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顧茅廬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
間的關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3、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教學難點: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教學媒體:投影、卡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課文體會詞義;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師:隨著根據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
義》被搬上電視銀屏,其中的一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誰能說出《三國演義》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及其主要的故事名稱?
《三國演義》中有一節內容叫“劉玄德三顧茅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根據這一節內容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
2、板書課題,齊讀,釋題:
顧:拜訪。茅廬:草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檢查:
①出示課后生字,讀準字音。
②區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潺潺時辰吩咐
后鼻音:拜訪半晌恭恭敬敬
平舌音:策略茅塞頓開尊重
翹舌音:潺潺半晌時辰諸葛亮疏疏朗朗
2、再讀課文,用“讀書要做記號”中學到的方法,在課本上做記號。
檢查:
①朗讀下列詞語:
統一尊重分析茅塞頓開
吩咐驚醒討論恭恭敬敬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群雄紛爭
②哪些詞語讀懂了,是怎樣讀懂的?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學可幫助解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弄懂的)?
3、三讀課文,讀通句子。
檢查: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正音。
三、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三顧茅廬”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四、指導書寫生字。
葛:指導書寫下半部分的筆畫筆順。
尊:中間一短橫不能丟。
臥:指導書寫左半部分的筆畫筆順。
恭:下半部分右邊的兩點應該左右排列,不能上下排列。
五、作業。
1、見習字冊。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
間的關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詞語。
2、說說“三顧茅廬”在課文中的意思。
二、導學課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要求學生讀懂劉備拜訪諸葛亮的目的)。
2、卡片出示“誠心誠意”,齊讀,說說這段中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請諸葛亮出山的?
3、卡片出示“輔助”,給“輔助”找近義詞。
4、齊讀,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5、小結:劉備兩次拜訪諸葛亮的過程用一句話簡要地概括,這種寫法叫“略寫”。
板書:略寫
第二自然段。
1、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與劉備的話,注意提示語,體會兩人的性格特點。
2、指名分角色朗讀張飛與劉備的對話,師生評點朗讀者的語氣,體會之尊重人才,求賢若渴。
3、小組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默讀,找出描寫景色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
()的山岡()的松林
()的溪流()的竹林
2、卡片出示: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潺潺青翠欲滴
朗讀,聯系上下文說說詞意。
“欲”在字典中的解釋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將要。“青翠欲滴”中的“欲”應取種,“青翠欲滴”的意思是。
3、映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齊讀,說說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兩者有何共同點。
4、指導朗讀描寫景色的話。小結:隆中的景色真是“秀麗宜人”。
板書:秀麗宜人
5、再讀課文,在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下畫“。”,同桌交流。
6、指名朗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同諸葛亮見面。”要求:讓同學聽出畫圈的詞語。
7、朗讀描寫劉備行動的話,邊讀邊思考體會劉備這個人物的特點。
小結: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真是“誠心誠意”。
板書:誠心誠意。
8、齊讀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卡片出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師釋“群雄紛爭”:
3、映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①解釋“茅塞頓開”: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
②聯系上一句話,說說這句話是把什么比作“好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兩者之間有何共同點。
4、小結:諸葛亮雄才大略,真乃隆中之“臥龍”也。怪不得當時人們皆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第五自然段。
1、齊讀,說說這段主要寫什么。
2、映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齊讀,說說這句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兩者有何共同點。
板書:如魚得水
三、朗讀全文,談談自己對劉備和諸葛亮的認識。
板書:劉備求賢若渴
諸葛亮雄才大略
四、作業。
課后請學生觀看“三顧茅廬”的錄像。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教學重點:
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教學過程:
一、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課文的哪
幾個自然段具體寫了這件事?
板書:拜訪經過
二、按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把課文分為三段,并說說
各段主要意思。
板書:拜訪目的拜訪經過關系親密
三、按上述板書提示,認真默讀課文,復述課文內容:
自由復述,同桌互述,指名復述。
提示第三自然段順序:
景色宜人
恭敬等候
終于見面
四、認真讀下面描寫隆中“景色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1、映示: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2、指名朗讀,齊讀,注意加點的詞“來到”、“只見”。
3、分析:劉備一行來到隆中,見到哪些景物,請在景物名稱下畫一橫線。
板書:山岡
松林
岡前溪流
竹林
這些景物有何特點呢?分別朗讀寫這些景物的語句。
4、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走一走,找一處自己喜歡的地方,
看看那里有哪些景物(能說出景物名稱),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5、按順序說說自己看到的景物及其特點。
例:我們來到學校的小公園,只見池塘中央有一個四角的亭子,亭子中央擺一圓形的石桌,石桌周圍擺放著四個圓鼓鼓的石凳。池中還有三只石頭雕刻成的丹頂鶴,它們有的伸長脖子,有的張開翅膀,有的低頭覓食,姿態各不相同。池塘四周有幾棵垂柳,微風吹拂,長長的柳條隨風搖擺,宛如姑娘輕輕地甩動著美麗的秀發,景色秀麗宜人。
6、學生擬稿。
7、交流寫好的短文。
四、作業:把寫好的短文謄寫在小作文本上。
板書設計:三顧茅廬
拜訪目的
景色宜人
拜訪經過誠心誠意
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