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有機合成化學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材分析
有機合成是有機物的性質的應用,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好各類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相互衍生關系以及重要官能團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礎知識。在前三節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結構特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遷移能力有了顯著提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會認識到合成的有機物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通過有機物逆合成分析法的推理,進-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的遷移能力。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分析:已知各類有機物的性質
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鹵代烴、醇、苯酚、醛、羧酸、酯的性質。
2.學生思維能力要求:充分運用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方法,掌握有機合成的解題方法,特別是逆向合成分析法。通過教材例題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解題思路,并能熟練運用。
三、新課程標準要求
1、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2、認識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它們的轉化關系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掌握烴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②了解有機合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原則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機合成用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學生對物質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②通過有梯度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機合成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通過設計情景問題,培養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會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當的合成路線
②通過對新聞資料的分析,使學生關注某些有機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物的安全生產和使用問題
③通過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①官能團相互轉化的方法歸納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逆合成分析法思維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方法、手段:
①新聞材料分析,分組討論,引導啟發、激發思考、情景問題的創設與解決、多媒體
②針對難點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過設置有梯度的情景問題,分三步,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合成訓練,在動手訓練中自己體會、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多媒體展示與PVC保鮮膜有關的“新聞鏈接”以及“資料卡”,創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課(資料見后附表)
【情景創設1】
你能夠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嗎?
【教師評價】
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寫到黑板上,做出評價
【新課】
教師作歸納,以PVC的合成為例,引出有機合成的過程,以流程圖直觀展現
【過渡】
實際上很多時候有機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們要學會分析比較目標化合物和基礎原料之間在骨架構建和官能團轉化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完成“思考與交流”
歸納內容
【教師引導】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做出適當的引導
【教師評價】提問不同小組學生的討論成果,作出肯定與評價,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
【過渡】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后,就要學會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有機合成過程中了
【情景創設2】
在日常生活中,飲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類香料,例如具有蘋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這種香料嗎?
【教師評價】
對學生的成果作出評價,及時糾正錯誤;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過渡】
我們發現,在分析合成路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要對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線的選擇,那么
【情景問題創設3】
想一想:結合生產實際,同學們,你認為在選擇原料和合成途徑時,你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
選擇有機合成路線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反應條件必須比較溫和
?產率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價
【過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設計復雜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是,它是將目標化合物倒退一步尋找上一步反應的中間體,該中間體同輔助原料反應可以得到目標化合物。而這個中間體的合成也是從更上一步的中間體得來的。依次倒推,最后確定最適宜的基礎原料和最終的合成路線。下面,我們就利用這種分析法,來完成這一道練習:
【例題練習】
試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線
【小結】
本節我們要重點掌握:
1、一些常見官能團引入的方法
2、在有機合成中應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業布置】
1、課后習題1、3題
2、思考課本P64學與問
通過閱讀新聞資料,聯系已學知識,解決一個合成問題,初步體會合成的過程與方法
【活動1】
遷移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寫出方程式
自我評價
形成對有機合成的基本過程的認識,初步了解有機合成的思路
【活動2】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共同合作完成“思考與交流”的歸納
在評價過程中自我糾正錯誤,對官能團的引入和轉化方法做出更準確的歸納
【活動3】
利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尋找出合成路線
自我評價
受啟發,思考
思路分析
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思考選擇有機合成路線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各抒己見
應用逆合成分析法完成練習,分析思路,寫方程式。
自我評價
總結歸納本節知識,
了解課堂學習重點
創設情景,聯系時事新聞、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計一個較容易的實際合成訓練,為培養有機合成的分析方法作鋪墊,作為完成后面的練習做準備
以學生所做的練習做過渡,引出有機合成過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本活動要求學生有一定歸納能力,學生之間可以互補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能力
設計一個中等難度的實際合成訓練,為培養有機合成的分析方法作鋪墊,作為完成課本中有一定難度的例題做一個過渡
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進一步培養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在訓練中掌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將課本的學與問部分留給學生課后思考交流,將在下一課時作出評價
附表1:
新聞鏈接:
?2005年9月2日,中國包裝網刊登了題為《美國:保鮮膜包食品有害健康》的文章,指出PVC含有致癌物
九.教學資源建議:
1、為了增強學生的理性和感性認識,可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flash動畫和視頻材料。
例如在對不同有機物的相互轉化的教學中可利用動畫模擬轉化過程中官能團中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從立體的角度對有機合成有一個理性的理解。
2.充分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相關網站及教師研修網等查詢所須內容。
例如:對某些教學內容的教學圖片和圖片,可以充分利用網站:資源。
3.可引用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本章所設計到的有機物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比如乙醇、又或者乙酸等,從學生身邊的物質入手,減少學習知識時的陌生感,增加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