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扶貧工作方案

扶貧工作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扶貧工作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扶貧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扶貧幫困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不斷提升我縣扶貧幫困工作的整體水平,切實保障城鄉貧困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使全縣人民共享振興發展成果,為構建和諧法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1.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據城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情況,將城鎮低保標準從每月225元提高到240元,農村非農低保標準從每月195元提高到240元;將農村低保標準從每年1000元提高到1300元。進一步落實分類救助政策,將重度殘疾人、學生、重病特病人員和老年人等特殊困難低保對象的保障標準上浮20%以上。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2.完善城鄉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提高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標準,建立農村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二)完善城鄉生活社會救助體系

1.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則,提高全縣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分散供養五保戶年供養標準提高到1700元,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3200元。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2.提高孤兒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人均消費支出的原則,城鄉分散供養的孤兒享受的低保標準、五保標準上浮50%。全縣城鄉共有孤兒155人,其中:城鎮9人,農村146人。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3.提高百歲老人生活補貼標準。將全縣百歲以上老人的生活補貼標準由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

4.不斷完善城鄉特困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對城市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參加城市居民醫療保險給予參保補助。市縣兩級財政列支,對參保后仍有困難的對象給予醫療救助。市、縣兩級財政按照1:1配套,作為農村特困居民醫療救助專項資金,進一步完善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銜接的農村特困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切實提高救助效果,進一步解決農村貧困居民醫療難問題。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局、縣財政局負責。

5.做好救災救濟工作。根據我縣受災情況,做好今冬明春期間災民的生活救濟工作,切實做到災民口糧、住房、燒柴、衣被和子女就學的“五個保障”。縣財政在20*年財政預算的救災科目中,設立救災應急儲備金。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6.建立健全臨時救濟的長效機制。由縣級財政安排資金50萬元,建立臨時救濟基金,滾動使用,重點解決貧困群眾因意外災害和其他特殊情況造成的臨時困難。此項工作由縣財政局、縣民政局負責。

(三)進一步加大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力度

1.開展就業援助活動,促進困難群體就業。開發就業崗位2000個,安置2100人,重點做好大齡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困難家庭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殘疾人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工作。落實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活動。

2.開發公益性崗位,安排困難群體就業。開發居家養老和居家養殘公益性崗位100個,優先安排零就業家庭和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實現穩定就業。對零就業家庭做到發現一戶、解決一戶、跟蹤一戶、服務一戶、穩定一戶,確保7個工作日內實現穩定就業。以上工作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殘聯負責。

3.組織困難家庭子女免費參加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城鎮零就業家庭、低保和低保邊緣戶家庭子女均可免費參加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習。此項工作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教育局、縣民政局負責。

(四)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

1.加大城鄉貧困戶住房解困力度。為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和重點優撫對象建房。每戶補助標準提高到2萬元。上述對象中的重度殘疾人補助標準上浮20%。所需資金由市、縣仍按2:1配比。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2.加大對城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建設2000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對593戶低保家庭租賃房屋補貼110萬元,所需資金市、縣按7:3配比,縣財政年負擔33萬元。此項工作由縣城建局、縣財政局、縣民政局負責。

(五)加快社會福利事業

1.大力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福利機構和服務組織。全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努力開發居家養老公益性崗位,為低保對象中的“三無”人員等不能自理的特困空巢老人上門提供居家養老照顧服務,以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養老事業,對新建和改擴建的民營福利機構,給予一次性初建扶持補貼。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負責落實。

2.繼續開展農村中心敬老院改擴建工程。按照全市農村中心敬老院建設三年規劃,我縣新建1所。要調整和完善敬老院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完善管理體制,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此項工作的主體單位為縣政府,縣民政局、縣發改委、縣財政局負責協調落實。

(六)實施慈善救助項目,開展慈善援助活動

1.實施慈善救助項目。開展“慈善情暖萬家”活動,實施“藍天計劃”、“明天行動”等慈善救助項目,為全縣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和低保邊緣戶等貧困家庭的白內障患者提供免費復明手術;為全縣貧困家庭的腦癱、聾兒、自閉癥、智障患兒實施學齡前康復項目;為部分貧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唇顎裂患兒提供免費手術;為貧困缺肢者免費安裝假肢。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衛生局負責。

2.做好捐助物資接收、發放工作。縣民政局要將社會捐助活動所募捐的物資做到帳目清楚,并及時將募捐物資發放給貧困群眾。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負責。

3.20*成立法庫縣慈善總會,募集資金,接受社會各界捐助的物質,做好扶貧幫困工作,切實幫助全縣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負責,縣工商聯配合。

(七)深入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1.實施春節臨時救濟。20*年春節期間,對全縣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特重災民和城市低保邊緣戶,每戶發放400元救濟金(城市低保邊緣戶240元),所需資金由市、縣財政按1:1配比。全縣春節需要救助對象19497戶,35604人。共需春節救濟金777.736萬元,市撥388.868萬元,需縣財政配套388.868萬元。對其他特殊困難群眾由縣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救助。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2.實施物價補貼。新年、春節期間,繼續對城市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實施物價補貼,對農村低保戶和五保戶每人給予25元的一次性物價補貼。此項工作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負責。

3.開展助學扶貧活動。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雜費(含信息技術教育費)和課本費,并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住宿學生每人每年給予300元的生活補助;對貧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學生,按照統招公費生雜費標準減免;對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學籍的在校生一年、二年級所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和縣城非農戶口的學生,每人每年一次性給予3000元補助。縣總工會組織開展以困難職工子女就學為重點的“金秋助學”系列活動,對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就學援助。縣婦聯組織開展“大手牽小手,愛心1﹢1”結對子互助活動,對貧困地區婦女實施脫貧致富技能培訓。此項工作由縣教育局、縣財政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殘聯負責。

4.開展醫療扶貧活動。銜接好市級醫院與法庫縣四家子鄉農村中心衛生院對口支援醫療扶貧工作;繼續開展衛生“三下鄉”活動,組織老專家和縣級醫療隊到貧困村送醫送藥活動,全年送醫送藥2次以上。做好各種形式義診活動,一級以上非盈利醫療機構至少開設2張床位作為低保對象濟困病床。以上工作由縣衛生局負責。

5.開展文化扶貧活動。組織全縣文藝團體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全年送戲10場;組織送電影下鄉50場;開展送書下鄉,送圖書500冊。此項工作由縣文體局負責。

6.開展科技扶貧活動。聘請*市農村科技培訓講師團培訓50場,培訓技術骨干5000人次;選派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開展培訓100場;選送30名優秀農民到*農業大學深造。推廣實用新品種、新技術15項。此項工作由縣科技局負責。

7.實施農村扶貧開發計劃。接洽好市直28家扶貧開發工作隊對我縣葉茂臺、秀水河子、雙臺子、四家子、臥牛石、包家屯6個鄉(鎮)、32個貧困村的扶貧活動,以及市商業系統76家企業“一企一村”對口幫扶活動;落實好省、市相關惠農政策,以及扶貧開發小額貸款貼息工作。此項工作由縣農經局、縣財政局負責。

8.開展千名干部包千戶扶貧活動。繼續組織千名干部包千戶扶貧活動,重點解決貧困家庭生產生活和就業、子女就學等實際困難。春節、新年期間全縣各級領導干部要到貧困戶家庭中走訪慰問。此項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縣直機關工委、縣農經局、縣民政局負責。

(八)做好殘疾人保障工作

1.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落實按比例安置政策,按企事業單位職工1.7%的比例安置殘疾人;鼓勵企業吸納殘疾人就業,超過25%的每人退稅3.5萬元;鼓勵殘疾人自主擇業,確定盲人按摩、雜修、舊物回收等保護行業,扶持20個殘疾人就業個體戶,以實物形式每戶扶持2000—3000元。此項工作由縣殘聯、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負責。

2.做好殘疾人教育和康復工作。依托縣特教學校建成殘疾兒童康復基地、基礎教育基地、特殊技能培訓基地、生活自理能力培訓基地。建設6個城鎮殘疾人康復醫療站,10個殘疾人家庭康復點,培訓殘疾人康復人員230人,各村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面100%。此項工作由縣殘聯、縣教育局、縣財政局負責。

3.對低收入一級殘疾人實施專項救助。對人均生活水平低于當地平均消費水平的以及智力殘疾人、以及精神殘疾人和以及癱瘓的肢體殘疾人實施特殊救助,城鎮戶口每人每月100元,農村每人每月50元。此項工作由縣殘聯、縣財政局負責。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級黨政組織要把扶貧幫困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設和諧法庫的一項重要任務,列入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確保扶貧幫困、改善民生等工作的資金需求。各級扶貧幫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責、形成合力,認真落實扶貧幫困的各項工作。要不斷探索開展扶貧幫困的有效形式,提高工作標準和工作質量,確保扶貧幫困工作取得實效。

(二)明確責任,抓好落實。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層層明確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制,并強化責任追究。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深入基層,體察民情,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幫群眾所需,解群眾之憂,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要研究具體情況,因地施策,因戶施策,制定扶貧幫困的具體計劃和措施,使全縣貧困群眾都能有針對性的享受扶貧幫困的各項救助,人人共享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扶貧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標

圍繞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長遠發展,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創新機制,完善產業扶貧新模式,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著力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著力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著力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著力推動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發展,著力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市場。

二、實施范圍

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為主要支持對象,協同拉動非貧困村和非貧困戶農產品銷售,以購買貧困群眾農特產品和服務為主要手段,廣泛動員民政系統干部職工及社會組織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開展方式

1.自發參與。引導干部職工及家屬并動員親友購買幫扶村出產的特色農產品,提倡局機關、局屬事業單位并動員相關民政服務機構、社會組織優先采購幫扶村出產的農產品,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購買和協調銷售貧困戶農副產品,促進貧困地區特色產業輸出。

2.工會引導。鼓勵所屬各工會到幫扶村組織開展工會活動,采購會員節日福利物資時優先選擇幫扶村出產的農產品。

3.食堂直供。倡導有自辦食堂的單位,及有意愿的民政服務機構、社會組織,協調配送服務供應商與幫扶村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定向直供機制。

四、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科室、基層事業單位高度重視消費扶貧工作,積極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協調組織好所服務單位或社會組織,做好消費扶貧工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強化督促落實。要加強對社會組織參與消費扶貧工作的指導,及時跟蹤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探索創新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消費扶貧各項任務和政策落到實處。

扶貧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總體目標:“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從今年起決戰三年,實現全鎮基本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現象,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全面脫貧、無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全面保障,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

總體要求:貧困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縣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和貧困代際傳遞;貧困村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鄉平均水平;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年度任務:20xx-20xx年全鎮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540人,到20xx年底全鎮農村貧困人口降至350人左右,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準識別

(一)核準對象。對已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以收入為依據再一次進行核實,逐村逐戶摸底排查和精確復核,核實后的名單要進行張榜公示,對不符合政策條件的堅決予以排除,確保扶貧對象的真實性、精準度。建立精準識別責任承諾制,上報立卡的貧困戶登記表必須經村小組長、掛組村干部、掛點鄉干部、鄉主要領導簽字確認,并作出承諾,如扶貧對象不符合政策條件愿承擔行政和法律責任,確保貧困戶識別精準。

(二)分類扶持。通過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分為黃卡戶、紅卡戶和藍卡戶三類,第一類為黃卡戶,是指有勞動能力,家庭經濟收入在貧困線邊緣的貧困戶;第二類為紅卡戶,是指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家庭貧困程度比較深的貧困戶;第三類為藍卡戶,是指年老體弱或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五保戶。優先扶持黃卡戶,集中攻堅扶持紅卡戶脫貧,對藍卡戶則通過保障扶貧來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掛圖作業。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分三年制定脫貧規劃。黨委、政府將全鄉的脫貧計劃分解到村,鎮要對每年精準脫貧任務落實到戶到人,建立臺賬,并用圖表標注清楚,掛圖作業,脫貧一戶銷號一戶,做到“貧困在庫,脫貧出庫”。

(四)完善檔案。定期更新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每次資料更新都要存好紙質資料,并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全國扶貧對象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建立各級扶貧信息互聯互通的平臺,供幫扶單位和社會各界查詢,做到資源共享。

三、精準施策

針對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分清類別,分類施策,強化措施,扎實推進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到實處。從宏觀上要抓好貧困村公共設施和服務方面的建設,從微觀上要抓好對貧困戶的幫扶,做到宏觀扶貧和微觀扶貧相結合。

(一)加速推進基礎設施扶貧

1.對“十三五”扶持貧困村XX村進行村莊建設規劃。

2.重點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著力解決貧困群眾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電力、水利、就醫就學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讓貧困群眾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每年安排貧困村至少一個“一事一議”項目,以幫助解決路、橋、水等問題。

3.堅持貧困村優先的原則。要突出工作重點,農村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優先安排在貧困村,新農村建設要向貧困村傾斜,盡快改變貧困村的落后面貌。

4.推行差別化扶持政策。要提高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標準。

(二)加速推進產業扶貧

1.培育壯大特色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綠色蔬菜、高產油茶、茶葉煙葉、井岡蜜柚、養牛等五大特色種植業和特色養殖業,鼓勵支持貧困戶依據當地資源稟賦發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產業。每年通過產業扶持貧困戶20戶以上。

2.籌集精準扶貧到戶資金。千方百計籌集精準幫扶到戶資金,對貧困戶發展產業給予1000-5000獎補,支持貧困戶精準扶貧發展產業貸款貼息。

3.積極探索“四位一體”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指導貧困村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養殖、種植高效產業;組建一個支撐有力的合作組織。

4.創新產業發展服務體系。鼓勵貧困農戶以土(林)地經營權作價入股方式,參與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農場和聯戶經營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對貧困戶創辦的家庭農場和有貧困戶參與的合作社,鎮重點給予資金扶持。推行“千村萬戶老鄉工程”,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三)加速推進智力扶貧

1、優先支持貧困村發展教育。加強貧困村學校規劃,優先立項解決貧困村薄弱學校改造,同步實現標準化和現代遠程教育。

2、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落實好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準。

3、大力加強就業培訓。繼續實施“雨露計劃”,支持職業學歷教育,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參加中、高等職業學歷教育的,在校期間每人每年給予20xx元的補助;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并取得有關部門頒發職業技能證書的扶貧對象,給予每人1000元培訓補助;為貧困戶免費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此項工作由縣扶貧和移民辦組織實施。面向農村貧困家庭定向培養人才,今年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報考“三定向”的加20分錄取。

(四)加速推進勞務扶貧

1.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戶就業。鎮解決5-15名貧困人口在本鎮從事環衛、園林、保潔、治安巡邏、農村公路養護等工作,用于扶持貧困人口就業。

2.鼓勵能人創業扶貧。優先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扶持。

3.解決貧困戶進企業務工。幫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農民工進企業務工,解決貧困家庭收入來源問題。

(五)加速推進保障扶貧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準,擴大低保覆蓋面,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做到“應保盡保”。

2.完善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農村貧困戶納入政府代繳范圍。

3.健全醫療保障制度。由縣財政出資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繳納參合費,讓貧困戶免費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保障。對所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縣內住院給予特殊政策傾斜:一要取消住院報銷起付線;二要將貧困戶住院報銷比例在其他農民居民報銷比例基礎上提高5%。

4.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困難,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臨時救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四、精準幫扶

進一步完善精準扶貧機制,搭好精準扶貧的平臺,實現扶貧方式由過去大水“漫灌式”向精準“滴灌式”轉變,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突出抓好“七個到村到戶”:

(一)產業到村到戶。貧困村要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圍繞富民產業,選擇一個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推廣“千村萬戶老鄉工程”的模式,引導貧困戶通過參與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二)項目到村到戶。根據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脫貧項目,找準脫貧路子,做到能種則種,能養則養,能外出務工則外出務工。貧困村要根據當地產業特色,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服務。

(三)柚苗到村到戶。給每戶貧困戶免費發放20株以上柚苗,扶持貧困戶種好“搖錢樹”。

(四)資金到村到戶。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逐戶制定發展目標、落實脫貧項目和幫扶資金,做到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并舉,專項扶貧資金要全部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行業扶貧資金、涉農部門項目資金要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與扶貧資金捆綁使用,實現貧困戶精準扶貧全覆蓋。

(五)干部幫扶到村到戶。進一步加大干部掛點幫扶貧困村和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力度。實施“四個一”組合式扶貧:貧困村安排有一個以上縣領導、一個以上縣直單位、一個以上工業企業和一筆專項扶貧資金,實行掛點幫扶。要按照“交朋友、摸實情、找路子、扶資金、促增收”的思路,繼續推行科級以上領導干部“1+2”結對幫扶工作,即每位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每年扶助2戶黃卡、紅卡貧困戶,按“一戶一策”發展一項扶貧產業,增加貧困戶家庭經濟“造血功能”,所幫扶的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要達到20xx元以上。通過三年扶貧攻堅,使全鄉所有黃卡戶、紅卡戶真正脫貧,對藍卡戶進行最低生活保障。

(六)跟蹤管理到村到戶。加強扶貧信息監測工作,及時更新扶貧對象統計監測系統的數據信息,每年都要對貧困村、貧困戶的收入變動狀況、干部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幫扶、扶貧項目實施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統計,并及時錄入全國扶貧對象統計監測系統。按照“貧困在庫,脫貧出庫”的原則,對已經脫貧的貧困戶及時銷號,對有特殊情況返貧的登記入庫,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對扶貧項目的安排及實施、扶貧資金使用、貧困戶得到扶持等情況,定期在村務公開欄內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七)土坯房改造到村到戶。凡居住在危舊房或土坯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三年內必須全面實施危舊房、土坯房改造,嚴格按照省定危舊房、土坯房改造補助標準補貼到戶。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鎮黨委、政府是實現扶貧攻堅的責任主體,鎮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落實扶貧攻堅任務和措施。各村要廣泛宣傳扶貧攻堅的方針政策。

扶貧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對象范圍

全鎮21個村、鎮級各部門脫貧攻堅期內(2014-2020年)形成的重要精準扶貧資料。

二、成立工作組

組長:

副組長:

各部門各村負責人(2014至2020年度本部門本村扶貧檔案歸集、整理)

三、時間安排

(一)檔案收集階段(2021年2月28前),收集范圍為文書檔案、項目檔案、會計檔案、實物檔案、照片檔案、音視頻檔案、電子檔案。各部門、各村要結合實際,在原有基礎上收集,做好補充完善和刪減工作,不推倒重來。

(二)檔案整理階段(2021年3月27日前),整理步驟:分年度→分類別(綜合類、精準識別類、精準扶持類、精準退出類)→確定歸檔范圍→劃分檔案保管期限→組件→修整。

(三)整理驗收階段(2021年3月27至3月底前),鎮檔案室全部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

(四)檔案錄入階段(2021年4月1日至4月底前),歸檔資料分別按文書類、項目類錄入系。

(五)檔案裝訂階段(2021年5月1日至5月25前)

(六)檔案掃描階段(2021年5月10日至6月15前)

(七)縣級驗收階段(2021年6月25日前)

(八)移交縣上階段(2021年6月底前)

三、工作要求

(一)按時歸集檔案。為保障進度質量,各部門要在2月底前(縣上規定的時間)完成部門行業檔案收集整理、查漏補缺工作,逾期不再接收資料。2014至2020年還未移交(未交齊)相關扶貧檔案的部門(村),由現任部門(村)負責人組織收集,有資料交資料,無資料交說明,不得因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推萎扯皮。

扶貧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導思想

以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建檔立卡脫貧戶為重點,引導和鼓勵電商企業建立和完善電商服務平臺,注重農產品上行,不斷提升貧困人口利用電商創業、就業能力,拓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渠道,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貧困人口。

二、目標任務

近年來,我縣電子商務發展較快,電子商務為扶貧開發工作帶來新的機遇。按照試點先行、示范推廣、穩步推進的要求,以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扎實抓好行政推進、基礎配套、網店服務、網絡物流、人才培訓、村級示范等關鍵環節的工作;堅持精準到村與整體推進相結合。以電商服務中心為龍頭,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為契機,以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為重點,建立對脫貧村的定向培訓指導、電商創業孵化、農副產品營銷幫扶機制;重點改造提升脫貧村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實現脫貧戶電商知識普及培訓培育脫貧村電商市場主體,實現脫貧戶網上代購代銷、便民服務的通暢運行。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兩中心”和村級服務站運營管理

增強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級服務站運營能力,引導更多的電商服務資源進入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重點引進農產品品牌設計、包裝、運營、網上營銷、廣告傳媒等電商服務資源。要進一步增強村級服務站網絡購銷、繳費支付、存取款項等八項功能,鼓勵村級服務站引進更多電商平臺,增強村級服務站運營能力。加強全區村級電商服務站運營管理和培訓,防止出現電商運營和管理盲區。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物流配送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流通效率。通過技能培訓讓脫貧戶、村民能通過電子商務銷售當地特色產品、購買生產生活資料,提高電子商務在鎮、村的普及應用。

(二)加強電商培訓

指導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農村電商培訓機制和模式,按照電商中心集中培訓和下鄉進村培訓相結合的原則,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擴大電商培訓工作的覆蓋面。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和內容。對區、鄉、村工作人員,要以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國家、省農村電商扶貧政策解讀、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培育和縣域農產品上行模式、電商平臺多元化等相關課程為主;對返鄉創業青年、農村電商從業人員、村級服務站人員及對農村電商感興趣的其他人員的培訓,要以普及電商基礎知識、網購平臺介紹、網上購物流程、農產品銷售、電商交易安全、手機APP軟件操作、電商扶貧成功案例等相關課程為主。對人口相對較少,交通不便的村,一要指導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安排農村電商知識水平較高的電商服務人員到其村級服務站進行上門培訓;二要協調當地村委會多組織村里人員到村級服務站參加電商精準扶貧培訓,爭取讓更多的留守人員學會基礎電商平臺的代買代賣、如何運用手機微信朋友圈銷售農產品和如何開微店等知識,三要提升專業電商技能培訓,培養縣域電商運營人才。

(三)打造唐堯優品平臺+社群模式,賦能村級服務站實現城鄉雙向流通

打造縣域電商平臺唐堯優品,以網絡平臺+線下社區連鎖店為支撐,有效拉動傳統商貿企業轉型,通過唐堯優品平臺有效整合縣域農產品、流通商貿品、生活必須品,打造1+N+60的營銷模式即“一個平臺N服村級(社區)服務站服務60萬人口。通過集采、共銷、統倉統配模式降低工業品下行成本,拓寬農產品及生鮮產品流通渠道。

(四)依托統倉統配優勢,打造1+N二級生鮮配送物流體系

1、電商物流倉儲中心依拖唐堯優品服務平臺打造城鄉社群生態,以商貿流通帶動物流,打通縣域內物流壁壘,完善鄉村末端網點布局。有效整合四通一達等快遞企業,在縣域內建立社區店和唐堯優品電商服務站,布局物流快遞、生鮮配送、商貿流通配送,滿足社區居民及村民的生鮮產品、快遞收發、生活必須品等需求,將社區店和電商服務站做為末端配送網點,優化配送網絡。

2、繼續以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為基礎,結合郵政現有的鄉鎮物流配送網絡,交通運輸部門的農村公交班線,以及本地貨運等各種運輸資源,積極解決物流服務在農村服務能力較弱問題。對于快遞物流的盲區,成立專業的物流團隊,打造1+N”的二級物流快遞共同配送體系,即“1個縣級物流中心,N個村級網點物流集散站點”,通過縣級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中心和鄉(鎮)村的電子商務服務站,向村級居民提供自提服務和雙向物流服務,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五)渠道資源對接,助推農產品上行

1、對接政企資源,助推農特產品的上行,惠及村民及種植戶,讓脫貧戶直接受益。

2、引進各大電商平臺,為服務站對接產品資源和拓展農產品上行渠道,使村民實現雙贏,增收致富。

(六)建立“唐堯山下”農產品研發供應鏈中心

1、建立“唐堯山下”農產品研發供應鏈中心,幫助農民解決生活所需,通過集中采購和集約生產來實現面食菜品的質優價廉,確保生產源頭綠色安全,建立采購、儲運、加工、配送、銷售、外賣一條龍的信息管理系統和電子商務平臺,有利于打通從田頭、工廠到餐桌一體化產業鏈,帶動農戶(脫貧戶)就業。

2、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發展農業、林果業,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產業經營機制,通過“建立“唐堯山下”農產品研發供應鏈中心”對農副產品進行初加工、包裝提升級農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溢價空間、拉動農民增收。

3、結合我縣貧困人口勞動能力差、農業技術能力低,無經濟基礎等特點,以低門坎、易實施為準則,鼓勵貧困人口發展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谷物、豆類等易種植、易管理的農作物。以“民生廚房”為樞紐,實行訂單式種植,保證價收購,保障食品安全。打通產、銷、冷鏈物流鏈條,制定扶貧機制,助農脫貧增收。

(七)優化品牌營銷,加大宣傳力度

1、多渠道推廣。加強“唐堯山下”全媒體宣傳推廣,重點聚焦新華社、農民日報、日報、電臺等傳統媒體,輔以新興媒體的活動推廣。以農活體驗、休閑旅游、農家樂熱潮為推手,通過網站、線上宣傳、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提供個性化旅游服務;以品牌農產品轉化為旅游地商品為抓手,謀劃“唐堯山下”品牌營銷體系建設,線上以“唐堯山下”微信公眾號、微店等為切入口,線下以旅游景區(酒店)售貨點、超市銷售點、社區售貨點等方式推廣。

2、文化帶動推廣。以傳統農耕文化為基礎,以創意為輔助,在宣傳文化的過程中,開展品牌宣傳,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文化底蘊。

3、政府助力推廣。結合省市縣各級政府資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品牌的推廣與宣傳,使政府、部門和企業形成合力,推動品牌全面發展。

(八)突出“三專”建設,大力開展消費扶貧行動

制定扶貧產品冷鏈物流儲運銷售體系建設的支持性政策,加快流通服務網點和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組織扶貧產品供應商開展電子商務、網絡直播培訓,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增強扶貧產品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加大消費扶貧專館、專區、專柜建設,完成上級下達的建設任務;動員和指導消費扶貧產品供應商建立線上專區、專柜、專館,搭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消費扶貧新平臺;按照”聚焦扶貧產品、逐步提高比例、實現持續發展”的思路,確保扶貧專館、專柜銷售扶貧產品金額不低于專館或專柜總銷售金額的30%并逐步提髙;推進縣域內扶貧專館和專柜的所有交易數據與社會扶貧網對接并接受監督管理。組織開展扶貧產品展銷活動和線下線上產銷對接、直播帶貨等活動,協調電商中心與知名電商合作,拓寬線上銷售渠道,確保不發生大規模農產品滯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縣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統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工作。具體由縣商務局牽頭負責組織和推進實施,各鄉鎮設立農村電子商務工作辦公室,配備電子商務專兼職人員,加強電子商務工作力量,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電子商務綜合工作。選拔培育村電商帶頭人,落實村電子商務的綜合服務。

(二)注重配合協調

加強與農業、郵政、供銷等各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和完善定期會商制度,共同研究解決電商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按照具體情況適當整合資源,切實發揮部門聯動作用,做好電商扶貧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秦皇岛市| 肇东市| 文登市| 静安区| 永和县| 达日县| 汝州市| 晋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疏勒县| 沁阳市| 阿拉尔市| 巴塘县| 义乌市| 东乡族自治县| 崇阳县| 娱乐| 湖北省| 阿瓦提县| 南汇区| 平南县| 曲水县| 阿尔山市| 隆安县| 专栏| 陈巴尔虎旗| 衡东县| 阳信县| 来宾市| 定边县| 深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文安县| 丁青县| 昌吉市| 儋州市| 清丰县| 东山县| 高安市|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