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災區兒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發生在四川。
痛了,
哭了…………
啊!走去的孩子,
你們別傷心。
在這場災難中,
你們,走了……
但是,
嬌艷的,
會托著你們,
飄向另一個國度。
那里是美麗的,
雖然沒有親人,
沒有伙伴。
可是,
那里有純潔的天使。
他們會伴著你,
無憂地生活下去…………
還幸存在世的孩子,
你們痛了嗎?
你們哭了嗎?
別哭,別傷心……
抹干噙出眼眶的淚水吧!
你們的父母雖然走了,
但是,
并不代表你們是孤獨的。
因為,我們,有我們……
往后的日子,我們陪著你們,
不讓你們孤獨,傷心!
啊,孩子,
災難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們那蒙在心靈上的陰影。
放心,我們會為你擦去……
你們不會害怕了,
沒有垮下的房子,
沒有悲痛的哭喊聲,
沒有疼痛,
沒有眼淚。
父母不在,我們就是你的父母。
兄弟姐妹不在,那么,我們將會是。
朋友不在,五湖四海關心你們的同齡人,就是你們的朋友。
孩子,別哭了,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震驚全國,也震驚著我們的心靈。在地震災區有無數的小伙伴們,正承受著巨大的創傷和痛苦。他們之中有些人被坍塌的教室奪去了生命,有些人至今仍未找到父母親人,更多的人失去校舍和家園……
而在我省的“老、少、邊、島”地區,也有著這樣一群小伙伴們,他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沒有電腦,缺乏資訊。在他們的童年里,從來沒有見到過火車和飛機,也從來沒有聽過丑小鴨和灰姑娘的童話……
我們的耳邊,是災區小伙伴們無助的哭泣;我們的眼前,是留守小伙伴們渴望的眼神。在此,我向同學們提出倡議:拿出你們的零花錢、壓歲錢,為災區小伙伴們買一本書、捐一本書吧!用愛溫暖災區小伙伴們受傷的心靈,用愛改變留守小伙伴們一生的命運!你們買一本書,就會有一本同樣的書捐贈給災區的孩子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愛心之盾,定會成為抵御艱難的有力的臂膀;讓我們共同加油吧,愛心之火,定會點燃生命的點點希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幼小孩子的實際生活就是全部課程.災區留守兒童的實際生活是非常豐富的,高興的事情、傷心的事情,壓抑的事情等都會遇到,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有時不能如父母一樣關注到孩子細微的情感和心理變化,這些生活事件回家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分享和傾訴.學校里由于學生數目太多,心理輔導老師做到個別輔導又有難度,不能就留守兒童的心理困惑進行及時疏導.內心的體驗長久得不到合理的宣泄,這些孩子就會表現出很多心理問題傾向,最終可能導致內心孤僻、冷漠、與人交往障礙等問題.
1.1學習欠輔
災區大多處于偏遠貧困的山區,那里優質教育資源困乏,教育質量普遍不高.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輔導和鼓勵,他們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夠的精神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必然會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處于學齡期的孩子生性好動,自制力差,尤其隔代人監護溺愛偏多,加之監護者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他們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指導介入過少,不能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不良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容易導致這群孩子學習意識淡薄、厭學、逃學等現象,在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建構方面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1.2生活重溺
個體的成長受到周圍整個環境的影響,其中某個因素的缺位都會對他們的發展極為不利.父母外出打工本身就會造成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尤其是雙方都不在的情況下更是對留守兒童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教育監督的職能弱化,更多時候不能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需求加以引導和約束,勢必對兒童的發展產生很多消極影響.許多隔代教養的留守兒童在生活上受到過渡溺愛,重養不重教的思想使得孩子在生活中經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有機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對留守兒童放任自由,所以很多孩子表現出作息時間紊亂,生活衛生習慣較差.不在身邊的父母常常給孩子過多的零花錢由他們自己支配,對于孩子而言,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財觀念,經常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尤其是喜歡購買一些沒有衛生標準的食物去吃.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孩子而言,這無疑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1.3安全有患
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最擔心的問題.災區留守兒童由于年齡較小,他們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隱患.由于監管不力所造成的留守兒童非正常死亡率逐年提升,燒傷、燙傷、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的發生率遠遠高于正常家庭.多數留守兒童都是走讀,并且家與學校的距離較遠,上完晚自習后一人回家,常常會受到外界的非法侵害,特別是留守女童最容易成為他們侵害的對象.
2教育干預策略
針對災區留守兒童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嘗試從以下方面提出教育改善措施,以期為災區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創造健康的環境氛圍.
2.1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
很多時候,由于家長教育觀念上的不正確,使得家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完整的.面對重建家園的各種壓力,他們無奈之下會選擇暫時的離開.自己不能親自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就把這種指導孩子的責任寄托在監護人和學校身上.長時間的與子女分離,不能及時的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情況,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引導和教育,這對孩子的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2.1.1慎重選擇是否外出打工家長應該將孩子放在比金錢更重要的位置.在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時期,家長一定要做好監護引導工作,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在孩子各方面習慣形成還未完善的階段,父母雙方最好能有一個留在孩子身邊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做好教育引導.如果父母雙方都要選擇出去工作,一定要選擇適合的監護人來代替自己履行教養孩子的職責.生活中既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又要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管理,做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務,及時的對孩子的不良傾向進行指導和矯正.
2.1.2家長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無論是外出務工的父母還是在家的監護人,一定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時時注意關注孩子的思想動向,每天和孩子交流身邊發生的趣聞趣事,做子女最知心的朋友和心靈導師.每天保持好的心情,讓災難遺留的陰影在孩子的頭腦中盡快消失,讓孩子對未來的生活、學習充滿憧憬和期待.
2.1.3家長要注重與學校方面的聯系在外務工的父母應盡可能多的與孩子的班主任聯系,及時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健康和生活情況,配合班主任加強對孩子的引導教育.溝通方式上可以定期電話交流、網絡交流或者在父母返鄉期間主動約見老師等方式溝通,全面客觀的掌握子女的發展情況,做到最及時、最有效的介入指導.
2.2切實加強學校管理,傾注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學校是留守兒童的另一個家庭.學校要為留守兒童創設優良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2.2.1班級建立留守兒童人員檔案,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各班級要做到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歸學校統一管理.檔案資料要全面反映留守兒童的情況,包括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及其父母和監護人的信息.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健康、個性特征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對父母及其監護人的教養方式、親子關系等方面全面了解,以確定更好的促進兒童發展的教育策略.
2.2.2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針對留守兒童的自身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培養方案,引導他們良性發展.針對孩子心理發展缺少疏導的特點,學校可以專門開設心理輔導,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留守兒童擺脫災難和遠離父母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針對留守兒童生活及情感上存在的潛在“危機”,班主任可以督促家長經常與孩子溝通,及時的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同時,學校會開展各種“體諒父母”的活動,讓孩子諒解父母不能陪伴自己的現實.加強學校教育資源建設,建立豐富的硬件教育設施和教育資源,免費為留守兒童開放電子閱覽室,讓留守兒童與外地務工父母視屏聊天,感受父母親的關愛.通過這些共同措施,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為留守兒童營造和諧的精神氛圍.
2.3整和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2.3.1加快當地的經濟建設政府應放寬創業制度并給予資金上的支持,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家創業,在帶動當地村鎮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留守現象”.
2.3.2加大法律的宣傳力度為保證留守兒童順利完成學業,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宣傳和貫徹《義務教育法》的力度,以有效的督促留守兒童父母及其監護人認真履行法律職責,正確處理子女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隱患.同時,教育主管部門還應該對經濟有特殊困難的群體實行政策傾斜,以有效的手段保證留守兒童的教育學習.
你們還好吧!
希望這封信可以撫慰你們幼小心靈中的大創傷,可以帶給你們在廢墟中重建家園的希望和信心。
當我得知5月12日14時28分你們那發生了里氏8.0級地震,我的心隨之一顫,14時28分,此時我和我的同學正在教室里看著課外書,而遠在千里之外的你們呢,卻遭受這突如其來的天災!在那地動山搖的一瞬間,你們那一棟棟的校舍有的倒塌,有的則成了廢墟,而你們這些幼小的生命呢?卻在承受這著我們同齡人所承受不了的痛苦!
當我從新聞中得知有許多的孩子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時,我的淚水悄悄蒙住了眼,我真恨不得有一雙翅膀能把我帶去四川受災現場,讓我和戰士們一起去救人,救出一個和我一樣曾經擁有金色年華的孩子......
親愛的災區伙伴,你的父母是不是聯系不到甚至已經永遠離開了你?對不起,我知道,提起他們,你也許又再傷心流淚,可是,我希望你可以振作起來,樂觀堅強地面對這一切,不要向這場天災低頭。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用愛心撐起抗災的力量,用堅強的信念支持災區人民!是的,親愛的伙伴,在你得知自己是一個孤兒了,在你快要絕望時,希望你記住:我們是一家人,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我的姐妹就是你的姐妹,你沒有失去親情,因為我們還在這愛著你們!樂善好施,扶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互幫助,患難扶持是社會倡導的時代新風尚。災區伙伴們,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永遠在一起......
區域活動是在幼兒園之內最基本的游戲活動之一,觀察和評價兒童在區域活動之中的行為,是幼兒教師是否能夠有效的、科學的指導兒童的前提。觀察兒童并且對兒童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進行評價和分析,就能夠深入的了解兒童的需求,能夠形成對兒童的理解型教育。本文通過介紹觀察和評價兒童行為的意義,探究了觀察和評價兒童行為的方法。
【關鍵詞】
區域活動 觀察 評價 兒童行為
對幼兒來說,游戲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而強迫性的學習卻不一定能夠讓幼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幼兒園的教育就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區域活動是幼兒園基本的游戲活動之一,是借助有目的的放置各種游戲工具,給幼兒一個自主的、自由的游戲空間,讓幼兒培養其自主能力和選擇伙伴的能力。而對兒童在區域活動中行為的觀察,能夠讓教師更加深入的了解兒童的天性以及喜好。
一、觀察和評價兒童行動的意義
(一)能夠深入的了解兒童
在兒童的行動過程中,對兒童的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評價,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兒童身上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天性與內涵,能夠看到兒童活動的具體信息和生動的細節,從而發現并了解不同兒童之間的差異以及習慣。
(二)能夠對兒童進行有效指導
教師通過對兒童活動的觀察和評價,能夠了解不同兒童之間的差異,從而對兒童進行更加有效的指導。例如,某幼兒園,有三個兒童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將積木參差不齊的堆了很高,引起了小伙伴的歡呼,這時教師走過去問他們,為什么不按照大小逐個堆積呢?而孩子們在按照教師的方法堆了不久后便失去了興趣。在另一家幼兒園,也有孩子將積木堆成了形似汽車的形狀,然后卻不知道接下來該干什么,在這個孩子準備將積木推倒的時候,教師走了過去,告訴他,“我需要將我的藥丸送到家里去,可不可以用你的汽車” ?這時候孩子興奮的說,當然可以,便接著玩了下去。這兩個不同的案例,告訴我們正是對兒童的行為進行觀察之后,要按照兒童的思路,給予他們將游戲進行下去的新動力,而不是按照自身的認知規律去教育兒童,要讓兒童們充分發揚自己的天性。
(三)能夠形成理解兒童的教育觀
教師在觀察和評價兒童行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會順著兒童的思維去思考,從而能夠真正去理解兒童所需要、所喜歡的東西和事物。這樣就能形成通過理解兒童,來解釋兒童的活動,同時教育兒童在活動中學習到真正的知識。
二、如何觀察區域活動中兒童的行為
(一)掃描環視觀察法
顧名思義,環視就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對各個角落進行各個角度的觀察,是照顧到每一個兒童的觀察方法。環視觀察能夠對班級整體的區域活動進展以及每個兒童的個體狀況,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便于教師把握整個班級開展著哪些活動,哪些活動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活動是個體進行,哪些活動是多人進行等方面。同時可以判斷班級是否有孤立現象或者不合群現象產生。這種方法一般用在區域活動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候。
(二)區域定點觀察
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學生們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找一個固定的主題區域觀察,見到什么就觀察什么。例如,某幼兒園教師通過對該園區域活動中的模仿醫院區域進行定點觀察,發現扮演醫生的兒童和扮演病人的兒童并沒有互相協作,而是各自玩自己手中的玩具。由此,教師可以了解到兒童對于分享和合作的意識還是比較薄弱,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加強孩子們合作的意識。
(三)重點跟蹤觀察
這種方法是教師在權衡整個班級兒童的各自情況之后,選出一兩個兒童進行重點的追蹤式觀察,即兒童在什么地方活動,教師就在什么地方觀察。但是這種方法并不是一直盯著兒童,教師要盡量注意觀察的方法,不要讓兒童產生壓迫感和緊張感。例如,某教師對一名叫依依的4歲女童進行重點式觀察之后,發現她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已經能夠對自己手中的洋娃娃進行喂藥、逛街、吃飯等一些有層次性的故事編造。這說明依依已經有了玩游戲的目的和豐富的游戲過程。
三、如何評價區域活動中的兒童行為
要評價區域活動中的兒童行為,首先要評價兒童是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兒童是否能在區域活動一開始就迅速進入自己喜歡的區域內游戲,而不是在四處游蕩,不知目的。同時在區域活動中的兒童是否能夠有完整的游戲過程和方式。其次,要評價兒童是否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觀察兒童是否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是否自主選擇活動的進行方式和內容,是否能夠在游戲中感到愉悅等。第三,要評價兒童在活動中是否能夠有意識的遵守游戲的規則。第四,要評價兒童是否能夠在游戲活動中與同伴良好的進行交往。第五,要評價兒童進行游戲的欲望是否強烈,是否能在客服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進行游戲。
【結 語】
總之,觀察和評價兒童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對教師形成良好的理解兒童的教育觀念,有效指導兒童進行游戲學習的方法,有著巨大的幫助。采用環視法、跟蹤法、定點法充分的觀察兒童,并且評價兒童在區域活動中的行為背后的含義和想法,對幼兒教師更加良好的教育兒童,提供了最科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孫衛麗.中班區域活動中教師評價行為研究【D】.青島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