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化學教案溶解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溫度對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2.使學生對氣體溶解度受溫度、壓強的影響關系,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3.使學生掌握有關溶解度的幾種基本計算。
能力目標:
會利用溶解度曲線查找常見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情感目標:
通過對不同物質溶解度的比較和外界條件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的分析,體會事物內外因關系和質變與量變辯證關系。
教學建議
關于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種是坐標法,即在直角坐標系上畫出坐標曲線,如課本圖7-1。可以先向學生說明溶解度曲線繪制原理(不要求學生繪制),再舉例講解如何應用這種曲線圖。
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表示如下幾種關系:
(1)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的數值;
(2)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
(3)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
(4)比較某一溫度下各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等。
進行這些分析之后,教師還可以就某物質在曲線上的任一點,請同學回答其表示的含義,來驗證學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線。例如,橫坐標是60,縱坐標是110的點表示什么含義。學生應該回答(1)代表60℃時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時,100克水里,達到飽和時可溶解硝酸鉀100克等等。當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溫度,例如讓學生說出3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多少,這時學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線順利地作出回答,使學生體會到曲線圖在這方面所表現的特點。
關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區別與聯系
物質的溶解性與物質的溶解度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須先了解物質溶解性的知識,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區分這兩個概念。
物質的溶解性,即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這種能力既取決于溶質的本性,又取決于它跟溶劑之間的關系。不論其原因或影響物質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復雜,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這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例如食鹽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卻很難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但很難溶解于水等等。食鹽、油脂的這種性質,是它們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都可以用溶解性這個概念來概括。然而溶解度則不同,它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來衡量物質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規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中所能溶解的不同數量,就在客觀上反映了它們溶解性的差別。因此,溶解度的概念既包含了物質溶解性的含義,又進一步反映了在規定條件下的具體數量,是溶解性的具體化、量化,是為定量研究各物質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種規定后形成的概念。
關于氣體溶解度的教學建議
對于氣體溶質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三點應向學生做常識性介紹:
(1)定基地描述物質溶解性時,不論氣體還是固體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規定的條件和表示方法上有所不同:固體溶解度用質量(克)表示,規定溶劑的量是100克;氣體溶解度則是用體積表示,規定溶劑的量是1個體積(一般以升為單位)能溶解若干體積氣體,而其它條件如達到飽和、一定溫度等都是一樣的。
(2)所以規定不同標準,是因為氣體的體積容易測量、而質量不易稱量,因此就用體積來表示。
(3)由于氣體溶解度受壓強的影響很大,所以規定其溶解度時,對于壓強作出規定—101千帕。這一點可以用打開汽水瓶蓋后,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所形成的泡沫為例來加以說明。
氣體溶解度在實際測定時比較復雜,非標準狀況下的數據,還應該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值。初中學生很難掌握,因此對這部分內容不必過多要求,只要知道如何表示,就可以了。
關于溶解度的教學建議
1.對學生來說,物質在水中溶解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對學生而言,溶解度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對表征物質溶解性的大小的規定不像質量分數那樣容易理解,因此溶解度觀念的建立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宜從學生的現有經驗出發,可以從質量分數的概念出發去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對于溶解度概念的表述應加以適當的分析,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概念。
2.要注意實驗在學生形成概念時的重要作用。本節安排了若干實驗,可以有教師邊講邊演示,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做。
3.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合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本節在教學的編排上特意設置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內容,具有活動性和開放性相結合的特點,要精心組織好相關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根據學生的設計、論證,應對學生設計的方案予以實施。
對具體活動的建議如下:
[實驗4-9]:(1)取過量硝酸鉀和一定量的水,制成飽和溶液。然后按下面兩種思路進行操作,第一,設法將飽和溶液除去,測定剩下的未溶固體;第二,設法將固體除去,在將飽和溶液蒸干。至于如何除去飽和溶液、如何除去未溶固體,則完全由學生取設計。建議先發散,再歸納、再評價、再實施。(2)本實驗關鍵問題在于溫度的控制,教師應根據溶解度曲線設定要求學生測定的溫度。為了獲得較穩定的溫度值,建議用水浴的方法,水浴中的水量可適當大一些。
根據相關數據用描點法畫出硝酸鉀、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這是另一種學生活動方式。數據點在圖中后所連成的曲線可能不夠平滑,教師應講明可能的原因,并說明處理方法。
關于溶解度計算的教學建議
關于溶解度的計算,教材只列舉了三種類型。若沒溶解度為R,飽和溶液為A,溶劑量為B,溶質量為C(均以克為單位),三種類型是:
(1)已知B、C求R
(2)已知R、A求B或C
(3)已知R、C求B
這幾種類型的計算都統一于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即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有以下關系式:
或
教學中可以通過對三種類型例題的分析,歸納出上述關系式,以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的規范性,也可以按下列格式要求,例如課本中例2:
解:設1000克氯化銨飽和溶液里含氯化銨的質量為x。
溫度飽和溶液=溶質+溶劑
20℃137.2克37.2克100克
1000克x
需水的質量為:1000克-271克=729克
答:20℃時,配制1000克氯化銨飽和溶液需氯化銨271克,水729克。
教學設計方案1
重點: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