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菠蘿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黃菠蘿;人工;栽培技術
1 引言
黃菠蘿(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別名黃檗、黃柏,蕓香科黃柏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2m,胸徑1m。樹皮淡灰色或灰褐色,深縱裂,木栓層發達,柔軟。幼枝橙黃色或淡黃灰色。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通常5~13片,卵狀披針形或近卵形,邊緣有明顯的鈍鋸齒及緣毛。雄雌異株,頂生圓錐花序,花小,黃綠色,花期5~6月。漿果狀核果肉質,圓球形,黑色,10月果熟,果核5個,每核1種子。黃菠蘿主要分布在東北小興安嶺、長白山和華北地區,多分布于海拔600~1 500m之間。
2 材料與方法
2.1 種子繁殖
秋播當年采集種子,可不進行催芽處理。春播種子需進行催芽處理,將洗凈的種子與砂按1∶3的比例混拌埋入坑內露天越冬。第2年春播前20d取出,拌細砂放入木箱內,置溫暖處催芽,待種子炸口后進行播種。播種時在苗床上按行距20~30cm、深5cm開溝,將種子均勻地撒播溝,覆土1~2cm,踩實防止透風抽干幼芽,播種量一般按4~5kg/667m2。出苗培育1年,當苗高35cm,地徑0.45cm時,即可出圃或移植。
2.2 分根繁殖
在休眠期間,選擇直徑1cm左右的嫩根,窖藏到第2年春解凍,截成15~20cm長小段,全部斜插土里,插后澆水,一年后即可成苗移栽。
2.3 選地、整地
選地勢比較平坦、排灌方便、肥沃濕潤的育苗地,施底肥2 500~3 000kg/667m2,復合肥20~25kg/667m2,翻耕,整平,做成1.2m寬、高20cm的苗床。
2.4 苗期管理
當苗高5~7cm時,按株距3~4cm間苗,苗高10~15cm時,按株距6~8cm定苗。要及時中耕除草追肥,干旱時要灌水。夏秋之際,宜發生蚜蟲,須經常檢查及時防治,用0.5%~1.0%的樂果防治蚜蟲,效果良好。
2.5 造林
2.5.1 選地
黃菠蘿為陽性樹種,應選擇溝谷兩側,山腹部以下土壤比較肥沃、潮濕、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地進行造林。
2.5.2 整地
在選好的地塊上按330株/667m2栽植密度(株行距1m×2m)進行穴狀整地,穴的規格為50cm×50cm×40cm。
2.5.3 栽植時間
春秋栽植均可,秋季栽植在育苗當年上凍前進行,春季栽植在育苗后第二年春清明至谷雨進行。造林時,要剪去幼苗過長的根部,每穴1株,一填二提三踩,使根部舒展將土填平,踏實,澆水。
2.5.4 撫育管理
造林要連續撫育4~5年,及時除草及修枝。每年夏秋兩季要各除草1次,及時修枝除去多余萌條,對受機械損傷或由于樹梢枯干而有叢生傾向的幼樹,應進行平茬,平茬后要及時進行摘芽和定干。
3 病蟲害防治
黃斑裂孔是高度近視的嚴重并發癥,而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落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視網膜脫離,是由于黃斑全層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體經過此空到達視網膜神經上皮層造成的,而由于近視眼患者的眼軸較長等因素,變性區廣泛,近視患者形成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落(MHRD)。MHRD的手術治療主要是對于中心視力的保護,并且盡可能在解剖復位的基礎上提升和改善患者的視力。自上世紀70年代起,玻璃體切割術成為標準的治療MHRD的手術方法,并且能夠明顯的改善患者的視力,但是術后眼壓較高等并發癥也隨著出現。隨后有學者嘗試PPV聯合ILMP治療MHRD,其手術的復位率得到了提升。本文選取了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MHRD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玻璃體切割與內界膜剝離術聯合治療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落(MHRD)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35-62歲,平均年齡(45.6±8.4)歲,30眼,左眼14,右眼16,平均病程(6.5±3.1)個月,平均眼軸長度(29.5±1.41)mm;^察組中,男11例,女19例,年齡38-61歲,平均年齡(47.4±9.2)歲,31眼,左眼16,右眼15,平均病程(5.8±3.3)個月,平均眼軸長度(28.6±1.43)mm。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患眼和眼軸長度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常規眼部檢查,如眼壓、裂隙燈、BCVA、眼底照相等,術前給予抗菌藥物眼藥水3d以上。
對照組:在球后麻醉后按摩眼球3min,按23G穿刺刀行20°-30°斜形鞏膜穿刺,先行中央玻璃體切除,盡可能的切凈玻璃體后皮質,必要時給予重磅靚藍染色,同時注意撕脫膜的完整性,檢查周圍的視網膜,確定無病變后進行氣液交換,然后縫合傷口,消毒空氣玻璃體腔充填。
觀察組:在對照組手術的基礎上,術中先行玻璃體切除切割術,消除術后細胞的增值作用,剝離黃斑區內界膜,以中心凹為圓心進行連續撕除,充分的氣液交換后,笛針在黃斑裂孔前吸除視網膜下的液體,縫合傷口。
1.3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中的所有數據均由SPSS17.0進行處理,根據所觀察的實驗室指標及數據的不同和差異,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
2.試驗結果分析
觀察組中28眼達到愈合,對照組中21眼達到愈合。
經檢驗,眼壓升高和視野缺損組的P
3.討論
MHRD其形成的原因多與高度近視或者眼外傷有關,主要是指黃斑部視網膜由內界膜至光感受器細胞層發生的缺損,黃斑裂孔形成后,液化的剝離體經過此孔到達視網膜,造成視網膜的損害,視網膜損傷后,人們的視力會有所下降,嚴重的還會導致失明,并且多以女性多見[1]。并且一旦其裂孔形成,則自愈的能力和自行穩定的機會較小,因此在臨床中多采用手術治療。MHRD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萎縮孔,一般為圓形或者橢圓形,視網膜脫離,常無孔蓋膜的存在,MHRD的形成與發展與黃斑區玻璃體視網膜有關,因此使用玻璃體切割術可以使MHRD愈合[2]。視網膜內界膜是位于視網膜與玻璃體中間的一層透明薄膜,其在這發病機制中作為細胞增殖的支架,使纖維細胞等在視網膜表面增生,造成了黃斑裂孔的形成,因此近些年來很多醫生建議在手術中聯合剝離內界膜術,并且研究示其優于未剝離內界膜的手術[3]。
綜上所述,本實驗研究證實,PPV聯合ILMP治療MHRD不僅在解剖上有利于患者視網膜的修復,明顯的提高了視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沈燁宇,唐于榮,萬麗等.玻璃體切割與內界膜剝離術聯合治療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安徽醫學,2014,35(10):1352-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