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拼音學習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孩子一進入小學就要學習抽象的對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漢語拼音,顯然是有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而孩子一旦對拼音學習失去興趣,將會直接影響語文的學習效果。《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基于以上理念、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認為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 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拼音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不能在課堂教學伊始就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充滿好奇,進而主動探求顯得至為重要。一年級的新生正處在從幼兒到兒童的轉換時期,理解力較差,很多知識都是死記硬背的,然而記憶與興趣有極大的關系,興趣高時學習積極性就高、學習效果較好。所以,當一個新的事物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時,求學若渴的孩子一定非常有興趣。如何能在教學中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呢?兒歌或口訣就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比如:在教學單個拼音字母時,可以借助兒歌等形式來幫助學生認識其發音方法,借助課本上的插圖來記住字形。
2 利用游戲、娛樂來進行拼音教學
這種方法充分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將教學知識點融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中,在樂趣中完成學習。可以把前后鼻音、平翹舌音、兒化、輕聲等教學難點通過繞口令、念兒歌等形式進行訓練,組織多種多樣的游戲。如:“送信”、“摘蘋果”、“找朋友”、“拼一拼”、“看口形猜韻母”等。為了讓拼音游戲融于孩子們的課外生活,我還編制了一套“打牌游戲”,游戲方法是:學生1:“我出b”。學生2:“我出ei”。搶答:“我們拼成bei。杯子的杯、北京的北、被子的被”。
3自制教具、學習來進行輔助教學
教師可以用彩色的紙板剪成字母,當教某一字母是,可以發給學生玩一玩,增強他們的感官意識,也可讓學生回家動手剪好放在書包里,平常隨機讓學生拿出某一字母的圖形,如果學生拿正確了,說明學生已經認識了這一字母,如果拿錯了,要鼓勵學生再記一記這個字母。同樣地,還可以用這些彩色紙板字母組合成某漢字的音節。
4 利用合作學習進行拼音教學
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拼音教學同樣可以進行合作式學習,只不過要注意合作人數以2至4人為宜。如:在教學拼讀詞語這一環節時,教師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法,請一個同學拼讀音節,另一同學用這個詞語進行說話的合作。
5 利用競賽調動學習拼音的積極性
漢語拼音教學計劃(一)
我校是一所民辦小學,學生由于來自不同地域的特點,他們二、三聲不分,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為拼音教學增添了難度。為了掌握漢語拼音,學好漢語拼音,現結合我校的實際,特制定以下漢語拼音教學計劃。
一、把握指導思想。
漢語拼音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輕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積累與語言,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明確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3、學會6個單韻母。學會8個復韻母,以及5個前鼻韻母、4個后鼻韻母。學會2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4、學會16個整體認讀音節,會讀他們的四聲。
三、弄清教學重難點。
1、掌握聲母與單韻母的拼讀音節,以及帶調拼讀音節,區分二聲和四聲,掌握三聲的讀法,會在四線三格中書寫音節。
2、學會兩拼和三拼的拼讀方法,正確書寫音節和整體認讀音節。
3、學會復韻母和它們的四聲,能正確地讀音和書寫。學習聲母與復韻母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
4、掌握J、q、x與üe相拼時,ü上兩點省略規則。
5、掌握整體認讀音節,能夠正確區分形近的復韻母。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分流練習,分類按順序排列。
四、注重方法與策略。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6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讀兒歌,既學會了一些漢字又沒有增加單純識字的心理負擔。如漢語拼音第6、7、8課中的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引吸著學生,激發起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欲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
漢語拼音教學計劃(二)
一、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有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3、學會6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單韻母。
4、學會2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會聲母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會帶調拼讀音節。會在四線三格中書寫音節。
5、學會16個整體認讀音節,會讀他們的四聲。
6、學會70個生字,會認,會讀。
7、培養學生觀察圖畫和讀書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價值觀
體會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培養學生樂于學習漢語拼音的情感。善于發現問題并能通過小組的力量解決問題。
三、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四、學習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漢語拼音的規律,總結學習方法。
(秦皇島市海港區北環路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摘要】拼音教學是一個基礎,拼音的教學對象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拼音的質量直接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只有積極合理地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容的缺陷,通過適當的教學和教學手段來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圓滿地解決好這個難題。
關鍵詞 拼音;興趣;生活
拼音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課程之一。拼音教學是一個基礎,拼音的教學對象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拼音的質量直接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雖然其內容枯燥乏味,但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積極合理地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容的缺陷,同樣能讓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海洋。如何把枯燥的教學法內容,通過適當的教學和教學手段來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圓滿地解決好這個難題。
1 創設倩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采用編說童話故事,寓教學內容于故事情節中。 聲調教學中,應主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可將“四聲” 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來學習。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開了家商店,東西非常好賣,這不,小熊今天又該去城里進貨了。開車行駛在平坦的大道上,想著商店紅火的生意,小熊高興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會,前方出現了一個斜坡,為了爬上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門,汽車在坡上吃力地行駛著,小熊嘴里哼的歌也變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這道斜坡,低頭一看,眼前的路又讓小熊吃了一驚: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難走的路!小熊是樂觀的,盡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車上下顛簸著前進,但它仍然沒有忘記唱歌,不過此時的歌已變成了“ǎǎǎ”。走完了這段難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現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頂,已能看見城里了。小熊高興得不得了,大聲叫著“ààà,進城啦!”汽車飛快地下了坡,小熊為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又進了很多貨物。 同學們在聽上述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a”的四個聲調的讀法及四種聲調符號。
2 巧妙方法記拼音
低年級兒童記得快,忘得更快,我采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方法幫助他們學拼音。①游戲記憶法:我讓學生親手制作字母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幫助記憶。如拿“i”卡片的同學找到拿“u”卡片的朋友,就可以組成iu和ui;拿“i”卡的同學還可以找到拿“e”卡的朋友,組成ie和ei……復韻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都可以用這種方法記憶,不僅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還增強了趣味性。②表演對比記憶法:讓學生仔細觀察形近、易混的字母或字母組合的形體,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對比記憶,加之表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b—d兩個聲母,學生很易混,我就讓兩個同學盤腿相對而坐,讓學生觀察他們盤腿的樣子就像b—d,再讓學生分辨b—d半圓的方向,使學生記憶猶新。③編順口溜記憶法:對于聲母中幾組易混的字母我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如b—d可記:正六(6)b,反六(6)d;p—q記:正九(9)q,反九(9)p;n—m—h記,一個門洞n,兩個門洞m,一把椅子h.j—q—x與ü相拼的規律我也編了順口溜: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馬上就脫帽。這種方法學生愿意記,記得牢。④實物直觀操作法。如學了聲母b與ā相拼bā,拿出8支小棒,8支粉筆讓學生邊數邊拼讀記憶;b與ǐ相拼bǐ,可讓學生認識各種筆(鉛筆、粉筆、圓珠筆等)。當然,以上各種方法是互相補充,可交替使用,課下帶領學生做游戲,請學生用拼音說出游戲名稱,比如:bá hé。玩丟手絹的游戲時,被抓的可背順口溜或背聲母或韻母,這樣既鞏固了課上所學知識,又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利用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樂中學,在學中悟,使漢語拼音形象地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3 讓拼音走進生活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ī—衣服、醫生、一年級;yí—阿姨、一個;yǐ—椅子、已經、以后;yì—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ài—喜愛—我喜愛畫畫”。“我喜愛踢足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走進校園,規范校園語言。學生以學校生活為主,學校的語言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習慣。如:“窗戶”、“桌子”、“電視機”、“大屏幕”、“辦公室”、“廁所”、“數學”、“考試”、“吃飯”、“老師”、“出去玩兒”、“灑水”、“掃地”等常用語詞,使用頻率高,錯誤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語音的影響: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為規范學生口語,教師和學生約法三章,養成時時處處相互糾音的習慣,有意識地學說普通話,形成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走進家庭,鞏固生活語言。目前,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習慣不重視,家里的語言環境比較差。對此,我鼓勵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員,糾正父母的方音,同時接受家長的監督,每天說一說學校里的新鮮事,或講一個故事,念一首兒歌、繞口令等等,并用錄音機錄下來,既可以反復聽,進行自我糾正,又可以和同學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還可以交給老師聽,以便老師及時給予指導。走進大自然,豐富生活語言。各種動植物的名稱、旅游景點、超市、學校、幼兒園及馬路、小區等名稱,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并結合旅游城市的特點,鼓勵學生外出游玩時,學做小導游,為中外游客指路,介紹景點,介紹家鄉特產,做熱情的小主人,在為別人服務中,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讓拼音走向生活,還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查字典。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過程也是在復習拼音。我們班的學生學會查字典以后,學習積極性日益濃厚,自我正音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走進社會生活,培養一種良好的語言習慣,實質上是人們認識上由自然王國向必然王國邁進的過程。其過程是艱辛的。改變一種語言習慣需要經過上百次的重復練習,甚至要調動意志、熱情、毅力乃至決心。
總之,漢語拼音有教法而無定法.只有把握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把漢語拼音教得生動有趣,學生才會樂學,愿學,才能把拼音學得更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文;“雙軌”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興趣是實施“雙軌”教學的前提
一位科學家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總是循循善誘。當學生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趣時,就會使思想或注意力集中在這一事物或活動之上,千方百計克服種種困難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事例很多。我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從小喜歡夜空中的星星,對天文有濃厚的興趣,于是他仔細觀察星空,刻苦鉆研,后來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是從小對花、鳥、蟲、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捕捉昆蟲,采集標本。正是這種興趣為他日后研究生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見,興趣可以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充分發揮孩子探究事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盡相同,一切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興趣都是積極的,教師應該鼓勵這種興趣。“雙軌”教學是一項強化“雙基”,抓根固本,發展能力,開發智力,補偏救弊的工程,但在開始階段,多數學生可能對這項活動并不感興趣,教師不必性急,應該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種措施,使學生對讀寫產生興趣或增添興趣。只有這種興趣形成并逐漸濃厚起來,才能使這項活動延續下去,并使學生獲益。因此說興趣是“雙軌”教學的前提。
二、如何培養興趣是實施“雙軌教學”的關鍵
(一)教給讀寫方法,培養興趣。有人說一位好教師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他是否善于教會學生學習。反過來說,一個聰明的學生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識 ,而是看他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實施“雙軌”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教給讀寫方法,以便日后進行自主讀寫,大量獲取知識。我在指導學生讀寫時,先以范文為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通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生字、新詞;(2)快速閱讀文章,點出不理解的詞句;(3)瀏覽文章,畫出文章中的重點句或優美詞句;(4)解疑,記讀書筆記。
解疑的方式可以是討論式、詢問式和查閱式等。讀書筆記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因人而異,不搞“一刀切”。起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讀寫,使學生逐步掌握讀寫方法,而后慢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根據年級的不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讀寫方式,或摘抄好的詞句、優美的片段,或歸納主要內容,寫讀后感……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掌握了讀寫方法,更能饒有興趣地閱讀。
(二)推薦易懂、有趣的學習材料,激發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必須借助漢語拼音進行閱讀,所以低年級的閱讀材料,首先應該是注音讀物。再加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讀物內容應該是通俗易懂的。如:與現行教材配套的《同步閱讀》、《小學生拼音報》、圖文并茂的《童話故事》,都是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好材料。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和知識面的拓展,中高年級學生可以自由選一些感興趣的讀物,但內容必須健康向上。教師可以配合教材,做好讀物的推薦工作。特別是現行教材中的“課外書屋推薦”中列舉的讀物,都是極好的課外閱讀材料,它既是課內知識的延伸,也是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良好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他們必然會如饑似渴地閱讀,期間的受益是不言而喻的。
(三)提出適當的要求,牽引興趣。在實驗中,我發現許多孩子對課外閱讀很感興趣,但是對“寫”就望而卻步了。萬事開頭難,我想,如果一開始就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學生必然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喪失讀寫興趣,欲速則不達。針對這一情況,本人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各年級讀寫做了不同的要求,使學生易學、樂學。下面是本人安排的各年級 “雙軌”教學的要求表。
本校屬于農村學校,大部分學生已在幼兒園參加過學前訓練,所以對拼音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并不深,如果教師上課不注重引導,反而會出現反面效應,即學生自認為已經掌握得很好了,加上本身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所以對學生的學習反而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這一現狀,且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點,他們會的、簡單的內容,可以讓他們先說,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特擬定了以下拼音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對漢語拼音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在階段目標中有具體的描述:要求“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其中“認識大寫字母、熟記字母表”是二年級的教學目標。
在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上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這個目標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它貫穿于整個第一學段。我們千萬不能認為學習漢語拼音是開學后一兩個月內的任務,希望兩個月內讓孩子掌握。
二、教材的特點
(一)加強漢語拼音與識字和發展語言的整合
人教版在每一課的漢語拼音教材編入了情境圖、詞語和兒歌,要求認識70個常用字,這樣編排,將漢語拼音學習與識字、學詞、閱讀、說話、積累語言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豐富了漢語拼音階段的學習內容,增強了初入學階段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使各方面相互促進,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精心設計漢語拼音字母的表音表形圖和與之相配的情境圖
教材在圖形和圖意的設計上都有改進和創新,不但重視圖畫與字母的“形似”,而且重視圖畫傳達的人文精神,加上精心編寫的兒歌,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滲透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小黃雞,小黑雞,歡歡喜喜在一起”體現了團結合作、友好相處的精神;“接來臺灣小朋友,到我學校玩一玩”反映了盼望臺灣回歸祖國的愿望。
(三)精心設計漢語拼音鞏固練習和擴展練習
人教版漢語拼音的復習,練習中,有區別形近和音近字母的題目,有進行思維訓練的題目,有動手做一做的題目,也有語言表達相結合的題目。該教材的“復”中的“我會擺”,讓學生用兩根木棍,一條繩子或一只手來擺字母,不僅有很強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四)加強了漢語拼音學習與兒童生活的聯系
教材中的音節詞語,句子或兒歌大都緊密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這樣編排,既有利于使拼讀的音節形象化,有助于鞏固音節,又有利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密切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
漢語拼音部分教材,每課主要內容是拼音、圖、文、字結合。教學時首要任務是學拼音,其次是認漢字,再次是讀兒歌。要保證主要任務的完成。
三、教學策略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6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換成什么詞來說?”學生思考后回答“日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