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術設計考察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學生團隊;統一信息門戶平臺;網站群;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9-4478-03
高校門戶網站和二級門戶網站作為高校內部管理運作和對外宣傳、服務的窗口,為師生、公眾、校友、政府、家庭、企業及社會團體等提供各類信息、知識和服務。高校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的加快,使得高校及各個下屬機構越來越重視網站的建設和利用,普通高校的二級機構至少有幾十個,算上下級機構或者其他功能性網站就更多。這些網站的開發和維護工作量比較大,單靠學校網絡中心的某幾位老師完成,無論從時間成本和管理效率上都不太現實。高校教學與管理工作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在“以人為本、實踐創新”的人才培養辦學理念指導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已經成為西方乃至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發展的一種趨勢[1-2]。學生參與各種管理和服務工作,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擴大視野,增強自信心;其次,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了解到更多的學校運轉和教學改革情況,可以增進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再次,開放學校管理與服務工作崗位給學生,他們也可獲得一定的經驗和經濟報酬,積累技能、改善經濟[3]。綜合廣州大學信息化建設實際情況,成立了學生團隊參與學校的二級門戶網站的建設與開發工作,讓在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增強競爭力。
1 學生團隊參與門戶網站建設可行性分析
廣州大學各二級門戶網站以前的制作是沒有統一規劃和管理,請公司或者學生制作完成后,托管到網絡中心。二級部門自行管理其網站,時間一長,出現無人管理或者問題無人解決的狀態。網站服務器大部分都是獨立的硬件服務器,利用率低,造成資源的浪費[4]。
1.1 校級門戶平臺的統一應用為二級門戶群站的建設和管理提供了建設基礎
2009年廣州大學開始建立統一門戶平臺,平臺針對信息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統一控制用戶對信息和應用系統的訪問,利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為用戶提供單點登錄、個性化界面、信息展示、信息等功能。它將原本校內分散異構、信息孤立的各應用系統整合起來,將各應用系統中的信息和功能在同一門戶界面下展示給用戶,更大限度的發揮出各系統的作用,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實現各種應用系統的無縫接入和集成,提供一個支持信息訪問、傳遞以及協作的集成化環境,實現個性化業務應用的高效開發、集成、部署與管理。門戶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組織架構定制多級門戶組織。每個這樣的組織能夠獲取一個獨立的門戶,且擁有它們自己的一套頁面、內容管理系統、共享的日程表以及授權。同時,統一門戶平臺提供了頁面模板、站點模板、主題皮膚、布局模板、門戶demo參考和使用,大大簡化了技術和管理人員對門戶網站構建的工作。
1.2學生工作的有效開展,推動學校二級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管理
學生團隊的組織建設和發展,不僅為人才培養孕育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也成為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助力劑。中心從探求學生工作團隊的長期發展模式出發,加強團隊內部協作和成長機制建設,通過營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圍,實現以學生為本,自主學習項目化的特色管理。依托學生社團、校級實習基地,圍繞為學校各級門戶網站開發項目的實踐活動發掘和挑選穩定的學生制作團隊,利用統一門戶平臺環境組織評比競賽活動,逐步壯大團隊的規模和影響,成為全校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特色隊伍[5]。不僅促進了網絡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和學生的有機結合,同時,由學生參與有關數字化校園項目的建設和運作,能更加靈活便捷的為學校各組織提供“隨需而變”的服務,為全校二級門戶網站的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支撐和優良的服務保障。
2 學生團隊管理模式及實踐
2.1 以興趣為導向,組建學生社團
廣州大學動網聯盟于2010年成立,隸屬于廣州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在廣州大學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直接領導下,由廣州大學在校學生自愿參加組建的校級社團組織,以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推廣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建設優質教學資源為社團宗旨,開展的活動以學校門戶網站建設和管理維護、課程建設、資源設計與開發的實踐活動為主。學生社團的工作以技術應用推動教學科研創新,活動服務全校師生,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社團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專業,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全校本科生。社團以項目化管理,開發和制作落實到人,學生以建促學,有效的培養了社團成員的團隊意識。
從2010年開始,學生社團由廣州大學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技術骨干老師充當導航者和指導者,利用自身在該領域擁有的特色資源和經驗,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訓社團成員,以項目化的形式讓社團成員參與學校的二級門戶網站或其他資源開發的實踐活動中來。學生團隊既作為學校資源,又是活動主體,在專業技術老師的帶領下,培養與較為先進的技術和產品的接觸和交流,形成長期發展的成長機制。
2.2以社團為主體,成立實踐基地
2011年中心成立了校級實踐基地“廣州大學數字資源開發實踐基地”,學校教務處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支持,中心軟、硬件設施齊全給實踐基地的建設提供了有機土壤。基地針對學生的特長、專業、基礎條件和興趣愛好等,進行不同的分工和實踐環節,形成了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的培養模式。該實踐基地打破專業結構,各專業學生在一起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既能拓寬學生課外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習慣和品質,又能作為高校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由于專業的交叉性、活動的實踐性,實踐基地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通過中心實踐基地的培養,學生在人文精神、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及責任感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6-7]。
實踐基地的學生協助中心技術骨干教師進行學校二級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管理、教學資源的開發、其他資源的設計。學生通過前期調研、制度建設、技術服務和激勵體制等方面的運行模式,保障了學校40余個二級門戶網站的日常維護和更新,保障了100余門網絡課程或精品課程的正常使用,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創業立業打下了一定的實踐基礎。
2.3學生團隊參與高校二級門戶網站建設和管理的實踐效果
學生團隊由中心的年富力強的技術骨干教師負責牽頭,團隊中由1或2名資深、穩定的學生擔任團長,每年選拔招募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整個團隊的運營事務和大部分輔助培訓工作都由學生自主輔導合作完成,發揮以老帶新、以強帶弱作用,豐富學生團隊人才培養模式。按照這種管理模式運作兩年多以來,取得了以下成果:
1) 為學校二級門戶網站的建設提供長期技術支持
一個優秀的二級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維護是一件系統性工程,廣州大學二級組織有40余個,加上其他下級組織和團體共有下級門戶網站70余個,維護和管理這些網站是一件工作量較大的工作,學生團隊的組建為學校二級門戶網站的建設提供長期技術支持。
2) 協助二級組織進行網站整體架構的規劃
這是二級網站開始建設的第一個階段,學生團隊與二級組織負責人或管理員充分溝通,確定網站所要呈現的內容、內容的分類,每個分類中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內容的呈現方式。特別是首頁所需要呈現的內容,理順二級組織負責人或管理員的思路,引導他們確定內容,并按照歸類提供資料和內容。
3) 確定設計方案、完成頁面制作
這個階段學生團隊根據前一階段的整體建設要求和確定的具體內容,在制作團隊中美術設計的工作。團隊中的設計組繪制設計稿,基本色彩搭配和首頁的效果圖通過二級組織領導審核,最終定稿。這個階段是核心的階段,學生團隊根據最終確定的效果圖,在學校統一門戶平臺上進行每一個頁面的制作。
4) 培訓管理員相關操作
二級網站制作完成后,由學生團隊內部人員進行網站測試和工作。團隊中編輯組的學生針對新聞和網站中簡單修改對二級組織人員進行培訓操作,包括操作步驟和編輯中注意事項等。
5) 網站長期維護跟蹤
當一個網站制作完畢后,并不意味著網站工作的結束,之后不斷要展開維護與管理工作。包括豐富網站內容、部分網頁頁面的修改和更新、網站數據的后期維護等。學生團隊保障及時響應二級組織的新需求,并保障網站的長期穩定安全的運行。
6) 參與制定《二級門戶網站制作標準》
學生團隊中大部分成員來自學校教育技術專業,他們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理論功底,結合他們長期的制作經驗,協助中心教師進行標準制定,規定二級門戶網站的框架結構,包括黨政行政機關、教輔部門、教學機構三大類,對每個模塊做了規定和詳細說明。
7) 參與制定《二級門戶網站評價指標》
廣州大學每年會組織1-2次全校范圍內的網站評比活動,學生團隊每年會參與此項活動中。學校采用以評促建的方式,提高網站的制作質量。學生團隊協助學校權威部門進行網站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從網頁整體結構、版面與視覺感受、欄目設置、內容要求、技術規范、網站創新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3 結束語
2010年學生團隊初始成立,迄今為止團隊已經具備非常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畫圖,技術組、設計組、編輯組)。在中心骨干老師的帶領下,每個學年,團隊都會組織交流活動,其中包括優秀案例講座,經驗分享,多種多樣的聯誼活動等,使團隊內部朝氣蓬勃,傳統得以傳承。實踐基地為學生團隊學生提供固定的交流場所,每周團隊成員都會在辦公地點進行日常事務的討論和先進技術交流等。團隊主管還不定期邀請已畢業的團隊成員回校與現團隊成員交流,師兄師姐談職場感受,為師弟師妹答疑解惑,在互動的過程中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社會人脈。
學生團隊成員通過參與中心相關的科研課題和項目、自主申請大學生創新項目等,使整個團隊一直持續在資源建設主線下,使團隊得以持續發展。團隊成員每年積極參加各級別的比賽,在第七屆全國信息技術水平省賽和國賽中團隊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各類比賽成績逐年提高。
經過多年門戶建設和資源建設,以及多年參與團隊合作,團隊學生在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團隊學生通過自身努力,不僅僅是參賽獲獎,還培養了一批以創業為導向,以能力提高為目標,基礎扎實、專業過硬、有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實際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學生組織不僅是鍛煉學生工作能力的場所,也是學生能夠有效參與學校管理的重要保證。在現有工作成果基礎上,中心將繼續學生社團參與學校二級門戶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分析,讓學生成為學校信息化工作的智囊團和新生力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有效推動中心的服務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敏.基于學生社團的高校圖書館營銷團隊建設策略研究―以廣西工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3(1):156-159.
[2] 周純玉.高校信息技術部門實踐基地的建設與探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70-171.
[3] 李俊生.美國高等教育治理模式考察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2):75-77.
[4] 唐連章.基于統一門戶平臺的二級門戶網站的制作與管理[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23):30-32.
[5] 程璐,劉樹郁.打造學生工作團隊,突出中心管理特色[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