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時記趣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學習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能正確朗讀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
2、能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體會作者兒時觀察昆蟲的童趣。
3、能學會文言文知識的歸納梳理,并養成積累的習慣。
4、能學習借助聯想、想象形象生動描寫事物的方法。
學習重點:
疏通文句;學會文言文知識的歸納梳理
學習難點: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借助聯想、想象形象生動描寫事物的方法。
學習方法:朗讀、分析、討論。
學習課時:兩課時。
課前學習: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朗讀課文,學會斷句,注意感情和節奏。
2、借助字典、注釋,了解字詞解釋、句子含義。積累常用文言知識。
3、概括并口述文中三件趣事。
教學過程:
導入:
生命的街車走過千坎萬坷,生命中的風風雨雨已經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憶卻永遠定格在我們的整個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純潔的心靈制成的清凈的海藍色;童年的畫卷是用希望描繪成的五彩繽紛的夢想;童年的詩歌是用幻想寫成的一首完美的歡樂。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于漪老師深情地追述了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向我們展示了文學的魅力及對她的深刻影響;而沈復則以純真的童心告訴我們他難忘童年的“物外之趣”。今天,我們就能過這篇小品文的學習,來感受他的這份“物外之趣”。(板書課題)
我知道,這是同學位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你們首先要學會怎樣通過注釋和工具書初步讀懂文意,但我想,你們一定能夠做到這一點。請同學們以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商量著把文章改寫成每個人不通過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讀懂的文章,通過注釋和工具書都不能理解的字詞你們可以問老師。
讀一讀
①讀準下列加點字。
童稚(zhì)藐小(miǎo)鶴唳(lì)凹凸(āotū)
溝壑(hè)龐然大物(páng)怡然稱快(yí)土礫(lì)
項為之強(jiāng)癩蛤蟆(lài)
②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③學生自由朗讀、集體朗讀課文,做到讀通順、有感情。
④教師范讀、領讀課文;
譯一譯
小組合作,結合注釋、詞典,試著先獨立翻譯課文,把自己翻譯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互相發現問題,提出意見),最后把小組統一的譯文在全班內交流。
記一記
實詞積累:
余: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東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擬:比
強:僵硬的意思
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拔山倒樹:搬開土山,撞到大樹,拔,移,搬開
虛詞積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昂首觀之:代詞,代蚊子。
項為之強:代詞,代“昂首觀之”。
以:徐噴以煙,用。
或:連詞,或者。
其:使其沖煙飛鳴:代詞,蚊子。
常蹲其身:代詞,自己的
蓋:連詞“原來是”
為:項為之強:因為
字同義不同的字:
觀:昂首觀之(看)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作青云鶴觀(景象、景觀)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時:余憶童稚時(時候)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以:徐噴以煙(經常)為:項為之強(因為)
以叢草為林(介詞,把)以叢草為林(當作)
之:昂首觀之(代詞,它,指蚊子)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項為之強(代詞,指“昂首觀之”)
觀之正濃(代詞,指“二蟲”)
驅之別院(代詞,指“蛤蟆”)
成語:明察秋毫龐然大物怡然自得
通假字:項為之強“強”通“僵”
省略字:“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省略賓語。
“使與臺齊”應是“余使目與臺齊”,省略主語、賓語。
省略句:群鶴舞(于)空使之(與)臺齊驅之(于)別院
固定句式:作……觀:當作……看以……為:把……當作……
……為所……:表示被動,譯為“……被……”
說一說
1、課文寫了哪幾件有趣的事情?請用四字短語概括性的說一說。
明確:觀蚊成鶴:群鶴舞空、鶴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2、請用自己的話將三件事向大家復述一遍,同學認真聽好,并作適當點評。
練一練:
1、識記文中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筆記本上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
2、學習借助聯想、想象形象生動描寫事物的方法。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清代沈復的《幼時記趣》。童年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的一段美好的記憶,在我們的記憶里它是一支清亮的歌;是一首純真的詩;是一只放飛憧憬的小鳥;也是記憶天幕上永遠閃亮的星星。上節課,我們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掃除了文字障礙,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更加具體地感受一下沈復幼時的童真童趣。
想一想
1、揭示本文中心的詞語是什么?你根據什么做出的判斷?
明確:本文中心的詞語是“物外之趣”。通常的判斷方法有:找標志詞——“故”、或根據上下文內容的關系來判斷——概括和具體、或根據上下文的結構來判斷——總分結構等
2、文中描寫作者充滿童趣的句子有哪些?你在平時的生活中產生過類似的“物外之趣”嗎?(討論回答)
明確:①、私擬作群鶴舞空…昂首觀之,項為之強。②、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怡然稱快。③、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驅之別院。
譬如,騎在竹竿上想象成揮鞭策馬馳騁沙場的場面;看到天上的白云所產生的連篇的浮想等。
3、作者為什么會產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理?
明確:從生活的態度上看對生活的熱愛、平日細心的觀察、想象的奇特、純真的童心是產生“物外之趣”的因素。
熱愛生活
明察秋毫
想象奇特物外之趣
純真童心
這些樂趣反映了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觀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的真的童心、童趣。
4、思考“探究·練習”第一題。
明確:
一、有好的眼力:“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二、有愛好觀察的習慣:“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三、想像的合理性:“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這樣,癩蛤蟆當然就成了“龐然大物”、撲向小蟲的動作當然就是“拔山倒樹而來”了。
學一學
作者通過想像和聯想把童年之趣寫得如此生動,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會觀察,在此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像,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有關知識。
舉例說明什么叫聯想。
簡單地說,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比如由“飛機”想到“空戰”,這是事物的因果關系和空間的相鄰引發的聯想,我們稱之為“相鄰想像”;由“李白”想到“杜甫”,這是類似事物引發的聯想,我們稱其為“類似聯想”;由對立的事物如由“高山”想到“深淵”,我們稱為“對比聯想”。當然,我們可以由“A事物”想到“B事物”,再由“B事物”想到“C事物”,這樣完成由“A事物”到“C事物”的聯想。請同學們把兩個毫不相關的事物“鋼筆”和“襪子”通過聯想聯系起來。
再舉幾例:
“香煙”——“梨子”“火車”——“金礦”
“書籍”——“電腦”“游戲”——“學習”
舉例說明什么是想像。
人們從已知形象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像的標志性修辭是比喻。比如《繁星》第三段和《冰心詩三首》。
寫一寫
請以“白云”為內容寫一段想像的文字(可作為課外作業,100字左右)。
談一談
好了,在感受了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后,請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的幼時趣事,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
總結:想象力是心靈自由翱翔的翅膀,乘著這雙翅膀你會探尋到更為廣闊的奇妙的世界,體會到更多的創造的樂趣。觀察會給你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了這雙眼睛你便不會錯過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間,希望我們都能充分運用這雙眼睛和翅膀。
練一練
1、熟讀并背誦全文。
2、把課堂上自己講述的幼時趣事整理成文,注重運用想象和聯想的方法。
附板書
幼時記趣
物外之趣產生原因:
觀蚊如鶴:群鶴舞空鶴唳云端觀察仔細
神游山林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純真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