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地安全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標化工地;消防;
中圖分類號: [TU991.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1安全管理不規范
在對建筑工地的檢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建筑工地管理上都存在著不安全因素。
( 1) 人員管理方面,只負責建筑施工,不分擔消防安全責任;
( 2) 建筑材料堆放管理不規范,亂堆亂放現象十分嚴重;
( 3) 防火間距、消防通道管理不到位,沙土、磚木、建材等建筑材料連片堆放,占用防火間距現象十分普遍,消防通道達不到 4 米的規范要求,甚至有些易燃可燃材料堆垛堵塞了消防通道;
( 4) 臨時用火用電管理方面失控漏管,工地動火取暖做飯、私拉亂接電源線路和非法電氣焊等時有發生;
( 5) 建筑消防設施不能與施工進度同步建設施工,現場監時消防水源、滅火器材配置不能滿足消防安全的要求。
1.2員工消防安全意識淡薄
分析火災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和火災防范能力差。施工企業對員工宿舍管理松懈,對員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建筑工地內的員工集體宿舍,大多是簡易臨時可燃性用房,室內人員床鋪密集,衣物、被子、日常用品等可燃物較多,私拉亂接電線現象普遍,使用液化氣或明火做飯,有的員工為了省錢自己用電熱杯、電爐子或電飯鍋做飯,極易引發火災。
二、標化工地建設的有效措施
2.1強化一套運作機制
我部以準能基本建設本安體系文件為綱領,制定了《風險管理手冊》、《安全管理制度手冊》、《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手冊》及《評分辦法》等體系文件,匯編了30項制度(辦法)和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圍繞體系文件的執行,我部配套建立了7項制度,包括全員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制,安全責任逐級包保制,全員崗前培訓和持證上崗制,考評獎懲兌現制,項目部和工程隊領導晝夜跟班制,以參訓考試成績公開、每日安全工作點評公開、檢查結果公開和獎懲兌現公開為主要內容的“四公開”制,以及本安體系落實情況與員工個人績效、獎懲、晉級掛鉤的“三掛鉤”制。隨著這些制度的貫徹落實,我部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將本安體系的貫徹工作納入了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長效化軌道。
2.2激活一個有效載體
為推動本安體系的運行,我們結合實際采取了“一法三卡”安全工作法?!耙环ā笔侵甘鹿孰[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三卡”是指安全檢查提示卡、危險源點警示卡、有毒有害和化學物質信息卡。“一法三卡”強調以人為本,全員參與,持續改進,是一種有效的風險預控管理方法,也是我部對接和落實本安體系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我們通過“五個到位”,即思想理念到位、組織領導到位、運作機制到位、員工技能到位、經費保障到位,把“一法三卡”落實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并通過排查安全隱患、危險源點——確定整改責任人及時限——適時整改和排除——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并查找新的隱患和危險源點,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周期性工作流程,使安全工作始終處于受控狀態。通過“一法三卡”工作法,共排查一般危險源308項、重大危險源4項,通過這樣的循環管理,全部得到了整改和閉合,有效防范了風險?!耙环ㄈā惫ぷ鞣ǖ膶嵭校鰪娏巳珕T內在驅動力,激發了參與安全管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形成了事事講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局面。
2.3完善一套監控系統
為強化對危險源的監控,我們十分注重依靠科技興安,充分利用網絡電子技術,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一是采用全方位電子監控系統,監控范圍覆蓋了我標段所有生產、生活場所;二是采用微機網絡視頻監控系統,對控制工程雞鳴驛隧道施工進行實時監控,在隧道進口設置了控制室和彩色大屏幕顯示器。項目部通過寬帶網絡與這兩大監控系統聯接,使項目經理、安全總監等主要管理人員在辦公室即可隨時掌握隧道施工情況,進行信息傳遞和指揮監控,及時預警提示和處置危險源。我們還利用QQ群和“飛信”短信群發功能,每天向員工發送安全警示信息和溫馨提醒,如“幸福是棵樹,安全是沃土”、“安全保健康,千金及不上”、“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等,確保了安全信息的暢通和及時。
2.4營造一個濃厚氛圍
堅持理念先行,以提高員工安全思想意識為切入點,堅持不懈地抓安全理念的滲透、導入,通過安全文化的引領,促使員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轉變,從而創造良好的本質安全文化建設軟環境。我們建立了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員工崗前安全教育培訓覆蓋面達100%,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建立完善各種標牌、標語、警示牌等,安裝了工地廣播,通過這些宣傳載體,通知安全事項,傳達安全信息,宣傳安全理念,使全體員工隨處可見、隨時獲警、耳濡目染、身心融入,營造了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為安全的濃厚氛圍。
2.5嚴格施工管理,加強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 1) 規范合理劃分用火用電區域。針對建筑施工中的火災特點,對施工現場的平面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對辦公區、施工、電氣焊等作業區、庫房以及員工食堂生活區等要合理劃分,易燃、可燃材料要集中堆放,留出足夠的防火間距和消防車通道,存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倉庫要作為防火檢查的重點部位,加強日常管理。
( 2) 時刻繃緊安全意識這根弦,尤其是在重點部位用火用電時要嚴加管理,施工現場要嚴禁吸煙,禁止擅自運用各種形式的明火。因施工需要用火用電的,必須事先向主管部門申請并辦理動火審批手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作業,并加強臨時用火用電管理。
( 3) 在建筑施工現場的重點部位,嚴格執行《施工通知》的要求,在明顯和方便提取的位置配備齊全且符合要求的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材、消防沙箱、鐵鍬、消防水桶等,設置“消防用品,不得挪用”等明顯標志; 臨時用水不能滿足消防要求的,在附近應設置消防水池,以便發生火災時能及時就近取水滅火。
( 4) 建設與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施工圖紙的要求,做到建筑消防設施與建筑同步設計、施工與驗收。
2.6加強對員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和管理
按照《消防法》的規定,施工單位要充分利用板報、墻報、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宣傳消防知識、火災案例,組織開展日常的安全教育,特別是員工上崗前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和經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有條件的施工單位,還可以組織職工進行滅火演練,提高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同時,加強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嚴禁在宿舍內私拉亂接電線,嚴禁使用大功率電器,嚴禁使用液化氣鋼瓶,作到人走電關。使用電褥子時,首先要購買合格的產品,在不使用要時關閉電源,防止溫度過高引燃褥子、被子等可燃物,確保消防安全。
三、總結
充分認識做好當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深入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切實加強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技術標準進行有效的科學監督管理,最終達到消除火災隱患目的,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順利施工。
參考文獻:
[1]景海琴。 工地試驗室標準化建設淺談[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1)。
[2]陳家平,何凡松。 鐵路施工標準化工地的創建及其意義[J]。 技術與市場,2011,(7)。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蘇政發〔*〕10號)精神,認真分解落實《江蘇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明確責任、細化任務、落實措施,切實做好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強化環節治理,提升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切實加強對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治理,確保食品安全。
(一)深化種植養殖環節治理。在全省范圍內啟動實施安全農業工程,加強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建立無公害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006年新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200萬畝(100個),其中綠色食品基地50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5萬畝;建設無公害畜禽標準化示范基地20個。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步伐,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300萬畝,畜禽產地200個,水產品產地30萬畝;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00個、無公害水產品30個、綠色食品150個、有機農產品60個。實行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對蔬菜農藥殘留和畜產品中“瘦肉精”殘留、水產品藥殘等開展定量定點的例行監測工作,建立月檢月報制度,合格率均較上年有所提升;實施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模式,提高出口動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基地檢驗檢疫備案數量,力爭比上年增加20%。建立全省農業生態環境和認定產地、認證產品GIS實時監管體系,為建立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提供依據。
(二)嚴格生產加工規范。認真實施加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組織實施糖果制品、茶葉、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黃酒、醬腌菜、蜜餞、炒貨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產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類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繼續開展肉制品、乳制品等10類食品無生產許可證的查處;做好對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等相關產品實施市場準入的準備工作。完成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普查任務,加強數據分析匯總,分析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研究改進辦法和措施。建立全省食品生產企業數據庫以及分布圖,實施電子監管;組織實施集中整頓,對普查企業進行A、B、C、D分類監管,扶持A類,幫促B類,整頓C類,關停并轉或依法取締D類。
(三)強化流通環節監管。集中開展依法清理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工作,全面摸清食品經營主體情況,嚴格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建立健全食品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和經濟戶口管理制度;繼續推進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等企業六項自律制度,構建食品安全防范體系,全省大中型市場、商場、超市和專業批發市場自律制度實施率達到90%以上,農村地區及個體工商戶達到75%以上。組織實施定向和不定向食品質量監測,加大食品市場治理和規范力度。
(四)切實抓好餐飲消費衛生安全工作。認真組織實施《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全面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城市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實施率達95%以上,餐飲單位及農村學校食堂達80%以上;修訂完善《江蘇省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等規章,進一步規范食品衛生行政許可行為。
二、突出重點,綜合整治
以糧油、肉、菜、果、奶、豆制品、水產品、飲用水、保健食品、兒童食品、食鹽及消費者投訴多的食品為重點品種,以城市社區、城鄉結合部、鄉鎮農村、校園及周邊為重點區域,以制假售假、無照經營、濫用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等違法生產經營活動為重點對象,以重大節日、重要活動及季節性消費為重點時段,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執法檢查,有效凈化市場環境。
(一)繼續實施“放心糧油工程”。開展“放心糧油”進農村活動,進一步提高“放心糧油”的覆蓋面。加強市場糧油質量監督檢查,強化陳化糧監管,嚴禁陳化糧流入口糧市場。實施糧油品牌戰略,培育我省糧油品牌。
(二)加強屠宰場(廠)整治。完善肉類產品監管法規,修訂《江蘇省生豬屠宰管理辦法》;制定生豬屠宰場(廠)建設規劃,抓好牲畜定點屠宰場(廠)清理整頓和管理工作。嚴格執行肉類檢驗檢疫規范及票證管理制度,依法查處生豬私屠濫宰、注膠注水等違法行為。實施出口肉類屠宰企業駐廠獸醫制度,出口肉制品原料必須來自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廠。研究制定可行措施,強化對私宰肉、病死豬肉的防范監管工作。加強對賓館餐飲部、酒樓、飲食店、學校、企事業單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產品管理,確保肉品團體消費安全。
(三)嚴把出入境食品安全關。進一步完善進出口動植物源性食品檢驗檢疫監管體系建設,加強出入境食品的檢驗檢疫,嚴把國門,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流出。開展進出口食品安全總體狀況的動態評估,做好對進出口食品安全事故的預警應對工作。
(四)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以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為重點,依法嚴格實施飲用水水源保護制度,開展集中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排查飲用水安全風險,對查出的問題進行掛牌督辦。加強飲用水安全監督管理,對飲用水水源、水廠供水和用水點的水質實施監測,及時掌握城鄉飲用水水源環境、供水水質狀況,并定期檢查。加快農村飲用水工程、城市供水設施建設,有計劃地推進城鄉供水管網和設備的改造、更新。加強飲用水應急救援工作,制定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預案,強化桶裝、瓶裝飲用水監督管理。
(五)清理整頓保健食品市場。加強保健食品注冊管理,嚴格執行《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做好新增保健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認證工作。嚴格保健食品生產規范,建立保健食品生產情況動態監管制度。組織開展全省聯合執法檢查行動,全面清理整頓保健食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在保健食品中非法使用違禁藥物、添加劑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
(六)加強食鹽管理。以保障食鹽安全和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為目標,以防止工業鹽、無碘鹽、硝鹽、土鹽沖擊市場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嚴格食鹽定點生產許可,加強監測和檢查,碘鹽覆蓋率及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加強食鹽安全誠信體系建設,誠信教育面達90%以上,食鹽安全承諾書簽約面達90%以上。
三、加強基礎建設,完善監管工作機制
(一)加強網絡建設,健全監管體系。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體系。研究制定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加快推進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管責任網、群眾監督網建設,堅持統籌城鄉食品安全監管。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整治,針對農村食品生產、市場及餐飲消費情況,開展一次全省聯合執法檢查。
(二)建立和完善預警與應急機制,提高突發事件快速處置能力。制定《江蘇省食品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規劃》,建立完善全省食品安全監測和預警系統,加強食品安全監測網點建設,增加監測品種、擴大監測范圍,推進監測信息的交流與共享。選擇部分高風險食品品種進行食品安全狀況調查試點,逐步了解和掌握食品危險性評估技術。制定預警和處置預案,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報告制度,做好重大突發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
(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加快制定和完善《江蘇省食品安全條例》,為全面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層層落實監管責任;建立食品安全監察專員制度,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強化事故處理和責任追究;修訂完善《江蘇省食品安全綜合評價暫行辦法》,發揮評價杠桿作用,促進責任到位、措施落實、典型示范、問題整改。
(四)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和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建立省級及地區性信息平臺,加快實現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統一。加強對食品安全信息的歸集、管理、分析和綜合利用,為制定食品安全規劃、政策和工作措施,增強監管工作的科學性、主動性、針對性提供依據。認真抓好糧食行業和無錫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指導企業建立完善生產經營質量信息及經營信用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