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教師職業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張家口市高校醫學專業教師職業道德現狀
本研究以高校醫學專業教師師德現狀為研究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調查對象為張家口學院醫學專業教師及北方學院醫學部教師(包括臨床帶教教師)。統計顯示,該市高校醫學專業教師職業道德狀況總體上是好的,但由于存在各種因素的阻礙,問題也是難免的,尤其在少數教師身上問題突出,這從整體上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形象。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不清楚
部分教師把“穩定”作為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主要原因,對職業理想的追求逐漸變為對第二職業、“走穴”的追求。對于他們來說,大多是因為高校教師的自由度比較大才選擇這一職業的:完成本職工作后,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可以做一些兼職,這就導致了部分教師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用心不足、精力外流,進而影響到高校的教學質量。對于臨床教師來說,他們的職業觀念淡薄,在內心深處醫生身份大于教師身份。另外,部分臨床教師,為追求職稱崗位,急功近利,重科研論文的發表,輕臨床教學工作,甚至將臨床教學工作看作是謀求職稱崗位的手段而不是責任。
(二)教學運作的適應性和有序性不足
肩負臨床工作的醫學專業教師因醫療任務繁重、突發事件而對教學工作難于投入更多的精力,常會出現上課遲到或曠教等現象,也有的教師備課不充分,上課照本宣科,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一、城鎮小學教師情緒衰竭程度高
城鎮小學教師對自己的工作很不滿意,他們認為自己沒有什么工作熱情,只是一味的上課、改作業、考試,他們經常抱怨自己所做的工作。更讓他們感到頭疼的是學校的各種形式主義的活動,雖然很不愿意參加,但是不參加又會受到批評或者扣獎金,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最終促使城鎮小學教師職業倦怠加重。
二、城鎮小學教師去個性化程度高
教師職業倦怠還表現在個體消極、冷酷,以否定或麻木的態度來對待教師或學生。城鎮小學教師不能有效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而調查結果顯示,鄉村小學教師在這一方面的符合度非常小,只有極少部分的鄉村教師認為自己符合這一情況。去個性化更重要的表現在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上。面對學生的吵鬧,職業倦怠程度越高的教師表現出的暴躁程度也越高,對待學生也就越沒有耐心,而沒有耐心的教師是不可能教好學生的。相對于鄉村小學教師而言,城鎮小學教師往往更容易對學生失去耐心,更容易產生暴躁的情緒。
三、城鎮小學教師個人成就感低
教師職業倦怠還表現在教師評價自我的意義與價值的傾向性降低。很多教師在選擇這一職業的時候是希望自己的職業能給學生帶來些什么,而漸漸地他們發現,他們什么都做不了,這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在訪談中得知,很大一部分城鎮小學教師都想要換一份其他的工作,男教師表現的更為突出。而學校用學生的成績來評定教師讓他們更有壓力,很多城鎮教師更注重對學生們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但現實是如果學生的成績上不去,工作評價降低,升職的機會也將減少,簡言之,學生的成績上不去,所有的好處都靠后。四、城鎮小學教師心理壓力大班級人數過多,教師沒有精力照顧到和照顧好每位學生。教室規模一致,過多的學生擠在一起,上課的效率,學生學習效率都會大打折扣。對小學教師而言,學生升學壓力大,教師教學任務繁重,而心理上的壓力更讓他們喘不過氣。五、合理認識,尋求解決方案
第一篇
1.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和工作壓力大、自我要求高等原因有關,幼兒園管理者要了解園內每一名教師的狀況,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通過私下談話、及時鼓勵,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通過傳經驗、教方法,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現實問題,避免過多負性情緒的累積。幼兒園內也可以設立心理輔導教師,或聘請專業人士,不定期組織幼兒教師參加不同形式的心理疏導活動,及時地進行情緒宣泄。同時,教會幼兒教師一些自我減壓的方法。
2.全面優化工作系統
工作任務多、內容繁雜等帶來的壓力,利用優化幼兒教師的工作系統可以減輕一部分。比如,備課量大的問題,可通過教研活動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共享資源等辦法來解決。同一年齡段班級的任課教師集體備課,大家集思廣益,一起研討活動目標、設計活動方案、搜索教學圖片、制作教具、準備活動材料等,不僅能減輕幼兒教師個人的工作壓力,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的快速成長,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3.適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師活動
一、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的多維度成因分析
1.1社會學視域:社會轉型促使道德判斷標準的分化、主流價值觀的缺失
涂爾干認為,社會轉型中的工業化發展刺激解放了個人欲望,社會各個階層從上到下都滋長著貪婪、野心;而另一方面,社會卻既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欲望,又不能對個人膨脹的欲望加以有效的社會約束,失范由此而生[2]。目前,我國就正處于從半封閉、傳統型社會向開放、現代型社會轉型的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結構不斷趨于多元化,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不同甚至相反的價值觀念也會大量涌現,致使各種觀念互相碰撞與沖突頻發”[3],這就導致衡量事物的是非標準或優劣尺度模糊不清,甚或缺失。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曾為之驕傲自豪的那些優良傳統已漸漸消失,社會主流價值觀已趨于模糊。如此這般,造成社會價值判斷邏輯起點分裂,個體的自我價值觀與道德判斷標準發生紊亂,道德失范由此而生。
1.2教育學視域:教師職業社會化的缺失與教育取向功利化
不可否認,雖然我國教師群體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但教師職業社會化(預期職業社會化和繼續職業社會化)卻存在嚴重不足。首先,我國幼兒教師在預期職業社會化階段,普遍重知識傳授、輕工作實踐,導致教師職業價值、職業道德認同度偏低。其次,我國在幼兒教師繼續職業社會化培訓方面確實還有不小差距。此外,我國長期以來因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功利化教育思想也直接影響著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從而引起職業道德失范的可能。在當今功利化教育價值觀引導下,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日益嚴重,一線幼兒教師因此所產生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觀念導致了一出出過激事件的發生。但是,由于功利化教育價值觀的扭曲,許多幼兒教師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忽略了最起碼的人文關懷。
1.3心理學視域:壓力情境下的情緒失調
一、師德的內涵
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它包括呈現在外的師德行為和隱含在內的師德品性。其內涵總結起來就是“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高校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素質拓展和思想進步的導師,其素質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而師德作為教師素質的核心,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因素。
二、保定市某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及分析
調查發現,在全國地級市中,保定市的高校綜合數量排名第一,其中本科院校達到7所。因此加強保定市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有著重大的意義?;诖?,我們對保定市某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進行了一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的調查,并做了詳細的統計及分析,能夠為高校及相關部門有針對性的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提供參考。本文采取的是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保定市某高校師德建設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做了詳細的記錄與分析。針對學生(全日制本科生及全日制研究生)共發放調查問卷共計50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487份,回收率達97.4%。調查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職業道德總體素質;(2)教師為人師表及教書育人;(3)教學態度及責任心;(4)對學校師德建設的滿意度;(5)造成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原因;(6)職業道德與業務水平;(7)提高高校師德建設的措施。調查結果發現:
1.教師職業道德總體素質。作作風,其基本要求可以概括為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治學嚴謹求真創新;誠實守信人格高尚;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等四個方面。看出該校學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總體素質比較滿意,只有6%的學生認為該校教師職業道德總體素質為一般。但在教書育人方面,有51%的學生認為教師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的關心程度為一般,這說明該校教師應當適當的增加與學生的交流,熱愛學生,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應具備的道德行為之一。在為人師表方面,可以看出該校教師在言行舉止、衣著方面是符合教師的職業形象,做到了“以身立教”,成為學生的表率。
2.對當前的師德師風建設狀況最不滿意的方面是什么。學生對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教師在行課過程中態度敷衍,散漫隨意,這個比例達到了47%。學生不滿意的地方還有就是教師對待學生態度粗暴,品行不端。這說明該校應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學習,并引入新的考核評估機制,調動教師的教學和工作的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