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專業畢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個人基本簡歷
姓名: 國籍: 中國
目前所在地: 廣州 民族: 漢族
戶口所在地: 湛江 身材: 159 cm 45 kg
婚姻狀況: 未婚 年齡: 22 歲
培訓認證: 誠信徽章:
求職意向及工作經歷
人才類型: 普通求職
應聘職位: 貿易類:外貿翻譯、外貿文員、購物員
工作年限: 1 職稱: 無職稱
求職類型: 全職 可到職- 隨時
月薪要求: 20xx--3500 希望工作地區: 廣州
個人工作經歷: 97屆廣交會 在江門刀具公司 做翻譯
98屆廣交會 從事外國人的隨身翻譯
20xx.7-20xx.2 在天秀大廈LIZU公司 從事銷售翻譯,外貿跟單,開發客戶
教育背景
畢業院校: 廣東省財經學校
最高學歷: 大專 畢業- 20xx-07-01
所學專業一: 商務英語 所學專業二:
受教育培訓經歷: 1993.9-1999.7 就讀于低垌小學
1999.9-20xx.7 就讀于?E羅中學
20xx.9-20xx.7 就讀于廣東省財經學校 商務英語 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三級
專業課程:
外貿函電,劍橋商務英語,大學英語,聽力,口譯,筆譯,外貿實務,國際實務,國際金融,市場營銷,推銷技巧,商務禮儀,互聯網操作,計算機課程,涉外經濟法,地理等。
第二外語:法語 一般
語言能力
外語: 英語 一般
國語水平: 良好 粵語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專長
興趣愛好:喜歡看書,聽收音,聽音樂,了解時事。
詳細個人自傳
自我評價:
為人誠懇,性格開朗,吃苦耐勞,有主見,富有創造力,有積極上進心,學習能力強,樂于助人,有較強的組織團隊能力。
月薪要求:20xx-3000元
個人聯系方式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個人簡歷【二】
基礎材料
姓 名:劉某某
政治面孔:黨員
英語 程度:CET-6
畢業院校:江西個人 簡歷 制造學院
所學專業:商務 英語
接洽電話:015******
性 別:男
駕駛執照:C1
身 高:178cm
誕生年月:198*年*月
畢業時光:20xx年07月
電子郵箱:
實踐教訓
20xx年06月 至今 擔任院學生會主席
20xx年09月 20xx年06月 擔任系學生會履行主席
20xx年04月 20xx年09月 組織部部長
20xx年12月 20xx年04月 擔任班長
在擔負學生干部的兩年多期間來,使我從各個方面得到了相稱水平的錘煉。有教強的和諧組織才能,以及謹嚴的邏輯思考能力,擅長學習、敢于翻新、踴躍長進,工作事跡凸起,深受老師跟同窗的好評。也理解了實際的主要性。
教導閱歷
20xx年09月 至今:江西##學院
20xx年09月 20xx年06月:北京外語培訓學校
20xx年09月 20xx年06月:山西省汾陽中學
學習情形及證書
20xx年11月 取得20xx-20xx學年國度獎學金
20xx年11月 失掉學院20xx-20xx學年學習提高獎
20xx年12月 大學 英語 四級CET-6
20xx年05月 全國高級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盤算機一級證書CCT-1
20xx年05月 一般話一級乙等
【關鍵詞】英語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
為了掌握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了解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明確英語人才培養目標,深化院系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對我院2010屆、2011屆畢業生和社會用人單位進行了就業跟蹤調查研究。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50份(學生330份,單位20份),回收343份(學生323份,單位20份),回收率98%。現就問卷調查的結果匯總分析如下:
一、對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
通過對2010屆、2011屆部分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到絕大多數畢業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為單位和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部分優秀畢業生已成為學校、企事業單位的教學、技術或管理骨干。我們發現2010屆畢業生多數從事的是教學工作,而2011屆畢業生有一部分從事教學、翻譯工作,也有一部分從事了外貿業務工作,從事的工作則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這說明我校培養出來的英語專業畢業生口徑越來越寬泛,同時這也順應了日新月異的社會潮流。
1.關于就業的途徑。43.63%的學生是通過參加校園招聘會找到工作單位,有32.75%的學生選擇通過主動聯系用人單位找到工作,10.36%的學生選擇學校推薦,13.26%的同學是通過親朋好友、中介機構、借助互聯網、報紙雜志廣告等途徑來找到工作。這表明校園招聘會是畢業生找工作的有效平臺,而在信息時代運用網絡求職的同學認識還不夠,有待于加強。
2.關于工作地域。大多數同學向往城市和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到城市就業占62.73%;僅有13.84%的學生愿到社區、鄉級、村級工作。這樣,就形成了大部分學生扎堆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局面。我們應該讓學生們清醒地認識到,城市中人才競爭激烈。畢業生在選擇單位和應聘時往往會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等認清現實,機會已錯過了。但這也與英語專業的特殊性相關,在基層專業優勢比較難以發揮。
3.關于薪酬。調查數據表明畢業生的求職中較多考慮個人因素,注意個人價值實現與物質生活的滿足,薪金要求比較實際。在所有調查對象中,畢業生對“期望轉正后的月薪”在1500-2000元之間的占4.97%;2000-3000元的有60.28%,3000元為34.75%。但據調查統計,現在本科大學生的一般月薪平均水平在1000-2000之間。而能有這種客觀認識的學生,只有4.97%。學生希冀獲得較高的薪金本無可厚非,關鍵在于畢業生對最低月薪的要求。畢業生對薪金的選擇折射出對工作的挑剔,凸現出畢業生的“薪金首選”的傾向。
4.關于對就業的影響因素問題。畢業生對大學的生活十分留戀,在畢業后的求職和工作中,有近75.4%的同學認為個人的學習成績、個人的實際能力、學校的社會聲譽、家庭背景對自己的理想工作有比較重要的影響,社會關系和所學專業不太重要。可見畢業生越來越注意到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社會的競爭也相對的更加公平,社會用人單位主要考慮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對大學所學專業的要求顯得不很重要。
5.關于專業對口問題。調查發現86.42%的學生愿意從事非專業對口的工作。在目前來看,由于大學課程設置和教師素質等原因,畢業生的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需求往往對接不上,再加上用人單位更強調個人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專業不對口也可被錄用。所以說,大學畢業后專業不對口是普遍的。由上述統計情況來看學生對專業對口問題有較明確地認識。
6.關于畢業生就業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55.53%的畢業生認為專門人才供大于求,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總量減少。36.43%的畢業生認為用人單位在畢業生聘用上過于挑剔。調查發現只有8.5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就業定位不合理,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可見,在求職中畢業生期望值高,定位不合理仍然是就業困難的瓶頸,多數畢業生不能正確認識。
7.畢業生對學校就業工作的滿意度。通過調查41.6%的畢業生對就業工作持滿意態度,52.9%的畢業生對就業工作基本滿意,有5.5%的畢業生持不滿意態度。畢業生們根據自身的體驗和經歷,對學校的發展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①完善課程設置,增加實踐類課程的學習;②加強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③抓好學生的基礎,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④加強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對用人單位的跟蹤調查情況
1.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評價(見下表1)
通過以上各項對比發現學生的工作態度、思想素質和身心素質都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創新能力滿意率較低,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和培養中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用人單位對學校就業工作的滿意度(見下表2)
通過調查95%的用人單位對我校的就業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有5%的持不滿意態度。各用人單位對我們的教學改革、課程設置、培養目標提出了一些意見,希望我們的畢業生要有更寬厚的基礎,專業知識更扎實,競爭力更強、質量更好。具體體現在:①專業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力度不夠,盡可能縮短就業適應期。②以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和課程,可以采用選修課的形式將新技術、新規范納入到教學當中。③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實習和生產實習,開闊學生的眼界。④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待加強。⑤對外語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增強畢業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拓展其他語言的能力,如日語、德語、韓語等。
通過對近兩屆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使我們深刻體會到,畢業生是學校的一張名片,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更是學校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們要認真研究此次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的結果,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改進人才培養的模式,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更好的開展就業教育,依據社會需求培養出更加優秀英語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把句中的表語轉換為不同的修飾語。例如:
Weak: The trees are bare. The grass is brown. The landscape seems drab. Revision:The brown grass and bare trees form a drab landscape. (轉換為前置定語)
2、將作表語用的形容詞或名詞變為行為動詞。例如:
1) Weak: The team members are good players.
Revision: The team members play well.
3、在以“here”或“there”開頭的句子中,把“be”動詞后的名詞代詞變成改寫句的主語。例如:
1) Weak: There is no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
Revision: No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 exists.
二、多用語意具體的動詞,保持句意簡潔明了。例如:
1、Poor: My supervisor went past my desk.
Better: My supervisor sauntered (=walked slowly) past my desk.
2、Poor: She is a careful shopper.
Better: She compares prices and quality.
三、盡量運用主動語態。例如:
1、Weak: The organization has been supported by charity.
Better: Charity has supported the organization.
2、Weak: The biscuits were stacked on a plate.
Better: Mother stacked the biscuits on a plate.
四、防止使用語意冗長累贅的詞語。例如:
1、Wordy: My little sister has a preference for chocolate milk.
Improved: My little sister prefers chocolate milk.
2、Wordy: We are in receipt of your letter and intend to follow your recommendations.
Improved: We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and intended to follow your recommendation.
3、Redundant: We had a serious crisis at school yesterday when our chemistry laboratory caught fire.
Improved: We had a crisis at school yesterday when our chemistry laboratory caught fire.
4、Redundant: My sister and I bought the same, identical dress in different stores.
Improved: My sister and I bought the same dress in different stores.
五、杜絕濫用陳舊詞語或難懂的專業術語。例如:
1、Weak: They will not agree to his proposals in any shape or form.
Improved: They will not agree to any of his proposal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
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您好!
我是XX師大外國語學院 英語 專業學生。在人生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上,感謝您給予我的這份關注。
踏入師大校門之際,我便決心在“我想做什么”與“我能做什么”之間建立一個合理的平衡點。經過大學四年的充實與提高,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想做什么,也很自豪自己能做得更多。學習方面,快速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后,在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以堅實的基礎開始英美文學、英美概況、語言學等高層次專業課的學習。連年獲得專業獎學金,成績良好,并在大二時順利通過 英語 專業四級 考試 。學習之余,熱心投入到班級、院系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在擔任班團支書期間,帶領本班支部成為院先進團支部,被評為校優秀團員。為在各個方面充實、完善自己,參加吉大ATC辦公自動化微機輔導課程,成績優異。經常參加口語角,進行資料 翻譯 等工作。特別喜歡體育運動如籃球、乒乓球等,健康狀況良好。
帶著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喜愛與好奇,四年里我全身心投入到成為一名教師的準備工作中。教法課上認真思考,課下在不同教學實踐活動如家教及做課外輔導班兼職教師等活動中仔細揣摩,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與真實教學活動做認真對比與思考,試講得到老師及同學的肯定與好評。在教育實習期間,教學實習與班主任工作實習兩手抓,做到教學內容豐富、教法靈活、教態大方,獲得實習院校老師、同學及本校帶隊老師的一致肯定。實習成績優秀。
做事踏實、投入,但不盲目,這是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準則。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今天,在面臨選擇與被選擇的這一時刻,真誠地希望能夠有機會投入到我喜愛的教育事業中,在貴校的領導與幫助下,為這一事業盡我個人的一份力量!
期盼著來自貴校的好消息!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