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縣政府部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以后,我單位非常重視,立即開會研究,學習上級文件,認真組織規劃,現將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成立領導機構
農業農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專班,實行責任分工,通過收集資料,下鄉調研,征求意見,開門問策,進行科學謀劃。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據縣政府“十四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工作的規劃思路是: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以項目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特色產業發展、深化農村改革為重點,以“6個提高”為目標(1、提高農產品質量,2、提高產業效益,3、提高生產效率,4、提高農民素質,5、提高市場競爭力,6、提高農民收入),以“十大舉措”為抓手(1、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行動。2、實施高效種養業發展行動。3、實施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4、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行動。5、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行動。6、實施農業產業強鎮培育行動。7、實施數字農業建設行動。8、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9、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行動。10、實施農業科技支撐行動。)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三、工作開展情況
目前,“十四五”規劃初稿已出,全局集體討論了2次,征求意見稿已改了3次,初稿緊密結合《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河南省《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結合我縣特色優勢產業,結合鄉鎮、村、干部群眾的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初稿共分五個部分(一)指導思想;(二)發展目標;(三)發展方向(6化
1布局區域化,2生產標準化,3經營規模化,4發展產業化,5方式綠色化,6產品品牌化);(四)發展十大舉措;(五)保障措施;共計謀劃58個項目,其中動植物保護工程7項,農業生態環保工程1項,蠶菌業1項,人居環境8項,水產品2項,農業病蟲害防治2項,菜藍子工程2項,中藥材1項,現代農業7項,發展集體經濟2項,高標準農田2項,農產品冷鏈物流1項等,總投資xx億元。
四、存在問題:
(2019年7月31日)
我是**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現將**村7月份駐村幫扶工作做一簡單的匯報:
一、學習和工作開展情況
駐村幫扶隊按照近期縣鄉安排的百日沖刺“3+1”清零行動部署,立足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這一關鍵,有力推動了幫扶工作深入有效開展。
一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今年以來,駐村幫扶隊和村兩委班子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和美麗宜居農村建設,努力建設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管理有序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力求滿足農村群眾開展各類文化活動需要;配備了各類健身活動器材,讓村民在閑暇時增進鄰里關系,強身健體,特別是讓全村的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二是竭力宣傳法規政策,提高群眾知曉率。通過走訪農戶,了解民情村情,同時認真宣傳義務教育、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安全飲水等各項扶貧政策;此外還通過多種渠道,利用大喇叭、村務公開欄、印發傳單、墻面廣告宣傳等方式積極宣傳,增強致富動力,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
三是為了推動和諧美麗鄉村建設,成立了《五會》制度。為了強化群眾矛盾化解工作,維護鄉村和諧穩定。協助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建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選委員會》《村民協商理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綜治保安會》,專門負責全村一切事務,化解各類矛盾和糾紛,保持全村和諧穩定發展。
二、工作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隨著時間的推進,如今,我們即將迎來新的五年規劃。未來,__經濟保持怎樣速度,發展方式如何轉變,產業結構怎么優化,如何尋找創新發展的動力,如何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如何推動協調發展,“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如何實現,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扶貧開發如何確保“不讓一個掉隊”……這些是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必須認真回答的問題。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匯點,如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實際,科學規劃__五年后的發展,這是一個值得全鎮上下高度重視的議題。
“十二五”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緊緊圍繞全縣“一城、兩縣、三鄉、四基地”的總體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促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實現再上檔更進位的目標。據統計,2014年,全鎮農林漁牧業總產值20160萬元,比2012年增長 4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87.3元,比2012年增長40.9%;近三年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年平均增長21%。全鎮呈現出政治持續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發展態勢。
在鎮十三界黨代會上,我鎮提出了“依托三大優勢(廣闊的庫區水面資源優勢、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便利的水陸交通優勢),打造一區兩帶(一區:__天湖生態淡水養殖產業區,兩帶:天樂二級公路沿線萬畝名特優水果產業示范帶和村級公路沿線經濟生態示范帶),實施五大產業(核桃產業、名特優水果產業、庫區生態淡水養殖業、煙葉及食用菌產業、生態養生旅游業),建設美麗__(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建設“美麗__”)”的發展思路,并緊扣工作思路推進經濟社會各項建設,創建了__縣__萬畝核桃基地、__縣__花果山萬畝水果基地、__縣__萬畝生態淡水漁業養殖基地三大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三區、三園、七基地”的“三特”水果產業發展格局;積極參與申報自治區“城鎮建設百鎮示范工程”項目競選,成為首批自治區“百鎮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實施“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造血式“產業扶貧工作,四年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156人。通過全鎮人民的艱辛努力,5年前所提出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不斷得以實現。回顧上述歷程,我們深刻感知,自始至終堅持科學的發展思路,是我們能夠保持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的關鍵。
“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將全面進入“新常態”。在新常態經濟下,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結構繼續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這更要求我們認真發展趨勢,把握機遇,推進經濟的。總結__發展整體形勢和新的動能力量,我認為,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機遇:精準扶貧工作在全區深入開展,給__經濟帶來的成長機遇;下老經__至南丹高速公路建設提上建設日程,給__經濟帶來的提速機遇;__翻壩系統一期工程、__升船機工程、__電站林佑碼頭的開工,給__帶來的振興機遇;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建設進入深化實施階段,交蓮嶺風電項目有望在兩年內實現上馬,給__經濟帶來的轉型機遇。綜合分析,“十三五”將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為此,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辦大事,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堅持“重大項目立鎮(依托交連嶺風電項目,抓好百雄電站、巴象電站等重大能源項目,并推動完成百鎮建設等項目)、特色產業富鎮(大力發展“三特”產業、庫區淡水養殖產業、食用菌產業、生態旅游產業等特色產業,深入創建__5萬畝“三特”水果經濟示范帶,打造環__庫區生態經濟圈)、精準扶貧興鎮(依托精準扶貧工作,發揮兜底作用,實施產業扶貧及政策扶貧,確保5年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庫區移民穩鎮(發展庫區移民經濟,維護庫區穩定和諧)”的總體工作思路,主要抓好以下五大工作。
(一)以“三特”產業為主體,突出抓好經濟轉型發展。一是大力發展“三特”產業,繼續按照“鎮有示范片、村有示范點、屯有示范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深入開展鎮級千畝、村級百畝,屯級十畝的產業示范建設,要在今明兩年完成新種“三特”水果2萬畝,新增20個百畝以上的“三特”示范基地,打造__5萬畝名特優水果示范帶升級版;加大政策及技術扶持,結合“產業扶貧”工作,發揮整村干部技術員力量到各村屯指導群眾發展“三特”產業,形成大眾創業的新浪潮和大眾創新的新態勢;二是繼續加強產業基礎建設,圍繞“一區兩帶”布局,依托__市__縣“三特”水果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規劃,抓好巴相至八渡拓展區道路、八福碼頭、精品區節水灌溉等農業基礎項目建設,著重加強對農業產區的基礎投入,解決在土地整治、灌溉用水、批發交易等基礎設施上存在的薄弱環節,為創建__市__縣“三特”水果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奠定基礎;三是加大產業融合,繼續引進一批優質外地企業參與“三特”產業開發,對已進入我鎮的注冊“金太陽”、“宏毅”等企業給予一貫的政策扶持,促進龍頭企業的形成,加快土地向優質企業的流轉,推進形成“企業+基地+農業”的產業發展模式,全力延伸產業鏈條;積極借助微信平臺、電商渠道等互聯網+平臺,吸引外地客商到我鎮上門收購水果,擴寬需求市場,促進群眾穩定增收。
(二)以舉辦“桃李鮮花節”為契機,突出抓好生態旅
游產業。積極聯系縣旅游局,對“__桃李鮮花節”籌備方案進行優化,舉全鎮力量抓好節慶活動的舉辦工作;并依托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建設的東風,圍繞__鎮生態旅游產業規劃,抓好萬畝花果山生態農業觀光基地、濱湖生態旅游基地、天湖水上休閑運動基地以及天湖原生態國際養生度假區、、犀牛泉民俗文化旅游景區的“二區四基地”旅游項目建設,發展休閑垂釣、農事體驗、龍舟競賽等群眾喜好的旅游產品,建立新型生態旅游名鎮。(三)以庫區為最大潛力和動力,突出抓好移民綜合發展。著力發展庫區經濟,結合庫區移民土地淹沒長期補償政策的試點工作,抓好移民后期產業發展、生活補助,子女入學補助等扶持政策落實;抓好庫區產業建設,引導庫區移民發展核桃、“三特”水果、淡水養殖、食用菌等基地建設,爭取特色產業進庫區入農戶;繼續抓好庫區產業實用培訓和勞動技能培訓,爭取庫區勞力輸出,提升工資性收入;抓好庫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移民生產開發碼頭,移民安置點通屯道路項目,飲水項目等項目建設,提升庫區移民發展空間。
工作思路:構筑“五·三”工作新格局
1、提高三個新認識。即:(1)在貫徹落實扶貧和移民政策怎么想上有新認識;(2)在努力提高扶貧和移民工作水平怎么辦上有新認識;(3)在不斷改善貧困地區和移民安置區民生怎么干上有新認識。
2、完善三個新機制。即:(1)強化專項政策扶持、行業部門支持、社會力量幫扶新格局;(2)健全扶貧和移民工作績效考評、監督管理和工作考核新機制;(3)加快扶貧和移民工作法制化進程。
3、掀起三個新。即:(1)掀起輿論宣傳新;(2)掀起政策培訓新;(3)掀起深入調研新。
4、樹立三個新形象。即:(1)在建設朝氣蓬勃、奮發有為扶貧和移民干部隊伍上樹立新形象;(2)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上樹立新形象;(3)在堅持廉潔自律、反腐倡廉上樹立新形象。
5、開創三個新局面。即:(1)開創推進新階段扶貧和移民工作科學發展新局面;(2)開創落實新階段扶貧和移民惠民政策新局面;(3)開創促進貧困地區和移民安置區和諧穩定新局面。
主要任務:
一、扶貧開發工作任務。
1、打響改變連片特困地區面貌攻堅戰。2、打響加快貧困地區“三農”發展攻堅戰。3、打響扶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攻堅戰。4、打響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攻堅戰。5、打響提高貧困地區可持續自我發展能力攻堅戰
二、水庫移民工作任務。
1、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政策。2、推進移民后扶資金使用探索創新。3、提高移民示范村建設水平。4、做好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工作。5、加大三峽移民扶持力度。6、穩妥開展小型水庫移民解困工作。7、扎實做好移民穩定工作。
三、自身建設工作任務。
1、加強扶貧和移民部門黨的建設。2、加強扶貧和移民干部作風建設。3、加強扶貧和移民系統黨風廉政建設。4、加強扶貧和移民工作制度建設。5、加強扶貧和移民工作宣傳陣地建設6、加強扶貧和移民部門機關各項建設。
(江西省扶貧和移民辦)理思路抓項目 興產業贛州發展老區不等不靠
1月30日,龍年春節剛過,江西贛州市146個重大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正式拉開了贛南新一年抓項目擴投入、調結構促發展的序幕。
目前,贛州仍有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8個,省級扶持貧困村1119個。這次開工的項目涉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治理、民生工程等相關領域,投資總額超過350億元,建成后年產值預計將超過400億元。江西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說,2011年以來,贛州市圍繞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深入調查研究,理清發展思路,不等不靠,只爭朝夕,贛南發展振興工作正呈現有序、高效運轉的良好局面。
著眼于新一輪扶貧開發、促進贛南發展振興,贛州把自2010年12月以來開展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活動升級為常態化、全覆蓋工作。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春節期間,贛州組織市縣鄉三級萬名干部深入一線,既讓困難群眾過上歡樂祥和的“兩節”,也為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進行調研摸底、尋計問策。據介紹,贛州市將以此為依據,總結形成調查報告,為制定全市扶貧開發規劃綱要提供重要參考。當前,贛州市還會同江西省,聯合廣東、福建兩省,編制、推動“中央蘇區振興規劃”,以加快老區發展。
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現實,贛州抓緊謀劃推動一批重大交通項目。1月19日,歷時近兩年半建設的贛南大道宣告竣工。這條全長35.7公里的快速城市主干道,穿越11個鄉鎮20個村,串起了贛州中心城區、贛縣、南康三地的同城夢想。而在廣闊的鄉村,贛州也于去年實現了全市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把現代交通延伸到各個村組。
為發揮工業產業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贛州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大力延伸完善產業鏈,推動稀土、鎢等礦產產業向生產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及高端應用產品升級。春節前夕,贛州市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順利獲得批復認定。其中龍南、崇義、全南工業園將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贛縣工業園重點發展甜菊糖甙系列產品等生物產業。記者在贛南采訪時了解到,江鎢控股集團高鐵滑線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高強度銅鎂合金吊弦和承力索等6種新產品近日已經通過有關部門鑒定,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贛州孚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用錳酸鋰電池,可承擔混合動力汽車及電動大巴車等車型的動力輸出,技術水平亦處于世界領先。據悉,2011年,贛州新上類似高新技術產業項目24個,在金屬新材料、非金屬新材料、光電機一體化、綠色照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五大領域已形成較明顯的優勢產業集群。
項目、產業的良性互動,為贛南發展振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據統計,2011年贛州市實現生產總值1330億元,增長12.5%;全年財政總收入180.3億元,增長40.5%,增幅創歷史新高,居全省首位。
(經濟日報)尋烏果業“華麗轉身”為老區群眾脫貧創造條件
尋烏大力“強果富民”發展戰略,要按照“穩面積、提質量、創品牌、拓市場、深加工”的總體思路,以推進標準化生產及工廠化加工為抓手,全面提升果業產業化水平,力促果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縣果業面積50萬畝,總產量達65萬噸,成為全國重要柑橘類水果產區;產值超12億元,實現年人均果業增收約2400元,是尋烏老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該縣在穩定現有50萬畝種植面積的基礎上,依托贛南臍橙良種繁育基地,投資150萬元與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柑桔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積極推進尤利克檸檬、倫晚臍橙、泰國無酸柚等新優品種的引進、選育、示范和推廣工作,做到培育一批、試驗一批、儲備一批、推廣一批。同時,該縣投入2000多萬元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高桿定位、生物防治、科學施肥、生草栽培、滴灌與肥水一體化”等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制定“綠色食品柑桔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環境監測方法、統一施肥用藥方案、統一基地管理;鼓勵果農采用間伐與靠砧、大枝修剪、有機質改土、種綠培肥、保根施肥、葉面施肥相結合的技術,推廣稀植、疏枝、疏果等技術,加強果園精細化管理。縣財政每年統籌安排300萬元資金用于果業產業發展,切實保障果業培訓、新技術推廣、果業安全防控等經費支出。先進生產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有效提高了果品品質,相比傳統管理模式每畝果園還可節約農資和勞動力成本400余元。縣相關部門還整合產業發展資金,鼓勵果農創建現代果業科技示范園,并對低產園、老果園進行改造,擴大綠色果品出口基地建設規模。如今,全縣已建成市級精品果園8個,縣級精品果園15個,經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注冊備案的出口基地11個、面積3.3萬畝。
工作思路
市交通運輸局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
工作思路
一、2019年工作總結
2019年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綜合交通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交通建設有力推進。全市完成綜合交通投資473億元,同比增長14.2%,再創歷史新高。市域鐵路s1線全線通車;甬臺溫高速復線靈昆至蒼南段、龍麗溫高速公路瑞文段、泰順到福建段建成通車,實現了陸域縣“縣縣有高速”;新增高速公路近140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500公里。杭溫高鐵、市域鐵路s2線全線進場施工,甌江北口大橋、g104、g330等項目提速推進,金麗溫高速東延線、樂清灣港區c區一期工程、機場綜合交通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瑞蒼高速、文青高速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提前啟動60余個重點交通項目前期工作,為國土空間規劃調整做準備。深入謀劃、積極爭取溫義高速、樂永青高速、泰蒼高速等項目納入國家、省相關規劃。
(二)民生交通喜獲豐收。完成“四好農村路”投資75億元,同比增長50%,建設提升3300公里,新改建鄉鎮運輸服務站17個,港灣式停靠站1114個,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1732個。《溫州市生態美麗公路設計指南》,實施美麗公路建設“三比三看”,打造美麗經濟交通走廊1600多公里;創成了“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瑞安)1個、省級示范縣1個(總數已達3個),美麗經濟走廊示范縣1個、達標縣6個。深入開展“公交進鄉村、票價惠農民”行動,城鄉公交一體化“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國有化改造城鄉客運班線466條、營運車輛2328輛。“民選民評”整治堵點20個,新增brt2條,主線總里程突破80公里;優化調整86條常規公交線路,開通各類特色線路28條,新增社區巴士(微公交)34條。超額完成1150輛公交車、2500輛出租車清潔能源化更新,分別占全省1/4、1/2。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撤站任務全面完成,新增etc用戶112萬戶,超額完成年度計劃。行業安全生產持續穩定。
(三)交通產業取得突破。推動引進國家綜合物流信息平臺、北斗產業基地,招引7家龍頭物流企業入駐合作,并成功舉辦全國性、高規格的“交通強國、智慧物流”高峰論壇,“國字號”平臺集聚效應顯現。成功申報獲批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溫州機場新版總體規劃獲批,機場飛行等級提升為4e級,航空物流園(一期)開工建設,機場旅客吞吐量1229萬人次,同比增長9.56%。溫州港轉型升級明顯加快,外貿內支線成功轉移至深水港區,新增近洋集裝箱航線2條,開啟了汽車滾裝業務,溫州港集裝箱吞吐量80.1萬標箱、同比增18.9%。精心組織做好第二屆省智慧交通博覽會參展,簽約額達53億元。
(四)交通改革成效顯著。在全省率先順利完成交通機構改革、交通綜合執法改革(并入漁檢大隊、上收三個區公路路政隊伍,撤銷港航、公路、運管三個副縣級單位,新組建綜合執法隊、公運中心、港航中心。),“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交通“互聯網+綜合監管”入選省交通廳建設試點。交通“最多跑一次”改革繼續深化,納入“互聯網+政務服務”辦理事項313項,網辦率、掌辦率、跑零次率、材料電子化率實現4個100%。積極推動樞紐門戶綜合改革,促進“最多跑一次”向交通公共服務領域延伸。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聚力聚焦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堅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全力沖刺完成綜合交通發展“十三五”規劃任務。計劃實施交通建設重點項目126個,力爭年度交通建設投資增長10%以上。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深化綜合交通戰略研究。一是謀劃交通強國溫州實施方案。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和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結合交通強國浙江試點工作要求,深入開展綜合立體交通網編制,深化高水平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路徑、舉措。二是高質量編制“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重點謀劃提出“十四五”規劃“六個重大”(重大產業、重大平臺、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省級規劃盤子。三是開展溫州融入長三角交通一體化、浙南閩北贛東綜合交通發展、甌江流域港口資源整合、物流平臺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等專題研究,做好交通發展項目和政策儲備。
(二)高效推進綜合交通建設。綜合施策,狠抓重點項目建設攻堅,加快打造三個“1小時”交通圈。建成龍麗溫高速文泰段、七都北汊橋、235國道泰順段改建工程等20個項目。開工建設瑞蒼高速、溫州港深水航道、330國道淺灘壩頭霓嶼側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等28個項目;提速續建高鐵北站、杭溫高鐵一期工程、市域鐵路s2線、甌江北口大橋、龍麗溫高速文景段、金麗溫高速東延線、g104、g330等項目。著眼鄉村振興、全域旅游,建設提升“四好農村路”1600公里以上,全面完成三年行動計劃任務。以新建成高速公路為重點,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提升,把高速公路全線打造成美麗風景線。前期方面,創新交通項目前期工作,按照工可深度開展儲備項目庫建設方案研究,固化功能定位、線位方案和技術標準,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強化重大項目專班推進,深化溫義高速、機場t3航站樓、第二跑道等項目前期。
(三)深入整治城市交通擁堵。緊緊圍繞群眾獲得感和出行滿意率提升目標,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統籌推進交通治堵。一是落實責任,合力治堵。強化協調督導,督促各成員單位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密切配合、高效推進城市交通設施建設、公共交通發展、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二是補齊短板,科學治堵。加快軌道交通和brt成網建設,優化s1線接駁體系,建成brt7號線(一期)、8號線,著力補齊大容量公交發展短板。加快清潔能源公交車、出租車推廣應用,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三是打通堵點,精準治堵。按照“真治堵、治真堵”要求,繼續開展堵點整治“民選民評”活動,全域整治堵點20個,全面完成三年整治任務,編制實施新一輪堵點整治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