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基地調研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四年發展成就回顧
自*年7月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的意見》,特別是2005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開“突出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工作會議”以來,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區域經濟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在輻射帶動全省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2006年,青煙威三市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580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93%,占GDP的比重達到51.3%,實現利稅由431億元增加到1023億元。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一批重大項目在半島落戶。四年間,制造業總投資5364萬億元,年均增長49.6%。外商直接投資251.7億美元,占全省的72.4%。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615個,10億元以上的65個。總投資125億元的青島大煉油項目,74億元的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項目,29億美元的煙臺鴻富泰大電子項目,43億美元的煙臺東岳通用汽車項目以及三星、大宇、馬斯特大造船項目等,相繼開工建設,有些已建成投產。
(二)大力培植產業集群,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發展壯大。重點發展交通運輸設備、電子信息及家電、化工醫藥、服裝紡織、食品五大產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配套,提高了產業聚集度。2006年,上述五大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500億元,占制造業的比重達到63%。青島的海爾、海信,煙臺的萬華、龍大,威海的三角、華泰汽車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規模迅速膨脹,在國內外的競爭力顯著提升。區域內營業收入過50億的企業18家,過100億的6家。海爾集團營業收入已突破1000億元,是我國躋身世界最具影響力品牌行列的首家企業。
(三)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突破。海信“信芯”、煙臺萬華MDI、威海碳纖維等一批自主開發、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形成了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年的28.5%提高到35.0%,裝備制造業比重由12.7%提高到27%。改造后的傳統產業技術裝備,2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0%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分別比*年提高了2個和11個百分點。
(四)充分發揮園區載體作用,一批跨國公司展開戰略布點。青煙威三市37家園區,占地面積不足1%,利用外資、工業增加值、進出口、地方財政收入卻分別達到三市總和的56%、46%、51%和51%。8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園區已投資193個項目。美國朗訊從歐洲、新加坡移師青島建立了地區總部,臺灣富士康把1萬多人的研發中心搬到煙臺開發區。美國通用和卡特彼勒,斯洛伐克斯道爾,日本伊藤忠,韓國LG等分別在園區設立了制造基地、營運網絡和研發中心。
關于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情況
的調查報告
市政協調研組
2004年6月14日至6月17日,通過聽取兩區匯報、到企業考察、召開企業座談會和市直有關部門座談會等形式,就兩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現狀
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首先要明確先進制造業的概念。我們認為,先進制造業是國內新近提出的經濟概念,是相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的。先進制造業主要指以先進制造技術為主要生產手段的制造業,它以信息和知識要素投入為特征。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總量翻番,不斷壯大民營經濟規模,實現全區總部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對我區總部經濟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進行了認真梳理,現將我區總部經濟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主要工作措施等有關情況,作如下分析和建議:
一、我區發展總部經濟的現狀和優勢
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心城區企業在土地、勞動力等方面面臨制造成本快速上升壓力越來越大,致使制造、勞動力等空心化現象日益顯著,發展總部經濟已成為助推城市經濟轉型,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我區作為我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總部經濟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我區在這樣一個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推出了一個恰當的概念,開啟了一個新的經濟形態“總部經濟”。
(一)總部經濟基地建設情況
我區總部經濟基地建設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列入全區經濟發展整體規劃之中,于20*年啟動以來,總部經濟基地在宣傳、建設、招商上環環相扣、滾動進行,到目前為止,總部基地A座總部樓招商全部完畢,入駐企業已經正常辦公。B座預期9月份主體全部竣工,內部裝修有望在年底完工,整體竣工后將實現80%入駐率。
1、2003年,樊錦詩等25位委員在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提案,提案委員會聯合有關部門在進行實地調研后,報送了《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調研報告》。2003年9月28日,賈慶林主席批示:“請提案委員會待國務院領導批示后,繼續跟蹤落實,促使建議的實施”;10月13日,總理批示:“請至立同志批示。莫高窟的保護應予重視。《報告》可轉請國務院有關部門并甘肅省政府研究”;10月14日,國務委員陳至立批示:“請文化部、文物局、甘肅省研讀此報告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適當時專題研究一次。此件也請發改委、財政部閱”。此后,提案委員會連續四年跟蹤辦理,積極推動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落實領導批示,解決調研報告反映的問題。目前,總投資2.6億元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通過了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的評審,國家發改委也已完成了立項審批。
2、2005年,趙忠祥等26位委員在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聯名提出了“關于強化環境保護統一監管能力”的提案,會后,提案委員會組織提案者以及國家環保總局、中編辦等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聯合調研,形成了《關于強化環境保護統一監管能力的調研報告》。2005年10月16日,曾培炎副總理批示:“政協的調研報告反映了當前環保工作中存在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建議中編辦、環保總局研處,請建敏同志閱示。”中編辦、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根據領導批示精神和調研報告中的有關建議,在全國建立了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等五個“環境保護督查中心”,作為國家環保總局的區域環境督查派出機構,積極推動了我國環境監察體制的建設。
3、2006年,郄秀書等多位委員在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提出了多件關于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認真解決存在問題的提案。會后,提案委員會組織提案者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等部門進行了聯合調研,形成了《關于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的調研報告》。2006年8月27日,回良玉副總理批示:“請國家林業局閱研。”相關部門采納調研報告中關于繼續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的建議,免除森工企業債務8.24億元。調研報告中關于改革中產生的富余人員國家應納入分流安置方案予以補助的建議被采納后,國家制定了森工企業下崗職工補貼方案,補助資金將陸續到位。
4、2006年,何慧嫻等多位委員在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提出了多件關于利用奧運契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案,會后,提案委員會聯合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提案者、中央文明辦、北京奧組委等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調研,形成了《關于利用奧運契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007年3月1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長春同志批示:“要高度重視政協的調研報告,所反映的問題是實事求是的,所提的建議也是可行的。望在現有工作基礎上,研究如何克服‘一般化’,加大力度、形成合力、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在實際工作中,重視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推動作用。”2007年3月13日,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劉云山同志批示:“請按長春同志批示,就進一步克服一般化、加大力度、形成合力搞好‘迎、講、樹’活動提出意見”。2007年3月14日,國務委員陳至立批示:“請文明辦參閱”。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精神,中央文明委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的實施方案》,開展了“文明中國”宣傳活動,編輯出版了《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禮儀知識簡明讀本》,組織了主題公益廣告制作和刊播活動等。
5、十屆政協期間,鐘南山、張鶴鏞、謝小軍、陳守義多位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方面的提案260多件,為促進提案的辦理,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于2005年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后,將“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提案列為重點提案,組成了以殷大奎委員任組長,包括部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和中編辦、國務院法制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的同志在內的聯合調研組,于2005年8月23日至9月3日赴甘肅、四川、重慶三個省市進行了實地調研,先后召開了8次座談會,考察了農產品種植基地、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超市、批發市場、餐飲和檢驗機構共17家,聽取了當地政府及食品安全監管相關部門的匯報,并與當地政府、監管部門以及政協委員、食品企業和專家代表進行了座談。最后形成了《關于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的調研報告》(政全廳發〔2005〕63號)。對即將于今年12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臺,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6、十屆全國政協期間,蔣秋霞、滕進賢、趙士英等多位委員連續多年提出了關于抓緊制定國家調解法的提案,為促進提案的辦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根據全國政協黃孟復副主席關于要進一步做好調解立法調研工作的指示,于2003年和2004年連續召開了多次提案辦理協商會,并組織了由黃孟復副主席任組長,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楊振杰、倪豪梅任副組長,包括部分政協委員和最高人民法院、商務部、貿促會等相關部門的同志在內的聯合調研組,赴重慶、浙江、山東三個省市進行了考察,先后召開了6次座談會,聽取了當地人大法工委、高級法院、中級法院、政府法制辦、司法廳(局)、貿促會以及工會、社區等相關部門的匯報。形成了《關于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調解法〉的調研報告》。在國內調研的基礎上,楊振杰副主任又率團對英國、瑞士、意大利進行了考察。2007年,《調解法》的制定問題已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一、調研目的
通過調研。發展前景,正確分析國際、國內中藥材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影響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因素和問題;全面掌握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準確定位縣中藥材產業在推動全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找準影響和制約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研究并找準解決制約我縣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突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確定今后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重點任務,并制定出縣中藥材十二五發展規劃。
二、調研內容
一)解國際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和前景。站在全球中草藥發展的高度。中草藥產業發展比較快的國家有那些,研究分析國際中藥材發展現狀。包括世界中草藥生產布局。世界對中草藥的需求量是多少,人類對中草藥認識的變化。
二)分析了解國內中藥材發展現狀。①全國中藥材生產區域布域。②當前全國中藥材的面積和年產量。③國家和省上對中藥材產業的扶持政策。④全國中藥材的需求量。⑤中藥材產品消費結構。⑥全國對我縣種植的大宗中藥材的需求量。⑦近三年來全國中藥材產業的市場變化和效益。
三)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一是生產種植環節方面重點調研:⑴全縣中藥材資源情況。包括野生資源和家種藥材品種、規模和品種名稱及儲量。⑵中藥材種植生產布局。包括區域分布。全縣中藥材種植的面積、產量、產值,品種布局等。⑶近三年來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變化情況。藥農人均收入以及價格的變化等情況。⑷全縣中藥材基地建設的數量、品種、面積、投入資金及來源、產值、基地GAP認證情況、產品流向、基地帶動農戶數等方面的情況。⑸全面分析藥材種植的效益,包括種植各類藥材的經濟效益,要對照糧食作物算經濟帳。⑹全縣藥材種子種苗生產現狀。包括中藥材種子的選育情況,種苗繁育情況,種子種苗引進和生產情況。⑺當前主要中藥材生產技術情況。包括大黃、當歸、紅芪、黃芪、黨參、柴胡等中藥材的生產技術應用以及技術創新情況。⑻農戶銷售前粗加工情況。⑼農戶銷售前藥材的儲藏情況。⑽農戶藥材銷售情況。⑾國家和省上對我縣中藥材產業的扶持支持情況,包括項目支持,政策扶持,財政資金支持等情況。⑿中藥材產業發展機制,包括領導機制,即縣、鄉、村三級組織對中藥材產業在領導上采取什么方式,如何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工作機制,即縣鄉村三級隊伍運行情況,素質如何,作用發揮的怎么樣,否建立了中藥產產業開發獎勵扶持機制。二是加工環節方面重點調研:中藥材企業的數量,中藥材企業的基本情況,效益,企業基地建設情況,以及中藥材加工的工藝流程和加工產品的方向及GMP認證、產地產品認證情況。三是銷售環節方面重點調研:縣內銷售網絡的基本情況,銷售企業數量,規模,年銷售藥材量,銷售隊伍人數及總體素質的情況。產品流向、基地帶動農戶數等方面的情況。中藥材生產總值、銷售收入、利潤及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