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平面設計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光學設計; 評價函數; 優化設計; 全景成像
中圖分類號: TH 703 文獻標識碼: A
引 言
近年來,空間目標探測,機器人導航,安全監控等領域都提出了對空間各方向場景實時成像的要求,滿足上述需求的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統日益受到關注[1]。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統由常規成像透鏡和曲面反射鏡組成,能夠實時獲取水平方向360°和垂直方向一定角度的全景圖像。該系統結構相對簡單、光能損失低,系統設計柔性好且成本較低,已成為計算機視覺研究的熱點[2]。
這類大視場光學系統的光學元件及布置一般是軸對稱的,但對于大視場物點成像,光束以大入射角(可能大于80°)打在光學元件表面,經光學系統成像后,子午面和弧矢平面內的聚焦位置和波陣面參數可能完全不一致。因此,這類系統本質上是具有大視場的平面對稱光學成像系統。這使得傳統近軸球面像差公式及求解手段[3]不適于全景成像系統的設計,目前只能借助于光線追跡軟件(例如:Zemax)進行數值分析計算。光線追跡雖然能精確反映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但不能從解析角度分析光學系統參數對其像質的影響,也不能使光學系統設計像共軸系統那樣,利用像差分析選定系統的初始參數、洞察系統的設計結果,并且能基于像差表達式發展系統的評價函數和優化設計程序。
最近,呂麗軍基于波像差的方法發展了一般的平面對稱光學系統的像差理論[4]。它適用于離軸(甚至掠入射)、折射或反射類型光學系統的像差分析。其像差表達式比較簡潔,方便應用于多元件光學系統的像差分析和優化設計。對于大視場光學系統,現發展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優化方法[5]。文中將此優化方法應用于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統,優化設計這類系統的評價函數[6],其函數是系統光學參數的解析表達式,利用差分進化算法全局優化的能力,在MatLab環境下發展了大視場光學系統的優化設計程序,對一種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統結構進行優化設計,最后用Zemax光學追跡軟件進行數值驗證。
2 優化計算程序及算法
計算評價函數值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具體的一些過程解釋如下:
(1)光學系統參數賦值:在參量搜索范圍內,由優化算法程序給光學系統各參量賦值。
(2)計算最大視場角初值ω*0:根據高斯公式計算后組物鏡的近軸入瞳位置,由入瞳中心做反射鏡面的切線,其切線和光軸夾角作為最大視場角的初值。
(3)確定可用的最大視場角:由于優化程序所給的參數具有一定隨機性,上一步確定的最大視場角初值范圍內的場光線,在追跡場光線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全發射或幾何阻擋的情況。因此,逐步縮小最大可用視場角,直到不會發生上述兩種不合理的情況為止。
(4)確定任意場光線初始位置:從孔徑光闌中心逆向追跡場光線,確定視場角與其位置的關系曲線,應用多項式擬合得到場光線初始位置關于視場角關系的多項式表達式。
(5)計算場光線的光路參數:選定數個優化視場角,計算對應于這些場角的場光線在光路中的參數。
(6)計算像面參考位置:應用像差理論[4]中的子午方向聚焦方程(w200=0),計算最大和最小優化視場角的場光線所對應的像面位置,兩者的平均值作為像面的參考位置。
(7)計算評價函數Q值:應用上一節的方法,運用式(6)計算評價函數值。
由于DE算法[7]在求解非凸、多峰、非線性函數優化問題表現極強的穩健性,把上述評價函數作為目標函數,采用DE算法尋取最優解(評價函數的最小值),實現優化設計。
3 數值驗證
現應用DE算法[8],在MatLab環境下發展了優化程序。下面將對如圖2所示的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它的前組為一個二次圓錐曲面反射鏡[9],它的面形表達式由y2=a1 x+a2 x2表示;后組為改進型的Tessar(天塞)物鏡[3],物鏡的結構及光學系統參量表示如圖3所示。
經過優化,參考組和優化結果的評價函數值的倒數分別為27.72和172.59(評價函數越小越好,其倒數越大越好)。為了求證優化前后全景成像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按照表1和表2中的光學參數,應用像差理論[10]和光線追跡程序Zemax計算像面上光線點列圖的分布;物點的視場角分別選取25°、45°、65°、85°。點列圖如圖4所示,(a)、(b)是參考設計分別應用Zemax和像差理論計算的成像結果;(c)、(d)是經過優化程序得到的系統參數分別應用Zemax和像差理論計算的成像結果。結果表明,應用像差理論計算孔徑光線像差和Zemax是一致的,說明像差理論的正確性。此外,優化之后的光學系統成像質量明顯優于優化之前的,說明這種優化方法是有效的。
4 結 論
應用平面對稱光學系統像差理論在大視場光學系統中的設計方法[5],對于一種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統進行了優化設計。通過數值驗證表明,提出的設計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此類系統的成像質量。解決了現有方法無法從像差表達式分析這類大視場系統的問題,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肖 瀟,楊國光.全景成像技術的現狀和進展[J].光學儀器,2007,29(4):84-89.
[2] 王麗萍,張立超,何鋒,等.采用多種群遺傳算法的全景成像系統非球面設計[J].光學 精密工程,2009,17(5):1020-1025.
[3] 波恩 M,沃耳夫 E.光學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696-720.
[4] LV L J.Aberration theory of plane-symmetric grating systems[J].Synchrotron Rad,2008,15(4):399-410.
[5] 呂麗軍,石 亮.平面對稱光學系統像差理論的擴展[J].光學 精密工程,2009,17(12):2975-2982.
[6] 徐 挺,朱國強.基于波像差理論的光學系統評價函數[J].光學儀器,2010,32(3):55-59.
[7] 劉 波,王 凌,金以慧.差分進化算法研究進展[J].控制與決策,2007,22(7):721-729.
[8] 吳亮紅.差分進化算法及應用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07:1-96.
與簽證政策無法把握的美國和簽證難度日趨加大的英國比較,加拿大簽證一直保持著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加拿大使館官方公布的簽證率始終保持在61%左右。這不是一個很高的簽證率,這個數字意味著每100個申請者中,就有39個遭到拒簽。那么如何把握加拿大簽證?如何避免自己的申請成為39%中的一個?到底怎樣的簽證文件,才能保證簽證的成功?這些問題,相信每個加拿大留學申請人都希望獲得正確的答案。從事加拿大留學多年,瀏覽過上千個加拿大簽證案例,筆者愿意把自己對于加拿大簽證的一些心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抓住兩個基本要點,把握加拿大簽證。
要點一:一份完善且極具個性的學習計劃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所以對于加拿大簽證官來說,每個申請加拿大留學的申請人都有移民傾向。如何消除簽證官的疑問,就成為學習計劃重點要表達的內容了。一般來說,比較容易過關的,是那些按照自然的學習層次遞增的學習計劃,即高一在讀申請加拿大的高二,高中畢業申請加拿大的大?;蛘弑究萍氨究飘厴I申請碩士等等。因為,這類學習計劃是最為合理的,不會讓簽證官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更多的懷疑。對于這類學生,只要資金方面的問題不大,通常是比較容易獲得簽證的。
那么,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遭到拒簽的,就是那些不合常理的學習計劃了。例如,學生明明已經本科在讀了,還要去申請大專,申請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大家都了解,在加拿大??飘厴I的學生比本科畢業的學生就業要容易的多。那么,對于簽證官來說,這類申請人的移民傾向就比較嚴重了。放棄國內的正規大學本科,跑到加拿大去讀個大專,很明顯是要早早畢業工作,積累夠一年工作經驗之后馬上移民了。那么,是不是這樣的學生都不能獲得簽證呢?當然不是,關鍵還是要在學習計劃上面下功夫。
案例一,學生劉××,申請留學時在國內某著名大學讀經濟學大三,申請的是加拿大諾瓦斯克沙設計學院的平面設計專業(該校的平面設計專業在北美非常有名)。如果出去讀這個專業,因為該生之前沒有同專業的學習背景,她出去之后就要從一年級讀起,而遞交申請時,她已經22歲了。無論怎么說,她都無法避免地具有明顯的移民傾向,甚至會因此遭到拒簽。針對這個學生的背景條件,在詳細了解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經歷之后,我給她的學習計劃設置了兩個重點。一是學生從中學開始就一直學習繪畫,從個人興趣的角度出發,提供學生大量的素描和繪畫作品強調她對于藝術繪畫設計的濃厚興趣。二是學生對于大學所學的專業的認識,因為是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沒有興趣,所以大學成績表現平平,但是所有和藝術有關的活動,該生都表現得相當出色。整個學習計劃完成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因為大學選錯專業而懊悔不已,同時又非常渴望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的女孩。在簽證申請文件遞交使館的兩個月后,劉××如愿以償獲得加拿大簽證,按時赴加留學。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對未來的規劃都是不同的,學習計劃也是因人而異。歸根結底,一份完善且極具個性的學習計劃,是簽證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點二:充分合理的資金擔保
關于資金的要求,使館官方公布的要求是:足以支付申請人在加拿大留學期間的所有學習和生活費用的超過十八個月的定期存款。實際上,使館并沒有對擔保的金額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是,很多來向我咨詢的學生家長都奇怪的問我,為什么他們之前咨詢的相關機構都要求他們提供至少人民幣60萬的擔保金?一般來說,我的經驗是,如果是一個高中畢業生申請加拿大的本科有條件錄取,提供人民幣35萬以上的擔保金就可以申請加拿大簽證。如果學習的期限要長于4年,那么每年就要再多加大約人民幣10萬左右。簽證官在審核申請人的資金狀況時,目前的存款狀況只是一部分。他還會通過申請人提供的其他簽證文件,評估擔保人是否在申請人赴加之后的較長時間內,還有能力獲得相對充足的收入,以支付申請人在加拿大留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費用。所以,如果申請人的父母有比較充足穩定的收入,遞交簽證文件時就無須提交大額的擔保金。關于這類申請,也提供一個典型案例做為參考。
案例二,學生曲××,申請留學時在國內已經是工程專業大專畢業,申請紐芬蘭紀念大學的同專業本科轉學分課程。申請學校時,紐芬蘭已經明確表明,承認學生國內大專的所有學分,那么學生只需在紐芬蘭紀念大學讀一年就可以獲得本科學位。學生的父母經營一個規模不太大的公司,因為公司經營時間不是很長,所以沒有大額的定期存款提供給學生申請簽證??疾鞂W生的實際家庭狀況之后,結合加拿大大學給學生的書面通知,我只要求學生提供25萬的擔保金。在資金情況說明中,我詳細的說明了擔保人的經營狀況和家庭資金積累的過程,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計劃,說明25萬的資金足夠學生完成他的本科教育。由于當時遞簽時剛好錯過加拿大使館的簽證高峰期,所以,這個學生僅僅用了5周就獲得了簽證。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處理過的案例中,擔保金額最低的案例。這個案例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加拿大簽證的新思路:擔保金并非越多越好,合理的資金情況說明是保證簽證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學風建設重在維持課堂紀律,主要體現為不遲到、不曠課、不早退。大部分90后的大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差,時間觀念淡漠,尤其是一些學計算機的學生長時間迷戀網絡,作息時間不規律,導致不能按時到教室,不僅影響教學秩序,更是容易帶動班級學生最終形成不良的學習風氣。學習習慣的養成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但可以以下兩個方面得以改善:
1、學分互認引入活動教育中
響應學校號召,在全學院開展“五早四不”即早睡、早起、早餐、早讀、早練,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迷網的促校風學風主題教育活動,將獎勵學分引入教育活動中,以班級為單位,制定出詳細的實施計劃,要求各班將量化考核和獎勵優秀的原則納入活動之中,發揮班委干部、學生會干部、寢室室長的模范帶頭作用。為保證公平,每天的早練設立簽到處;為保證活動的多樣性,采取興趣小組進行鍛煉,除跑步外,還有跆拳道小組、太極拳小組、舞蹈小組等,學生早睡、早起、早練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早讀則要求學生去圖書館借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每天早上和其余的時間進行閱讀,并要求閱讀完一本書后,寫出讀后感,并在主題班會進行評比。
2、建立日常操行評比制度
引入量化考核制度,將考勤與日常操行評分相結合,對每位學生每天遲到、曠課、早退的情況記錄納入到每周的操行評分中。同時,加大獎優力度,設立優良學風先進個人、學習標兵、進步個人等,對日常操行評分較高的同學進行表彰、獎勵,通過引入激勵制度,幫助學生在班級內部形成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良性循環機制,從而達到良好班風、學風的營建。
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育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建有效平臺,是形成自我提升意識,營造良性競爭環境是學生學習培養教育的關鍵。
1、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
首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開學以來,我多次和專業導師聯系,通過導師見面會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培養目標和就業目標的認識,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參加專業認證考試。今年五月份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技術水平考試報名情況看,總共報名人數為84人,其中我班人數為55人,占總人數的61%。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后,自主學習的熱情增加,專業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提高,報名考證的風氣更是促進了班風、學風的良性循環。
2、抓好日常學習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課前預習,要求學生養成上課提前看書的習慣,以便于學生在課堂上帶著問題進行思考。第二個環節是課堂學習,我每周堅持不定期抽查教室,對遲到、曠課的學生及時談話教育,對上課睡覺、耍手機等不專心聽課的學生進行提醒,課后要求當事人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檢討。第三個環節就是課后復習,當天的晚自習是復習已學內容的寶貴時間,要求學生盡量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我班還成立網絡工程、平面設計和軟件興趣小組,開展“小課堂”,班委利用晚自習時間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中的難題,同時實行“一幫一”的幫扶計劃,幫助后進學生。我班硬件小組的學生利用在學校機房維護電腦的便利,組織全班同學去機房學習電腦的組裝與維護。
3、搭建有效平臺,形成良性競爭機制
我要求每個班的同學每半期交一份半期總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通過學生的學結情況,我發現新生入校后普遍存在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綜合能力的鍛煉之間如何平衡的困惑,因此決定以主題班會帶團學活動,發動所有新生班級開展年級辯論賽。通過辯論賽,既加深了學生對困惑的自我思考,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機會。我還和學分制導師組織了旅游計劃大賽,讓學生用定額的資金,做一份合理的旅游策劃,并用ppt進行匯報。我和專業教師作為評委,對同學們的作品分別進行點評、打分,并評出了一二三等獎。本次大賽主要考查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此外,我還聯合機械學院策劃、組織了趣味運動賽。有團體拔河賽、四人五足比賽、袋鼠跳、踩氣球等豐富多樣的項目,同學們的參與度非常高,賽后對比賽中的優勝方頒發了獎品,以資鼓勵。正是通過策劃、組織一系列的文化活動,逐漸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更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提升、不斷追求卓越的意識。
關鍵詞:中職;專業學習指導;學習主動性;生涯教育
一、什么是專業學習指導
這里所說的專業學習指導,并不是簡單的指導學生學習某一門專業課,而是指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知水平和對專業的認識,根據自身特點對專業課程進行有選擇的學習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真正實現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專業學習指導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全面、清楚的認識,既要包括專業思想教育,還要讓學生了解專業的知識結構,知道該專業包括哪些模塊,每個模塊對應社會上哪些崗位群;每個模塊包含哪些課程,核心課程有哪些,需要哪些知識作為輔助,讓學生明白我將要學什么,學會之后能干什么。
第二階段,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結合上一階段的成果,進而幫助學生選擇自己主攻的專業方向。這一階段對指導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很多學生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認識,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自己的特長在哪里。一方面,需要教師多觀察,多思考,幫助學生進行分析總結,進而了解自己;另一方面,還可以借助一些成熟的職業評測工具,對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傾向和性格氣質進行測定,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結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在做到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給學生作出對專業學習的傾向性建議。
第三階段,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專業學習規劃,包括確定主修課程、選修課程,以及主修、選修課程的學習次序和時間安排。完成這項工作,需要教師對專業課程體系、社會需求情況,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為每個學生對癥下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專業學習規劃。
第四階段,根據制定好的學習計劃,對學生進行全程的指導和監督,并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對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為每個學生建立一份成長日志,不但要制定每學期,每門課程的學習目標,甚至可以為具體到每周、每天、乃至每兩節課的目標,定期檢查學生對目標的完成情況,目標的制定可以因人而異。此外還應當指導學生閱讀專業相關書籍,將所有成果記入成長日記,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對樹立自信心會很有幫助。
從這四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出,專業學習指導是教育以人為本的體現,它首先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體系,進而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根據自身需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突出一個“?!弊?,每門課程都是學生自己的選擇,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問題。
二、開展專業學習指導的策略
開展專業學習指導,首先要進行思想上的轉變。專業學習指導是一項需要全體教師參與的教育活動,需要每一位專業課教師,以自己的課堂為舞臺,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向學生灌輸專業思想。因此要讓每一位教師敢于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樂于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開展專業學習指導,需要我們改變學生入學時就選擇專業的做法,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在學生對專業有了充分了解后,再讓學生選擇專業。對于中職學生,選擇了專業,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著選擇了未來的職業方向。因此,給新生一些時間去了解專業,再作出慎重的選擇是完全有必要的。
開展專業學習指導,還需要一批從事專業指導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專業學習指導的工作比較細致、煩瑣,從新生入學開始,給每個班級除了配備一名班主任,最好再配備一名專業指導輔導員,負責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輔導員要了解專業、了解社會需求、了解行業發展的現狀,還要貼近學生,善于交流,善于分析,因此能否建立起這樣一支輔導員隊伍,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指導成敗的關鍵。
開展專業學習指導,就要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的必然結果。專業指導就是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從而實現自主學習、選課學習,推動中職學校學分制改革。
三、結語
專業學習指導不是萬能的,在某些專業,它能發揮很大的效能,而在某些專業它的作用就不太明顯。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為例,從課程模塊上,可以分平面設計、二維動畫、三維影視、媒體集成等多個模塊,對應實際工作中的十多個崗位群。專業學習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對幾個模塊進行有選擇的學習,因此,在這種專業模塊和適應崗位群都比較多的專業,開展專業學習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對于一些定單培養、委托培養的專業,以及包含教學模塊單一、就業崗位群也比較少的專業,專業指導的作用就不太明顯,所以中職學校在開展專業學習指導的過程中,應該結合自身開設專業的特點,區別對待。
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指導,幫助學生實現對自我的認知和對專業的認知,進而構建符合自身需要的專業知識體系,在短期內解決的是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問題,從長期來看,學生能從專業指導中學會如何學習一個陌生的專業領域,從這個角度講,它具有比解決中職教學問題更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蔣芬芬.《構建中職財會專業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思考》[J].財經界.2009,(6):67-68
[2]陳然.《中職生涯教育特點探析》[J].中等職業教育.2009,(4):4-5
[3]趙娜,李曉波.《國外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特色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1年1期.
[4]吳姍娜.《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4期.
1 基地概況
2009 年 11 月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計算機應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經教育部批準,獲得中央職業教育專項資金 150 萬元,地方配套 150 萬元,現擁有計算機設備600余臺,設備總值逾千萬。該基地目前正常運行,對我院計算機人才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實訓基地是集教學、科研、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實訓中心,該基地的建設體現了仿真或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實現了現實工作環境的模擬和實現。
目前建有 h3c網絡綜合實訓室、蘋果e-design實訓室、vcom綜合布線實訓室、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實訓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等 16 個實訓室,功能涵蓋網絡組建與維護、網絡綜合布線、網站建設與維護、圖形圖像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音視頻處理、二維平面設計、三維動畫設計、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方面,基本滿足在校學生和本區域高職學生的實訓教學和職業技能培訓、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職業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培訓等要求。
2 實訓基地對建設計算機應用專業的重要意義
我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管理和維護能力、網站開發和網頁設計能力、數據庫開發技術及數據庫管理與維護能力、多媒體制作與圖像處理能力,以及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管理和維護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的培養,而實訓教學正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最佳途徑,實訓基地則是實訓教育的平臺。目前社會亟需大量計算機應用人才,而隨著我國各類院校不斷擴大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學生感嘆工作難尋。該矛盾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重基礎、重技能,卻輕實踐、輕素質,最終導致所培養學生與社會需求嚴重脫軌。我院計算機應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立,給我院培養計算機應用人才提供了強大平臺,依托該基地的硬件設施,我們可以轉變實踐教育方式、從行業需求出發本文由收集整理,開發基于職業崗位實際工作工程的實訓教學,建設仿真性強、職業性強、管理先進的計算機基地。
3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學習特點
3.1 學生學習動機各異
動機是導致人特定行為的重要原因。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多種多樣,而且也根據學生的個人生活社會歷史條件和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而發展變化。一些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由于自身的自尊心、進取心和不甘落后,一些學生的動機是為了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些學生則是為了個人興趣。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礙,表現為學習動機不足。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特別要關注學習動機不明的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強大的學習動機。
3.2 學生學習興趣范圍有局限性
高職高專學生基礎薄弱,自學能力不足,對枯燥內容的學習效率低下,往往學習興趣就落在教師上課的內容上,卻無法深入學習下去,這時就會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因此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結合實際增強教學的生動性,理論實際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應是一大特色,學生對實踐課的興趣明顯高于理論課,從而實踐課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拓展學習興趣的平臺。
3.3 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需要轉變
高職高專學習不同于中學時期的學習,學生入學后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與中學階段的學習相比,高職高專學生具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專業定向,圍繞著專業定向學習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途徑具有多樣性,學習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學習內容具有更多的可選擇性,學生的學習不僅涉及到教學方法也涉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生要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并作出轉變。
4 依托計算機應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學生培養方式
4.1 樹立因材施教的指導思想
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充分考慮到特定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學內容應充分考慮到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特點、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在教學中我們一直堅持“夠”、“激”、“用”的三字原則:
1) 基礎知識“夠”用
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專業是要培養能夠直接進入一線崗位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終點應放在應用上。理論知識要夠支持應用操作,操作基礎夠支持一線崗位的應用。“夠”不應該是靜態、絕對的,而是隨著知識的增長呈螺旋形上升。
2) “激”發學生興趣
孔夫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艱苦的學習成為負擔時,同時也是“知之者”教育的失敗。對學生傳授知識的目的不能使機械地授予,而要更大程度的讓學生感到“能操作”、“易操作”、“想操作”,使之成為“好之者”,“樂之者”。讓學生體會到學而有樂對因材施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檢驗因材施教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學生個體差異決定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在用的時候這個差異就能體現出來。教師要抓住這個環節分析每個學生的差異,找出學生的擅長和不足,鼓勵學生講所學內容主動聯系到應用。因材施教是古人所倡導的教育理念,也因該是教育者回歸到教育本質理念的一種追求。而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所學能否轉化為所用則是因材施教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
4.2 理論服務實踐的教學模式
4.2.1 從行業需求出發
1)設計合理的實訓課題
實訓課題要能在理論課的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實訓項目設計應該圍繞著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進行設計,圍繞著用完整的實際工作流程訓練學生綜合設計制作能力的目標進行項目開發,以項目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實訓項目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實訓課題的設計要能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
轉貼于
2)仿真的項目環境
按照學生特點不同進行分組,按照實際工作“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制作→提交審核”的流程進行教學設計,分階段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對實訓任務不僅是知識點的設計,還要設計任務階段,任務中的角色。
4.2.2 從學生特點出發
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在實訓環節區分開興趣傾向不同的學生,針對興趣給學生不同的引導。完全按照實訓計劃環節要求學生分階段完成,可能在開始的時候就使一些學生產生心理抗拒,可以根據個體的不同,從其感興趣的話題引入,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訓計劃。教師要提前對學生進行分組摸底,指導學生分組搭配。
4.2.3 從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目標出發
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立了由校內專家和企業行業專業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積極探索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緊缺人才的培養模式,指導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課程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在“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基礎上,緊貼市場需求,內容先進實用,并跟蹤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確保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從知識、素質和能力三個方面,針對學生特點授課,開展參與式、互動式教學,采用分組教學法、工作情境教學法、目標驅動教學法、“教、學、做”一體化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同時注重學生溝通與團隊合作、文檔寫作、項目管理、演示表達等多個方面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課程以職業崗位和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強化三個訓練層次: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在各項實踐環節中強調動手能力、綜合能力、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
4.3 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符合計算機課程的層次性和實用性,學生可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學習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
4.3.1 任務布置
教師根據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確定任務內容,設定任務環節。學生接受學習任務,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單獨完成還是團隊合作。如果是團隊合作完成的話要分配團隊角色,確定每個人所完成的具體內容。
4.3.2 制定計劃
學生根據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制定較完整的學習計劃。如:完成任務的具體步驟,每個步驟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整個任務的完成進度等。教師可以在這個階段給學生提供一些任務相關資源,指導學生利用好網絡工具和圖書館,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4.3.3 任務設計
任務設計分為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這兩個環節是任務能否完成的關鍵。學生根據任務內容首先做概要設計,這個環節中學生要明確任務目標,把任務分解成若干小問題。詳細設計中就要根據概要設計中的小問題逐一進行解決。
4.3.4 任務實現
學生對教師提供資源和自己所準備的相關知識進行分類、提煉、加工、整合,形成解決問題所需要的關鍵信息,然后合作的同學進行小組討論,根據任務設計進行任務實現。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計劃給學生提供充足的上機時間,積極地加入學生的小組討論。
4.3.5 完成、評價任務
學生完成任務,對任務中所有問題討論并綜合之后,提交作品和書面形式的問題解決方案。教師可以以課堂答辯和學生互評的形式進行任務評價。
5 教學團隊建設
2009年計算機應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開始建設,圍繞著實訓基地的教學改革也在同步實行。我們以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進一步整合教師力量,優化教學資源,形成了一個定位明確,搭配科學,面向市場,資源共享的教學團隊體系。
5.1 課程建設
5.1.1 加快課程更新速度
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專業技術更新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新技術層出不窮,如果課程體系不能隨著專業技術發展而更新,所設課程的滯后就會嚴重影響專業教學效果,所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也會和市場需求相背離。計算機應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促進了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的更新,幾年來,計算機應用專業所有的專業課教學都進行了更新。有的教學為適應市場需求進行了顛覆性更新,如動態網頁設計已從asp技術更新為.net技術;有的教學在軟件版本上進行了更新,如原來的photoshop6版本已經更新到現在的cs3版本。教材選擇適應當前教學內容,更加面向操作。極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教學。目前,學生通過考試可獲取的證書有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水平考試二級(c語言)證書、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證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計算機裝調員、網絡管理員等證書、華為網絡工程師證書等。
5.1.2 建立課程體系特色
計算機應用專業經過多年摸索和研究,將應用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四個方向:程序設計、平面設計、三維設計、多媒體應用。在理論課程相同的條件下,四個方向的專業特色更加依賴實訓教學的開展,目前實訓課程已占專業課課時量60%以上。依托中央財政支持的計算機應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計算機應用專業現建有計算機基礎實訓室、網站建設實訓室、網絡技術實訓室、數據庫開發實訓室、動畫設計實訓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室等實訓場所。鼓勵教師開發實訓主導型課程和教材,參與精品課程建設,參加各種課件大賽,通過這樣的方式積累、整合網絡資源,形成系統的資源共享知識庫。緊緊圍繞學生專業能力培養這一中心,通過專業能力培養來進一步促進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特色建設。
5.2 師資隊伍建設
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就要具備一支理論功底扎實、科研和動手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良好的實訓基地,需要有一支理論知識豐富、實踐過硬的師資隊伍,包括指導學生進行實訓實習的本校教師、校外實訓實習單位具備相當業務素質的技術人員或培訓人員等。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我們采取以下途徑:
5.2.1 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
通過專業實踐,教師可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及時反映市場的新技術;教師也可帶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推廣和應用新技術開發的能力。
5.2.2 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
教師要積極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在指導畢業設計和實訓教學中,盡量結合實際,真題真做。如網絡課程教師,必須先到實訓基地網絡實驗室實訓,掌握了過硬的技術和取得一定的實踐經驗后,再上課堂授課。對于專業基礎好、有事業心和上進心的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派他們擔任實訓指導教師,在帶班中積累實踐經驗。
5.2.3 加強教師培訓
聘請行業專家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做講座,有計劃地組織在職教師利用寒、暑假期進行培訓,提高實踐能力。
5.2.4 “產學研”結合
通過產學研結合提高教師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計算機教師通過開發一定的程序,如利用asp.net來開發學生管理系統,在線學習系統等,利用flash、author ware開發多媒體片頭等,提高了教師業務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