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角色實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校外實訓基地要遴選
就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校外實訓而言,校外實訓基地的質量,不光影響實訓的效果,有時甚至還決定實訓是否能夠順利展開,所以對校外實訓基地展開必要的遴選,無疑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在遴選對象的性質方面,既然是接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訓,那就意味著并非所有性質的單位都可以,必須有針對性地選擇有外貿業務的單位,確保在最初意義上的“對口”;其次,在遴選對象的規模方面,由于對外貿易的特殊性,如與外商的談判、商檢、報關、租船訂艙、結匯等環節并不適合大量學生一起實訓,多數外貿企業接納學生的人數相當有限,因此同等條件下選擇外貿業務規模較大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再次,在遴選對象的接納意愿方面,考慮到學生實訓可能給校外基地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有些接納意愿本就不強的單位可能中止或減少環節,使得實訓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必須在遴選時充分知曉相關單位的接納意愿,從中剔除含有勉強接納可能的單位。
二、校外指導老師要高配
既然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走出校門去實訓,那么,就需要作為實訓基地的相應單位提供配套的指導老師,而從確保學生在校外基地有人帶領并訓有所獲角度來說,更有必要高標準配備校外指導老師。第一,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之所以走出學校展開實訓,目的就在于獲取相關的實踐經驗,這便要求校外指導老師應是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一線工作人員,避免由沒有進出口業務經驗的人充任;第二,如果再慮及學生提升實際操作能力的需要,那么在首選一線工作人員的前提下,還應盡量挑選較為系統掌握國際貿易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當下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的業務員,確保盡可能地在實訓中給學生以相對的專業指導,引導學生消除學無所用之感;最后,校外指導老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企業產品相關知識和進出口業務流程的講解,同時還要能和學生共同處理相關的進出口業務,如商務談判、簽訂合同、制單跟單、辦理貨運甚至處理可能出現的一些糾紛,從而提高學生的外貿業務處理能力。
三、校內教師角色要拓展
為了確保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校外實訓的安全、高效展開,學生的校內任課教師必然要通過恰當形式擔負起相應責任,但既然不再是課堂上進行理論教學,那么校內任課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拓展非常重要。一則要做一個好的管理者,學生走出校門進行實訓,就必須有相應的校外實訓規則,并且,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的任課教師也必須按實訓規則對學生進行管理,以此保證實訓的秩序;二則要做一個好的協調者,實訓基地的現場教學主要由校外指導老師負責,但校外指導老師卻又不具備校內教師的相關職能,因此組織學生外出實訓的校內教師必須充當好協調者的角色,努力協調好校外指導老師與學生在教和學等方面的關系;三則要做一個好的學習者,在學生展開校外基地實訓的過程中,作為組織者的校內任課教師也應該利用機會充實自我,特別是多向基地指導老師學習國際貿易的實踐知識,彌補知識結構上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
1 以崗位流程為線,構建“教學內容”模塊
(1)明確教學目標,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汽車營銷是將汽車知識與營銷知識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培養面向管理、服務第一線,牢固掌握汽車營銷及拓展專業相應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具有“與人交流、解決問題、與人合作、信息處理”等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2)優化教學設計,完善考核機制。汽車營銷課程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中心的原則。根據課程培養目標,依托我校標準化實訓基地,采用情境模擬教學法,模擬汽車營銷4S店工作環境,結合案例教學法“仿”實際4S店工作流程和內容,根據學生學情特點、學習基礎、學習常態等因素構建教學模塊、設計實訓內容、完善考核機制。
(3)整合教學內容,提升學習效率。將企業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典型任務經過教學整合轉化為相應的學習模塊。汽車營銷理論內容可整合為服務禮儀、銷售口才、4S店整體結構等3個任務。實訓內容可整合為初次接觸、展廳接待、個性化需求、新車展示、試乘試駕、提案成交、新車交付、售后跟蹤等8個實訓任務。服務禮儀與銷售口才是基礎,承載整個汽車營銷實訓環節的開展。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學實訓與工作流程接軌,把學生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提升學習效果的目標。
2 以企業工作情境為基礎,模擬汽車4S店工作
(1)模擬汽車4S店工作環境。“工作導向,仿崗培養”結合我校標準化實訓基地,以企業真實工作情境為基礎模型,模擬汽車4S店營銷工作環境,設置與4S店經典案例視頻內容相對應的實訓場景。實訓基地的主要功能區域由接待前臺、汽車展廳、客戶休息室、業務洽談室、精品配件區及教學專區等組成,懸掛汽車產品圖片,渲染營銷氣氛。讓學生能真正融入到實訓基地,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參與度。
1課前準備
教師在開展物流實訓教學活動前的課前準備不同與傳統教學的備課,要求更加細致。教師要事先準備好相關物流實訓資料,設計好實踐操作步驟,考慮好各環節中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分別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作好各準備工作且完成課程設計后,才能順利地開展物流實訓教學,使物流實訓教學達到期望的教學目標。具體的工作內容如下:
1.1明確實訓教師的地位在開展物流實訓活動前,教師應明確其在物流實訓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實訓任務驅動式教學過程中,實訓教師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參與者、指導者。實訓教師只有參與各個小組的實訓活動,才能了解各小組的進展情況,了解他們的疑惑和難題,給他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指導學生在實訓中快速成長,實現向職業人的轉變。
1.2設計教學情境物流教學中各項目的實訓環節中存在很多的角色,如業務員、供應商、入庫管理員、出庫管理員等,所以開展教學前需要設定好實訓活動的背景,讓學生基于這個背景來開展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念,使學生基于崗位角色考慮問題,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合格的職業人。如在倉儲規劃與設計模塊中,設定的背景:無錫市新區某倉儲企業需要建設一間流通型倉庫,假定學生是倉庫的管理者,讓學生對倉庫進行規劃設計。
1.3準備實驗實習材料物流實訓環節中會用到很多的實驗實習材料,教師要事先做好準備,根據學生的人數、分組情況、角色類別等情況確定需要準備的材料的類型和數量。
需要準備的材料主要有:①實驗實習相關知識點。教師要把該項目模塊的知識點匯總,進而形成該實訓課程的校編教材。②實驗實習相關案例、練習。實訓教師要事先準備好教學用的案例和練習。如進出口通關教學中,教師要事先準備好各組需要使用的相關報關材料和報關單證等材料。③實驗實習設備。物流實訓各模塊使用到的物流設備不盡相同,如倉儲設施設備模塊中需要各式倉儲設施設備,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中需要自動化立體倉庫。在進行物流實訓教學前,要事先檢查和調試相關物流實驗設備,做好課前準備。④實驗實習耗材。在物流實訓某些項目中,需要一定量的實驗實習耗材,以滿足物流實訓過程中學生的使用。如倉儲包裝過程中要準備好紙箱、膠帶、膠帶切割器等實驗實習材料。同時,要確定嚴格的實訓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實訓課程開展前和開展后要及時清點相關耗材,登記記錄,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耗材使用不足時應及時請購。
摘要:在“保險學”授課中開展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有助于解決案例教學的不足。模擬法庭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助于促進學習并提高專業能力。模擬法庭實訓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學生們通過搜集整理現實案例開展模擬審判,最終形成相關實訓成果資料。教師通過設置合理考核評價機制,引導訓練提升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模擬法庭;實訓;保險學;教學;能力培養
“保險學”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強調知行合一。為避免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過于抽象,現行的主流教學模式是案例分析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案例去分析理論要點、討論核心要件講解理論知識的精髓,從而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理論和技能。這種教學模式確實激發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但是,案例分析法教學模式也存在兩個缺陷,即死標本與假問題。一方面,案例的易過時、易變質的特性使得高質量的案例供應不足;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中所研討的問題是他人經歷而學生當下并未親歷的“假”問題,很難還原案例復雜與真實的情景,案例教學的針對性不強,學習的轉化運用鏈條加長,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大打折扣。“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充分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理論研討、主題發言、法庭論辯等教學方法,強化“保險學”課程“教、學、研”的良性互動,保險法學教育的層次性發展。因此,在“保險學”的教學過程中,以任務與問題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主動去建構知識、發現知識、轉變知識和擴展知識,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一、模擬法庭教學在“保險學”課堂運用的價值
(一)模擬法庭教學契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視角和新模式后,高等教育的發展步入新階段[1]。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發展和作為社會成員的成長的全面需求之上,凝聚在學生主動投入、積極探索的學習過程中,體現為學生延續終身的學習與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2],其實質是把學生視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模擬法庭教學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要求學生要有充分的知識準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的知識經驗結構中的儲存,充分提取、組織對當前爭論有用的信息,而且還要將之進行抽象、概括、比較、歸類,即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概念化的邏輯體系;同時,模擬中的原告、被告及法官角色也要充分吸收各方觀點的有效信息,完成對相關保險學知識的“審問和明辨”。這一過程,基本由學生根據現實案例自主完成,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1職業核心能力視角下實訓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完善
實踐證明,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校教育符合時代的需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適應職場。而實驗室里實訓課程的開展,是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場所。目前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并且比較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項目教學法。此方法是指學生通過學習、設計或完成某一個項目的任務形式來完成教學。項目教學法里,學生需要學習獨立思考、通過各種方法獲取信息、學習如何分析與解決問題,并能在學習過程中實現互幫互助的氛圍。第二,情境模擬教學法。通過仿真的形式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對某一種工作環境實現全面理解,從而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第三,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一直是高職院校廣泛使用的實訓課程教學方法。通過選取一些典型的現實案例,讓學生去討論和分析,激發學生全面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種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中合作能力、交際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通過不同職業角色的扮演或比較分析,使學生接受“現實角色”的人格特征,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內心世界活動,同時又能根據對方角色的言行做出合適的反應,通過這個方法學生能了解和學會評價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社會作用和自身位置。角色扮演法能提升學生多方面能力。由于社會交往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幾乎所有的職業都或多或少的有關系,因此角色扮演能夠提高各行各業的培訓效益。第五,問題式學習法。調查中發現,大多學生都喜歡問題使得學習方法勝過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分析,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職業核心能力中交流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并且強調支持與引導等。第六,調查研究法。為了培養學生發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的實訓課程可以多多采用調查研究法。讓學生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在某一領域開展調查,激發學生獲得真實的數據,并學習分析方法,最終獲得有價值的成果。這種方法還能提升職業核心能力中的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第七,網絡教學法。當代高職學生非常依賴網絡,既然無法制止學生上課的時候玩手機或使用網絡,教師不如依托移動手機和網絡開展教學。例如微課、慕課方式的教學,例如網絡課程的課前與課后學習,例如教學資源庫的完善等。當然,上述方法依賴于教學環境的完善,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也依賴于教學計劃的制定,需要將實訓方法滲入到每一門課程。例如可以在教學計劃中開設社交禮儀課、溝通能力課程等。在各類教學項目中,對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相關課程予以傾向,以濱州職業學院為例,將職業核心能力課程中的一門———《解決問題能力》優先建設成了精品課程。
2職業核心能力視角下實驗室規章制度的完善與執行
為了更好的培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高職院校需要在實驗室規章制度上下功夫。制度能對職業素養好的學生起到保護作用,能對職業素養欠佳的學生起到引導作用甚至處理依據。第一,實訓室管理制度多樣,需對每一項制度進行修訂、多次研討、試行和最終執行,需要有釋義性文件。常見的管理制度有《實驗室管理制度》、《實驗員崗位職責》、《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儀器使用管理制度》、《實驗室衛生規范》、《實驗室禮儀規范》、《實驗室更衣室規范》等,這些制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營造良好的環境。第二,實訓室制度的落實應當有效。一些實驗室把制度掛在墻上,數年不變,學生做的一套,老師講的一套,這樣的教學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保持制度先進性的基礎上確保制度的嚴肅性,是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的一項工作。
3職業核心能力視角下實訓環境的營造和美化
有些高職院校的實驗室,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地面臟亂,標貼脫落,指示牌東倒西歪,機房電腦擺放雜亂無章,廁所臭氣熏天……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又怎么能有好的職業核心能力。因此,實訓環境的營造和美化是任何一個高職院校都必須重中之重去強調的內容之一,也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工作內容。第一,基礎實訓環境條件的保證。實驗室環境條件包括內部環境條件和外部環境條件。內部條件包括溫度、濕度、潔凈度、電磁干擾、沖擊振動等。外部環境包括微生物菌種、灰塵、電源電壓、溫度、濕度、噪聲、振動、海拔、大氣壓強、雷電、有害氣體等。第二,人文實訓環境條件的提升。人文實訓環境條件主要包括走廊的布局、教室的設計、制度牌的設計、實訓操作的服裝的設計與管理、盆景的選擇與擺放、文件柜的設計與擺放、話筒音響等的質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