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贊美三月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東岳泰山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杜甫的《望岳》沒有出現一個"望"字,卻句句都是望著東岳而寫。乍一望見泰山,詩人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只是揣摹、驚嘆、仰慕"岱宗夫如何?"。跟隨著詩人的眼睛,我們望見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仔細觀望,只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讓人心胸蕩漾。最后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豪氣干云,成為流芳千古的傳誦佳句。試著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有著雄偉氣魄、遠大志向、崇高理想、開闊胸襟、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的人,望見了這樣雄偉壯麗的東岳,難道不會有登岳的意愿嗎?若能登上山頂俯視一切,該是何等的氣概。因為《望岳》,所以一生必要去一回泰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熱愛自然、喜歡交游,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很多傳世佳作。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詩人一方面寫出了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寫出了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之情。絢爛的陽春三月,友人要遠行繁華的揚州,對于詩人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送行,站在黃鶴樓邊,看著友人乘坐的船在浩淼的長江漸行漸遠,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處,詩人的心也跟著飛翔,胸中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一句"唯見長江天際流。"更是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傊?,黃鶴樓因為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相傳西漢時西域的和田美玉,都要經過玉門關才能進入中原,是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所以玉門關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很神秘。在王之渙的詩句里,玉門關既是"黃河遠上白云間",也是"一片孤城萬仞山",一面是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另一面是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撇去玉門關國防重鎮的地理位置,那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以及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卻有著攝人心魄的美麗。這是一幅用純凈的藍天、潔白的云朵、蔥郁的綠草、以及荒涼的戈壁所組成的神奇畫卷,令人心馳。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再也沒有哪句贊美西湖美景的詩,能比得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艷抹總相宜。"了。在詩人的筆下,晴日的西湖水波蕩漾,泛著粼粼波光,一幅休閑怡人的景象。忽然而至的雨,卻把西湖周圍的群山籠罩在煙霧中,迷迷蒙蒙,若有若無,更是顯得空靈。詩人喜歡西湖,所以才給了西湖很高的贊譽,把西湖比做了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使得西湖在人們的心目中更加傳神。這樣的比喻奇妙又貼切,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不論西湖是晴姿還是雨態,都如那風姿綽約、婀娜多姿的西施一般美麗無比,所以出行的計劃里,也必須有西湖兩個字。
三峽歌
宋?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揚州是中國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在江蘇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中下游。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在揚州的范圍有:郊區,廣陵區,邗江區3個地區;高郵,江都,寶應,儀征。這么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風水飽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揚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醬菜等等。那當然少不了月。揚州的月我認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馬上就是中秋節了,那時的月亮是最圓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橋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個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種景色是多么美?。?/p>
關于月亮的傳說有很多,大多都是關于嫦娥的,有人說嫦娥奔月,有人說嫦娥下凡,還有人說吃了月餅之后就夢見嫦娥,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時候聽的很多,所以我說揚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決對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稱揚州為月亮城呢?現在有很多的人用揚州月或月亮城做廣告,現代的詩歌寫揚州的里面總也要提到一個“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來到揚州旅游的游客都說;“揚州城真是名不虛傳啊?!倍荚跒檫@有著月亮城之稱的揚州城而贊嘆。
揚州,它不僅有月亮城的美稱,而在月亮的基礎上的煙花三月旅游節更是別有一翻風味,這個旅游節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揚州玩,差不多都是為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首李白的千古絕詩而來,雖然有了詩句,但沒有真才實料也不行所以,揚州本來就是一座風光秀美的風景城;有著知識和文話的文化城;有著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記的有人說過,“淮?;磽P州。”這句話的意思是:揚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揚波以揚出了名。所以,這就是揚州的真才實料。從地圖上看,揚州屬于亞熱帶的氣候地區,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氣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的“三月”是指農歷,相當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資料表示說明:當時的揚州,平均氣溫為14.3攝試度,大地回春,各種各樣的花都開了,這就是煙花,就在這是候,揚州的市花——瓊花,伴隨著揚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調下開放,那時的揚州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所以煙花三月旅游節才引來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異口同聲,拍手叫好。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曾經指出:“世上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保ā稊㈥愅?會心集》)確實,我們誦讀古詩,感到趣味盎然,覺得靈感頓生。然而,怎樣品位詩趣,緣趣而美呢?
一 感受形象,體味情趣美
相傳宋代名相寇準,少年時代有一首佳作《詠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首詩描寫了寇準小時候攀登華山,到達山巔之后的感受,形象生動,情意真切。華山巍巍,聳入云天,登上山頂之后,其他山峰沒有一座可以與它比肩的,可見華山卓然特立,平時看起來也很高峻的千山萬峰,在華山面前只有臣服腳下了!這是一個孩子親身獲得的感受,寫得樸實無華,卻有逸趣橫生。為了進一步顯示華山的高出云端,無與倫比,少年詩人又在三四句中作了充分描寫:“舉頭紅日近”,本來太陽遠離大地,可站在華山之巔,一抬頭猛然覺得靠得很近很近了;“回首白云低”,本來白云飄浮天際,高高在上,可是在華山之巔回頭一看,白云居然在腳底下徘徊,真是山高人更高??!這是一個孩子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多么富有氣勢,又多么趣味倍添,更是對華山的激情贊美?。∪っ?,情更美。
二 把握構思,體會激趣美
優秀詩篇,大多構思新穎。詩人們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特定現象,經過藝術處理,化入詩行之中,我們讀來頓覺機趣滿紙,也許要會心一笑。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就是這類作品。“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贝司涿枥L了徐公店旁的優美環境,展現了一派農村田園風光;對句接著點明時令,不用“三月”、“四月”這類抽象的概念化的詞語,而讓時令含藏在“花落”、“未成陰”的形象語言中?!皟和弊咦伏S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边@三四句描寫兒童捕蝶嬉戲的情景尤具匠心——蝶黃花黃,黃色的蝴蝶飛入這金黃色的菜花叢里,融成一片,哪里分辨得清,又哪里去尋找呢?詩人抓住蝴蝶和菜花顏色相同的特征巧妙構思,使讀者可想象出兒童天真的懊惱情態,又可想象菜花金黃的爛漫景色,你不覺得機趣天成,閃爍著詩人智慧的火花,造成了一種令人心馳神往的機趣美。
三 透過表象,體會理趣美
陽春三月,春姑娘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蹦蹦跳跳地來了。她用溫柔的“話語”——和風,溫柔的“雙手”——細雨,溫柔的“目光”——陽光,送走了寒冷的冬爺爺,拉開了新一年的帷幕。她心靈手巧,用自己的雙手,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地創造著這美麗的世界。
她的足跡遍布了五洲四海,她的“腳印”無處不在。我們隨處都可以發現她的“腳印”。你瞧,在那百花齊放的花壇里種滿了花兒。
先是桃花,不禁讓人想起了王維的詩句:“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花瓣上,晶瑩的露珠不時灑在人肩膀上,清涼沁心。花朵,含苞的,嬌羞滴滴;怒放的,亭亭玉立。,那一簇簇晶瑩如玉的純潔,如夢如幻;那一團團楚楚欲燃的粉紅,如詩如畫。春笑桃林,一束束桃花清香襲人,旖旎多姿,使人的心漸漸陶醉了。春姑娘在這里留下了一片“朝霞”。
接著,是梨花,花兒一朵朵地在枝頭開放,它們是白色的,素裝淡裹,晶瑩皎潔,亭亭玉立,花瓣上沒有一絲污垢,看著它,人們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懷。春姑娘在這里留下了一團“白雪”。
然后,是那“高貴公主”——紫羅蘭,她艷而不俗,麗而不媚,昂首挺胸地站立在花叢中。春姑娘在這里留下了一抹紫色。
再往下看,就是襯托著鮮花的綠葉和小草了。它們倆都是嫩綠嫩綠的,就如碧玉一般。春姑娘在這里留下了許多“翡翠”。
……
春姑娘的“腳印”還有很多很多,數也數不完。
芙蓉樹就種植在我的新居窗下。每到早春三月,它們就悄悄地舒展開蜷縮了整個寒冬的葉芽,愜意地揉開睡眼,打量著新的春天。在縹緲的霧中,倘若你隔著河岸或者坐在船頭。遠遠地向我家望去,恍若可見一群綠衣女子悄然走動。若隱若現。倘是夏天傍晚。當你轉過小路的彎處。或許會以為有一群孩童正向客人、父母面露天真的笑臉。即便是在秋季的雨線里。它們也擠擠挨挨地簇擁在我家的屋檐下,一邊隨風竊竊私語。一邊又用那嬌嫩的葉掌。接取著萬千雨滴,既活潑頑皮又惹人愛憐。OO@@、啪嗒啪嗒的聲響,直使靜坐書房的我不能夠安心紙面。常常踱步窗前倚壁而觀。燃起一支香煙,和它們一道注目與天相接的綿綿雨絲兒……
這芙蓉乃是木芙蓉,是生長于陸地的木本植物。一種歸屬錦葵科的落葉灌木或喬木。由于其名與荷之別名相同。為了便于區分。而常被稱作“木芙蓉”。木芙蓉的樹干高度在3~5米之間。葉如掌狀;其花有單瓣、重瓣之別,花色或紅或自,深淺不一,上品珍貴者――“醉芙蓉”的顏色則能夠一日三變。
荷花盛于氣溫很高的夏季,木芙蓉則在秋天的九、十月間次第開謝。花開之際,滿樹繁英,綺光映發,十分動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即有“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開盡術蓮開”的詩句。木蓮就是木芙蓉的別名之一,此外尚且有人稱之為華木、地芙蓉等,其中還有一個最能說明其習性特點的美名――“拒霜”,這是因為木芙蓉雖然與同時開花在秋天,但是它的花期卻比更長久。宋代大詩人坡對之很為贊賞,賦詩贊曰:“千林掃作一片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如未稱??磥韰s是最宜霜。”芙蓉具有傲霜斗寒的堅韌品格,它們得享人們的賞嘆和敬意。也是理所當然。
雨已經停了,破云而出的陽光將窗外木芙蓉的笑臉映照得姹紫嫣紅。是它們喝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