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滴水穿石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從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課文舉了三個名人的事例,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美國發明家愛迪生,著名書畫家齊白石,他們的事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正是因為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所以才能把石塊滴穿。古今中外許多的名人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著名鋼琴家朗朗,兩歲的時候,被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的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所吸引,對鋼琴家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也有這么一雙神奇的手,成為一位鋼琴家。于是,他為了自己的夢想,從小就勤奮刻苦練琴,每天堅持練8個小時,從不放棄。正是因為他有這種堅持不懈,不怕辛苦,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才成為了著名的鋼琴家。
我也想到了我堅持不懈而取得成功的事兒:我做數學作業時,碰到了有一題不會,于是我就在那兒絞盡腦汁的想,可是怎么也不會,我心里想:我一定要把這道題目算出來。于是,我拿出草稿本,在紙上一遍又一遍的列式計算,一次又一次的分析這道題,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終于解決了這道題。每天,我還堅持讀20分鐘的課外書,背20分鐘的英語。如果老師說第二天要默詞,我就會在家里先默一遍。雙休日的時候,我還堅持做閱讀理解。我要繼續堅持下去,這樣,我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滴水穿石的精神讓李時珍編撰出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滴水穿石的精神讓愛迪生創造了數不清的生活用品;滴水穿石的精神讓白石老人的繪畫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滴水穿石的精神讓我們憧得了持之以恒,目標專一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最近,我們學完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從前,我也讀過類似的課文。不過,我覺得這種課文既無趣又難理解。可是,這一次,我被觸動了。我深刻地了解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有多么重要。通過這三位名人,我體會到成功前必須專注、刻苦。三位名人的例子讓我思緒萬千……
在兩年級暑假,我上了一個數學補習班。在補習班里,我們要讀很多東西,要背很多東西。這需要很大的功夫。有一些同學半途而廢,退學了。我也免不了有這樣的想法。那時,我真的很糾結。不過,為了學好數學,我堅持!我在一次次跌倒中汲取了教訓,在一次次成功中明白了道理。我就是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不是吹噓,現在在學校里我的數學成績還是有進步的呢!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會碰到許多事,會遇到許多困難。當然,如果你半途而廢,此事就會變得難上加難。不過只要你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這事就會變得簡單,你就會無往不勝!
江蘇南京玄武區北京東路小學五年級:北小之友
一、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使之樂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兒童喜歡圖文并茂的注音讀物,特別是童話、寓言及關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讀物。他們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講給別人聽。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不僅要是此類讀物的熱心讀者,而且要積極推薦,引導學生去閱讀。中高年級則應將學生的興趣引至名人傳記和科普類讀物上,結合語文課的學習,相機推薦適合他們“口味”的書目,鼓勵他們課后自由閱讀。
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冰心、魯迅、季羨林、、葉圣陶等名人,教學生以他們為榜樣,熱愛讀書,爭取成為名人,從而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樂于進取。
二、提示課外閱讀方法,使之會讀
課外閱讀既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又是課內閱讀的補充,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質量。
1.教給閱讀方法。
學生愛讀書不等于會讀書,還需加強指導。每節閱讀指導課上精讀一兩篇讀物,教會學生從整體入手分三步讀書:初讀,歸納主要內容;速讀,質疑解疑;細讀,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釋詞。告訴學生在自由閱讀時,不僅可以連讀、略讀,而且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去跳讀,如二年級能把200多頁的書在放學以后幾小時就看完,有的孩子就是挑最有趣的情節跳讀的。
2.明確閱讀要求。
讓學生明確不同體裁的讀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話、寓言重在明理;歷史故事重在明晰故事梗概;詩歌重在通過誦讀體會其意;科普讀物應明白書中的科學道理。還要求學生對各類文章中精彩的重點段,要理解、會背誦、會仿寫。這樣既能為寫作打下基礎,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3.養成良好的習慣。
必須注意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做好讀書筆記,要求學生隨時把文章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錄下來;好的詩文、語句、段落力求熟記成誦;對于一些讓自己感觸很深的,可以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寫成讀后感,使讀書筆記成為存儲知識的寶庫。
三、指導選擇課外讀物,使之想讀
國家雖然對出版物有明確規定,但形形的書刊仍在社會角落泛濫,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這就要求教師時常向學生推薦富有啟發、教育意義又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的書籍,讓學生與好書為伴,“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新課標中的語句)。
1.針對學生個性,選擇有益的課外讀物。
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要針對學生的個性,有選擇性地確定閱讀書籍。選擇教育部推薦的小學生讀物,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加強同課本的聯系。如學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滴水穿石的啟示》、《諾貝爾》等一組文章后,學生感受到了主人公那種不屈不饒、持之以恒、不向命運低頭的高尚品質,于是我推薦學生讀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并寫出讀后感,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選擇同課堂學習聯系緊密的文章閱讀,學習的效率事半功倍。
2.與時俱進,感受現代兒童文學的魅力。
浩瀚的歷史長河,留下許多適合兒童閱讀的經典、名篇,我們要引導孩子從中汲取豐厚的營養,但也別忘記與時俱進,引導孩子讀一讀現代兒童文學作品,讓孩子關注現代生活。于是我利用學校圖書室內的一些圖書資源,推薦孩子讀一讀現代感很強的,如黃蓓佳、楊紅櫻、曹文軒等的作品,如《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班長上臺》……這些小說曲折的故事情節、主人翁豐富的內心世界很容易吸引孩子。學生和小說中主人公共處一個時代,經歷同樣的事情,在情感上極易產生共鳴。
在讀好《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名著及其它名著的同時,也要讀一讀現代兒童小說,感受時代的氣息。
3.背誦古詩詞,感受詩詞魅力。
關鍵詞:小學課外閱讀閱讀興趣與方法與課內閱讀有機結合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延伸課堂教學、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審美情趣、構建多維的思維空間的重要途徑。著名語文教育家呂淑湘先生曾講過:“語文學習,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同聲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過寫作經驗,他也這樣說,哪有什么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名人名家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怎能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漲的孩子們?由此可見,閱讀對于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閱讀是每個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那么,我們該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效地組織孩子們進行廣泛的閱讀,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為孩子們導航,讓
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愛”作主
1、自由的閱讀時空,才能讓學生快樂飛翔。
任何活動,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的雙重作用,首先,我們應讓孩子根據興趣愛好自主地選擇閱讀內容,這包括學生的自主購書。每次看到孩子捧著自己選的書興高采烈地帶進學生時,臉上寫滿了對書的渴望與熱愛,此時的閱讀,完全是“我要讀,我想讀”。 其次,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地選擇閱讀方式。孩子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帶著不同的生活積累和智力背景走進閱讀,根據自己的閱讀積累來感悟閱讀材料,支持他們有個性的獨立閱讀,鼓勵批判性的有創見的閱讀,珍視他們的獨特感受,使孩子在精神上、個性上得到充分的發展。第三,每天擠出一個自由支配的閱讀時間給學生。每天下午上課前半小時我就把時間讓給學生,讓他們看自己帶來的書,讓他們“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第四,盡量創設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書海中暢游。
2、老師積極參與,是學生快樂閱讀的動力。
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語文學習。所以,我特別注意與學生間的互動,也作為自己吸收新知識的契機。一是共同感悟,和他們一起讀,一起聊,一起辯,一起爭,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是重視的、積極的,更感受到老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二是對學生的閱讀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體會到閱讀不但開闊了自己的視野,還可能獲得閱讀之外的尊重和快樂!三是共同打造“班級閱讀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師生合力打造的“閱讀文化”,能深刻地影響著閱讀活動向更深層次的推進 。如教師和學生人人拿出自己喜愛的幾本書,在班級組建“小小圖書館”;師生共同輯錄一些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張貼上墻,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這種濃郁的書香將引領學生踏上與書為伴的人生之路。
二、多樣方法指導,授之以“漁”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就好比給了學生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面對浩瀚的課外語文信息,小學生怎樣才能高效地汲取營養,擴大知識面,積累語言,提高寫作能力呢?這需要教師在閱讀方法上予以適當的指導。
1、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
(1)作記號
將閱讀材料中關鍵的或特別優美的詞、句、段進行圈點勾劃以加深印象。
(2)摘錄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摘抄優美的詞、句、段于筆記本上,經常翻閱,從中學到作者遣詞造句和描寫事物的方法,對自己作文大有益處。
(3)寫體會
有些文章讀后特別令人感動,這時候可以將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 ,這樣既能加深對原文的理解,又練了筆,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4)撰寫提綱
有些文章篇幅較長,語言文字相對平淡,但結構獨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內容后整理出提綱來,從中可學到作者謀篇布局的辦法,供日后參考。
(5)精讀與瀏覽
對閱讀材料,我們要有選擇地閱讀,特別是閱讀長篇大作時,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瀏覽,把握整體;讀到精彩處,則放慢速度精研細讀,認真領會。
閱讀方法很多,我們要注重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書籍、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2、教會學生基本的積累方法。
要想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到實效,就要教會學生從書中汲取精華,學會積累。
(1)賞讀成誦。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喜歡的、文質兼美的短文、片斷,要出聲、入情賞讀,直至誦記于心。比如定期開展班級美文誦讀活動,評出“誦讀之星”。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賞讀成誦的積極性。
(2)做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是記憶的儲存器,資料的倉庫,思考的激發器,創造的發源地。因此,要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包括摘錄優美、精彩的語句、片斷,編寫提綱,寫讀后感等,這種讀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到了小學高年級,教師應該注重指導學生寫讀后感。
(3)編賞手抄報。通過范例引路,指導學生定期將自己閱讀中發現的優美文段編成“小報”,既有文字,又配插圖,有圖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會愛上讀書,而且會愛讀好書。每個學期,我結合學校開展的各類讀書活動,結合校本課程、本班學生的閱讀情況,根據課外閱讀目標的指向,定期指導學生編制有主題的手抄報,如《環保報》、《慶六一》、《乘上詩歌的翅膀》、《慶祝國慶》、《名著點擊》等,這樣學生便有了明確的閱讀目標,有針對性又便于指導。。
三、課內閱讀和課外閱有機結合
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好比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兩者之間以課內閱讀拓展課外閱讀,以課外閱讀完善課內閱讀,才能使閱讀教學和諧發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總之,學生們只有“兩翼俱豐”,才會飛翔。
語文教材編排的特點之一是以一定的教育主題,按單元劃分教學內容,針對這一特點,我將課外閱讀與單元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閱讀和本主題相關的課外讀物,減少課外閱讀的盲目性。例如: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是“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圍繞這一主題,我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楊紅纓校園系列《淘氣包馬小跳》等作品,引導學生走入繽紛的童年時代,一起體驗成長的喜怒哀樂。
有人說讀書是一種享受,有人說讀書是一種牽掛,也有人說讀書是對生活的感悟。對小學生來說,讀書是一種學習、一種積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老師要善做學生讀書的引路人,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里自由遨游。
參考文獻:
1、王曉平《小學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研究》
2、《讓閱讀更有效――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中國少年兒童音像電子出版 )
關鍵詞:閱讀;悅讀;美育;閱讀方法和技巧;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6-0166-02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閱讀是很不簡單的,學者大有可學,教者大有可教”。閱讀能力是衡量學生掌握英語綜合能力的一項重要標志。所以,作為學生要學習閱讀、學會閱讀。然而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普遍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表現為: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遇到新單詞或新句式產生畏懼感,覺得束手無策,思路混亂,對閱讀的內容缺乏深層次的理解,最終導致缺乏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尋找一種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促進說、讀、寫方面發展的教學方法。現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作法和體會。
一、將美育融入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興趣
這里談的美育指的是引導學生去發現英語語言的美,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是美的享受,變苦學為樂學。教師可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的各種美,如表現美:A是金字塔,是進取;J是魚鉤,是等待。Q是氣球,是夢想。S是曲線,是優美。字母成語grab some Z's,在漫畫中常用Z來表示打呼嚕,所以為“打瞌睡”的意思。成語day by day,hand in hand等,以“by”或“in”為軸對稱,給人以視覺的美。教師可指導學生課后自行總結搜集類似的表現美,并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于課堂之中,使課堂融于一種美的傳播。相信學生定會在這種美的感受中愛上這一語言,從而樂于接近它,樂于去閱讀它。英語語言除了擁有其表現美之外,還有韻律之美、詼諧之美和含蓄之美等。如Love me,love my dog.No seat,no sweet.兩兩對仗,簡明和諧,展示了韻律美;“go to sleep forever”代替“die”;“the aged”代替“the old”表達了一種尊重,具含蓄之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善于發現這些美。
二、精心選擇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注意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只有閱讀內容與他們的情感趨向發生了碰撞,他們才樂于接受,從而樂于去讀。21世紀英語報、瘋狂英語Teens、English Square等雜志、報刊,版面設計活力四射,內容新穎鮮活,緊跟時代脈搏,語言簡潔明了生動,不失為學生訓練閱讀能力的最佳資源。
三、精心設計閱讀過程,變英語閱讀為英語悅讀
英語的閱讀過程是培養學生獲取文章信息的心理認知過程,從而達到鞏固和運用英語知識的目的,提高英語語言的能力。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好閱讀的每一過程,有效排除學生對遇見新單詞新句式所產生的恐懼感,克服他們煩躁的心理障礙,引導他們進行英語悅讀。
1.有效選擇閱讀文章,在心理上先對文章內容有親近感。以21世紀英文報為例,報紙的內容題材體裁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戰爭、文化、科技、人文、人物、娛樂及情感交流等,學生感興趣的題材會因人而異。教師可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該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題材文章閱讀,從而快而準地捕獲文中信息。如喜好運動的學生會很快在頭版文章或運動休閑欄目中通過閱讀介紹澳網冠軍李娜的文章,記憶了game(賽),set(盤),score(分),inside(線內),outside(線外)等詞匯以及game point(局點),match point(賽點),winner(制勝球),service winner(發球直接得分)等術語。同樣,喜好音樂的同學也對folk(民謠),rap(說唱),rock(搖滾),lyrics(歌詞)等詞匯和pop concert(流行演唱會),dance music(舞曲),hard rock(硬搖滾),nonmainstream(非主流)等表達耳熟能詳。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通過理解文章的新聞故事,獲取了課本知識以外的信息,開拓了視野,從中領略到閱讀的無限魅力,從而提升了閱讀興趣。
2.教會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有效提高閱讀能力。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把學習方法轉化為學習能力。初中學生進行文章閱讀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猜、摘、寫”三部曲。所謂的“猜”就是學生根據構詞法,語法結構或上下文去猜測詞義,特別是文章中的熟詞新義現象,讓學生感悟到單詞豐富的內涵只有在語言環境中才能得以準確體現。這也是學生閱讀理解的必備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也可適時地開展一些猜詞游戲和猜詞比賽,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其次是“摘”,即摘錄文章的好詞好句,教師可定時組織學生在課堂上show一番,達到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目的。再次就是“寫”。經過一段時間的摘錄學習后,學生的快樂體驗使他們漸漸樹立起信心。教師應適時把握這一時機,引導學生寫三言兩語的讀后感、簡短評論、心得體會。這為學生今后的寫作奠定了語言基礎,也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
3.引導學生注意閱讀技巧,有效提高閱讀速度。首先,讓學生會讀懂文章標題。英文文章標題通常省略主語、謂語、冠詞等。教師可試著讓學生補全標題省略的部分。其次,抓文章的開首語(或段)和結束語(或段)。因為它們往往體現了文章的主旨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寫作風格、口吻或語氣等。至于文章的細節,點撥學生用“略讀或跳讀”的方法,抓關鍵詞快速讀完,由此來提高閱讀速度。
4.創設氛圍反饋閱讀成果,讓學生感受閱讀所帶來的成功美。教師可組織學生將閱讀材料做為值日報告的素材來源,同時,利用英語墻報、英語角、學習園地和英語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讓學生在愉悅中享受英語閱讀所帶來的成功美。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對一些文章進行改寫或續寫,也可根據內容特點進行縮寫或擴寫,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融合起來,提高和培養學生兩方面的技能,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四、在閱讀教學中注入文化意識的傳授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的閱讀教學遠非簡單的詞匯和語法理解,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了解背景知識、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培養文化的敏感性是提高英語閱讀效率的非語言制約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文化意識的滲透,讓學生不為閱讀而閱讀,而是通過閱讀真正閱有所得,悅在讀中。再以閱讀《21世紀報》為例。報紙內容極具時效性,所以2012年的很多文章篇目當然離不開倫敦奧運這一主題。教師可借助音影像資料,引導學生了解奧運起源、奧運的發展、逸聞趣事、奧運精神等等,使得學生對閱讀對象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增強對文章的親近感,克服閱前的緊張感和浮躁感。
潤物細無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滴水穿石的功效。作為教師本身,也應做到博覽群書,拓寬視野,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和專業水平,才能鑄就自己為學生學習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揮者和管理者,帶領學生從英語閱讀走向英語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