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原子化學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二節原子
(2課時)
一.知識教學點
1.原子。
2.原子的構成——原子核(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
3.相對原子質量。
二.重、難、疑點
1.重點、難點:原子和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形成。
2.疑點:(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3.解決方法:以講解為主,設計出一個個問題情境。利用實驗,幻燈及比較表格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思考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自然地得出結論。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與分子的比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構成。
3.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質量的關系。
(二)整體感知
本節課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原子進行討論,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對“分子能否再分”進行討論,然后又對“原子能否再分”進行討論,最后討論原子的質量及相對原子質量。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對原子構成和原子量的認識只能是帶來或多或少的機械記憶的成分,較深入的理解和較熟悉的運用還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復習、鞏固、加深、提高才能達到。
(三)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還能不能再分呢?以下先看一個實驗: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觀看圖2-5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圖。
[講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構成,受熱時這些微粒彼此分開,成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這種微粒叫原子。
[板書]: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氧化汞受熱后發生的是什么類型反應?生成了哪些新物質?
[提問]: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講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組合;分子在化學變化中變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來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在其他變化中(如原子核反應)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數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如金屬、稀有氣體等)是由原子構成的,還有一些物質(如氧化鈉)是由離子構成的。
[教師活動]:對比分子的特征,引導學生歸納出原子的特征。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并找出原子的特征。
[板書]:2.特征:
(1)原子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
(2)原子在不停地運動。
(3)原子間有一定間隔。
(4)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5)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只是發生重新組合。
[鞏固提問]:(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釋:水受冷結冰是什么變化?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是什么變化?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說明氧氣、氧化汞、二氧化碳的構成?
[學生活動]:討論并在教師引導總結下得出結論,填寫“原子與分子比較”的表格。
[板書]:3.填表:原子和分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相似點
體積和質量很小,不斷的運動,有一定的間隔,同種物質的分子(原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原子)的性質不同。
相異點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
相互關系
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提問]: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學反應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教師活動]:放映描述原子結構的錄像片,掛出教材第二章表2—1幾種原子構成的小黑板,說明幾種常見原子的構成情況。
[學生活動]:觀看、思考并在頭腦中建立原子結構的微觀模型。
[教師講解并板書]:二.原子的結構
原子核
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
居原子中心
原子
中子:不帶電
體積極小
核外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圍繞核做高速旋轉。
原子核所帶的正電量=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量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教師設疑]:原子那么小,有沒有質量呢?
[學生活動]:閱讀第二章表2—2觀察氫、碳、氧、鐵四種原子的質量。
[敦師講解]:原子雖然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而且不同原子的質量各不相同。稱量原子的質量若以千克作單位,無論書寫、讀數、記憶,使用起來都極不方便(正像以噸為單位來表示一粒稻谷一樣的不方便)?,F在國際上采用了一種記錄原子質量的方法——相對原子質量。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相對原子質量”,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
[板書]:三.相對原子質量
概念:以一種碳原于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跟它比較所得的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講解]:相對原子質量跟“原子質量”意義上不同,值也不同,但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質量”成正比,即“原子質量大的,相對原子質量也大”,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間質量之比,它的國際單位是“一”,符號是“1”。
[教師活動]:由此得出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公式:
[板書]:
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一個原子的質量
(單位是“一”,符號是“1”,一般不寫出)
1/12×一個C-12原子質量
[鞏固提問]:
①磷的原子核里有15個質子,16個中子,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個電子?磷原子的核電荷數是多少?查一查磷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多少?
②硫的原子核里有16個質子,16個中子,它的原于核外有多少個電子?硫原子的核電荷數是多少?查一查硫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多少?
[學生活動]:通過查找,對比,找出規律。
[板書]: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于數加中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于數+中子數。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二節最后一段,總結。
[總結板書]: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提問]:③對比磷、硫原子構成,你有什么體會?(提示:兩者原子核只差一個質子,核外只差一個電子,卻構成了性質極不相同的物質。)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板書]:質子數(即核電荷數)決定原子的種類。同類原子核電荷數相同,不同類原子,它們的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彼此不同。
(四)總結、擴展
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對原于質量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
2.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所以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正負電荷總數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3.原子與分子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最根本的區別是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四.布置作業
1.教材第二章第二節習題1、2、3、4題。
2.補充練習:已知氯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核外電子是17個。請問:它的原子核中應該有幾個質子?幾個中子?
相關試題
第二節原子
最新熱門
第二課時旋轉(人教新…
[組圖]解決問題教學實…
[組圖]平均分(人教新課…
[組圖]除法的初步認識…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
認識簡單的路線(新人教…
筆算除法(新人教三下)
四則運算(新課標四下)
位置與方向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新…
生活中的小數(新課標)
[組圖]認識負數(新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