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建筑物平面設計

建筑物平面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物平面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建筑物平面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層建筑;不規則;平面;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0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帝寶花園為吳江市汽車站西側地塊住宅區,本項目用地面積9211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38169㎡(未包括地下部分)。其中高層住宅建筑面積為75040.1㎡,多層住宅建筑面積為38461.9㎡,低層住宅建筑面積為16969㎡,商業建筑面積為6380㎡,物管用房建筑面積為968㎡,社區服務用房建筑面積為350㎡。地塊內布置了9幢11-17層高層住宅樓、數幢5-6層多層住宅、數幢2-5戶的低層住宅及一幢4層的商業,另結合綠化和商業布置4處配電房和燃氣調壓站等附屬建筑。高層建筑地下一層作為自行車庫、儲藏和設備用房,多層及部分高層設置半地下車庫。結構高度37.65m,建筑長度57.2m,寬度11.3m,建筑的長寬比L/B=5.1,高寬比H/B=3.3。二層以上平面在建筑南側存在凹口,為實現這種底部大開間與上部剪力墻之間的轉換,在主樓2層設置結構轉換層,以傳遞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室外地坪以上主體高度為65m。建筑平面如圖(1-3):

圖1(底部1層建筑平面圖 )               圖2(2層以上建筑平面圖)

圖3(結構平面圖)

二、結構方案的確定

豎向不規則高層建筑中,經常被采用的方法是帶轉換層的復雜結構,這樣的設計理念能夠滿足其建筑功能,同時也符合建筑美學的結構要求。但是,在結構上,轉換層結構存在著自身的弱點,在結構上荷載不能傳遞給下部對應的結構構件,會造成總體結構豎向構件傳力不連續性,轉換結構的內力重分配向下傳遞。可見,轉換構件受力復雜,在保證轉換結構正常地、可靠地、有效地工作中尤為重要,是結構設計的重點之所在。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和《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規程》的嚴格規定與嚴格的高位轉換結構規定,帝寶花園工程建筑方案轉換進行全方位的比較。

1、厚板轉換層

上圖的圖1、圖2所示,本建筑工程的特殊功能要求,使得上部框支剪力墻軸線與底部框支框架存在較大的凹進,為了解決眾多軸線錯開的現實問題,初步將方案擬定為板式轉換層,綜合柱網尺寸、上部結構荷載來確定出厚板的厚度。

(1)厚板轉換層優勢:由于下部柱網不會受上部結構布局影響太大,板式轉換層的凸顯出靈活布置的優勢。由于厚板剛度大,就能夠形成整體性較好的承臺,能夠為施工帶來更大的方便。但是不能明確厚板轉換的傳力走向,受力分析上較為復雜,在實現抗剪和抗沖切時,需要計算板厚,初步預設為2.2~2.8m。這樣看來,厚板重量大無形中就增大了下部豎向構件在設計上的強度要求。

(2)厚板轉換層對抗震嚴重的不利:由于厚板結構中部是質量集中之所在點,這樣就出現結構整體振動性能變得復雜了,轉換層剛度上,厚板比下層的剛度會大很多,就會出現應力的集中,這樣一旦出現地震時,反應就會強烈,這樣的設計明顯的表現是對抗震嚴重的不利。再有,這樣的設計會造成材料的耗很大,給工程的經濟造價增加很多。綜上,厚板轉換層對本工程是不適用的。

2、梁式轉換層

使用梁式轉換層能夠表現出傳力直接而明確的特點,最大的優點就是說傳力途徑清晰。在受力性能方面,轉換梁也能表現出較好的特性。這對于施工來說方便很多。

基于以上分析,曾與建筑開發商與小區的準業主協商,對建筑圖進行較大的調整,目的就是減少主次梁的復雜轉換次數,使轉換梁直接承托上部剪力墻得到有效的保障。框支主次梁平面圖如下圖:

(灰色---底部框支結構,黑色---上部框支剪力墻)

三、對整體結構的計算與分析

用SATWE、PMSAP方法通過對該結構的整體對比與計算,分析得出主次梁方案的可行性。

1、抗震等級:抗震一級包括:框支框架、底部加強區;假設百年一遇,風荷載:基本風壓0.4KN/ M2;考慮到扭轉耦聯按剪彎剛度計算地震作用,計算得出振型24個(但是圖中的為前三個振型數據),計算結果具體為下表。

表A(結構整體計算的部分結果)

2、由上表數據計算結果得出結論為:

A—振型:結構的振型1、振型2為平動振型,振型3為扭轉振型。

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B--轉換層側向剛度的計算方法:可以采用剪切剛度、剪彎剛度和地震剪力與地震層間位移的比這三種方法。

利用剪彎剛度計算,轉換層上部:γe=下部結構的等效側向剛度比

C—位移值:最大層間位移:平均層間位移

四、不規則高層建筑物的結構設計技術方法

1、確定建筑方案

框支剪力墻在結構上,存在上下剛度的突變,但是由于存在豎向構件的不連續行就造成了傳力的復雜性。在地震出現時,下框支層產生巨大內力造成塑性變形的震害,這樣的結構對于抗震不利。框支剪力墻結構可以實現建筑物上下不同使用功能。

2、合理的設計

確定了建筑方案,下一步是合理的設計,減輕自重,節省投資改善抗震性能。結合該工程的實踐談梁式轉換結構設計技術方法。

(1)底部大開間柱網的布置。為了減少轉換的次數,縮短傳力的路徑和主次梁的不規則轉換,將轉換梁直接承托上部剪力墻。

(2)結構豎向剛度勻變。將足夠多的上下貫通構件,使落地剪力墻的厚度加大,和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同時要使洞口的尺寸減小,這樣的縱橫墻在連接上會形成一個筒體,就能夠使得底部的大空間剛度不斷增大。

(3)側向剛度比的控制。為保證底部大空間層的剛度,轉換層上下結構需要控制側向剛度比,以防豎向剛度變化差距過大。

(4)結構設置。弱化上部剪力墻結構,強化下部框剪結構。根據開間的大小,擴大上部剪力墻的間距,可以減少混凝土的用量,從而使剛度減小。在上部墻體上,設結構洞用輕質墻體填充,減小剪力墻結構的剛度。使結構質心和剛心接近,避免扭轉。

(5)結構層間位移角的控制。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結構層間會發生角度的位移。嚴格控制住地震基底剪力與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比值。剪力墻結構底部加強區與其它部分框支柱的比值需要準確的控制。

綜上,平面不規則的高層結構具有扭轉效應,結構設計時要充分發揮剪力墻的作用,使結構具有較大的抗扭剛度。以吳江市帝寶花園為例,對平面不規則結構的設計進行了探討,要通過構造措施提高結構豎向構件的變形能力。帶轉換層復雜高層建筑結構可以實現建筑物上、下不同使用功能,當在結構上,上下剛度突變出現豎向構件連續差不利于抗震。轉換層結構設計是關鍵,需要在設計上研究比較。本文通過以吳江市帝寶花園為例的不同分析模型,計算分析某高層商住樓框支剪力墻結構,對結構轉換層轉換優缺點進行比對,提出了轉換層結構布置分析與設計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北京:[D].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李國勝.關于底部大空間剪力墻結構的轉換層設計[J].建筑結構.2001.31(7):39-42

[3]唐興榮.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設計與施工[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1):27-41

[4]曾波,杜詠.南京市某高層商住樓框支剪力墻結構設計[J].建筑科學.2000.16(5):30~35

建筑物平面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字:高層建筑結構;扭轉反應;控制;剛度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引言

高層建筑結構常常受到扭轉反應帶來的各種震害的影響,對結構進行扭轉結構控制不但要考慮建筑物本身,還需要對地震在地面上運動產生的分量進行分析,在充分把握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改善其扭轉振動性能,最終提高建筑結構對扭轉振動的抵抗能力。一般而言,在進行高層建筑的扭轉反應控制的設計時,會遇到以下問題或者其中的某個問題:(1)在偶然扭轉因素中,平面設計對稱結構能否對地震產生一定的扭轉反應;(2)扭轉位移比能否最終控制在限值范圍之內;(3)頂部無剛性連接多塔結構的周期比檢驗方法的選擇。

1.偶然扭轉因素與影響分析

所謂偶然扭轉就是指地震中出現的某些不確定的因素導致建筑建構的扭轉反應,比如在地震時,建筑物的底部會產生一定的扭轉作用分量,這里的扭轉分量的運動加速度無法進行準確計算,因此屬于偶然扭轉因素;無法準確的計算得出預設結構的剛度與質量的實際分布情況;若結構與非結構作出屈服或者損壞的線形反應時,不同構件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退化現象,這時進行的計算結果顯然比實際情況偏大許多。在偶然扭轉的因素考慮中,目前主要的方法就是附加0.05L偶然偏心計算近似值法(其中L為建筑物的長度)。

1.1偶然轉動的實例分析

本文將引入美國的三幢高層建筑進行實例探討,這三幢建筑的結構平面設計大致對稱,在不計土和基礎間相互作用的情況下。

圖1高層建筑A的平面結構

圖2高層建筑B的平面結構

圖3高層建筑C的平面結構

圖1表示建筑A的平面設計,三層鋼結構,1989年的10月份在地震中測量得到建筑底部的兩水平加速度的時程及,與建筑的二、三層樓面與樓頂的2個水平加速度的時程與轉動加速度的時程分別為。圖2表示建筑物B的平面設計圖,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87年與1990年的兩次地震中測量得到建筑物的底部和二層樓面與樓頂的時程分別為。圖3表示建筑物C的結構平面設計,三層鋼結構,在1989年的地震中檢測出建筑物的底部與三層樓面與屋頂的時程分別為。

表1底部轉動的加速度峰值以及x方向上加速度峰值、轉動剪力比

如表1給出的建筑底部加速度峰值和底部x方向的水平加速的峰值的對比。從表1中能夠看出,與的比值均在0.20-0.30范圍之內。值得注意的是,其中B建筑物的平面面積只有,在這樣長度一般的高層建筑的底部還可以發現顯著的轉動加速度。若按照地震運動的波型分析,對地面上相位的差異進行運動分析,只能對其中的超長部分(例如長度大于300m)才能看出某些轉動分量。

1.2偶然扭轉作用對建筑結構設計的影響

仍然采用目前國內外比較普遍的0.05L的偶然近似值偏心對偶然扭轉作用進行分析,從上文中所引三幢高層建筑物在既定地震中的反應結果中,足可以證明其有效性。首先建筑物C的偶然扭轉影響相對較大,在某些點的內力作用增加至0.30,比根據0.05L的偶然近似偏心計算結果還要大些。其次,建筑物A和B的偶然扭轉作用影響較小,一般的內力作用增加為0.02-0.04。在那些平面長度較短且周期比較小的多層建筑結構中,由底部轉動作用而引起的加速度也相對較小,因此偶然扭轉作用帶來的影響也較小,附加0.05L的近似偏心計算結構也小,對結構產生的內力不高,但會對扭轉位移比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設計時就需要將偶然扭動的影響考慮在內,需要考慮的具體情況有:結構的扭轉周期大于或者近似于平動周期;如果建筑物的長度較長,例如上文中建筑物C的長度為77米左右,那么就必須將這一影響納入0.05L計算的條件之內;地震運動時產生的轉動分量和建筑物所在的地理環境、地震的發生條件有關;結構與非結構的屈服以及局部的損壞都能增加扭轉作用,例如上文中建筑物C的部分填充墻受到損壞,也會能加C的偶然扭轉作用。

總之,平面結構具有對稱設計的建筑,在地震中也無法避免扭轉作用的影響,這是因為地震中的建筑物的底部會產生一定的扭轉運動分量和實際結構剛度,系上質量分布很難和預計吻合等共同造成。

2.控制扭轉反應的技術手段

根據上文的分析可知,高層建筑能夠產生扭轉,主要因為建筑物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相差過大,或者某些建筑的結構剛度與建筑所需不匹配等原因導致的,為了能夠有效的控制建筑結構的扭轉作用,也應該從降低剛度中心與建筑物質量中心的偏差,調整建筑結構的抗扭剛度以及抗側剛度出發。

在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的控制方面,首先必須對建筑結構的設計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然后采用概念設計的方式,對建筑平面加以合理的規劃,對各種部件加以科學的使用,以盡可能的控制建筑的抗側力及其剛度,最終達到降低建筑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的偏差程度。具體做法包括,聯系建筑專業設計人員,根據建筑所在地的環境特征,對需要注意的位置設計合理的伸縮縫,對結構單元進行科學的布局,保證結構單元符合平面設計規則,不要出現明顯的平面凸出或者凹陷。對于抗側力的布置,主要就是按照均勻、分散、周邊、對稱的標準,避免抗側力過于集中于某一點或位置。

3.案例分析

為了說明問題,本文選取某高層辦公樓建筑作為工程實例。辦公樓的地下一層,地上十三層,局部三層,樓面有一造型,辦公樓呈平面對稱設計,選用了一般的框架結構。

在結構設計之初,框架柱放入尺寸為,5-8軸的中柱為,其中1軸與12軸柱是。框架梁的尺寸主要是,C、D軸之間的框架梁是。根據以上信息就可以得出最初的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最初計算結果

從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因為建筑物平面較長,其結構本身的抗扭剛度就變得較小,于是結構的第二振型主要表現為扭動,且其周期比大于9%。所以需要對結構的抗扭剛度進行加強。主要方法就是增加1軸與12軸的柱截面積,從原來的增加到,在進行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首次調整之后的計算結果

從這次調整之后的計算結果來看,增加柱截面積對抗扭剛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仔細觀察發現,其提高仍然有限,而且周期的改變也不夠大。因此,考慮將軸1與軸12的全場框架增加至,再次進行計算,得到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再次調整之后的計算結果

從第二次調整之后的計算結果上看,梁截面的面積增加之后,尤其是短跨上的梁增加之后,建筑結構的抗扭剛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而且第二振動型改變成為平動振型,以扭動為主的振型降低至第三振型,同時周期比也有了明顯的降低。

總整體上看,基本上達到了降低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差異的目的,而且優化了扭動剛度和抗側剛度0、,即對辦公樓這一高層建筑結構的扭轉反應起到可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1]黃列巍.淺談高層建筑結構的扭轉反應控制[J].中國民居,2012年03期

建筑物平面設計范文第3篇

摘 要:工程造價的控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結合工程造價管理實踐,闡述了工程造價控制的原理、運用價值工程和技術經濟理論,對項目決策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的重點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工程造價控制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工程造價控制工程項目

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投資收益。而企業提高收益的最主要的途徑理所當然就是要降低工程成本。而要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價則是關鍵。

一、工程造價在項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造價人員與設計人員不能緊密相結合,缺乏必要的工作協調,造價人員只管拿圖紙算量組價,計算工程造價,反過來,又不與設計人員互通造價控制意見。

2.政府對設計的審查不全面,缺乏監督機制。

3.設計招投標不徹底,設計人員控制造價的積極性就不會很高。

4.勘察、設計、施工各主要環節之間互相分割與脫節,在質量、安全、進度和現場管理以及銜接部位缺乏統一調度和協調。

5.現行的設計費與工程成本無關,只取決于工程造價的高低或建筑面積的大小,沒有考慮造價的合理性和經濟效益的因素。

二、決策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

1. 項目建設規模:項目正常生產營運年份可能達到的生產能力或者使用效益,項目規模的合理選擇關系到項目的成敗,決定著工程造價合理與否,其制約因素有市場因素、技術因素、環境因素。

2.建設地區:選擇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擬建項目的命運,影響著工程造價的高低,建設工期的長短,建設質量的好壞,還影響到項目建成后運營狀況。建設地點的選擇是一項極為復雜的、技術經濟的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正確選擇建設地點有利于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有利于項目建成后正常生產運行,有利于建設項目投資水平和造價控制。

3. 技術方案:不僅影響項目的建設投資水平和造價,也影響項目建成后的運營成本,因此必須認真選擇和確定。

4.設備方案:主要設備的選擇應與確定的建設規模,產品方案和技術方案相適應,應力求經濟合理,應符合有關技術標準,要注意進口設備之間以及國內外設備之間的銜接配套問題。

三、設計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

1.工業項目:總平面設計,總平面設計中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有占地面積,功能分區和運輸方式的選擇。占地面積的大小一方面影響征地費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管線布置成本及項目建成運營的運輸成本。合理的功能分區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項功能充分發揮,又可以使總平面布置緊湊、安全,避免大挖大填,減少石方量和節約用地,降低工程造價,不同的運輸方式其運輸效率及成本不同,從降低工程造價的角度來看,應盡可能這樣無軌運輸,可以減少占地,節約投資。

2.工作設計:是工程設計的核心,是根據工業企業生產的特點、生產性質和功能來確定。在工藝設計過程中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產方法、工藝流程和設備造型。在工業建筑中,設備及安裝工程投資占有很大的比例,設備的造型不僅影響工程造價,而且對生產方法及產品質量也有決定作用。

3.建筑設計部分:要在考慮施工過程的合理組織和施工條件的基礎上,決定工程的立體平面設計和結構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建筑設計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有平面形狀、流通空間、層高、建筑物層數、柱網布置、建筑物的體積與面積和建筑結構。

4.住宅建筑設計:住宅建筑設計中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平面形狀和周長系數、層高和凈高、單元組成、戶型和住戶面積建筑結構等。

四、工程造價控制的有效措施

1.在項目決策階段提高資金利用率和投資控制效率。在項目決策階段不但要編制項目的投資估算,而且還要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選出最佳方案。在初步設計階段,繼續深化設計方案,要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使項目決策階段選出最佳方案得到落實和貫徹,施工設計編制設計預算,通過設計預算可以了解工程造價分配的合理性。通過對投資估算和設計概算、預算的分析,可以將投資比例比較大的部分作為投資控制的重點,提高投資控制效率。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的正確性是工程造價合理性的前提。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正確,意味著對項目建設作出科學的決斷,優先出最佳投資行為方案,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這樣才能合理地確定工程造價,并且在實施最優投資方案過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

2.使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工作更加主動,建設項目的投資管理也是全過程管理,項目決策階段控制工程造價,是設定項目投資的一個期望值。項目設計階段控制工程造價,是實現投資期望方案的具體表現:項目施工建設階段控制工程造價,是實現設計項目投資期望值的具體操作。

3.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文件,施工圖設計都是由設計人員牽頭完成,很容易造成他們在這期間更注重項目規模,技術先進,建設標準高等,而忽視了經濟因素。投資決策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深化的過程,依次分為若干工作階段,不同階段決策的深度不同,投資估算的精確度也不同,只有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采用科學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數據資料,合理地計算投資估算。保證投資估算充足,才能保證其他階段的造價被控制在合理范圍,使投資控制目標能夠實現。

建筑物平面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均勻沉降;非均勻下沉;防止措施

中圖分類號: TU47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現代建筑中,由于地基軟弱、荷載分布不均勻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下沉或者不均勻下沉,雖然地勘報告能夠揭示各土層狀態,但地基承載力也很有限,我國建筑歷史上也曾有過建筑物均勻下沉實例,上海某大廈目前已沉降后,下沉超過一層左右。但是如何防止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如何采取技術措施和技術方案,目前其說不一,各抒已見,我認為在軟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一方面采取合理的基礎方案,同時采取合適的處理技術措施,尤其在建筑、結構、設計和工程施工中采取相應的合理、可行、方便、經濟的技術方法,來減輕不均勻沉降對建筑物造成的嚴重危害。特別是在地基條件嚴重較差,例如:水位很高,地基承載力很低的污泥質土壤,如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處理得當,可節省基礎造價,降低工程成本和投資,減少地基處理的造價,因此解決地基沉降在工程施工中占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從建筑方面采取的技術措施。

1、建筑平面力求簡捷。

建筑平面設計對不均勻沉降起著一定的作用,如平面呈一字型,呈口字型,層數和高度接近一致的建筑物,這樣基底的應力均勻,結構設置的圈梁易拉通、封閉,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好,即使沉降較大,建筑物不輕易被拉裂而形成裂縫和破壞。例如我們已施工完的某市六層住宅(圖 1)。

( 圖一)

平面呈“一”字形,長 48m,高 18.8m,長度與高度比例小,整體剛度好,實測得建筑物沉降為曲線二側邊部為 85mm,中間為106mm。

但墻身為建筑物體復雜,例如為“L“”T“”山”等建筑物的整體剛度,遠遠不如“一”字型及“口”字型,特別是在縱橫單元相交處,基礎地基應力疊加,該處的沉降往往大于其它部位,又因在使用過程中構件受力復雜,建筑物在該處易造成不均勻沉降,而結構,由其是砌體結構抗拉強度低,墻身產生裂縫,圖 1 為某“L”型建筑物相對沉降曲線及墻身開裂狀況。

2、設置沉降縫

用沉降縫將建筑物從基礎到屋面分割開,形成若干個獨立剛度較好的沉降單元,使得建筑物平面變得簡單,長高比減小,可有效地減輕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沉降縫通常設置在如下部位:

2.1 平面形狀復雜的轉角處;

2.2 建筑物高差大,荷重差異大的部位;

2.3 長高比過大的建筑物的適當部位;

2.4 地基土壓縮性顯著變化處;

2.5 建筑物結構或基礎類型不同處;

2.6 分批建筑的建筑物交接處;

2.7 二種基礎型式交接處。

3、控制相鄰建筑物的間距,相鄰建筑物太近,則因地基應力擴散作用,令相互影響,引起相鄰建筑物產生附加應力,造成沉降。

4、建筑物與設備管道,應有足夠的凈空,宜采用柔性的管道接頭。

二、結構技術措施

在軟弱地基上,減小建筑物的基底壓力及調整基底的附加應力分布是減小基礎不均勻沉降的根本措施;加強結構整體剛度和抗側力的強度,也是調整基礎不均勻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將建筑物上部主體結構做成靜定體系同時也是減輕地基不均勻沉降危害的有效技術措施。

1、減小建筑物的基底壓力

上部的荷載包括主體結構如樓面、屋面、可變荷載及永久荷載,下部基礎自重,及其上方填土,民用建筑永久荷載大約占全部荷載的 60%- 75%,所以應設法減輕結構的重力。

減輕墻體重力采取輕質墻體。

b.采用輕型結構如予應力的結構,輕鋼屋面,自防水自找坡構件。

c.采用覆土而輕的基礎,空腹沉井等。

d.采用予應力結構。

2、調整基底壓力或附加壓力

a.設置地下室,作為地下車庫,減小基底附加壓力。

b.改變基底尺寸,調整基礎沉降,上部荷載大的基礎,可采用承

載力要求大的基底面積。

3、增強建筑物的剛度和強度

a.控制長高比宜在 L/H≤2.5 為宜。

b.砌體及節能住宅按規范設置鋼砼圈梁,可適當把圈梁高取其規范上限,配筋率也取規范上限。這樣提高砌體的抗剪抗拉,防止砌體出現裂縫,圈梁一般設在窗口上、樓板下,隔墻適當設置拉結圈梁把砌體結構連成整體且局部閉合。

c.砌體結構內應設置鋼筋結構造柱,與砌體結構拉緊,同時砌體內設鋼筋與柱拉結。

4、基礎宜采用樁、筏、箱等基礎。

5、上部主體結構應采用靜定結構各為獨立單元。

三、施工技術方案

1、基坑開挖,不要擾動基底土體,通常厚度 300mm 為予留層,待墊層施工時再挖至基底。

2、開挖后立即進行基礎施工,不得涼曬,不得被水浸泡。

3、如有上述證狀,需把擾動層挖掉,用中粗砂回填到原設計標高。

4、建筑物高、低錯落,應先施工高、重部分,再施工低、輕部分,高低跨設計連體,可采用后澆代方式,消除高低跨之間沉降差異。

四、在使用方面應向業主提出警示

不要隨便改便使用功能,例如:原設計住宅,有的改為“OK”廳,由于局部改變增加荷載,造成基礎不均勻沉降,違規出事不在一一例舉。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基不均勻沉降是引起土木、建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建筑物的破壞是難以修復的。但是能在設計、施工等各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可以預防和控制不均勻沉降的產生,確保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麻鎮文.建筑地基中的病害及處理方法[J].廣東科技,2007,(S1):170

建筑物平面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筑;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水利工程當中的建筑設計內容主要是用來容納并保護相應的水利設施、設備、配套設施的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當中的建筑藝術的創作設計要根據相應的美學原則,構建凝固的藝術,從而滿足人們感官上的一種要求。美麗而和諧的建筑景觀是一個社會文化和政治的櫥窗,能夠有效的反映出國家實力、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水利工程建筑的設計方法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總的平面設計

通常情況下,水利建筑總平面的設計柏涵相應水利工程的主體建筑物及其他的一些配套設施的總的平面布局,主體建筑物當中報刊壩、閘、泵站等等,配套設施則包含生活用房、管理用房、綠化、活動場地等等。例如泵站的總平面的設計,泵站樞紐通常包含的建筑物為:配電房、泵房、辦公樓、食堂、職工宿舍、鍋爐房、車庫、大門傳達室等附屬的建筑。在傳統總體設計當中,通常只做相應水工工程的位置圖,并不做相應的配套建筑及環境總體規劃設計,從而缺乏對相應建筑的合理性布局和對周圍環境的總體規劃,在總圖當中有很多大片的位置沒有相應的設計內容,所以建設單位對空白區域的使用及建設就會具有盲目性和無序性。因而相應的設計人員在進行水利工程建筑設計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打破過去的設計傳統,創新設計模式。詳細的規劃相應建筑環境在設計上的環節,有效結合工程具體的地理環境,在設計中不僅要實現水利工程建筑的功能性,還要確保合理的布局各個功能區的分布,使得工程內部的交通流線能夠實現順暢、簡潔、有序,建筑物之間的聯系比較方便,降低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交叉性干擾。另外,還要十分重視對于環境的設計,周密的考慮設計綠化、休息的空間、職工的運動場地等等,從而有效豐富建筑的整體空間造型。各個建筑物既可以采用集中式的布局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散式的布局方式,要結合具體的工程和環境進行確定。

二、水利工程建筑平面的設計

和總的平面設計相似,通常情況下水工建筑物的設計程序是這樣的:先由相關的水機專業、水工專業、電氣專業等人員提出相應專業設備在布置上的需求,之后再由建筑專業和水工專業儀器確定相應水工建筑物平面的布置形式,建筑專業的人員需要把握的是相應建筑物在總圖當中的布置同交通之間的關系,建筑物自身的防火、安全性、使用尺度、內部交通等各方面能否滿足相應的規范和使用上的需要。建筑設計人員則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仔細考慮相應建筑空間的綜合利用及有效使用。

水利工程建筑具有自身特殊性,它的結構布局要按照相應的水工設計進行規范,滿足相應的水利調價及機泵設備安裝方面的要求,同建筑專業配合方面,則要進行多回合、多方面的探討,最終取得相互的協調。通過眾多的水利工程建筑不難看出,水工結構同建筑藝術的配合,是一種磨合的過程,需要相互間的適應、促進和提高。一方面,水工設計可以為水利建筑的藝術化創作提供一定的技術保證,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景觀水利、城市化水利打下堅實的基礎。將水利工程和建筑設計進行巧妙的結合,不僅能夠降低投資、美化環境,更能夠優化設計。所以要想做好此項工作,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樹立形影的創新意識,用于探索,大膽嘗試,從而建設處具有高品質的水利工程。

三、建筑造型方面的設計

建筑造型的設計可以很好的反映相應建筑的性格特點:或者溫文爾雅,小家碧玉;或者粗獷豪放,瀟灑大氣;或者注重現代化科技的韻味,或者著眼于歷史文化,運用相應的象征、符號等多種手法來表現相應的文化底蘊。總而言之,一幢建筑或者一組建筑的性格要同其所處的環境相互協調,不能僅憑設計師的想象或者為了追求時髦進行臆造。當然,即便是同處一個環境,不同的建筑因為自身體量的不同,也會有性格上的差異。例如,一般情況下泵房的平面是比較簡單的矩形,比較高,體量較大,所以它表現出來的氣質就是大度豪邁。像這種類型的建筑,因為它自身不能像公共建筑那樣在形體上有一定的組合、對比關系,所以相關的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就一定要“粗中有細”,盡可能的利用它的大體量,利用開窗的方式、墻面和柱子的關系等手法來豐富細節部位,從而使得建筑不那么單調。例如泵房和配電房進行毗鄰設計,也可以利用同它靠在一起的配電房,這樣配電房的體量就可以成為整體的形體組合的一個有機部分,一起考慮泵房和配電房,這樣就能獲得形體對比豐富的組合效果。

如果是啟閉機房加兩側橋頭堡類型的建筑,因為機房自身比較長,最長的可達幾百米,那么設計師在進行相應的設計的時候就要積極運用“韻律”這種造型手段,將每跨當做一個造型因素,從而形成一系列的有韻律和節奏的線性體量。作為收尾部分的橋頭堡,則要形成那種類似交響曲的尾部的,較高的體量可以稱為整個水利工程的建筑標志,使人見之難忘。在建筑物的具體風格方面,是選擇仿古式、歐式、還是現代風格,一方面會受到建設單位嗜好的及一些流行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與設計師對當地的社會環境、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有關。

對于建筑風格的確定,直接關系到相應水利工程在外觀表現上的成敗,因而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工作之前必須要到施工現場進行認真的實際考察,然后進行精心的揣摩,想象建成后工程的實際效果,這樣才能夠保證設計的質量。

四、建筑材料方面的設計

一個建筑的質感和顏色都取決于是用材料,還和建筑的造型設計具有密切的聯系。因為水利工程建筑通常情況下都是在野外,因而建筑的突出問題就是耐臟性和抗風性。抗風性表現為選擇的門窗是否可以承受超常的風荷載,而耐臟性則要求在選擇建筑物表面裝飾材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不容易積土、耐水沖的建材,例如石材、飾面磚、優質的外墻漆、塑料板等等。

結論:

水利工程對于國家發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效治水并利用水資源,不僅能夠降低洪災風險,還可以有效提升水電的經濟效益。在水利工程建筑的設計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有很多設計方法,相應的設計師一定要對設計工程進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考慮,從而設計出因地制宜的方案,保證水利工程建筑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臣,范新忠.對水利工程建筑設計問題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3)

[2]徐景龍,董剛.試述水利工程建筑設計方法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2)

[3]雷小宏,劉斌.設計部門實施CS經營戰略勢在必行[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0(22)

[4]左鳳鳴,郭士國,朱麗艷.淺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4(31)

[5]水博.挪威水電開發的啟迪[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南部县| 汕头市| 黄骅市| 奇台县| 抚州市| 广安市| 武宁县| 乃东县| 蕉岭县| 班戈县| 湖口县| 湾仔区| 淮阳县| 象山县| 磴口县| 永登县| 元阳县| 成都市| 兴文县| 遂平县| 双柏县| 临澧县| 五河县| 通榆县| 定兴县| 贵德县| 谷城县| 加查县| 潜江市| 周口市| 会宁县| 洛隆县| 新泰市| 连云港市| 桓台县| 二手房| 来宾市| 湘潭县| 军事|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