其他幾個數中每個數字在數位上的意義。
第14頁第3題,為提高每個學生課堂的參與機會,本題安排的內容可以在同桌學生間開展。活動可以分兩步實施:第一步一個學生讀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以交換角色;第二步一個學生寫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學生練習的基礎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增強學生的興趣。
第5題,在開展“組數游戲”前,可以請每個學生準備一些數字卡片(各人的數字除零的個數相同外,其他數字可以不同),然后請學生代表自己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學生都可以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看一看“一個0也不讀”的數有什么特點?從中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
1265830000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