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欣賞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我們在選題時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實際工作,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研究興趣,選擇有理論意義的題目。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預算會計論文題目,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1.現行預算會計的改革與思考
2.我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思考
3.預算會計內部控制目標及其實現途徑
4.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5.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探微
6.新會計環境下預算會計的改革和政府會計體系的構建
7.淺析預算會計核算基礎的改革
8.深化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
9.我國高校預算會計的現狀及變革淺析
10.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對單位預算會計的影響
11.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分析
12.預算會計向政府會計改革的準備工作
13.試析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
14.我國預算會計現狀與發展思路
15.論我國預算會計改革
16.財政集中化管理與預算會計改革
17.我國預算會計改革問題淺析
18.鄉鎮預算會計的問題及對策——基于晉江市X鎮的分析
19.淺析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影響
20.預算會計與我國政府會計的改革問題探討
21.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探討
22.財政、國家預算與預算會計研究
23.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下的預算會計改革
24.預算會計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協調問題探討
25.淺述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
26.淺議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27.淺談預算會計中權責發生制的應用
28.預算會計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29.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分析
30.對預算會計改革的思考
31.關于加強改革我國預算會計的探討
32.論我國預算會計的確認基礎
33.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改革:OECD國家的經驗及啟示
34.預算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問題研究
35.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核算基礎
36.重疊淺析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改革
37.關于我國預算會計的現狀及問題
38.《預算會計》課程“慕課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39.預算會計與部門會計相結合下論權責發生制的引入
40.關于預算會計逐步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考
41.關于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的探討
42.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43.我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問題淺探
44.權責發生制在預算會計中的運用
45.國庫集中支付下政府預算會計的改革
46.預算會計課程改革思考
47.我國預算會計發展展望
48.關于新建院校預算會計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49.收付實現制在預算會計核算中的運用研究
50.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51.淺談預算會計中權責發生制的應用
52.關于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探討
53.M區教育會計核算中心財務會計和預算管理結合問題研究
54.我國預算會計核算基礎改革研究
55.解析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在核算上的差異
56.我國預算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考
57.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58.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研究
59.預算會計與政府會計之比較研究
60.構建我國預算會計體系的探討
61.淺論現行預算會計的完善
62.中國預算會計結賬基礎的比較及選擇
63.關于事業單位預算會計改革的思考
64.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對單位預算會計的影響
65.當前預算會計的局限性及未來發展方向
66.論財政風險管理視角下總預算會計改革
67.論我國預算會計向政府會計轉換的必要性
68.改進我國預算控制和預算會計核算的設想
69.關于中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的進一步認識
70.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方向:建立政府會計
71.關于會計工作中的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比較探析
72.對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思考
73.我國政府預算會計改革的路徑選擇
74.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改革對預算會計的影響
75.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方法
76.淺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行政事業類預算會計的影響
77.財政總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的技術路徑——基于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結合模式
78.加強預算會計管理的對策研究
79.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在核算上的差異探討
80.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現狀及改進措施
81.新公共管理模式與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思考
82.對預算會計改革問題的探討
83.建立高校預算會計新體系之探討
84.預算會計的發展對抑制腐敗功能的初探
85.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相結合的解讀
86.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對高校部門預算會計的影響探析
87.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思路
88.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問題及對策探析
89.我國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協調機制研究:基于基金會計角度
90.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比較研究
91.淺談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92.權責發生制在我國預算會計改革中的應用
93.中美預算會計報表的比較分析及啟示
94.淺談預算會計和政府會計改革
95.論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
96.淺談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不足與對策
97.預算會計應用權責發生制的思考
98.對未來預算會計改革的幾點思考
2000年12月3日,由國家教育部基教司主辦的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區課題研討會在上海舉行。參加人員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專家及實驗區負責人。會議交流了實驗工作啟動情況,研討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框架。教育部基教司德育處李玉先處長和咨詢委員會主任、北師大林崇德教授做了重要講話。
12月22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德育處董柏林處長應邀專程來到開明出版社心理素質教育研究中心指導工作。董處長在聽取了中心負責人所做的有關中心工作的詳細匯報之后,對開明出版社心理素質教育研究中心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所做的工作――出版系列中小學教師指導用書、創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刊物、開通“中國心理健康教育網”、承擔國家教育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網絡課程開發課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中心日后的工作及發展進行了全面的指導。當談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時,董處長強調說,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刊物,對全國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很有幫助。他囑咐工作人員,辦這本刊物,定位要準,要按照國家教育部基教司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精神及時報道各省市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及時刊載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好的案例、好的經驗總結等等,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中心人員一致表示,一定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全力以赴做好這項工作。
2000年10月25日―28日,《21世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論壇》于上海浦東新區舉行。參加人員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及分管、負責本地區或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領導、部門負責人、一線教師等,共約500人。與會人員就21世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如何開展等問題各抒己見,展開熱烈討論。香港中文大學林孟平教授就如何進行小組心理輔導問題,做了現場“工作坊”。國家教委基教司德育處李玉先處長做了重要講話,他強調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走專業化道路,全國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搞好師資培訓工作。
2000年11月17日―19日,“江蘇省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江蘇省連云港市召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班華教授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提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本土化、現代化的觀點。他進一步強調說,人的素質不可能靠國外引進,人的素質要靠培養教育。
2000年11月28日,福建省新華書店和北京開明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心理素質培養》宣傳工作座談會在福州市召開。全國各省新華書店負責人會聚一堂,共同商討由開明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心理素質培養》系列叢書的宣傳發行工作。《心理素質培養》系列叢書是一套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心理學讀物,它緊密結合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用深入淺出的事例說明人生的哲理,對中小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適應”、“學會創造”很有啟發。該套叢書自2000年開始由福建省新華書店負責總,在各省新華書店的支持下,發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此次會議就是為了及時交流各地發行情況,以備日后更好地宣傳而召開的。
略論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及其培養
一、選題依據
1、研究的目的意義
目的:現代排球正朝著速度快、技術嫻熟、戰術多變、對抗激烈的方向發展。一個排球隊要想達到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話,必須擁有優秀的二傳隊員。由此可見,二傳隊員的作用在整個排球隊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意義:對后備二傳隊員的選材以及培養又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任務。一個成熟的排球二傳隊員,必須經過數年的磨練,在技術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質的提升,才能帶領全隊取得更好的成績。
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從中國排球的發展歷程來看,二傳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女排先后6次出戰世界杯賽,孫晉芳、楊錫蘭和馬芳先后3次獲得了最佳二傳獎。中國男排的每一次大的勝利也都與二傳手的超常發揮分不開。同樣近年來中國男女排球隊在各種大賽中取得的良好成績,都與二傳手的良好發揮是分不開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二傳手的個人技術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嫻熟的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各種基本技術之外,還應掌握相當多的特殊技術和技巧,因為對二傳手的技術訓練,是一個科學性很強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傳手在場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沉著果斷,心道手到,每個球都要形成攻擊力。這需要二傳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二傳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訓練能夠取得較大成效的重要基礎。毋庸置疑,“選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體育發達國家在訓練手段、訓練條件方面的差別日益縮小。只有把先天條件優越、適合從事某項運動的人才選,進行系統的、有目的的培養,在同等條件下,才能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只有加緊對排球二傳手的選材和培養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才能使我國排球運動真正改變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標
明確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原則、選材標準,以及對選材后如何對這些后備二傳隊員進行科學的訓練與培養進行深入研究。
2、研究內容
2.1. 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定義
2.2. 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原則
2.3. 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標準
2.4.二傳隊員基本技術的訓練
2.5.二傳隊員基本技術的訓練
2.6.觀察能力的培養
2.7.二傳隊員戰術意識培養
3、研究方法
3.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排球的相關信息,證明所要研究的內容。
3.2專家訪談法:通過與北華大學體育學院齊國杰、張勛、侯成俊等專家就排球二傳隊員選材的方法以及培養的手段進行了訪談,得出了一些對二傳隊員的選材及其培養的相關結論。
4、可行性分析
通過在圖書館查詢大量的相關資料外,本人還是北華大學體育學院08級排球專選班隊員,有了這樣的關系基礎,在論文研究方法的途徑上比較方便。
5、論文研究計劃
2011.12-2012.1 查閱資料, 選題, 開題階段
2012.1-2012.3 數據統計
2012.3-2012.4 完成論文初稿
2012.4-2012.5 修改論文并定稿
2012.5-2012.6 論文答辯
三、研究基礎
1、已具備的研究條件
本人在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四年的學習與排球訓練中,充分了解排球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一些必要條件,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我對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及其培養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并有了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圖書管的大量文獻資料充實了我的大腦,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對大眾排球現狀還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學習,更多的排球活動和競賽還待有我去親身經歷。
四、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唐奎,排球競賽裁判手冊[M].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01.
[2]中國排球協會,排球競賽規則[M]. 人們體育出版社,2006-04.
[3]虞重干,排球運動[M]. 人們體育出版社,1999-06.
[4]李宗浩,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08.
[5]葛春林,最新排球訓練理論與實踐[M].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4-01.
[6]陳正宇 高揚,體育鍛煉與欣賞—排球[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03.
[7]排球教學訓練指導〔M〕. 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8]黃漢開.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論文關鍵詞】籃球規則;調查;大學生
引言
籃球運動在我國是一個極為普及且深受廣大大學生喜愛的球類運動項目。作為籃球運動技術發展的指導性法規——籃球競賽規則,可為組織、裁判籃球比賽提供客觀統一的依據;更是開展及參與欣賞籃球運動競賽的重要條件,所以對籃球規則的了解和熟知在擴大大學生知識面,培養他們熱愛和積極參與籃球運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然而,在目前的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熱衷于籃球運動但對于籃球規則知識的學習相對滯后;由于學生對籃球規則的不甚了解,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在校際學校籃球比賽中矛盾沖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校籃球運動的開展、普及和校園秩序的正常維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校的普修籃球課200名愛好籃球運動的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共發放學生問卷200份,收回問卷190份,回收率95%,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94.74%。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論文,收集整理并吸收有關國內學生籃球規則知識掌握程度方面的文獻資料。
1.2.3 數理統計
運用常規數理統計方法,對所收回問卷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關于我校學生獲取籃球規則知識的渠道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得出,目前我校學生籃球規則知識的來源廣泛。但體育課仍然是學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學習籃球規則知識的主要途徑,61.18%的女生主要通過體育課堂獲取相關知識;另外,有23.53%的女生通過大眾傳媒的各種方式獲取籃球規則的相關知識,而女生通過課外培訓獲取相關知識的比例僅為2.35%,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家長及女生本人對籃球運動的認識程度還較低。我校學男生對籃球規則知識的獲取主要得益于大眾傳媒的廣泛宣傳,所選比例為68.42%,位居第一;遠超過體育課教師對籃球規則知識的傳授,我校學男生通過體育課獲取籃球規則知識的比例為18.95%;而男生接受課外培訓的學生為數不多,比例僅為8.42%。對教師在課上講解規則情況的調查顯示,有8.33%的學生認為籃球教師經常講解籃球規則知識,有77.78%的學生認為籃球教師只是偶爾講講籃球規則知識,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籃球教師在籃球規則知識的講授方面還遠遠不夠,應引起籃球教師的高度重視。
分析認為,由于過去新聞媒體的落后,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也只是在學技術的同時較為零散地了解一些體育規則知識和概念。隨現今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和國際性重比賽的日益增多,觀賞高水平賽事已經成為學生們的生活內容和體育素質的表現方式。而目前我們的體育教學在學生獲取相應的體育知識的實效性方面已經受到以大大眾傳媒(電視、網絡、報紙等)的沖擊;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體育觀賞能力,讓他們終身受益?這也對我們目前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我校學生對籃球規則知識掌握及狀況
我校學生掌握籃球規則知識的情況不容樂觀;男生有比例為29.48%的同學對籃球規則知識相當精通,有39.22%的學生了解一小部分規則知識,但仍有31.58%的學生對籃球規則知識完全不了解;調查顯示我校學女生對籃球規則知識精通的人竟為0人,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僅有7.06%的女生對規則知識了解大部分,然而仍有48.24%的女生對規則知識完全不了解,可見撫順市大部分學學生對規則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數學生處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分析認為,雖然目前學學生獲得籃球規則知識的途徑較多,但是這些途徑在籃球規則的解釋上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同時,學生對于籃球規則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實際運用能力有著較高關聯。目前,體育新課程把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也正說明了這個問題。實踐證明,由于規則知識的缺乏,反過來也阻礙和影響了學生參與、欣賞籃球運動的積極性。另外,調查發現低年級學生對于籃球規則知識的了解程度要遠低于高年級學生;我們認為除以上原因之外,也與學生在初中時的體育教師自身掌握的籃球規則知識相對缺乏,有些教師脫離實際地理解、解釋規則有一定關聯。
2.3 我校學生對籃球規則知識求知態度
我校學男生中有26.32%的同學非常想了解籃球規則知識;有61.05%的學生持“一般”態度,所選比例位居第一;有12.63%的男生不想了解籃球規則相關知識,對籃球運動不感興趣,求知欲低,持無所謂的態度;我校學女生有17.65%的學生非常想了解籃球規則知識,有42.35%的女生想了解籃球規則知識,但女生持無所謂態度的比例為40%,所選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學男女生對于規則知識的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分別占26.32%和17.65%,我校學男生對籃球知識的求知欲要比女生強。
學生對籃球運動興趣較高,大部分學生過于偏重籃球運動的娛樂成分,雖然客觀上存在著學學生對規則知識的求知欲相對籃球技術要低的現象。但是,絕大部分的學學生籃球規則知識求知態度還是積極的,部分學生認為籃球則知識的要求和難度較其他運動規則相對高,學習起來有困難。同時學生們認為在自己想學習籃球規則知識的時候,苦于沒有教師的指導和對于規則的解釋。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體育課仍然是學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學習籃球規則知識的主要途徑,男生對籃球規則知識的獲取主要得益于大眾傳媒的廣泛宣傳。
3.1.2 我校學生掌握籃球規則知識的情況不容樂觀,大部分同學只了解一小部分或完全不了解,可見撫順市大部分學學生對規則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數學生處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3.1.3 雖然客觀上存在著學學生對規則知識的求知欲相對籃球技術要低的現象。但是,絕大部分的學學生籃球規則知識求知態度是還是積極的
3.2 建議
3.2.1 體育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時,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
【論文關鍵詞】體育舞蹈 價值 體育運動
價值是人們對物質、文化需要的體現,價值的產生是由物質、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決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決定了人們需要的程度。“體育價值觀是體育行為的杠桿”。體育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是體育運動的一部分。它的興起和發展深受廣大群眾的青睞,顯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強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來先后有日本、英國、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體育舞蹈專家前來我國進行表演與教學。北京、廣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組織了相應活動,掀起了全國各地學習與推廣體育舞蹈的熱潮。我國體育舞蹈在體育中的作用已被國家教委所重視,1987年國家教委為高師體育增設了體育舞蹈課,一些大學在體育課中也增加了體育舞蹈的內容。體育舞蹈在我國得到如此迅猛發展,從本質上講,是其自身功能與價值所決定的。為了能使體育舞蹈在我國長期穩定的發展,應首先對其功能與價值進行研究,以求得共識。本文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查閱了有關文獻資料,對體育舞蹈的價值進行了幾方面研究,旨為廣泛宣傳推廣這一新興體育項目,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運動學價值
體育舞蹈是根據人體解剖、生理特征,在音樂在伴奏下,通過人體各環節有節奏的變化而塑造出不同難度的形體動作和造型,表現不同的情感和技藝,達到自娛自樂和增強體質或進行競技的一項體育運動。體育學是研究人的身體全面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綜合性學科。作為體育運動的基本內容和實現體育目的手段與方法的體育舞蹈,是體育文化系統中的新生事物,是體育研究的對象。當前社會已經步入了科學化、自動化、信息化時代,人們繁重的勞動量將減少,工作時間縮短、休閑時間增多,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必然成為人們提高生活質量滿足自我需要的高級精神享受和追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體育內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通過在娛樂中運動,達到更好地完善自身, 改造自我,適應社會需要的目的。
體育舞蹈在我國的興起與蓬勃發展的實踐證明,它是實現體育目的,使身體得到全面發展的基本手段,是人們十分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
體育舞蹈的形式有個體練習,但更多的是群體練習,在運動過程中要求參加者相互配合,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體育舞蹈運動的過程,也是一個追求美、創造美、實現美的過程,參加者在活動中可以表現美、欣賞美,獲得美的享受。
運動學是體育科學中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研究對象是人體運動的一般規律,把運動知識化、系統化、理論化,更好地指導體育運動實踐,實現體育的目的。體育舞蹈遵循了人體運動的一般規律,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運動形式,豐富了體育運動的內容,是強身健體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體育舞蹈動作,以人體肌肉活動特有的運動形式產生負荷,刺激內臟器官,促進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等系統機能的增強,滿足肌肉負荷后的需要,維持機體在新的情況下的平衡。由此可見,體育舞蹈具有明顯的體育運動學價值,因而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是當今社會中人們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項目。
2 生理學價值
運動生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體對運動的反應和適應的學科。根據運動負荷的價值或理論,學術界曾提出如下結論: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機體的血壓、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電圖等都沒有明顯的變化,健身價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時,每搏輸出量開始出現接近或達到一般人的最佳狀態,健身效果明顯;心率在150次/分時每搏輸出量開始出現緩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間雖無不良的反應,但亦未能出現更好的健身跡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區間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間。生理學實驗證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況下活動,身體各組織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應,代謝狀態最好。查閱有關資料可知,華爾茲最高平均心率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為172.8次/分,以上四種舞蹈對健身效果明顯,具有生理學價值。
3 心理學價值
體育舞踞是一項全身性娛樂運動,對參加者的身心很有好處,有明顯的心理學價值。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約的。在翩翩起舞的過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須集中在欣賞優雅的舞曲和依照音樂節奏將內心情感抒發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轉移,能使其它部分機體得到調整和充分休息,所以體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勞、陶冶情操、康復機體、消除心理障礙的作用。另外體育舞蹈還具有調整人際關系的作用。由于體育舞蹈是一種群體運動,在集體場所進行,能使參加者體驗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我”置于“我們”之中,起到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作用。
4 美學價值
體育舞蹈是一項融體育、舞蹈、音樂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其綜合性、藝術性很強,具有豐富的美學內容。
美學觀認為,美既不是人的主觀精神意識的產物,也不是純自然進化的結果,美是人類社會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產物。從擺脫自然生產開始,人類社會就朝著物質生產實踐和精神生產實踐兩個方向發展,并具有審美屬性。在今天,現代體育運動許多項目對美的要求愈來愈高,如藝術體操、健美操、花樣游泳、花樣滑冰、武術等等。而體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為人們創造大量的審美客體,其運動過程,還是創造美的過程。通過體育舞蹈的訓練,可使人體外型更加勻稱和諧,體態更加剛健、優美,動作剛柔相濟。這既能滿足自我實現美的愿望,也能成為他人的審美客體。另外,體育舞蹈中的團體舞更是美不勝收,群體的配合位置,隊形的變化,伴以相應的音樂,構成一幅幅剛健、優美、豐富多彩的動態畫面,給別人以欣賞的同時,把自己看到的形體美、姿態美、動作美、服飾美和聽到的音樂美結合起來,在情感上進行調整疏理和諧,自我欣賞,得到美的享受。一個人審美能力除了與社會條件、經濟地位、文化素質有關外,還受著自我身體條件的限制。經常參加體育舞蹈運動,人們改變著自我的形體、姿態等身體條件,并在體育舞蹈優美的音樂和優美動作的影響下,不斷地進行著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審美活動,提高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