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孫權勸學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創新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無味,不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讀一讀——悟一悟——演一演——背一背等幾個環節來調動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和激情。首先在讀的過程中設計自由讀、指定讀、挑讀、分角色讀、齊讀多種形式,讓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這正是新課標所要求的;此外在演一演這個環節,讓學生采用古代版、現代版、自由創意版三個版本,編排課本劇不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也實現了新課標所要求的課堂中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體現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要求。
教學內容:
《孫權勸學》是魯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個名人單元。文言文《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故事。
學情分析:
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初二學生已初步具備和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及方法。
教學目標:
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題。
教育學生學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長的文化養料;同時,在自己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認真聽取他人意見,并加以改正。
重點、難點:
1、學習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2、理解并掌握“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通過反復朗讀揣摩并領會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故事啟發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多媒體運用等。
學習方法:
采用讀——悟——演——背的學習模式。
教具:
多媒體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讀過《三國演義》嗎?三國指的是哪三國?(學生回答)
當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襲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他卻不愛讀書,孫權多次勸說,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學,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何用?這不孫權又來勸說了,結果如何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看《孫權勸學》
(此環節由故事導入,一方面引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先有所了解,同時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指定學生簡介作者及《資治通鑒》然后課件出示
1、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以史實為緯,以年月為經,按時代順序記錄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有鑒于往事,資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統治人民的歷史經驗。
(此環節主要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了解并識記文學常識,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三)、聽一聽:注意讀音與停頓
聽課文錄音
(四)、讀一讀:1、挑讀
分別說說文中出現的幾個人物的性格。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個?并把有關語句讀出來。(多媒體出示:)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公元200年其兄孫策遇害,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公元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公元21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年大破蜀軍。孫權即正式建立吳國,稱帝,都建業。公元252年病逝。
孫權:對自己的部下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耐心規勸。
呂蒙,生于公元一七八年,死于公元二一九年,東吳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陽)人。少時不讀書,后接受孫權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跟隨孫權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將軍。魯肅死后,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羽后不久病死。
呂蒙:坦誠豪爽,知過能改,肯于努力學習。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縣)人。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特任命他為東城長。魯肅辭而不受命。周瑜任居剿(安徽桐城)長,公元200年,魯在周瑜的引薦下歸附孫權。公元208年赤壁大戰時,魯為贊軍校尉。他首先向孫權提出了聯劉拒曹的戰略方針,并出使劉備處,以促成孫劉聯盟。公元210年,魯被任命為奮武校尉,領周瑜軍,駐扎在江陵。公元215年,駐兵益陽(今湖南益陽市)。公元217年,魯病逝。
魯肅: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愛才、敬才。
2、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孫權:
1、“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不悅、責備。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魯肅: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吃驚,贊嘆
呂蒙: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五)譯一譯:(多媒體出示)
翻譯五字法
留:國號、年號、地名、人名、官名、書名等可不翻譯。
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語序,符合現代漢語習慣。
補:補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內容。
刪: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六)、悟一悟:(多媒體出示)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孫權如何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的?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3、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5、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言之有理即可)
(七)、演一演:多媒體出示
古代版:按原文內容表演,盡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
現代版:將表演的背景設置為現代社會,可進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議題展示本文的現代意義。
自由創意版:可進行合理的想象,本版本可有多種創意。
(八)、背一背:根據所示圖片背誦
(九)、說一說:多媒體出示
1、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請說出你所知道的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例如: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伏爾泰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劉向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達·芬奇
一個家庭中沒有書籍,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子。-----約翰森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書籍——高爾基
2、聯系實際說說,現實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讀書的?今后打算如何去做?
3、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啟示例:
勸人要講究策略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要愛才但不能忌才
開卷有益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十)、查一查
1、上網或查資料搜集有關名人喜歡讀書的故事,舉辦一次名人讀書的故事會。
2、以“開卷是否有益”為辯題,組織一次辯論會,請上網或查閱有關資料,為辯論做準備。
(十一)、看一看
多媒體出示視頻《刮目相看》的故事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十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才會有不斷進步,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就讓我們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來充實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思想吧!學習是我們永遠不能放棄的!
(十三)、板書設計
把板書設計為大樹,主要是人的成才和樹的成長一樣,不但需要陽光、雨露,更主要的是自己的主觀努力。樹的主干部分為呂蒙“就”學,是為突出主觀努力的重要;枝節部分為孫權“勸”學、魯肅“論”學,是為突出外部環境的作用,和別人對自己價值的認可;根基部分為“學”主要是體現“學”的重要。此板書不但把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體現了出來,而且很好的體現了文章的主題:“學習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