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稅務發票管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發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發票管理的現狀是發票管理循環管道不閉合,發票管理職責不明確,難以實現系統的發票管理和檢查;一些納稅人受經濟利益驅動,無視稅收法律、法規,利用發票管理上的漏洞,采取各種手段進行偷、逃稅和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不但造成了稅款的大量流失,而且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不利于整個社會的誠信程度的提高。目前,地稅部門在發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基層稅務機關發票管理制度不健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雖然對發票從印制、領夠、開具、保管、檢查、罰款等做了相應的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沒有對發票管理的各個環節做出具體的規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銜接不暢,使發票管理環節偏松。突出表現在放票把關不太嚴密,許多發票管理制度得不到貫徹,如發票驗舊換新制度、存根聯繳銷制度、發票管理期限制度、發票填開制度、填開發票登記備查制度等。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一個可操作的具體的發票管理辦法,發票管理的隨意性較大且不統一,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發票管理體系。

(二)各級地稅機關對發控稅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

地稅部門對發票管理在思想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地稅發票犯不了大錯誤,不值得花太多的精力,對當前地稅發票中存在的制假販假和使用假發票、白條入帳、拒開發票、不使用發票等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在日管工作中,一部分稅務人員對發票控稅在思想認識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錯誤的認為,稅務機關應以征收管理為主,在稅款征收入庫方面投入的精力大,而在發票管理的各個環節上重視不夠,特別是在日常的征收管理中缺少了發票的監控管理。

(三)地稅部門對發票的科學管理滯后。

近幾年來,國家稅務總局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采取了許多新的措施,研究制定了不少制度和辦法,實施了金稅工程,建立了全國協查系統。但對地稅普通發票的管理措施還相對滯后,不管是防偽水平,還是檢驗系統,都與專用發票有很大距離。還沒有一套切合實際工作需要的嚴密細致的發票管理制度,沒有建立強大快速的真假票檢驗系統。

(四)發票檢查力度跟不上在基層稅務機關中沒有設立專門的發票管理機構,不能經常性開展發票的專項檢查和日常檢查。在征收管理工作中,我們只側重了涉稅的檢查,而對發票的檢查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管理人員和征收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納稅人有發票違法違章的行為,由于多種原因,未能完全按《稅收征管法》和《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處罰,或著久拖不辦。在發票檢查方面,我們還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之內部執法責任制度不健全,造成稅務機關對發票違法違章行為的檢查力度不夠,沒有形成有效的震懾作用。

(五)個別用票單位內部發票管理制度不健全。

個別用票單位內部發票管理制度不健全,又對《發票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以及近年來頒發的加強發票管理的規定不夠了解,從而導致內部發票管理的混亂,在工作中分不清哪些行業用國稅發票,哪些行業用地稅發票,對真假發票識別不準,把“白條”當發票充當原始憑證記帳也時有發生,經常調換發票管理員,幾年來用了多少本發票,繳銷了多少本發票,經手人是誰不夠清楚,這給發票管理和檢查帶來了很大困難。

(六)納稅人的納稅意識薄弱。

雖然經過多年的稅法宣傳,但依法納稅、誠信納稅在一部分納稅人頭腦中沒有真正形成,“查出來我倒霉,查不出我賺著”的思想還有一定市場。個別納稅人為了達到偷稅的目的,不惜以身試法,利用發票大肆偷稅。特別是隨著金稅工程的深入開展,國稅發票管理進一步加強,一些制假分子就把目標投向了地稅發票是上,具調查,在有的地區地稅假發票泛濫相當嚴重,且有曼延之勢。

(七)消費者索取發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實行“以票控稅”是要以用票量來反映納稅人的經營收入,讓每個消費者都索取發票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宣傳措施,效果也很明顯,但是,由于我們人力、物力、財力有限,宣傳的廣度、深度都不夠。至使消費者不能從維護國家稅收利益和經濟秩序角度出發積極索取發票,也沒有清楚地認識到消費索要發票即是自己的義務更是自己的權利。目前,還有很多消費者索取發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消費后只要方便、快捷、節時、節錢,便一走了之。據調查,在個體私營經濟中,消費量較大的餐飲業要票率為40%左右,洗浴業要票率為20%左右,娛樂業要票率為10%,這說明“以票控稅”工作的潛力還很大,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消費者的索票率。

二、加強發票控稅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設想

對發票究竟應該怎么管,才能讓廣大納稅人安全有效地取得和使用發票,也讓稅務部門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以票控稅,一直是我們地稅部門研究和探索的課題。盡管各地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措施單一,效果不明顯,未能從根本和源頭上解決問題,發票管理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將發票管理的各項內容、各個環節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切實加強發票管理,以確保稅收收入的實現和經濟秩序的穩定。

(一)加強制度建設,堵塞發票控稅管理漏洞。

當務之急,應當及時修訂出臺新的《發票管理辦法》,把近幾年來稅務機關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以法規的形式確立下來,使得管理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針對基層發票管理制度落實不嚴的問題,將發票管理工作進行量化、細化,堅持從嚴、從細、從實的管理,制定具體的發票管理辦法。并把發票管理工作與征管質量考核相結合,與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相結合,實行嚴格的考核和獎罰制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嚴格落實發票管理制度,把好發票領、用、存的審核和管理關。按照“哪出哪回”的原則,在發票的發售環節,應制定和實行嚴格的發售管理辦法和程序,針對不同納稅信譽等級、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納稅人,做好發票的限量發售和驗舊換新等發售制度、發票的定期繳銷制度和填開發票登記備查制度,在發票發售環節既要方便納稅人依法納稅,又要防止發票泛濫失控,要從源頭上預防各類發票違法違章行為的發生。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在發票管理環節做好發票的日常管理、檢查和監督輔導工作,把發票違法違章現象遏制在萌芽狀態。按照“誰的責任誰受罰”的原則,在發票管理的各個環節上明確崗位責任制,防止發票管理工作中出現的責任心不強或權利濫用現象的發生。再有,對用票單位和個人也應根據有關規定制定各項制度,如發票管理員制度、發票領購制度、發票填開制度、發票保管制度、發票繳銷制度、發票管理獎懲制度等。只有建立統一規范的發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才能確保發票管理的各個環節銜接暢通和良好循環。

[NextPage]

(二)提高發票控稅管理的思想認識要提高稅務人員對發票管理工作的認識,切實把發票管理提高到是提高征管質量和抓好稅收收入的高度來認識,決不能認為完成了稅收任務就是管好了稅收。我們應該認識到,發票作為經濟生活中的收付憑證,在整個社會經濟生活中,特別是在稅收征管及財務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它是進行稅源控管和計稅的依據。發票這道防線一放松,就會擾亂整個發票管理秩序,就會給經濟領域的違法犯罪打開方便之門,給我們稅收征管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導致國家稅收的流失。要充分認識到稅務機關管好了發票,也就控制了稅源,挖掘了稅收潛力,管住了稅收。

(三)加強發票檢查,嚴厲打擊發票違法違章行為。

在基層稅務機關中成立發票的專管機構,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管好發票。堅持日常發票管理與發票檢查相結合,管理與檢查并重。在做好日常發票管理的基礎上,加強發票檢查工作,要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將發票檢查與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相結合,把發票檢查作為向管理要收入的突破口,定期開展發票專項檢查,切實做好發票的日常檢查,以查促管,進一步堵塞發票管理漏洞。一是在發票檢查中對納稅人取得的不符合規定的票據,堅決從成本費用中剔除,并依法給予處罰。二是對拒開發票、開假票和使用非法發票、票據的納稅人,要給予嚴厲的懲處。針對個體私營業戶分布廣泛,納稅意識淡薄,稅務機關難于管理的特點,我們要建立發票違章舉報、獎勵制度,設立舉報電話,集中專人,晝夜值班,保證隨時接到舉報,隨時進行查處。凡舉報發票違章經查實后,對舉報人每次給予一定的獎勵,以鼓勵舉報人的積極性。三是明確檢點,確保檢查質量。針對部分業戶使用假發票現象,把查處重點放在集中打擊假發票上。結合整頓經濟稅收秩序,定期開展大規模的發票打假、制假活動。四是注重檢查方法,保證檢查效果。針對個體私營業戶發票違法違章行為隱蔽性強,取證難的特點,檢查中先從一些應酬多、會議多、對外聯系多、取得發票多的單位查起,根據他們取得的、已入賬的違規票據,順藤摸瓜,查處違規開票單位,能取得好的效果;或者按照行業進行專項檢查,這便于發現問題和總結經驗。在發票檢查中,對違法違章單位和個人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進行處罰,嚴厲打擊利用發票偷稅的不法行為,以維護稅法的尊嚴。

(四)加強部門配合,加大管理力度。

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有效配合,形成對發票齊抓共管的局面。一是在稅務機關內部,發票管理機關要將發票管理的新規定和新要求及時傳達給基層稅收管理單位和稽查單位,使他們在日管和檢查中落實、宣傳好這些規定和要求。同時,要求基層稅收管理單位和稽查單位要將工作中發現的發票管理中的問題及時反饋到發票管理單位,使他們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管理漏洞。二是稅務機關應與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取得聯系和配合,要求各單位在進行消費時,必須嚴格按照消費行為索取合法發票;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取得的票據要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堅決不予簽字報賬,嚴格控制違規票據入帳。三是與司法機關搞好協作,加大執法力度。借助公安機關的執法力量,聯合出擊,共同查處發票違法違章的大案、要案。對拒不履行稅務機關處理決定的,移交法院強制執行。嚴厲打擊發票違法違章行為,凈化稅收環境,整頓稅收秩序。

(五)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宣傳輔導工作。

在以前的稅收管理工作中,我們只注重了發票管理事后的監督檢查力度,而忽略了發票管理事先的宣傳輔導工作。當前,黨的十六大作出了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稅務部門應當優化稅收服務,調整思維方式,在發票管理上也要增強服務意識,作好發票使用的宣傳輔導工作。一是要提高用票單位和廣大納稅人對發票的認識,在充分利用好廣播、電視、報刊、公告、標語、專欄、傳單等固定媒體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各種渠道和形式把發票法規知識宣傳好,使廣大消費者和用票單位能真正了解發票的用途和發票取得、使用、保管以及如何識別真假發票等方面的知識,鼓勵消費者在消費時索要發票,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協助搞好發票管理工作,目前我們正在實行的發票兌獎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和普及發票知識的方式。二是提高用票單位和財務人員、發票管理員和開票員的發票業務知識水平。要求企業發票管理的崗位盡量固定,不得隨意調整,稅務機關要定期舉辦發票管理培訓班,向他們系統地講解發票管理法規和有關業務知識。使他們能夠真正懂得如何管票、用票、識票,督促和幫助他們建立健全內部發票管理機制。三是在日常稅收管理工作中,加強對納稅人正確使用發票的輔導工作,作到服務到戶,宣傳到位。通過宣傳要提高納稅人依法用票的自覺性,鼓勵消費者索取發票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共同協稅、護票的良好氛圍。

(六)積極開展發票兌獎活動。

2004年08月24日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強發票管理,運用“以票控稅”管理手段,堅持有獎發票制度,充分發揮發票控管稅源作用。根據文件精神,我們也應該轉變觀念,大膽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采取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發票控稅力度,實現稅款應收盡收。針對部分個體私營經濟分布廣泛,行業眾多,而且有部分行業消費量大,稅源分散,基層稅務機關難于管理,群眾索取發票熱情不高的特點。我們應積極組織開展發票兌獎和抽獎活動。在發票開獎時舉辦大型稅法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依法索取發票的積極性。

而且因地制宜地在消費領域,尤其是在第三產業中開展發票兌獎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地稅稅務部門也由此探索出了一條稅收專業性管理和社會群眾化管理相結合的道路。在多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一是實行發票兌獎的辦法來“以票控稅”,可以通過發票用量較真實地反映納稅人的實際經營收入,從而真實體現納稅人應繳納的稅款,在購票環節直接扣稅,實現稅款的應收盡收。二是實行發票兌獎的辦法來“以票控稅”,將逐漸取代過去典調核稅、定期定額的征收辦法,改變了個體定額一統天下的局面,解決了核稅不準、稅負不公的問題,使稅收征管進一步加強;三是由于不辦理稅務登記就不能購買發票,在消費者積極索取發票、稅務機關嚴厲打擊發票違章行為的情況下,那些不辦登記進行逃稅的業戶會主動到稅務機關辦理登記和領用發票,解決了漏征漏管戶的問題,使稅收管理進一步加強。四是可以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稅收監督、舉報不法經營者不按規定使用發票的積極性,極大地彌補了稅收征管的不足和漏洞。五是把實施發票有獎管理作為強化稅收征管手段的具體措施來加強,逐步擴大實施范圍和加速實施步驟,從而使發票有獎管理辦法適應了從定額征收到查賬征收過渡的要求,也適應了國家全面推廣稅控機的要求。

(七)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加強對稅源真實性監控。

稅控收款機實質上是一種電子發票,2004年4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加強稅源監控的通知》,這對于我們地稅系統加強稅源監控,堵塞稅收漏洞,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減少稅款流失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把握好和利用好這個有利契機,先在規模較大的賓館、餐飲、服務業進行試點推廣,并逐步擴大使用范圍。稅控收款機的使用解決了原有手開式發票中二次復寫、大頭小尾、發票隨身攜帶、隨意填開等缺陷,使營業收入能夠真實的得到反映,也使開票方杜絕了使用假發票的違章行為。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電子商務及其對稅務管理的影響

1.1電子商務及其分類目前,從世界貿易組織、歐盟、美國政府、加拿大電子商務協會等國際組織和政府相關部門給出的電子商務定義來看,定義不統一。但“借助現代化的計算機通訊技術,通過互聯網絡從事商業交易活動”,通常被認為是屬于電子商務概念涵蓋的范圍。根據交易履行交付義務方式的不同,電子商務可分為離線交易(off-line)和在線交易(on-line)。離線交易又稱間接交易,此種交易的對象是有形商品,例如衣物。購買者在網上挑選商品、支付價款,賣方采用傳統的物流方式(如郵寄)將貨物交給買方,完成商品的交付義務。由于離線交易方式沒有脫離實物的傳送,與傳統的交易方式沒有根本的區別。在線交易也稱直接交易,此種交易的對象是無形的商品和勞務,如數字化后的電子圖書、音樂、計算機軟件、彩玲等商品以及證券交易等金融。數字化后的商品和勞務無法、也無需經由傳統的物流方式購買和交付,買賣雙方簽訂協議后,價款的支付以及商品的運送均通過網絡完成。這種交易不需要交付任何有形商品,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將產品傳輸給買家;買家通過信用卡或電子貨幣完成支付行為。

1.2電子商務對稅收征收管理的影響相對于傳統的交易方式,電子商務具無界化、無址化、無形化、無紙化等特征,由此產生了一系列關于電子商務稅收的新問題。其中,無紙化特點對稅收的征收管理影響很大傳統貿易用各種紙質的合同、票據、憑證、帳簿、印章、簽名等記載經濟活動發生與完成的信息,這種信息在電子商務中被數字化了,由電子表單、電子記錄、電子文件,甚至稍縱即逝的電子信息流所取代,就連簽名、印章等這些至關重要的東西也被電子簽名、數字圖章等所替代;而且,電子化了的信息、資料可以輕易被修改、刪除卻不留痕跡和線索。此外,保留在計算機中的信息資料可能被加密,這使電子商務活動表現出明顯的隱匿化與無紙化特征。雖然數據信息加密技術維護了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但也使得稅務機關難以獲得企業的交易資料,無法進行正常的稅收征管工作。

2電子商務對帳簿、憑證管理的影響

賬簿、憑證是納稅人記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經濟核算的主要工具,也是稅務機關確定應納稅額、進行財務監督和稅務檢查的重要依據。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九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帳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及其它有關資料不得偽造、變造或者擅自損毀”。但電子商務環境下,這種以紙質發票、票據、賬簿等為征管依據的管理制度難以有效實施。傳統貿易下,納稅人用紙質的合同、票據、憑證、帳簿和印章、簽名等記載經濟活動發生與完成的信息,其記錄不易被篡改,即使被篡改,也會留下刮、擦、挖、補等痕跡,因此它們是稅收征管的可靠信息來源,也是稅務機關實施稅務檢查的主要依據。但這些經濟活動發生與完成的信息,在電子商務中被數字化了,由電子表單、電子記錄、電子文件,甚至稍縱即逝的電子信息流所取代,就連簽名、印章等這些至關重要的東西也被電子簽名、數字圖章等所替代,而數字化了的信息、資料可以輕易被修改、刪除卻不留痕跡和線索。由于稅務機關對這些信息的來龍去脈追蹤查詢難度大、成本高,就會使稅收管理工作在失去紙質的財務會計資料后變得十分被動;如果電子商務經營者不提供真實的交易信息,稅務機關很難準確確認其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等損益情況,稅收征管因此失去可靠的基礎。此外,保留在計算機中的信息資料可能被加密,雖然數據信息加密技術維護了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但增加了稅務機關掌握納稅人交易內容及財務信息的難度,影響了正常的稅收征管工作。

3完善我國電子商務中賬簿、憑證管理的完善建議

電子商務中,由于記錄經濟活動發生與完成的信息呈數字化,由電子文件、甚至稍縱即逝的電子信息流所取代,而數字化了的信息、資料可以輕易被修改、刪除卻不留痕跡;而且,保留在計算機中的信息資料可能被加密。稅務機關如果無法掌握納稅人經濟活動的真實情況,其稅收征管工作也難以有效完成。但電子發票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電子發票是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由相關機構提供、經營者利用電腦,通過互聯網傳輸的一種電子憑證。電子發票的正常使用,必須以相應的技術規則為保證。

如為防止電子發票被轉移使用,稅務機關可以對企業申領發票的有關項目進行預填;為保證電子發票的真實,稅務機關對企業申領的電子發票必須添加數字防偽標識;為防止電子發票的內容被修改,稅務機關應使企業開具完畢的發票只能以“只讀”方式打開閱讀,而不能以“讀寫”方式進行修改;為保證稅務機關的稽查需要,企業填寫完的電子發票必須經稅務機關備份后才能傳遞給交易方;等等。稅務部門應當設計出成套的電子發票,以配合納稅人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交易信息載體的電子一體化。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電子合同、電子票據、電子發票。2004年8月28日我國頒布的《電子簽名法》使電子合同具備了法律效力《,票據法》也應明確電子票據、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在《稅收征管法》和《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中應明確電子發票作為記賬核算及納稅申報憑證的法律效力,規范電子發票的申領、填寫、使用、保管、及繳銷等相關程序。稅務部門應積極與金融部門、電子支付公司以及相關機構合作,研究、開發和使用電子發票。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納稅遵從度一詞的概念主要是由上個世紀80年代的美國興起,主要是指:“納稅義務人,遵照稅收法律法規政策,向國家計算繳納的各項稅收,在繳納稅收的同時,對于稅務管理部門以及稅務執法人員提出合理要求和建議的遵從程度”。我國要實現較高的納稅遵從度,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納稅人對我國稅法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對自己企業主要涉稅問題熟知在心,并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業務和稅法知識。第二是企業納稅人追求的價值觀和稅法的價值觀念高度一致,不存在擦邊球和偷逃稅等行為或者意識。第三是能夠自身意識到違反國家稅法或者是偷逃稅會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使得納稅人能夠在企業納稅的各個環節較強管理。本文在假定企業有較高納稅遵從度的條件下,提出怎樣加強企業涉稅事項管理。

二、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一)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中,很少企業建立了企業內部稅務風險審計檢查制度。很難做好自己企業自己整改自己財務工作,往往依靠第三方稅務審計,自身的財務核算基礎很是薄弱。

(二)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能力比較低

隨著我國稅收法律法規的不斷調整,對于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的要求不僅僅是能夠保證賬務處理的開展,還在對于新的財務法規信息的掌握和運用,能夠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和時代接軌上。目前由于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事物處理比較多,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對于新的會計政策和稅法政策的學習也很不專業和系統,這就給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帶來了隱患。有可能是在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不知情的條件下,出現了企業賬務處理的錯誤,或者出現了偷逃稅等行為。目前,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大多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們經過多年的財務經驗,坐上了管理者的崗位,在對待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事項時,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對于國家新的法律條規的掌握程度不夠,就導致了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的各種風險。

(三)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工具比較落后

根據調查發現,我國目前對于企業涉稅事項管理軟件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工具還停留在簡單的EXCEL的臺賬登記上,遠遠不能夠滿足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的較高要求。隨著經濟業務的日益多元化,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的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對于信息化和標準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三、在納稅遵從條件下,加強企業涉稅事項管理

(一)建立健全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制度

我國企業應該建立涉稅事項管理制度,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特點,結合自己企業的具體業務以及生產經營流程,建立和完善發票管理制度,合同以及資金流程管理制度,系統的做好企業涉及到的涉稅事項。比如說在進行發票管理方面,要責任到人,審核到位。企業費用報銷環節必須取得國家稅務部門制定的國稅發票,地稅部門制定的地稅發票,發票管理部門授權的企業自制發票(銀行利息回執單,機票,工資表等)。對于不合規票據要嚴格控制,避免企業企業的涉稅事項管理。建立健全我國企業涉稅事項內部審計制度,做好企業的自查自糾工作。尤其是當一個比較大的集團公司,因為涉及到分公司或者是涉及到的領域比較廣,企業內部在年度匯算前,一定要先進行預審,找出企業核算比較薄弱的環節,建立企業內部審計臺賬,并及時根據會計法律法規進行調整,避免企業的涉稅事項管理風險。加強企業內部稅務評估,從企業財務報表為主線,分析財務處理過程中,存在的稅務風險,確保數據之間的對應關系,而不是把這些工作交給稅務師事務所的年度審計和稅務部門去做。

(二)提高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素質

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可以增加自己對于新的稅收法律法規以及會計準則了解的渠道,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有時不只是僅僅管理稅務事項,還有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問題,這時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不可能專門抽出時間對于稅法知識和會計準則知識進行梳理,沒有大塊的時間進行全方面的系統學習,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可以在遇到問題時,通過撥打12366稅務服務熱線進行咨詢,也可以通過國家稅務局網站以及各個地方稅務局網站進行查詢。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獲得信息的途徑一定要有一定的權威性。在我國比較大的企業,也可以設立專門的企業涉稅事項管理部,專門跟蹤會計準則和稅法的跟新,及時的根據自己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進行匯總,有針對性的調整企業賬務處理程序以及稅務問題。在沒有時間進行全面稅法學習時,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進行訂閱財政稅收公報類型的期刊報刊等,及時的獲取最新的財政稅收政策。增加對企業其他員工的培訓,充分利用社會舉辦的有關財政稅收和財務會計方面的專家培訓和講座,正確了解政策背后的精神和要義,使得企業能夠依法處理涉稅事項,依法履行自己企業的納稅義務,避免企業的稅務風險。

(三)創新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工具

創新我國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工具,企業可以根據自己企業的規模進行區別選擇。比如說集團公司,自身經濟實力比較強大,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己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自己研發適合自己企業的企業涉稅事項管理軟件,里面可以包含稅法的更新,報稅事項的提醒,報表之間邏輯關系錯誤檢查,發票真偽的驗證等。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可以選擇和其他軟件公司進行合作,開發適合自己企業的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工具,也可以直接購買。比如說購買中國稅網的使用賬號等。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是財政性票據。財政性票據主要是在從事以非盈利為目的的事業活動時,依法收取各種費用所開具的財政部門統一印刷的收費票據和收款票據。財政性票據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為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指的是高等學校收取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和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時,開具的收款憑證;第二種為行政事業性收款票據,指的是高校收取的單位間往來性質的非經營性款項。這兩種票據都是由財政廳統一監制,其使用不能混淆。第一種票據主要適用于《收費許可證》規定的各收費項目的收費,所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專戶,具體項目為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中教育目錄下所列管理方式為財政專戶的項目,如收取的全日制學費、住宿費、函夜大培訓費、四六級考試費和政府投資的幼兒園、托兒所雜費等。第二種票據主要適用于除《收費許可證》之外的各項收費,主要包括:各類學會協會等向會員收取的會費、學生的教材費及其代辦費、接受的捐贈款、單位內部職工的水電費、電話費及內部各部門和單位上下級往來資金的結算等。這兩種票據基本上滿足了當前高校以非盈利為目的的事業活動的收費行為。隨著高校經濟業務的變化,財政部門應相應調整上述票據的種類和適用范圍。

二是稅務性票據。稅務性票據主要是指高校內校辦產業、后勤實體等從事以盈利為目的的并通過市場進行的服務性、經營性活動時,依法收取各種費用所開具的稅務部門統一印刷的收費票據。高校中開辦的一些技術咨詢、開發轉讓和服務費、組織展覽展銷會收取的展位費、創辦刊物出版書籍并向訂購單位和個人收取的費用、組織短期出國培訓費、非強制性培訓辦班收費等都應使用稅務性票據。稅務性票據主要是帶有稅務性印章的發票,分為商業零售普通發票、服務業統一專用發票、車輛維修專用發票、廣告業專用發票、餐飲娛樂業專用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營業稅票、所得稅票和稅務機關代開的臨時通用發票等。該種票據根據經營活動的不同,應到稅務部門辦理領取相應的票據。在使用該種票據時,需注意票據上印章的規范使用。國稅總局發票管理制度第二條第2款規定財務印章是指單位的財務專用章或其他財務印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及其《實施細則》第二十條明文規定,開具發票須加蓋單位財務印章或發票專用單,發票專用章是指沒有(或不便使用)財務印章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按稅務機關的統一規定刻制的,在領購或開具發票時加蓋有其名稱稅務登記號發票專用章字樣的印章。其他印章未經稅務部門批準,不得使用。

第二,高校票據的管理。

高校使用的票據總體說來,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從財政部門領取的財政性票據,一種是從稅務部門領取的稅務性票據。由于高校的收費項目逐年增多,所需要的票據數量和種類逐年增大,票據領用也越來越頻繁,如何加強票據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筆者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加強票據管理的措施。

一是加強收費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以校領導為主的立項審批收費小組,規范校內收費項目。高校內應成立以校領導為首的收費立項審批小組,下設收費辦公室。校內相關職能部門變更收費項目時需填寫收費項目立項申請表,提出收費項目和標準,經領導小組審議后,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由收費辦公室到省教育、財政和物價等政府職能部門辦理收費立項審批手續,申辦《收費許可證》、《票據準購證》和《稅務登記證》等相關證件,然后領取票據。

二是增強學校領導執行財會法規意識,明確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票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票據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有時票據使用和管理不是一般財務人員能夠正確把握。當前形勢下,票據使用和管理出現問題,往往只追究票據使用人和管理人的責任,沒有建立單位負責人問責任,不利于財經紀律的維護和票據管理的有效性。

三是建立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票據管理制度,分工負責,責任到人。高等學校應根據國家關于票據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票據管理制度和具體實施辦法。首先,應建立票據專人負責制,專門負責全校票據的領購使用保管和繳銷等管理工作;其次,設置票據管理準領制和繳銷制,各單位部門票據領用人在領取或繳銷票據時,需持內部辦理的票據準領證領取或根據票據收費上交情況辦理繳銷手續;最后,建立票據審核制,財務人員復審各內部單位票據的使用種類和填寫內容等是否規范完整。

稅務發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涉農加工行業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通過深入調研,綜合分析,發現涉農行業稅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涉農加工企業進項稅抵扣憑證主要是農產品收購發票,增值稅稅負水平較低;二是部分企業依法納稅意識淡薄,賬務核算不規范,不如實申報納稅現象依然存在;三是部分企業的產銷能力和生產加工能力不匹配,發票領購使用數量與產銷數量不相符,月底以銷量來推定進項抵扣多少的問題沒有杜絕;四是稅務機關缺乏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方法,監控手段落后,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外部信息對企業分析監控的能力不強;五是有些稅收管理員放松了對“虛抵虛開”現象的警惕,在供票、增票、實地審核等環節不能做到嚴格把關,潛在的執法風險較大。對于上述問題,如不及時加強規范,極易造成企業“虛抵虛開”現象的發生,給國家稅收造成較大的損失。

二、強化涉農加工企業稅源管理的建議

基層稅務機關按照“抓兩頭、控中間、強責任”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行業管理機制,加強重點環節控管,強化行業分析評估,明確崗位責任,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及早在稅源管理環節予以解決,是目前堵塞征管漏洞的有效方式。

(一)抓住“兩頭”,從源頭上堵塞“虛抵虛開”行為發生。一是在原材料的購進環節,加大實地查驗力度,對農產品收購企業,每月在收購現場實地查驗不得少于兩次,并出具實地查驗報告。嚴格收購發票的抵扣審核,重點審核收購憑證開具是否合法、是否規范,收購業務是否真實,票、款以及庫存是否合理;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審核票面所列的貨物名稱是否為本企業生產經營用原料,審核發票開具時間和貨物驗收入庫時間是否匹配,對于購進貨物金額較大,要進行實地查驗并與購貨合同進行核對,并審核購進貨物是否按規定付款,付款方與開票方是否一致,防止發生從第三方取得發票的情況。二是在銷售環節,實行實地查驗后發售專用發票管理。為防范企業“有貨虛開”或者“無貨虛開”的發生,納稅人每次領購增值稅專用發票前,向稅務機關提出領購申請,有稅收管理員進行實地查驗,審核有關銷售合同或協議,運輸方式、庫存情況或出庫證明等有關銷售信息,測算企業本次銷售數量和銷售金額,合理核定發售數量,并出具實地查驗報告,由納稅人憑查驗報告到辦稅服務廳辦理領購事宜。三是加強專用發票開具環節的管理,督促企業完善開票流程內控。企業實物保管人員在發出商品填制出庫憑證時,應在出庫憑證(或提貨憑證)上要求領貨人簽字并注明身份證號碼,對上門提貨的應在出庫(提貨)憑證上標明運輸車輛的號碼,同時按日向財務部門傳遞。嚴格核對發票的開具項目和企業的生產經營范圍是否一致,對于超范圍開具的進行實地核實,查清超范圍開具發票的原因,防止虛開發票發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高清| 邵武市| 柳林县| 新沂市| 论坛| 宜春市| 高淳县| 奈曼旗| 富蕴县| 武安市| 海盐县| 萍乡市| 永定县| 安达市| 绩溪县| 余姚市| 平定县| 秦安县| 长顺县| 大兴区| 阆中市| 诸暨市| 正阳县| 孟州市| 丰县| 祁东县| 错那县| 徐州市| 旺苍县| 鄂托克旗| 泾阳县| 南阳市| 瓦房店市| 龙岩市| 利辛县| 淮阳县| 高阳县| 曲靖市| 巨野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