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教育質量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調查問卷說明
(一)調查范圍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面向企業、機關、醫院、學校等用人單位,通過向人力資源部門或企業主要負責
人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對象所處區域包括浙江、山東、上海、福建、江蘇、江西、吉林、河南、天津、河北、湖南、湖北、云南、四川、重慶、遼寧、山西等17個省(市)區。
(二)調查問卷設計根據調查目標,在前期對部分用人單位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的基礎上,筆者編寫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內容上,問卷從五個方面設計了9個封閉式問題。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還征求了有關專家的意見,并作了多次調整和修改。
1.用人單位招聘決策所需的教育質量信息類型:設計“專業素養”、“學習成績”、“敬業精神”、“抗挫折能力”、“協作能力”、“責任感”及“其他”等7個選項,讓用人單位自由選擇(可以單選,也可以多選,下同),根據回收有效問卷的選擇頻率,了解用人單位需求的信息類型及其重要性程度。
2.用人單位當前教育質量信息的主要來源:設計“筆試”、“面試”、“求職材料”、“向校方了解”、“實習考察”、“試用期考察”和“其他”等7個選項,讓用人單位自由選擇,根據回收有效問卷的選擇頻率,了解被調查對象當前信息的主要來源及其重要性程度。
【摘要】在醫學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和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下,結合高等醫學教育的定位和特色,緊抓教學質量這一辦學生命線,從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臨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教學管理質量監控體系三個方面,探討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醫學教育;質量監控;教學質量
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控是通過對教學質量的持續監督,定期收集有關教學過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根據提供的信息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對教學進行調節,促使教學沿著計劃的方向進行,達到監控的目的。隨著高等醫學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大和跨越式發展,結合高等醫學教育的高等性、專業性、實用性和技術性的教學定位和內涵特色,應緊抓質量這一辦學的生命線,構建由課堂教學質量監控、臨床教學質量監控和教學管理質量監控三部分組成的不斷完善的高等醫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一、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通過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包括實施方案、教研室基本職責、教學秘書管理條例、主講教師遴選制度、課堂教學主講制實施條例、教案講稿基本要求、課堂質量監控方案等一系列課堂質量監控的制度和文件,保證教學質量監控制度的有效實施。
在制訂制度的基礎上,配合教研室和教學秘書的具體工作,每年定期進行主講教師遴選,實行主講教師聘任制。對主講教師實行自愿報名、院內試講,由經驗豐富的特聘專家評估、符合要求者方能成為下一年的主講教師;遴選結束后,完善主講教師培訓制度,通過組織主講教師崗前培訓,學習教學管理文件和規定,聘請教育專家講授最新的教學動態和教學方法,使主講教師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時拓寬了教師的知識面。
摘要:盡管國家實行很多政策來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但目前偏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仍然存在師資薄弱問題,因此學校應該切實了解和掌握教師現有狀況,想盡辦法提升在校教師的素質,以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教師素質教育質量教學研究行動研究教師成長
課程改革,從認識新課標、新教材,到實施課堂教學,都是要靠教師來完成具體操作的,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的今天,一些師資薄弱校在推行新課改的道路上可謂困難重重,那么,作為領導該如何解決因師資薄弱難以提高教育質量這一難題呢?筆者試以我校工作為例加以簡述。
1了解教師專業素質現狀
1.1學歷達標情況調查。我校任課教師第一學歷達標者僅占任課教師總數的42%,其中本科生僅3人;第二學歷達標率100%,可是專業完全對口任教的教師僅占任課教師人數的50.6%,專科起點進行專業對口學歷進修的人數占專科學歷人數的76%,高中、中專起點學歷進修后專業對口任教的人數占這部份人的41.9%。
1.2教學水平情況調查。通過查教案、聽課以及與老師們的交流,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從教師基本功的缺乏,到新教學技術的掌握與應用困難,從組織課堂教學的語言貧乏,到挖掘教材編寫意圖能力不強,從對課堂教學“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傳統習慣的固守,到對“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教學模式的嘗試,再到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等方面,都暴露出教師在教學上存在的各種不足。
一、高校管理創新之一:學生管理創新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大多具有較為優越的物質條件,其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然而他們大多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合作的思想,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并且思想承受能力較差;加之,負責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大多數是學生管理工作經驗不足的年輕輔導員,在管理學生中通常忽視細節性的問題,導致學生和輔導員間的相處較為冷漠或者過于熱誠。基于上述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需要高校加強學生管理創新,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①高校需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通過開展各種集體活動,增強大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加強其愛國主義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②高校要加大輔導員培訓力度,提高其在理論和政策等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并且也可以建立輔導員溝通機制,將各自在大學生管理中切實提高教育質量的經驗相互分享,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工作;③輔導員自身也要不斷地充實和更新專業知識,并且在同大學生接觸交流中要善于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與思想動態進行分析研究,對于大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應及時地給予幫助和引導,同時輔導員要注意自身的影響力,旨在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提高教育質量。
二、高校管理創新之二:教師管理創
新近些年,鑒于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師資力量卻嚴重不足,無法滿足高校各項工作發展的需要,導致高校教師所承擔的教學與科研任務較重。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其一,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中,缺乏學習進修的科研資金支持,使得其教學熱情逐漸喪失,教學工作成為機械式的重復勞動,無法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其二,缺乏健全的激勵機制。當前,大多高校對教師人文關懷比較淡薄,缺乏吸引力,方式較單一,層次不清晰,同時,在薪酬方面激烈教師時,缺乏諸如職稱晉升、工齡和職務調整等激勵手段的運用,使得教師懷疑自身價值,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工作效率,甚至選擇其他職業發展,導致高校教師人才流失。基于上述教師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需要高校加強教師管理創新,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①高校應注重對教師,特別是前沿學科師資力量的培訓,盡量為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在科研方面也要給予足夠的資金扶持,以提高其對教學的熱情,充分發揮其教學創新的能力;②高校要“以人為本”,使教師感受到人文關懷,意識到自身價值,使其對高校存在歸屬感從而對教學管理不斷地創新,提高教育質量;③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高校應本著注重崗位和淡化身份的理念,根據優勞優酬的原則對教師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教師的教學工作潛能;同時在通過增加薪酬方式激勵時,要把相對影響較大的穩定因素考慮在內,諸如職務、技能和學歷等,完善績效評價體系,避免在高校內部形成平均主義式的分配制度。教師管理環節的創新,不僅可以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增強高校教學實力,推進高校可持續發展。
三、高校管理創新之三:教學管理創新
高校教學管理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既有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質量管理,也有教材、課程、學科以及教學計劃管理,其在高校管理中占據了極其關鍵的地位。當前,由于高校連年擴招,使得高校教學管理問題日益凸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質參差不齊,高校未能形成良好的學風建設,在培育學生道德品質,培養學生樂觀、健康情緒,增強學生堅強意志以及完善學生個性等方面仍有一定難度;其二,高校在教學管理上過于注重對學生灌輸知識,未能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不夠重視其創造性。高校教學管理多圍繞傳播知識開展,忽視了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最后,在學科建設方面,大多數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滯后現象,在建立新的院系時,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和同院系相配套的硬件設備,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科研水平及其教學質量。
[摘要]21世紀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在這一背景下,法學教育質量觀是精英教育與大眾化教育并存,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法學教育質量觀應堅持多元化教育方向,即多層面的法學教育質量觀的實踐能力教育方向和多層面的法學教育質量觀的特色教育方向。
[關鍵詞]大眾化教育;法學教育;質量觀高等教育
走入21世紀后,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當越來越多的莘莘學子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想的同時,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
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還是大眾化教育、素質教育還是職業化教育,關于此類問題的爭論在法學教育質量觀的討論中比比皆是。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法學教育質量觀應如何選擇?法學本科教學路又在何方?這些問題不時地在低就業率為背景的法學專業教育中敲響了警鐘。
國外關于這一問題的探討由來已久,總的來說,各個國家均主張在大眾化階段的教育應當注重實效。從社會整體的利益、學校的利益、個人的利益出發,在調整與整合的基礎上達到最佳的結合點。我國對于這一問題的討論雖起步較晚,但問題的討論已經向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比如在高校招生的自主權、高端科技的促進方面等。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要走的必然之路,若能抓住契機,實現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轉變,為迅速成長為強校打下堅實的基礎。法學教育屬于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其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學科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被放大出來,法學教育研究者也在積極探討如何建立能夠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法學教育質量觀。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法學教育的社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