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傷感故事

傷感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傷感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傷感故事

傷感故事范文第1篇

圖書館里空蕩蕩,我心不在焉地將一個個抽屜拉開又關上,忽然有人在背后狠狠地撞我,回頭望去,真是他。我在心里叫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遍的鑒!他依舊是一身牛仔布的風華,瀟灑里又帶點俠士氣質,臉上寫著若有若無的一份心事。我們互相胸無城府地笑笑,他查他的書卡,我翻我的目錄,但最后誰也沒有借出一本書。

“走吧”,他抬腕看看表,“再晚就趕不上吃午飯了。”和他并肩走出圖書館,我故意走得很慢很慢。風吹起我飄逸的紅衣,像面旗幟似的在雪里獵獵響著。他忽然站住,問我:“你真以為今天又是個巧合?”我點點頭,他指指肩上的牛仔包,告訴我他逃了兩節課,兩節很重要的課,只因為他在去上課的路上遠遠看見了一襲紅衣的我……

我靜靜聽著,心里感動得翻江倒海,表面上卻無動于衷。我很嚴肅他說他不應該逃課。畢竟,他是高年級的班長。

他聽了頻頻點頭,那副又委屈又可憐又失望的神情讓我不忍心。

他送我到宿舍樓門口,那時,我身上的衣服已成了一件厚厚的雪的衣裳。他重重地拍我,直拍得雪花紛紛震落,漸漸露出那鮮艷如火的本色。

“我可以不再逃課,可是我沒有辦法不想你,阿孌。”他說。我慶幸上蒼擦亮了鑒的眼睛,讓他在一群美麗的活潑的女孩子中間認出了如此平凡又如此敏感的我。我對自己說:將來要嫁,就嫁給那個為我震落雪花的男生吧。

接下來的日子我因為一些瑣事忙得暈頭轉向幾乎連喘息的功夫都沒有。當終于可以靜靜坐下來梳理心情的時候,我失望地發現我和鑒之間的心靈感應竟飄散得無影無蹤。

實在難忍受沒有鑒的春天。我找到理科生的宿舍,爬上七摟,敲開一間寢室的門。我說我要找鑒,一個戴眼鏡的男生告訴我:鑒搬家了,他不再住校。

鑒失蹤了,從我20歲的世界里,他甚至沒有留下一句話。

也許,仍是一份默契誘惑著我,在很久以后一個大雨瓢潑的周末,我發神經般地跑去一家離家很遠的電影院里看電影。

散場時,我發現了鑒。他仍是高高瘦瘦,清清秀秀,身邊依偎著一個長發女孩。那女孩有種蒼白的美麗。

我叫鑒的名字,聲音在風中發顫。

他居然還能維持住那不變的冷靜,在寫滿心事的臉上擠出毫無生氣的笑容。

“這是我的女朋友阿黛。”他指著那長發女孩向我介紹,然后又對阿黛說,“這是阿孌,一個會寫詩又很特別的女孩子。”

原來,我在他眼里僅是個“會寫詩又很特別的女孩子”而已,我忽然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欺騙我,我笑出了冷冷涼涼的兩聲。

連我也覺得不可思議,我竟很平靜也很平淡地問候他們,祝福他們,接著又心平氣和與他道聲“再見”。鑒關切他說:“好大的雨 ……”我無視他的好意,我打斷他的話,我說我是和另一個男孩子一起來的,他現在正在大雨里跑,只是為了給我尋一杯很特別的冰淇淋。

“你還是那么任性,阿孌。”鑒有點傷感地笑笑,迎風抖開一把紫色的大傘。他一手舉著傘,一手攬著阿黛的腰,慢慢走進雨里。他的背影異常溫柔,一把大傘幾乎完全傾斜在阿黛頭上,就是再大的風雨也打不濕她那沒有血色的裙子。人去街空,殘燈如夢,只有冰冷冰冷的雨仍淋著無淚又無助的我。

回家后,我發起了高燒,直燒得天昏地暗,有苦難言。

大病初愈的我變得好冷靜也好憔悴。我用一只大箱子鎖起了所有的紅衣。從此,在別人眼里我成了一個素色的女孩,沒有詩,更沒有故事

時光如流,我蒼白依舊。

大學畢業后,我在本市的經濟電臺主持一個直播節目,在萬籟俱寂的深夜里傾聽著各種各樣的人生。

再后來,我結婚,做了母親。在循環往復的忙碌里,我以為我忘了鑒,我自以為往事塵封。

傷感故事范文第2篇

1、轉身,一縷冷香遠,逝雪深,笑意淺。來世你渡我,可愿?

2、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3、誰應了誰的劫誰又變成了誰的執念。

4、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5、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6、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

7、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8、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9、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0、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11、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里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那一般相知,吹一會唱一會。

12、有一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的一種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

13、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4、幾段唏噓幾世悲歡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5、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

16、經流年夢回曲水邊看煙花綻出月圓。

17、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盛宴之后,淚流滿面。

18、也許是前世的姻也許是來生的緣錯在今生相見徒增一段無果的恩怨。

19、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20、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21、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22、霧散,夢醒,我終于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

傷感故事范文第3篇

眼看別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來探監,送來各種好吃的,劉剛眼饞,就給父母寫信,讓他們來,也不為好吃的,就是想他們。

在無數封信石沉大海后,劉剛明白了,父母拋棄了他。傷心和絕望之余,他又寫了一封信,說如果父母如果再不來,他們將永遠失去他這個兒子。這不是說氣話,幾個重刑犯拉他一起越獄不是一兩天了,他只是一直下不了決心,現在反正是爹不親娘不愛、赤條條無牽掛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這天天氣特別冷。劉剛正和幾個“禿瓢”密謀越獄,忽然,有人喊倒:“劉剛,有人來看你!”會是誰呢?進探監室一看,劉剛呆了,是媽媽!一年不見,媽媽變得都認不出來了。才五十開外的人。頭發全白了,腰彎得像蝦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爛爛,一雙腳竟然光著,滿是污垢和血跡,身旁還放著兩只破麻布口袋。

娘兒兩對視著,沒等劉剛開口,媽媽渾濁的眼淚就流出來了,她邊抹眼淚,年、邊說:“小剛,信我收到了,別怪爸媽狠心,實在是抽不開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說路又遠……”這時,指導員端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進來了,熱情的說:“大娘,吃口面再談。”劉媽媽忙站起身,手在身上使勁的擦著:“使不得、使不得。”指導員把碗塞到老人的手中,笑著說:“我娘也就您這個歲數了,娘吃兒子一碗面不應該嗎?”劉媽媽不再說話,低下頭“呼啦呼啦”吃起來,吃得是那個快那個香啊,好象多少天沒吃飯了。

等媽媽吃完了,劉剛看著她那雙又紅又腫、裂了許多血口的腳,忍不住問:“媽,你的腳怎么了?鞋呢?”還沒等媽媽回答,指導員冷冷地接過話:“你媽是步行來的,鞋早磨破了。”

步行?從家到這兒有三四百里路,而且很長一段是山路!劉剛慢慢蹲下身,輕輕撫著那雙不成形的腳:“媽,你怎么不坐車啊?怎么不買雙鞋啊?”

媽媽縮起腳,裝著不在意的說:“坐什么車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鬧豬瘟,家里的幾頭豬全死了,天有干,莊稼收成不好,還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錢……你爸身子好的話,我們早來看你了,你別怪爸媽。”

指導員擦了擦眼淚,悄悄退了出去。劉剛低著頭問:“爸的身子好些了嗎?”

劉剛等了半天不見回答,頭一抬,媽媽正在擦眼淚,嘴里卻說:“沙子迷眼了,你問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讓我告訴你,別牽掛他,好好改造。”

探監時間結束了。指導員進來,手里抓著一大把票子,說:“大娘,這是我們幾個管教人員的一點心意,您可不能光著腳走回去了,不然,劉剛還不心疼死啊!”

劉剛媽媽雙手直搖,說:“這哪成啊,娃兒在你這里,已夠你操心的了,我再要你錢,不是折我的壽嗎?”

指導員聲音顫抖著說:“做兒子的,不能讓你享福,反而讓老人擔驚受怕,讓您光腳走幾百里路來這兒,如果再光腳走回去,這個兒子還算個人嗎?”

劉剛撐不住了,聲音嘶啞地喊道:“媽!”就再也發不出聲了,此時窗外也是泣聲一片,那是指導員喊來旁觀的勞改犯們發出的。

這時,有個獄警進了屋,故做輕松地說:“別哭了,媽媽來看兒子是喜事啊,應該笑才對,讓我看看大娘帶了什么好吃的。” 他邊說邊拎起麻袋就倒,劉剛媽媽來不及阻擋,口袋里的東西全倒了出來。頓時,所有的人都愣了。

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饅頭、面餅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頭,而且個個不同。不用說,這是劉剛媽媽一路乞討來的。劉剛媽媽窘極了,雙手揪著衣角,喃喃的說:“娃,別怪媽做這下作事,家里實在拿不出什么東西……”

劉剛像沒聽見似的,直勾勾地盯住第二只麻袋里倒出的東西,那是—一個骨灰盒!劉剛呆呆的問:“媽,這是什么?”劉剛媽神色慌張起來,伸手要抱那個骨灰盒:“沒……沒什么……”劉剛發瘋般搶了過來,渾身顫抖:“媽,這是什么?!”

傷感故事范文第4篇

關鍵詞:鑒賞;感悟;詩詞;思考;表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057-01

一、古詩詞教學目標:

1、提升學生古詩誦讀的興趣,使學生愛讀,樂讀,讀美,讀出情感。

2、讓學生學有所用,能夠把自己積累的古詩詞,運用到平日的作文中,增添作文的色彩。

3、進一步研究古詩詞教學的模式與方法。

二、問題解決的主要方法及過程:

1、文獻資料法:對于古詩詞的鑒賞和分析,我們通過了解基本的詩意之后,進行思想情感的了解和分析,將其重點思想進行有效的表達和分析,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興趣,將詩意和內容有效的結合到古詩詞當中去。

文獻資料法能夠通過歷史文獻和記載,來研究古詩詞當中的背景故事,這樣可以透過詩詞內容,發現事物本質之后的故事。例如古詩賈島《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本詩句是歷史的一首名詩,賈島的詩詞風格奇秀,幽靜奇特,一番景物的背景中透露出一種閑居野外的心情和情境,讓我們感覺到一種背后的自然氛圍,我們要考究的歷史著名的典故就是關于“推”和“敲”的用法,這個歷史故事雖然眾所周知,但是對于初次接觸古詩詞的我們,需要我們去有效的思考和全面掌握其歷史背景。我們通過查閱歷史資料的方式去探究,我們可以去了解古典詩詞背后的故事,我們翻閱的資料就是《唐詩鑒賞詞典》和《西京雜記》,一部正史,一部小說野史類著作,我們將其有效的結合到一起去,去探究賈島本人的性格,他喜歡出去巡游,將所獲得靈感有效的融入到對于古詩詞的經典當中去,我們體會到了當時時間很深,夜晚很久,周圍特別安靜,而且詩人將自己的情思融入到了當時的場景當中去,有效的提升了我們對于古詩詞的有效感悟。

“推”字是一種主動性的動作,是作者知道和了解了大門未關,所以很興趣盎然的去推動,也同時說明了寺廟之內的和尚知道寺廟之內少一個人,我們需要等待他回來,夜晚已經很深了,而且門還開著,作者自信門未關,所以可以主動的去推門,去打開自己的心理的愿望,而“敲”是大門已關,僧人無法進門,可能這之前他已經推了一下,但是大門沒有打開,所以我們又去敲動,希望人來開門,這就顯示了夜晚太深,故事更加有趣,詩意更加耐人尋味。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到一起去,通過行動研究的方式去研究古詩詞中的經典名句,提升我們的個人情感和思考,行動研究法的目的就是通過理論和實踐行動有效的結合思考,提升自己的個人感悟,更加有效的分析和感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種千年傳頌的經典,將我們的思緒帶回到了佳節時候對親人的懷念,這是一種思鄉之情,也是一種對家人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惋惜等, 如果我們單純的去理解這種情感,我們無法體會到對于家人和故鄉的懷念,也不能有效的體會到對于離開家人和故鄉的心情,這就需要我們更加有效的去結合實際行動去體會,遠離家鄉,遠離親人,

接下來,教師就要給學生講“離別”時的心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那種難以割舍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同時離別,感情不同,有積極的在里面,也有低沉的在里面,可無論哪種,里面都潛含著“不舍”二字,這時學生就會意識到,也會將作者感情完全同化到自身中――原來詩人離別時的心境是如此的凄苦!而我們應該如何去珍惜現在呢?

以上就是在詩歌的鑒賞過程中,運用行動主義學習觀的“順應和同化”去領悟作者情感的全過程,其中學生本身的積極主動學習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樣得到的情感和思想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的目的,就是將古詩詞中類似的情感通過有效的表達展現出來,體現我們的一種傳統意義上認為的情感,將這種情感投之于以前的古詩詞當中去,同時又投之于以后的古詩詞當中去,有效的經驗能夠激發類似的感悟。

《赤壁懷古》是基調是豪邁和奔放的,“大江東去、驚濤拍岸、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談笑間,強弩灰飛煙滅”,這些詞語首先讓我們眼前一亮,精神為之一振,給我們展現出一幅氣勢雄渾和宏大畫面,豪放派的詩詞格調如此豪邁;“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些帶有哀傷色彩的句子,將我們帶向一個凄冷與纏綿的情境之中,這兩種情感的表達,都是我們通過相關的詞匯,進行有效的感悟和凝聚進行表達和展現的,這種經驗來自于文字,更來自于對于生活的思考,進行自我的感悟和融匯,同時在創設的情境當中,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平臺,將詩歌鑒賞不斷的進行深化和升華。

綜上所述,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通過課題研究,讓小學生接受中華古詩詞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增強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李明新 《構建語文主體性課堂教學》社會文獻出版社 2002-03

[2] 內蒙古大學 《古詩詞課堂教師教學設計使用手冊》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3

傷感故事范文第5篇

一中國古代感傷詩詞產生的原因

感傷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無不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當詩詞家們的經歷、見聞以及感受不順、不平、不善、不美、不喜、不樂的時候,自然會產生感傷的情緒。“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情發于中而言出于外,所以詩人借詩詞這一文學載體來澆釋心中之壘塊。中國古代詩詞感傷情緒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歷史的原因縱觀歷代詩詞發展史,中國古代詩詞感傷情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定的社會歷史現實條件造成的。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總是處于集中統一與分裂割據、相對安定與動亂頻仍的交替之中,中國封建社會先后經歷了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而處于這其中的詩人詞人,必然會受到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影響。由于封建知識分子大都受儒家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多具社會良知和責任感,有較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遠大的理想抱負,但現實中,特別是在動亂的時代或逆境中,他們往往是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理想多歸于破滅,政治上常遭受挫折,生活上常趨于困頓,浪跡漂泊,親友別離。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反映在創作上,必然表現為感傷詩詞,如宋玉“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慨嘆、曹植“君懷良不開”的無奈和憤懣、庾信的“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的哀傷,無不是社會現實使然。如果我們按感傷的內容來分類,作家不外乎或因憂國憂民而感傷,或因懷才不遇、理想破滅而感傷,或因漂泊懷鄉而感傷,或因愛情的不幸而感傷,或因親朋的生離死別而感傷……凡此種種,無論是政治抒情詩,還是生活愛情詩或是送別詩,其思想內容和情感都是由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典型者如李煜和李清照,兩人都是在亡國之后的和飄零中,由于今昔對比強烈,物是而人非,有感于個人身世的劇變,因此在其詞作中,追昔思今,幽怨、傷感、悲愁就自然成為其詞的基本情調。

2作家自身的原因文學的內容固然離不開社會歷史現實,但文學創作卻取決于作家的主觀創作。不同時代的詩人由于所處時代、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及師承關系等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文學和藝術風格。感傷詩詞的創作是與作者性格中帶有的感傷因素或者說感傷個性特質不能分開的。中國封建社會大多數文人都具有感傷的特質,他們關心國是、關注民生,有變革現實的理想。他們不但感情細膩而豐富,而且多愁善感,內心敏感,在感知時事、體驗人生中,能注重和觀察周遭事物的變遷,及時捕捉客觀的事物和事件來抒發自己的情懷。如李清照的故國之思,詩中敘寫的孤獨、自憐、渴望歸宿的復雜情緒,無不是北宋亡國之后所形成的感傷性格。可以說,是客觀環境促成了作者感傷的性格特征,是作者感傷的性格特征決定了感傷詩詞的存在和發展。

3文學本身發展的原因從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看,無論是文學表現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以及所采用的具體形式,總是遵循由不定型到定型、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化到多樣化的發展規律。隨著社會生活的豐富化、多樣化和復雜化,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創作也必然會隨之豐富、復雜和多樣化。感傷作為人類的特有情緒之一,必然在文學中得到表現和宣泄,這既是作家審美創作的需要,也是社會閱讀鑒賞的需要,是由文學發展的客觀要求決定的。

二中國古代感傷詩詞的文學價值

古代感傷詩詞反映了時代的特征和作家的思想感情,它的內容表面上看是消極的,但卻有著深刻的認識價值;它的藝術造詣很高,使得感傷詩詞極易震顫人們的心靈,使它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1古代詩詞的感傷情緒與佛道意趣的聯系佛道對人生理想的闡釋為文人的感傷情緒找到一種出路與歸宿,它能消融詩人的痛苦,注入了詩歌的幻想與靈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詩人的創作心態,并加大了無題詩解讀的難度和多義性,使得無題詩增添了朦朧之美、悲愴之美和生命之美。作家由于對理想的追求而產生對現實的無耐與否定,力圖獲得精神的超脫,而佛道的意趣為這種探求與超脫提供了一條理想的便捷之路,無論是陶潛的田園詩還是王維的山水詩,無不隱含著佛道的禪機玄理。李商隱無題詩的佛道意趣在于對生命感性的執著追求,無題詩中的悲劇性情致與詩人對于人生的體驗在于對有求皆苦、無常幻滅的表達。感傷情調與佛道意趣是無題詩解讀的重要途徑,表現在:一是生命無常、命運難宰是詩人對佛法的深切感悟,是無題詩反復詠吟的對象;二是有求皆苦,超越痛苦的禪學觀照升華了詩人對佛道的感悟;三是至死不渝的執著是詩人在佛道相融之下心靈的一種整合。感傷情調是中國文學作品情感抒發的一大傳統,與佛道意趣相生的比比皆是。自宋玉《九辨》以來,歷代不絕。其成因為:儒家入仕的人本思想造成中國文人特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兼濟天下“”濟世救民”的人生理想體現政治價值與人生價值的統一。可大多數文人學者仕途坎坷,于是老莊所推崇的自由獨立的人格境界便成為文人追求的另一個目標。然而,“桃花源”的理想只是詩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追求獨立人格伴隨著文人內心深處的不安與不滿,矛盾重重的文人渴望精神家園的出現,這樣禪宗中的回歸彼岸世界的思想又為文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解脫空間。一方面,中國文人大都受儒家理想主義精神和莊子人格獨立精神的強烈影響,他們往往追求政治成就和個人完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樣兩種不同的目標是相沖突的,而且文人對自己過高的期望值使他們不可能滿足一般的成就。在兩種目標的沖突中,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文人因強烈的挫折感而導致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社會結構沒有專門容納文人的位置,卻又實實在在地需要文人,統治者們一方面以“功成名就”“封妻蔭子”為誘餌來吸引文人,一方面又以重重規范去約束文人,因此造成了文人極為尷尬的處境和異常特殊的心態。

2感傷詩詞是作家自我生命意識的表現如果我們從更深層次去挖掘感傷詩詞產生的原因,發現其還在于中國古代感傷詩詞是詩人詞人主體生命意識的強烈表現。從創作的主體上說,文學是作家主體意識的宣泄和表現,而這主體意識又多表現為對自我生命意識的探索與追求。從哲學層面上考察,生命作為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在無垠無限的時空中,往往讓人體驗和體悟著順與逆、窮與達、悲與樂乃至生與死的挑戰、考驗與困惑。而它作為精神與意識的現象,又往往讓人希冀對生命時空的超越。這就使得文人的情感認識、人生體驗以及創造實踐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貌,從而反映了文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以及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在詩歌中較多地再現對生命的感傷是在漢代。東漢末年,政治衰敗,戰亂頻繁,生命顯得格外脆弱,士人心中萌發的人生短促之感和濃得無法化開的悲哀情緒就在《古詩十九首》中蕩漾開來。建安時期,文人的個體生命意識更顯強烈,但不同的是,悲涼中帶有慷慨,感傷中含有昂揚。到了西晉時期的陸機,他對生命的體驗變得復雜起來,悲哀、昂揚、頹廢乃至享樂,似乎前代對生命的種種感受都集于一身。唐宋時期,特別以李商隱為代表,感傷情調成為他詩詞的主調。可以說,古代大部分詩人都在痛苦中掙扎,在生命的邊界線上艱難跋涉,另一方面又以執著的功名心來傳達強烈的自我實現意識,從而形成了詩壇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由于意識到生命的渺小和人生的短促,士人們更加注重對有限生命的珍惜,也就具有了更加強烈的自我實現的意識。而他們的作品也強烈體現了這種意識,無論是詠懷詩、詠史詩、愛情詩、送別詩,都具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和主體意識,都是對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無法實現的感情抒發與宣泄。雖然這其中有很多的無奈與憂傷,但卻是作家自我生命意識的珍視與覺醒,對生命價值的探究和思考,從而使感傷詩詞具有生命哲學上的認識意義。

三感傷詩詞的美學意義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燒傷創瘍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電影評介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當代貴州期刊傳媒集團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寻甸| 盐边县| 射阳县| 嘉黎县| 山西省| 美姑县| 彭州市| 齐齐哈尔市| 玉溪市| 泸水县| 宁国市| 宝清县| 藁城市| 临桂县| 宜兰市| 永康市| 雅江县| 阜南县| 迭部县| 邳州市| 东兴市| 纳雍县| 泗阳县| 裕民县| 凤城市| 南投县| 黄浦区| 防城港市| 鹤庆县| 金堂县| 开化县| 惠安县| 定日县| 枞阳县| 宁德市| 揭阳市| 米泉市| 无锡市| 六枝特区|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