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務員加薪刺痛了哪根神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前,有一則消息不脛而走,即:全國人大預算委員會一位權威人士透露,今年不安排增加預算資金為公務員統一加薪。對此,不少媒體馬上作出反應,為公務員不加薪表示拍手稱快,似乎“公務員加薪”的問題又刺痛了他的某根神經。 近幾年來全國“兩會”以及平時的社會輿論,對公務員加薪 問題一直頗為關注,且絕大多數對公務員加薪都持反對意見。反對加薪的理由概況起來就是一句話,即公務員遠遠高出職工平均工資,已屬高薪職業了。去年,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在“兩會”上就曾公開質疑過公務員“加薪”。他認為,如果工資增加的幅度過大,國家財政承受不了。而目前增加的數額較小,對改善公務員生活狀況難以產生大的影響。“加50元工資能干什么?住房有了,家電有了,公務員想買汽車,這點錢怎么夠?”對此,我卻不以為然。 不錯,從客觀上來講,近些年來,公務員的確加薪幅度比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在給公務員漲工資時,都同時包括有總人數高出公務員10多倍的事業單位職工、社會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和社會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再說,橫向比較的話,公務員目前的工資水平仍然還是偏低的(工商、稅務等特殊公務員隱性福利獎金另當別論)。就拿筆者所在的蘇北沿海地區來說,一個參加工作20多年的科級干部,現在也只是每月1500元左右的工資(福利獎金也少得可憐),年收入還不足供電、電信、金融等部門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的一半。據新浪網2005年1月5日消息顯示,目前,我國收入最高的前20種職業排行中,公務員根本不在其中。就全國來說,作為工薪階層的公務員家庭,正如白恩培所說,也的確是“住房有了,家電有了”。但并非都有了理想的住房,并非都有了高檔的家電。據我所知,目前有不少公務員的愛人也是下崗職工,往往一個人的工資,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小孩要供讀書,哪還有多少積蓄?事實上,眼下公務員當中,目前還沒有配手機的大有人在,家庭還沒裝上空調、沒用上微波爐或電腦的也比比皆是。如果收入允許,他們還有很大的消費空間,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而并不是如白恩培所說,就等著加薪買汽車了。就拿我自己來說,每月的工資總是要精打細算地去開銷。如果每月再給我加50元工資,一年下來就能多出600元,到年底或許會給女兒買一架電子琴,或許會給妻子多買一套時裝,或許會給自己更新一輛自行車……總之,我們還沒有到達想買小汽車的那種地步。因此,加薪,對于一個普通公務員來說永遠是個好消息。 現在有些人,對公務員加薪問題總是特別敏感,一聽說公務員要加薪,就好像刺激了他哪根神經,立馬就撰文質疑,表示強烈反對。當然,這是人家說話的權利。但我要說的是,動不動就拿公務員跟下崗職工比、跟農民工來比,這是不科學的。有的還拿現在報考公務員熱作為理由,說明公務員職業的優越性,甚至以少數部門人浮于事及少數公務員吃拿卡要、無所作為的現象來以偏蓋全,那更是缺乏理性的。事實上,目前公務員的職業并不是眼下年輕人最理想的職業。因為,目前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跟有些大型國企、私企、合資企業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表面上看起來,每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不少,但這并不代表人們就把公務員當成首選職業。難道我們沒有看到,就在一大批人削尖腦袋往公務員隊伍里鉆的同時,也有大量的年輕有為的公務員嫌收入低而“跳槽”?這又作如何解釋呢?據了解,眼下確有不少人就是把報考公務員作為一個跳板,先立個足,一旦時機成熟再“跳槽”。去年,在全國大學生最喜歡的熱門行業調查中,新浪網排名前5位的是:IT行業占20.16%,外資企業占18.03%,公務員占12.99%,金融業占12.22%,文化傳媒業占10.74%。央視國際調查排名前5位的是:外資企業占16.25%,文化傳媒業占14.17%,公務員占13.52%,IT行業占12.61%,金融業占11.83%(據2004年7月7日深圳新聞網),這也不難看出,公務員并不是眼下年輕人的首選職業,何況,有的即便是首選了,今后又“跳槽”了呢。 去年,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一位權威人士曾說過:計劃經濟體制下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是將國家公務員與所有企業的平均工資作比較,而國外則是把公務員的工資與大型公司同樣資歷的管理人員相比,后者才是比較科學的,能夠反映人力資本的價值。的確如此,倘若,一味總是將我們的國家公務員與企業的普通職工,甚至是下崗職工去比工資,那是國家最大的不幸。那樣的話,我們國家公務員隊伍的素質和公務員的服務水平又如何得以保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財力許可,給公務員適當加薪,不但可以穩定公務員隊伍,而且還可以促進消費。再說,即便是公務員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首選職業,那也不是什么壞事。不要一聽說公務員加薪,就刺痛了神經!
try { showAd(3,0,1); }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