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才華出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80后女孩“柏邦妮”是鳳毛麟角中的一個。
“柏邦妮”不是這個女孩的本名,她原叫張珊珊。改名不為其他,只為一部電影《邦妮與克萊德》。片中的柏邦妮雙手持槍,造型帥酷,性格頑強,寧死不屈,最后在燦爛陽光下,“身中167槍,生得美麗,死得壯麗。張珊珊為之動容,自此也叫“柏邦妮”。
柏邦妮愛美,愛“秀”,愛“炫”,既可以將自己打扮得有些妖魅,也能夠將自己安頓得凝重素樸,青春在她這里夭桃李、肆意怒放。
對美的敏感和熱烈也許源自母親的潛移默化、以身作則。一次,柏邦妮的母親高燒到神志不清,送她去醫院,她卻掙扎著站起來:不化妝,毋寧關門閉戶、纏綿病榻!這一幕已經鐫刻在柏邦妮的心上,她說:“母親對妝容的堅持,簡直就是一種了不起的生活態度:一個女人,無論如何,都要美麗驕傲地面對生活,高高地抬起自己的頭顱。”母親如此,女兒更使之發揮到花團錦簇、淋漓盡致。
這是個不好描述的女孩,也許不會掛一漏萬,但用一個句子描述她時,她也許會用十個句子來顛覆你。還是聽聽她自己對“柏邦妮”的描述吧:不怕鬼故事,看過,聽到葷段子反應不慢,知道言下之意。不以炫耀自己缺乏性常識為榮。不說“你討厭”,會說“沒勁,我跆你說一個”。同意紀伯倫的說法:男女雙方像是神廟前的柱子,彼此靠近,但并不互相重疊依靠……
這樣的女孩足夠許多人目瞪口呆,無法評判,只好保持緘默。
在柏邦妮身上,很早就被貼上“叛逆”的標簽。
高中時,她成績出眾,以“狀元”身份考入南京藝術學院。一年后,她竟來了個驚天大逆轉:退學,到北京電影學院當旁聽生!老師的教導違了,同學的勸告違了。父母之命也違了,柏邦妮只帶回12捆書和4個編織袋,成為學校歷史上自動退學第一人。
從老家連云港漂泊到首善之區,她像一只將自己打扮成白天鵝的丑小鴨,交1萬塊的昂貴學費,住北影廠每天15塊的招待所,逃一切自以為沒有價值的課,聽一切自我感覺良好的課,背英語單詞到深夜兩點。過一天看4部電影的生活……她似乎比所有的頹廢少年都另類,也比所有的天才都勤奮。
她在網絡上如魚得水,“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瀟灑驚艷。她在網絡上寫了一封家書《寫給妹妹的一封信》,落個大紅大紫,幾乎“天下誰人不識君”。
2003年9月,伯樂前來邀請千里馬撰寫一個電視劇劇本。已上大三的柏邦妮說好啊,不寫劇本的旁聽生,不是北京電影學院的高才生。她動手寫的竟不是青春偶像劇、現代都市劇,而是穿過歷史煙云,將《水滸傳》里的一個英雄好漢拉來,讓他演繹了長達30集的《浪子燕青》。
她才華橫溢,寫作的速度快如閃電,不愧是千里馬。
一個半月,工程竣了。再一個半月,經6遍修改,放在自己眼里,也夠完美了,那就交給導演吧。
導演說:你請了吧?極限是一日1萬字,你――或者你的,一日2.5萬字,非神莫為!
柏邦妮沒有為自己“申辯”。導演的滿意都寫在臉上,再說,純屬多余。
20萬稿酬全給了父母,讓他們住進寬敞舒服的新房子。個性飛揚柏邦妮,依然是至孝乖女張珊珊。
自此,業內人熟知自己請自己當的才女柏邦妮。更多的人前來約她寫劇本,她毫不客氣,也毫不“善待”自己,照單接下,一部接一部地寫,從都市言情劇到古裝武俠劇,再到民國土匪劇,她幾乎無所不愛,無所不能。她創作的電影劇本《黃土謠》,頗受好評,該電影被譽為“中國大地上最后的神話”。
寫劇本、開專欄、開博客、采訪明星大腕,柏邦妮馬不停蹄,天女散花,體內竟有驚人的精力、智力,如涌泉般,汩汩不絕。
2006年,四年旁聽,修成正果,柏邦妮“轉正”為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在讀研究生。
2008年3月,柏邦妮突然接到一個神秘電話,竟是《紅樓夢》籌備小組的電話,稱導演李少紅邀請她和另外8位年輕編劇組成“青之隊”,合寫新版《紅樓夢》劇本。
天上砸下一個金蛋,對于柏邦妮來說,既是幸運之蛋,也是應有之蛋。她鄭重地答應下來。如立軍令狀,熱血沸騰,壯志滿懷。
她負責的劇集最多,一共8集,其中更有全劇的部分“黛死釵嫁”。一方面要忠于原著,另一方面要按照導演的要求體現一種“凄慘而壯美”,柏邦妮第一次感覺到什么叫挑戰自我、跨越自我,想到真正的柏邦妮在片中寧死不屈的一幕,她的力量漸漸彌漫全身,以一顆青春天然的心靈款款走進曼妙旖旎的大觀園……
那一段日子。柏邦妮如破繭蝴蝶,有疼痛,更有快樂,她既寫得行云流水,又寫得危樓高聳,既寫得千鈞一發,又寫得豁然開朗,既寫得春光明媚,又寫得冰天雪地……沒有一刻是悠閑自在的,投有一天是隨波逐流的。
科技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唯有科技的不斷進步,才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推動中國的民族復興。
科技綻放多彩之花,為我們的生活增色添彩。一百多年前,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彩色的華燈代替蠟燭,重新定義了世界的顏色。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語言了黑洞,為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增添了多彩的幻想。如今人們生活在絢麗多彩的世界,身著色澤鮮艷的服飾,與形形的人產生聯系,腦海中充斥著五彩斑斕的美好想象,皆得益于科技之發展。
科技綻放真理之花,為我們探求世界的本質。如今人們對神話的崇敬,起初大多源于因不可知而產生的恐懼。人們不識火便畏火,便想象是上帝賜火造福人類;人們不識蛇馬,因畏懼而創造神龍,保佑四方。科學技術的進步,帶我們領略了世界不可知的本質。哥白尼的地心說,動搖了人們宗教的迷信認知,地圓說推動了世界航海版圖的變化,霍金的黑洞破解打破了人們對黑洞秘密,對真理探索熱情。如今人們能夠沖破封建迷信思想,破除對不可知事物的恐懼,追尋真理,崇尚科學,皆得益于科技的進步。
科技綻放夢想之花,圓夢人類事業。19年四月,由全球二百多位科學家參與完成的首張黑洞照片。從此,人們將不再由陸地癡癡仰望星空,進而可以真實地看到黑洞的內在,完成了人類一百多年來對黑洞的無限癡迷,人們對黑洞的認識也不再停留于幻想。這之中,中國科學家對其成果貢獻突出,中國科技對世界科技的貢獻卓越。近年來,中國科技飛速發展。嫦娥上天,蛟龍入海,天眼神通,使得中國人近年來“上九天攬月,下五湖捉鱉”的夢想成為現實。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科技為我們搭建了橋梁。
今日,我們仍需不斷探索。盛開科技之花;今時,我們仍需不斷奮斗,圓我中華之夢。科技強國之路艱難險阻,仍需每一個中華子女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養,促進全面發展,綻放科技之花,推動民族復興,出彩中國榮耀。
一、注重新知識的應用吸收
化學幫助人類更好地解決能源、農業、衣著、環保、醫療、交通等生產和生活的重大問題,化學與材料科學、農業生產等的聯系緊密。故化學教育要跟上現代化的步伐,就應該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把這些新的知識放到教材中。
當代社會發展中,材料的進步是個重要標志。新教材用一定篇幅編入了這方面的有關知識。例如,化學與生活這一單元中加入有機合成材料,向我們展示了材料的性能和他們在現代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源是維持社會發展的物質條件,發展農業、工業、國防科學技術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有充足的能源。面對新形勢,常規能源已無法滿足需要,急需解決提高常規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探索開發新型能源兩大問題。
環保已成為當前和未來一項全球性的重大課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整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已列為國策。教材在很多章節都介紹了有關環保的知識。如增加了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臭氧層的作用和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并且總結了空氣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危害等內容。在煤和石油的章節中既介紹了石油和煤形成及成分,還同時指出了燃燒的負面影響。這樣的安排使學生充分了解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關系,認識到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和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注重各學科間的聯系
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能源、環境等一些問題都比較具有綜合性,不能嚴格歸屬某一學科領域。舊版各科教材分科嚴密,但缺少必要的橫向聯系。學生不易從整體上來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但新教材注意了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滲透。例如,在介紹二氧化碳的用途時還提到了物理學中升華的內容,在能源問題中提到了水利發電這方面的物理知識。
三、切實進行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學習初中化學,學生有兩個需要:繼續深造和以后就業,新教材考慮到了這兩點,從而確定了以下能力訓練要點。
1、培養一定的觀察力。
觀察能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確的認識事物的能力。通過全面、細致的觀察可以使學生獲得全面、完整的感性信息,它是記憶和表達的基礎和前提。新版初中化學教材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讓學生養成自覺觀察的習慣。如教材的序言從開始就傳遞給學生今天的學習與明天的需要有關系的思想。重視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全書中一些配合教學內容的演示實驗如:“木炭,鐵絲,硫粉在氧氣中燃燒”、“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等,對于深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是十分必要的。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智力活動的核心,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聯想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開拓學生的思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初中化學教材保持了相對獨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安排上,保留了適當的知識面,側重介紹了O、C幾種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突出物質性質、用途、制法、檢驗、驗證等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理解物質的性質、結構與用途三者的聯系,對某一具體的物質,教材是以該物質的化學性質為重點,以此帶動物質的制取,用途等知識的介紹。這樣有助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提高思維能力。
教材適時介紹了化學理論和概念的發展,使學生充分理解其正確性和絕對意義,進而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每一章節結束還對知識進行連線成網,使學生系統地將知識總結起來。
3、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中學生不僅要會操作實驗,還要會制簡單的教具和利用代用品,這就要求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對于該能力的培養教材是從下面的舉措落實的:一是增加動手實驗的機會。書中有部分實驗的用具專業性不強,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一些廢品進行試驗。這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及創新能力。二是確定實驗內容的多樣性。僅以學生實驗為例,新教材中就有以下幾種實驗:物質制取性質實驗;課外家庭實驗;基本操作實驗;選做實驗。
4、訓練學生的表述能力。
培養語言表述能力是我國素質教育的任務之一。這就成為了各科教學的共同任務。新教材中設置了很多討論,資料,選學等欄目,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練習、組織學生討論、講述化學史等方式訓練學生的表述能力。
5、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知識更新快速的今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們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新教材很多內容都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設置的。學習活動欄目多樣,編寫形式活潑,圖文并茂。
關鍵詞:創造性;合理;運用;初中化學
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教師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對教材的領悟程度直接關系到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程度。教師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要站在較高的角度去研究教材,要認真分析、研究和判斷學生學習時可能遇到的“盲點”。對化學知識體系既有理論的理解,又能與生活、生產相聯系,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并利用自身的經驗,發揮專業優勢,充實相關信息,精心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樂學、好學和會學化學課程,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發揮化學教材的最大價值。
教師要將“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這才是新課程標準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屬,就是教師要創造性的處理和運用教材,使教師在學生與教材間真正起到橋梁作用,更好地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下面就創造性處理和運用教材,談談幾點體會,敬請各位同仁指導。
一、“通覽”教材
“通覽”教材首先能綜觀化學教科書的知識體系全局,明確教材布局的邏輯系統。更能全盤巧妙的安排教學進度,不會在教學中出現安排不合理現象,積極引導學生知道化學教材重點知識是在什么基礎上被提出來的,它又能為后面的哪些內容做好充分準備。否則,不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更不能貫穿教材的內在聯系。“通覽”教材是正確處理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覽”教材有助于教師講課時分清主次,突出重點。“通覽”教材,應防止兩種情況:其一防止走馬觀花,一味瀏覽,結果印象不深,所獲無幾;其二是細嚼慢咽,玩味不已,結果時間精力有限。這樣操作的不良結果則是:前者是有名無實,后者是得不償失。因此,“通覽”教材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課程教學時間和學生群體精力,明確“通覽”的目的,確定“通覽”的重點。
二、“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意味著教師對教材要了如指掌,在教師的心中明朗透亮。只有吃透了教材,在處理教材時,才能做到“懂”、“透”、“化”,才能做到“以己之昭昭,示人昭昭”。“化”是指求得甚解,能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感情、理性思維、藝術思維高度融合在一起。要做到“吃透”教材,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結構。初中化學強調要從學生經驗出發,要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和科技的確展,要幫助學生通過化學的學習掌握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觀念、基本方法,提高科學素養。
三、“用活”教材
“用活”教材是新課程背景下所提出來的全新理念,它賦予了教師駕馭新教材的靈活性。從宏觀的角度講“用教材教”意味著不僅是教書本知識,而且是哺育人成長;從微觀角度講“用教材教”意味著引領學生與教材文本對話,并從中汲取精神營養。即做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教”。
(一)組織新教材的內容形成鏈式問題,實行“問題化”。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問才能啟發學生主動探索,才能使我們的化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制造懸念、巧設疑問,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銳感,培養他們質疑和答疑的能力,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問題”來驅動學生進行學習,師生之間形式的也都是“問題”互動,以此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使教材的教學“情境化”。奧蘇伯爾學習理論認為: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產生認識“需要的心理傾向,就能激發學習動機”。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依托教材的內容,創設一些真實典型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的學習置于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首先場景的創設可以使教材原有抽象的概念、微觀化和符號化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直觀,縮短時空距離,有利于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學習中創設一些真實典型的生活場景,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其次,真實場景將聲音、圖像、色彩等各種信息,以及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機鑲嵌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這樣的整體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利于很快激發起強烈的學習熱情,形成無意識的心理傾向,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備學生,對新教材的處理要講究“藝術性”、凸現教師個性和教學風格,要做到“心中有方法,手中有特色”。
四、“充實”教材
(一)新課程標準下的實驗教科書實行彈性設計,這給教師留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備教材時,要立足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跳出教材,要創造性地處理和運用教材,加強課內外的聯系,遵循課外服務于課內,課外知識是對課內的充實和延伸。
關鍵詞:極限飛盤運動;教材化改造;教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9-0064-02
極限飛盤運動是一項緊張激烈、無身體接觸的團隊比賽項目,現在已經演變成一項融合了許多運動特點的戶外運動。玩家通過各種戰術方式的跑動、傳遞飛盤,讓自己的隊友在得分區接盤達陣,從而得分。為了贏得比賽,飛盤運動員通常需要具備良好的速度、判斷力和技巧,同時,極限飛盤是一項沒有身體接觸,自我判罰的體育運動。每個參賽的隊員都有責任管理和遵守規則。遵從“極限飛盤精神”,每個隊員自覺、公正、公平的進行比賽,很好的體現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2011版)提出的“野蠻身體和文明精神”的體育課堂要求,從而踐行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活動朝氣蓬勃并且行為規范。
這項運動很獨特,比賽中要求運動員自己在場上進行裁決。若有爭議則互相討論解決,要實現這種裁判方式,運動員之間必須相互尊重、理解,服從共同裁決。這種“尊重、理解、服從”被稱為“極限飛盤的精神”。極限飛盤的精神和自判,適用于這項體育運動的所有級別,包括全國和世界錦標賽。
一、飛盤基本握法
二、極限飛盤運動與田徑教材水平四整合
1.極限飛盤的快攻與田徑的加速跑相整合
極限飛盤運動的快攻分為長傳快攻和短傳快攻。通過長傳快攻發展加速能力,短傳快攻發展學生快速跑的能力,變向跑急停急起全方位加速的能力,對玩家的靈敏素質要求很高。例如:在極限飛盤接盤練習1中,我們采取同向一拋一直線跑動接盤練習發展學生加速跑能力。
這項訓練需要一整塊場地。A是擲盤者,B是跑動者。跑位者直線背向擲盤者跑15~20米,停下來,轉身跑向擲盤者。擲盤者恰好在跑動者停下來時扔出飛盤,當跑動者轉過身來時盤會恰好飛到那兒。跑動者接住飛盤放下,然后A慢跑到放盤處撿起飛盤一次推進至場地底線然后交換。
2.極限飛盤的邊路進攻與彎道跑的技術相結合
由于極限飛盤中的傳切配合經常需要進攻方繞過防守方接應飛盤,在比賽中大部分學生都集中在場地中間,因此選擇邊路進攻至達陣得分區,然后突然高速彎道變向接應直線傳盤,這和田徑的彎道跑技術極其相似,而且可以左轉彎跑或右轉彎跑更有利于學生對田徑技術的學習和理解應用。例如:在極限飛盤接盤練習中,我們采取一拋一向左(右)圓弧跑接盤練習發展學生的彎道跑技術。
練習人數:不限組數,每組三人、一個飛盤。著重技能:擲盤,傳盤領跑,復位,跑動中接盤,快速出盤。說明:一開始三位選手相距5~7米站立在得分區內。中間選手(B)最先擲盤,將盤傳給外側的一位選手(C)。
3.極限飛盤突破和防突破與變向、變速跑相結合
突破與防突破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進攻隊員為了突破對方的防守常采用變向、變速跑來進行;而防守隊員為了防住對手,也應采用更快的速度來阻礙對方,這和變向跑、變速跑練習吻合,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加速跑能力。同時,在游戲中不停地攻防轉換還能很好的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例如:在極限飛盤攻防轉換接盤練習中,我們利用突然變向跑接盤練習發展學生變向、變速跑的應變能力。
(實線表示跑位,虛線表示傳盤)某一隊列(圖5中是左下角隊列)的第一個人從隊列前端開始往外側跑位,然后再朝內側跑。過一會兒,擲盤者向跑位者將要跑到的位置傳盤(這種情況下是正手),在接盤瞬間圖左上角橫排列隊的第一人向右上加速跑至B點然后突然變向跑接C點處傳來的飛盤。
(實線表示跑位,虛線表示傳盤)X隊(圖下方一路縱隊);O隊(圖右上方呈弧形列隊)。第一個X玩家將盤擲向第一個O玩家,然后背向他去跑位,再折返跑向他(這時第一個O玩家要回傳飛盤給跑位的這個X玩家)。然后第一個X玩家傳盤給第二個O玩家,重復跑位路線,第二個X同上依次連續完成折返跑接盤。
4.多樣的投擲飛盤技術更加豐富了初中(水平四)田徑系列教材中投擲項目的教學內容
在極限飛盤校本教程中掌握投擲與傳盤的基本要領至關重要,當我們傳遞飛盤時,要面向自己的投擲目標,并向前邁出一步,或者至少將自己的重心由后腿轉移到前腿上, 同時注意力集中在肩、大臂、前臂、手腕、手指直至飛盤出手,隨后身體作順勢動作,甩動手腕增加飛盤在出手時的旋轉,同時調整好出盤的角度,很好的發展了學生多種投擲的能力,特別是投擲的爆發力、協調性。
例如:反手投擲是最基礎的投擲方法,扇形法或拳式握法皆宜。開始練習時, 面向目標向左轉身側身站立,手持飛盤,由身體側邊揮盤投擲出手, 投擲時手臂發力的控制, 必須充分掌握飛盤飛行力學的要領,也就是必須協調的運用臂力與腕力。
正手投擲:同樣也是基本投擲法,面向目標側身站立,手持飛盤,大拇指置于盤面,食指和中指抵住盤內緣,無名指小指合并,貼靠盤外緣,向著目標擺動手臂并震動手腕, 透過中指傳遞腕力投出飛盤。這一動作極其類似于抽打毛巾。
多航道投擲法:反手直盤——直線傳遞、反手小彎——小弧線滾彎傳遞、反手大彎——大弧線 滾彎傳遞、反手切盤——拋物線 滾盤傳遞、反手倒盤、正手直盤、正手小彎、正手大彎、正手切盤、正手倒盤——頂上傳遞 (一般使用正手顛倒盤,亦可使用反手顛倒盤. 其它尚有橄欖球式及背后式) 。
例5
方法1:二人傳接訓練
練習人數:不限組數,每組一對選手、一個飛盤。著重技能:擲盤,接盤和軸轉。說明:兩位選手相距10米站立,互相擲盤,用上軸轉和擲盤技術,準確性很重要。接盤者不一定要跑動去接盤。建議:如果有風,選手可以站近一點。
方法2:三角訓練
練習人數:不限組數,三人一組,每組一個飛盤。著重技能:擲盤,接盤,軸轉。說明:與二人傳接練習相同。但是要三人彼此相距10米站成三角。建議:與二人傳接練習相同,也要從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分別進行擲盤。
用角標識出一個盒子(正方形區域),X隊列上的第一個人向外側跑位,然后折回來跑向盒子中心,O隊列的第一個人將盤擲向盒子的正中,讓X隊列上的玩家跑動著去追接飛盤。然后O隊列的第一個人往外側跑位,然后折向內側,跑動中接X隊擲來的飛盤,依次開展跑動接盤練習。
5.跳起接盤與跳高、跳遠相結合
極限飛盤與很多球類運動相通,要想取勝,制高點的控制很重要,起跳高位接盤和田徑中的跳躍起跳技術相似,能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
隊員每人手上3~4個飛盤一個接一個的向B區拋高遠盤,隊員在限定時間內盡量多的跑動起跳接盤,組內隊員依次練習比賽,看誰在限定時間內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