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細菌啟示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二.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生字
砥礪dĭlì噴嚏tì顛峰diān根瘤菌liú反芻chú
豁免huò束手待斃bì覓食mì笨拙zhuō唾tuò
細膩nì口吻wěn吝惜lìn
2.需掌握的多音字多義字:
3.辨析形似字的讀音和字形:
4.詞語
不計其數:無法計算數字,形容很多。
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元老:稱某一領域中年齡長,資歷高的人。
可觀:指達到了比較高的程度。
免疫力:生物對某種危害不感染的特性。分自然免疫和獲得免疫。
不可匹敵:不能相當或不能等同。匹敵,比得上,相配。
譜系:泛指事物發展變化的系統。
得天獨厚:獨具特殊優越的自然條件。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體。
不慍不火: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動,不過火。
一招鮮吃遍天下:指掌握了過硬的本領,有絕招。到處都可以謀生。
一以貫之:用一個基本觀念,把一切事物貫穿起來。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走訪:拜訪。
彬彬有禮:形容文雅而有禮貌。彬彬,既有文采又很樸實的樣子。
細膩:指(描寫、表演等)細致入微。
遺憾:不稱心,大可惋惜。
饒舌:嘮叨,多嘴。
許可:準許,允許。
口吻:口氣。
過苛:過于苛刻。
吝惜:過分愛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東西或力量。
悲鳴:悲哀鳴叫。
5.作者
鄭也夫,1950年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導。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價論》、《信任論》。當中,北上黑龍江建設兵團852農場務農,當過農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1979年,鄭也夫馬不停蹄,跳躍式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攻讀哲學碩士,八十年代中期,鄭也夫奔赴美國,攻下“丹佛”大學社會學碩士,取得雙碩士。他對社會生活的雜質,仍然不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間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精彩的演講。
星新一(1926~1997)日本小說家,日本科幻界奇才,以創作精巧別致,富有哲理的“微型小說”聞名于世。他的作品于80年代大量翻譯引進臺灣,帶動國內“極短篇”的制作風氣。在他完成1001則極短篇小說后宣布停筆。星新一于1956年加入飛碟研究會,1957年和柴野拓美一起創辦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說雜志《宇宙塵》,為日本科幻文學作出了卓越貢獻,培育了許多科幻作家。除了科幻作品外,他還寫了大量推理小說、幽默小說、散文及隨筆。1976年他榮獲日本推理小說家協會大獎。在科幻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有撒旦的天國》《最后的地球人》《未來伊索寓言》,長篇小說《聲之網》《夢魔的標靶》等。
(二)閱讀能力目標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教學設計>文章的結構特點和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三)寫作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寫簡單的說明文。
(四)思想教育
培養大家從小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教師建議
(一)舉例說明這篇演講是如何將抽象、陌生的科學知識化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過講故事、形象比喻、擬人化寫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經驗、通俗的口語表達等手法。例句見相關練習。詳見練習一第l小題。
(二)本篇演講的語言表達有何特點?舉例說明。
1.大量的通俗口語表達,包括通篇為簡潔明快的語言、使用為數不少的傳神的口語詞匯和明快的口語短句。
2.使用聽眾熟悉的、典雅、貼切乃至傳神的書面詞匯。
3.因大詞小用和事物間的巧妙聯系等產生風趣幽默感。
4.由于簡短、明快、風趣、設問、感嘆等,使其充滿對話、交流的語氣。例句見相關練習解答。詳見練習一第1小題、第4小題、“詞句品味·積累”第一點及其說明。
(三)本篇演講如何緊緊抓住聽眾的心理?舉例說明。
1.講述聽眾關注的、新奇的事理。
2.自問自答,引起聽眾的注意和興趣。例子見相關練習。詳見練習一第2、3小題。
(四)舉例說明本篇演講運用數字的特點。
其一,數字間形成比較關系;其二,舉出極端或典型數字;其三,數字與日常生活聯系,給人事實確鑿、深刻形象的印象。例句見相關練習解答。詳見練。
(五)探究本篇演講的主題。
通過對有關病毒、寄生的科學知識的生動介紹,希望人們以科學的態度、健康的心態,以精神意志上的從容應對,對待人類面臨的病患危難。詳見練習三。
《保修》
(一)這篇荒誕故事為什么讀來感到真實?
故事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所揭示的生活哲理具有現實性;所表現的人物心理、人物的言行細節具有真實感。文學的虛構,并不影響讀者對作品的真實性的感受,這也是正常現象。詳見練習一。
(二)探討本文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社會問題:揭露、諷刺手段更高級、蒙騙性更強的商業欺詐,諷刺不顧負面效果的商業推銷,反映出現代物質享受的負面性;表現了人的一般心理特點是使欺詐會得逞的基礎,嘲諷了人性的弱點。生活哲理:物極必反;要容忍缺憾;簡單不失為一種活法詳見練。
(三)探究本文結構上多次重復的基本程式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
此重復程式為二位人物的對話。1.漫畫效果,更突出人物的心理特征、行為特點。強化故事的諷刺諷喻效果。2.喜劇效果,于輕松中體悟旨意。3.使最后的突轉出乎意料,高級欺詐昭然若揭。詳見練習三。
(四)選擇若干文句,品味、評點其所表現的人物思想心理活動或品評說辭。參見詞句品味·積累及其說明。
四.課文講解
《細菌的啟示》
(一)教學設計>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介紹細菌的性質與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訴人們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寄生行為,不要過于激動煩惱,要以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態度,心平氣和的與這些不良行為作漫長的斗爭。
(二)教學設計>文章思路
(三)重點語句
什么叫“寄生”?所謂寄生就是吃別人,不勞動,不去捕食。不但不去捕食,并且不必自己消化——先咀嚼,后進入胃腸,經過復雜的化學過程,然后吸收。采取寄生的策略,這些事情統統不干,去打獵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兒也不去,就在你體內。你把食物給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體里。
解析:細菌的特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講細菌的知識,難免抽象。作為科普教學設計>文章,作者盡可能把它具體化、感性化。如講到“寄生”這樣抽象的科學概念時,作者用了一種“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好像細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還活靈活現,就在你面前似的。作者力圖把話說得平易通俗,目的就是把話說得讓讀者有感覺。讓讀者有感覺的方法挺多的,首先,把沒有感覺的變成有感覺的;就是把抽象的變成具體的。
(四)寫作特色
1.恰當地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1)列數字。例如“大約在35到36億年前,地球上產生生命不久,細菌就出現了“它們能承受從攝氏零下30度低溫到150度的高溫,”“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就繁殖30代。”
(2)作比較。例如,把細菌繁殖與人類繁殖作比較。
(3)舉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幾億個細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幾百萬個細菌,甚至人體體重的10%是由細菌構成的”說明細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并且數量很多。“比如一個部落或一個村落有病毒或細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這種病毒或病菌也就滅絕了。”說明病毒必須在人口密布的地方傳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維持下去了。
(4)打比方。例如,“這是一場人菌斗法,斗法變異。這很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鴿子在飛……那是一只飛行的動物園。”
(5)分類別。例如,細菌的性質和特征分列了五個方面,傳染病的途徑有兩種等。
2.語言口語化,使教學設計>文章顯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例如:“要你命干嗎?在你肚子里吃你,生活得挺好的。要了你的命哪兒呆著去呀?對不對?”“采取寄生的策略,這些事情統統不干,去打獵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兒也不去,就在你的體內。”“你今天胃口不好,明天頭疼,后天有腳氣了,不勝煩惱”這些口語生動有趣,便于理解。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1.示例:“生物的進化,有兩個變化方向:一個是結構往簡單化走,另一個往復雜化走。問題是簡單是有極限的。作為一個生命起碼要單細胞。所以說簡單就像一堵墻一樣,生物可以往右走------變得復雜,也可以往左走——變得簡單。因為右邊開放,所以那里的物種成散布狀。因為左邊“有墻”,不能無限向左,所以向左者云集在“墻根”下,最簡單的細菌成了生物中最多的組成者。把細菌向簡單進化的極限比作一堵墻,很復雜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2.示例:“在人菌大戰中,在變異能力上,我們干不過這些地球上的元老。換句話說,在基因的多樣性上人類沒有優勢,那怎么辦呢?要靠兩個武器來抵抗“一是免疫力……再一個本領就是科學技術手段……”作家運用疑問、設問等形式引起讀者的注意,提高興趣,加深印象。
3.示例:“我們走到最復雜的顛峰是偶然,連幸運都很難說。復雜了以后可能離末日更近,你敢說幸運其實還是自負和狂妄。恐龍曾經是這個地球上最復雜的生物,它已經不存在了。”這句話針對人們認為人類進化最復雜最高級的心理,讓讀者明白復雜并不是件幸運的事。
4.示例:“當我們從生物的世界到人類的社會,一以貫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時候,便渴望獲得一種不卑不亢,不慍不火,不喜不哀的態度。”用人們熟悉的詞語傳神地寫出了作者對待寄生現象的態度。
第二題作者運用數字與比較相結合,兩種手法同時說明事物。
示例:“細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類繁殖30代則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細菌的一天等于人類的1000年。”運用數字和比較說明了細菌的不可毀滅性的特征。
第三題這句話從自謙的口吻與大家互相勉勵,在與社會上存在的寄生現象斗爭中要樹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要與“寄生蟲”斗爭到底。(一)教學設計>文章主旨
本文虛構了一位畫家購買了年輕推銷員保修的一系列產品后帶來的煩惱,最后他又回到了當初的禿腦袋。向人們揭露了社會上存在的欺詐現象。
(二)教學設計>文章思路
開端:推銷生發劑。
發展:推銷染發藥,特別發蠟,自動理發機。
高潮:推銷脫發劑。
結局:回收自動理發機。
(三)重點語句:
(1)“您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這里有保證書。保證您立即變得滿頭濃發,想拔都拔不掉。若是過了一個星期顯示不出上述的效力,就給您退錢。”
顧主心有顧慮,騙子卻緊緊抓住其心理,施展騙術用“保證書、退錢”等引魚上鉤。
(2)“所以,我們針對有限的上流人物……”
這是騙子常用的手段,抬高你,奉承你,只是為了你手中的錢。見了老人他就說孝敬老人的,見了婦女,他就說照顧婦女的……
(四)寫作特點
1.用諷刺手法來揭示主題。
推銷員一再強調“本公司的方針是不增加顧客的負擔”實際是在一步步引誘顧客陷入圈套。植發、染發、打發蠟、理發,不斷地花了很多錢,最后一切全落空了。開始推銷員一再聲明“負責保修是本公司的經營方針”可當產品出現麻煩時卻說:“因為是植物性的,沒有辦法。”并不失時機地厚著臉皮一再推銷產品,給顧主帶來了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沉重負擔,使之幾乎破產。這是對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商人的無情揭露和辛辣諷刺,對廣大顧主是有益的提示。
2.結構上采用重復的基本程式使教學設計>文章主題更加突出。
每次推銷產品時嘴都很甜,還有“保證書”,說過一段時間就來“保修”,但從不保修。揭示了言而無信的欺詐手段。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故事反映的問題,表現的人物心理、言行具有現實性、真實感。另外,文學的虛構,一般而言并不影響讀者對作品的真實性的感受。首先,故事所反映、表現的問題,尤其是讀完故事后讀者能直接感受到的商業欺詐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真實性。其次,故事所表現的人物心理(主要是畫家在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人物的言行細節(特別是推銷員的推銷言行,如利用對方的心理弱點,具有真實感。屬于這個顯而易見的荒誕故事的虛構本身,因而讀者能區分清楚,并不影響它前述的真實感。這實際上是一般讀者閱讀一切文學作品時的正常表現。
第二題
物極必反,容忍缺憾,簡單不失為一種活法,現代物質享受的負面性,嘲諷人性的弱點,諷刺不顧負面效果的推銷等。商業欺詐也有多方面內容。
1.物極必反:不僅是頭發瘋長導致最后又回到禿腦袋,更重要的是追求完美(注意文中多次出現“我不打算過苛要求”,其實就是在苛求),結果處處都要花錢。最后不堪重負而作罷。
2.容忍缺憾:禿腦袋是缺憾,后面的綠頭發是缺憾,但如都看得破,就不會有后面的瞎折騰。
3.簡單不失為一種活法:畫家最后發出的悲鳴,又要染發,又要打發蠟,與其如此不堪重負、不勝煩惱的復雜,還不如當初簡單的禿腦袋好。
第三題
更突出人物的心理、言行特征,強化諷刺效果;使最后突轉出乎意料,意義突現。
這一重復多次的基本程式為人物對話,其骨干句子如下:好像做夢一樣,……驚人的效果,科學的勝利……您能滿意,我就放心了。其作用有:1.故事情節展開的需要。2.突出了畫家的心理特征及推銷員暗藏玄機的推銷手段,更強化了故事的諷刺、諷喻效果。3.有一種喜劇的效果,加上前面的漫畫效果,讀者有一種在幽默輕松的藝術享受中,體悟到事情本質的樂趣。4.使最后的變化出乎意料,意義突現。其一是畫家終于發現了欺詐的秘密,其二是推銷員竟然還來回收自動理發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