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進口貿易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根據1988-2005年的進口貿易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等統計數據,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分析研究,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關系,通過對其建立廣義差分回歸模型,可以得出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彈性。
關鍵詞:**;進口貿易;GDP;廣義差分回歸分析
前言
近年來,進出口貿易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了擴大需求規模與優化資源配置的雙重功能,對工業化和產業結構升級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去年,**進出口總額618786萬美元,同比增長43.95%。其中進口額和出口額分別為364777萬美元和25400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4.1%和31.5%。進出口貿易不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需求因素,也是促進國內資源優化配置、加速工業化進程和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途徑。
根據國民收入衡等式:Y=C+I+G+(X-M),進口會擠占地區內部市場從而部利于本地區經濟發展。因此,長期以來關于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問題一直未引起學者的重視。這種情況直到近幾年裁開始有所改變,也就是說,近年來人們開始意識到,進口也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相關的研究也陸續出現。如:羅伯特J.巴羅、哈維爾?薩拉伊馬?。溃┭芯苛烁鲊腉NP數據后發現,研究范圍內的國家中那些采用了典型貿易保護政策的都增長較慢。李京文(1995)使用開放經濟的內生增長模型,對1960年至198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已過,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如果外國資本品的使用超過了本國資本品,那么經濟增長率也比較高。Lawrence,R.Z.(1999)對20世紀80年代美國100多個制造產業中國際競爭對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進口競爭刺激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上述研究的角度各有側重,所依據的資料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不盡一致。本文將通過計量經濟學和數據統計方法,以**市1988-2005年的進口貿易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統計數據為指標分析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論文關鍵詞:人民幣;升值;貿易逆差
論文摘要: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以及美元的不斷貶值,特別是美國政府在國內失業率及國際貿易逆差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美國一些人將該逆差的原因歸結為人民幣匯率,從分析中美貿易問題的原因出發,認為中美貿易問題其實與人民幣匯率水平沒有因果關系,而是基于兩國實體經濟上的一些非匯率因素,人民幣升值并不能消除中美貿易順差。
1文獻綜述
關于人民幣升值和中美貿易問題的研究,近年來一直是經濟學的重要的研究課題。盡管在這一領域研究頗多,但目前就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易問題的影響作用尚無精確的定論。2007年羅霄在“學?!鄙习l表文章《從人民幣升值透視中美國際關系的博弈》,他從博弈論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和中美貿易問題的關系,他認為中美的貿易問題匯率問題只是一個切入點;杜厚文、彭志文在2007年2月的山西財經大學學報上共同發表文章《中美貿易差額的性質,成因及影響》,并在文章中指出中美貿易的問題并非人民幣升值所能解決問題的,它在于許多更深層次的原因。本文重點分析中美貿易問題和人民幣升值的關系研究,而且提出一些中美貿易問題的原因分析,得出結論是:人民幣升值與解決中美貿易問題并無直接聯系。
2中美貿易問題的現狀和原因分析
2.1中美貿易的現狀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研究背景;人民幣升值對國際收支變動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對新疆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等進行講述,包括了人民幣升值對經常項目帳戶收支變動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對資本和金融項目帳戶收支變動的影響、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改善貿易條件,避免“貧困化增長”、降低資源進口成本,增加進口規模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國際收支;進出口;新疆
論文摘要:金融危機使我國進出口貿易受到明顯影響,國內關于現階段該保持人民幣繼續升值趨勢還是該通過貶值刺激出口爭議再起。主要從人民幣升值對經常項目帳戶和資本與金融帳戶的影響兩方面對新疆國際收支變動進行分析,得出升值將會增加新疆國際收支額的結論。同時,從出口和進口兩方面分別對新疆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得出對出口短期不利,長期有利,對進口帶來巨大機遇的結論。
1研究背景
金融危機中,由于一些國家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收購、接管,信用惡化和萎縮,貿易中的履約風險和結算風險增大,使國際貿易萎縮,加劇國際市場激烈競爭,全球范圍內各國貿易政策開始趨于保守,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在趨緊的貿易大環境中,我國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致于國內現在關于人民幣應該保持升值趨勢還是通過貶值來刺激出口的爭論再起。
2人民幣升值對國際收支變動的影響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我國外貿增長對環境的影響分析;政策建議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我國出口總量增速對環境的影響、我國出口結構對環境的影響、出口貿易方式對我國環境的影響、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技術進步提升出口商品結構、實現出口產品環境成本內部、建立并強化進出口貿易的環境準入制度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外貿增長;外貿總量;環境成本
論文摘要:我國外貿總量的飛速增長是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的,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以看出我國貿易與環境沖突的根本原因是粗放式的外貿增長方式、落后的科技水平及制度的欠缺乏等,改變此種局面,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技術進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實現環境成本內部化;建立并強化進出口的環境準入制度;加強環保國際合作等政策是當前切實可行的。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貿易與環境的沖突日趨激烈,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貿易與環境問題成為當今國際經濟學界的研究熱點。我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p>
一、我國外貿增長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一)出口方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經濟增長對貿易條件的影響;產業結構對貿易條件的影響;匯率對貿易條件的影響;FDI對貿易條件的影響;非關稅壁壘對貿易條件的影響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匯率是一國貨幣同外國貨幣交換的比價、一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是建立在本國產業結構的基礎之上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多采用加工貿易的方式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摘要: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但貿易條件卻出現了惡化趨勢,本文系統闡釋了影響我國貿易條件的因素。
貿易條件是指一國或一個地區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比,是反映其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實力或競爭地位的指標,經濟學含義是每單位出口商品能夠換回的進口商品數量。貿易條件也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定時期內出口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的貿易條件也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分析其關鍵影響因素,進而提出應對策略顯得尤為必要。
經濟增長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我國是貿易大國,經濟增長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是顯著的。雖然我國目前還不完全是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者和制定者,但也絕對不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因而我國的經濟增長應該會對貿易條件產生影響。我國進口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都比較高,主要側重于關鍵設備、短缺能源以及原材料等。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尤其是在當前擴大內需的政策推動下,對進口商品的總需求將會不斷減少,未來的貿易條件會得到改善。
產業結構對貿易條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