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入團申請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敬愛的學校團支部:
我通過學習,團組織和團員同志的教育和幫助下,認識到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必須爭取加入青年人自己的組織——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共青團是在黨的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性組織,是黨的得力助手和后備軍,是培養青年學習共產主義,具有“四有”“五愛”品質的大組織。因此,我要爭取加入共青團。
我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在校期間,嚴格遵守班規和校規,在生活期間,遵守一切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認真關注和了解國家大事,甚至世界大事。熱情擁護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并渴望為黨和社會貢獻一分力量。
我向團支部申請:我一定用實際行動積極爭取及早加入共青團,請批準。如果批準了,我就會執行團的決議,遵守團的紀律,參加團的工作,做名副其實的共青團員,為“四化”貢獻力量。
此致
敬禮
初二(四)班
XXX
2000年4月23日
黨會發言
政府發言人響應,指提升管治能力是行政長官的首要工作之一,會繼續聽取各方面對這問題的意見。
陳方安生接受四十五條關注組自辦的報紙《A45》訪問時指出,不覺得中央事事插手香港事務,選了曾蔭權后,只有政改幾宗大事才需要與他們溝通。在她眼中,曾蔭權扮演港人面對北京的“代言人”,中央對香港干預多少,“很大程度上視乎曾蔭權怎樣”。不過,她強調,“人若有求或多或少都需要看對方面色做人”,但不相信曾蔭權會犧牲港人的利益。
陳方安生認為,長遠來說,政府需要在立法會有一把大多數聲音,“無論是哪個政府,誰做行政長官,如果在立法會沒有票,沒有一個名正言順的政府黨,要時常去求一些政黨去支持,每次要討價還價,便很難做到真正有權勢的行政主導?!?/p>
對于實行3年的問責制,陳方安生批評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其檢討報告中稱問責制很好,是“自欺欺人”、“不盡不實”,需要徹底檢討。政務官出身的她認為,就算引入問責政務助理,亦未能解決現時局長及公務員團體之間的溝通問題,“如果溝通有問題,是否應該考慮改善兩者之間的信任問題﹖”
而“財政信封制度”亦只有獲特首歡心的人才獲撥款,摧毀了原有由港府高層領導資源調配委員會的制度。
縣開發研討會上的發言(學會發言)2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志愿者同學:
我叫吳國楓,在溫水鎮政府黨政辦工作,掛職宣傳干事,是“西部計劃”大學生貴州省習水縣服務隊隊長,作為我縣基層政府的工作人員,下面結合我的工作,談一下我對我們習水經濟發展的一些看法。并希望大家給予指導。
我縣是人口大縣、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占了絕大部分,達到85%之多,要實現全縣經濟的騰飛,關鍵是發展、壯大農村經濟,一句話,如果全縣80%的農民也就是47.2萬農民都富裕起來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等各項事業必然得到發展和進步。
第一、大力扶持、發展開發農產品為主的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建立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發展。
我縣農產品的基本情況是:農產品品種多,但名優特新產品少;農產品質量不高,檢測手段落后甚至沒有;初級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農產品加工品的比重很少,處于初級加工、簡單加工階段。我一個在省城貴陽工作的同學曾告訴我,諸如在我縣種植的天麻等一些中藥材附加值較高的農產品大多被沿海企業作為原料收購加工后再出口。由于我們沒有深加工、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很無奈讓別人賺到了我們該得的錢,這聽起來令人非常心痛的。
近些年來,出現一些現象,由于先進技術的推廣,農戶實現了豐收,產量上去了,但收入降下來了,因為市場上供大于求,價格自然下跌,反而農民愁眉苦臉了。但這也說明我縣農產品,也就是初級農產品非常豐富,生產原料如此豐富,這種優勢如何發揮出來呢?
解決辦法是:走工業帶動農業之路。也就是興辦鄉鎮企業,進而建立龍頭企業。而這些都是我們習水縣許多鄉鎮非常缺乏的。
縣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招商引資或到沿海、發達省市建筑合作伙伴。尋找一些實力、技術雄厚的以農產品為原料甚至在一些條件較好的鄉鎮如溫水鎮還可以提供廠房設施等,實現強強聯合。這種聯合,也就是外界所說的“公司+農戶”或者“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
發展鄉鎮企業對擴大就業和農民增收意義十分重大。目前,傳統的農產品加工業無法實現生產自動化。因此,決定它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農村勞動力過剩、農產品過剩并且成本很氏,使農產品加在工業有很大的價格優勢。我縣是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吸納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一方面對企業來說,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對農業農民來說,增加收入,使大量農村年輕人有了新的就業門路。龍頭企業所擔當開拓市場、組織生產作用非常重要。因為龍頭企業占據相對較為集中的市場資源和停息資源,智力資本相對雄厚,它把自身做大做強同時,不僅帶動和促進鄉鎮的糧食轉化、蔬菜種植、畜牧業、水產業的發展,而且帶動包裝業、運輸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提供巨大的就業機會,推動鄉鎮地區經濟的發展,帶領一大批農民進入生產經營環節,從而實現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農業增收、農民增收的目的。當然這中間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工作和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順便說一下,我縣扶貧貸款也需要改革,因為環境不同,同樣1000元放在東部,會誕生一個小店、一個老板,而放在習水縣山區,可能只會多出幾頭肥豬,養成后還得雇人或雇車拉出來賣(溫水鎮許多偏遠農村就如此),最后工錢料錢也就所剩無幾了。還有一些地區,這邊放一張桌子發放扶貧貸款,那邊那張卓子收所欠稅費,鈔票從國家銀行通過農民手中馬上流入國家財政,這就如演戲,與扶貧無半點作用。因此,扶貧貸款給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用于扶持農民生產,在貴州盤縣、陜西延安做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僅發展了當地經濟、幫助農民增收,而且放貸資金收回率和利用率很高。
二、以勞務經濟實現農民增收
我縣的現有勞務輸出的基礎上,加強管理和輿論引導,我縣過去向外輸出勞動力以“體力型”為主,近幾年來,隨著企業科技含量的提高,“體力型”勞動力需求量逐步減少,具備一技之長的技術人員需要在增加,為拓寬就業領域、提升就業層次,確保外出務工人員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對可輸出農村勞動力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并加強對他們職業道德、法律常識和艱苦傳統等專題教育,鼓勵他們遵章守紀,勤奮工作,為用人單位和輸出地的經濟發展多做貢獻,保證受訓學員輸得出、輸得快、輸得好、輸得久。
以“政府引導、社會主導”的方式,逐步實現規范輸出程序,變盲目性為針對性的輸送,變低效率為高效率輸出,真正讓勞動力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成立勞務輸出中介機構,與外省、東部市區人才市場建立正常合作關系,縣鄉村聘請勞務信息聯絡員,按時用人招工消息??h有關部門如扶貧辦、信用社等部門,盡量為外出民工受災后解決其后顧之憂,如果提供不需要擔保、抵押的小額貸款,對家庭經濟困難又造重災的弱勢群體的勞力,繼續用足、用活減、緩、補、免的激勵政策,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和提供必要補償幫助。
繼續鼓勵和支持鄉鎮企業的發展,積極拓展農村就業領域。既立足農業,通過農業化和發展非農產業來吸納農民工,要增大一部分走出本地務工,進入城鎮,更要歡迎學到技術、積累了資金的人才回鄉創業。這樣邊給農村種田能力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為其進行規模種植、科學管理、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生產力,達到共同富裕。當然,發展習水經濟的方法和途徑是各方面的,我也就我所認識的想法中摘錄兩個方法供與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商討、請教。
另外,習水縣在引進外來人才資源上,大膽啟用年輕干部,對現行用人體制進行改革,以更加靈活、優惠的用人政策,吸收縣內外和每年各省高校應屆大學本科生等各類型來習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