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當幸福來敲門英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當幸福來敲門》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以勵志為主題的電影。影片通過主人公的對白向觀眾傳遞著這樣的訊息:要是你有夢想,就去捍衛它,努力去實現它;想要擁有幸福,就要勇敢去追求。影片以主人公的奮斗史為主線,展示了主人公在逆境中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他獲得成功的歷程。主人公的故事對處在競爭壓力較大的當今社會的人們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同時,影片主人公克里斯的經歷也詮釋了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即個人主義的不同表現方面。
關鍵詞 :追求幸福;西方文化;文化價值觀;個人主義
中圖分類號:I23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7-0143-03
一、影片主要故事情節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經典的勵志片,根據金融投資家克里斯的真實故事改編,該片講述了一位事業失敗、妻子離他而去、只剩兒子和他相依為命的落魄醫療器械推銷員克里斯是如何克服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奮發向上、一步步成為股票交易員,最終創辦自己的公司,成為知名金融投資家的故事。每個人的一生都充滿了未知,有的甚至充滿坎坷,這點在克里斯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但是無論命運怎么捉弄他,他始終懷揣夢想,堅持不懈,相信只要付出就總會有所收獲。該片由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和他的兒子傾情演出,影片中克里斯那種在任何危難面前都表現出的不卑不亢、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既向我們完整還原了故事原型人物的奮斗史,又給我們很多正在努力追求夢想的人以很大的啟示。本文主要從克里斯在困境中對待親情愛情以及人生和事業的態度入手,分析了克里斯追求幸福的堅定信念和他努力奮斗的歷程,克里斯的經歷所詮釋的美國文化價值觀的核心-個人主義在影片中也得以體現。
二、影片主題——追求幸福
追求幸福是影片的主題,也是影片的英文名字(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直譯的意思。克里斯在任何時候都相信幸福要靠自己去創造,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創造,這一點從他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可以看出來。
(一)對待親情和愛情的態度
克里斯對兒子克里斯托弗那份濃濃的愛貫穿電影的始終。克里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是28歲,由于從小缺少父愛的緣故,他從小就下定決心,將來自己要是有了孩子,一定要讓他知道父親是誰,這句話暗含的意思就是自己會一直陪伴兒子長大。當妻子告訴他自己不再幸福時,他說:“那就去找幸福吧。但克里斯托弗要跟我過。”這是他反復多次的話語,也一直在堅持,不管多難,都帶著兒子在身邊,絕不與兒子分離。對待愛情,克里斯始終努力維系著這家,努力嘗試挽留住妻子的心,保住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雖然努力爭取,妻子還是棄他而去,這對處于人生低谷的他而言,可謂雪上加霜,剩下父子二人苦苦相依,生活更顯雜亂無章。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克里斯托弗也很愛他,在得知爸爸被車撞了,就很關切地問他撞在哪兒了,并告訴他以后不要在街上跑,避免危險再次發生。兒子的懂事和陪伴一直是支撐克里斯前進的動力。
(二)對待事業的態度
夫妻倆一開始也曾對事業的發展充滿了希望,認為全新的美好生活就要來臨。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很多時候是巨大的,隨著機器的滯銷,現實的殘酷一步步摧殘著他們的夢想,最終把他們拉回到實際生活的種種艱辛中,妻子也選擇離開了他。但是,即使已經無家可歸,瀕臨破產,已到了真正的山窮水盡的地步,克里斯依然還是堅持夢想,努力奮斗,奔走于各大醫院之間推銷著他的機器,并堅信在6個月的實習培訓結束后自己會是那幸運的,也是唯一幸運的一個。當然,要得到這個機會決非易事,他付出了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得多的努力,如在公司堅持不喝水以節省上廁所的時間,一個電話打完不掛聽筒接著打下一個以便節約出每天八分鐘的時間打出更多的電話,尋找更多離成功更近的機會。
(三)做好準備,抓住機會
在證券公司門口,看到別人開著豪華跑車,臉上滿是自信的微笑,克里斯十分友好地問他們是干什么的,是如何做到的。對方告訴他,自己是股票經紀人,“得上大學才能做股票經紀人吧?”克里斯問。“不用,只需要精通數字,會做人處世,就這么簡單。”自認為算數還不錯的克里斯便有了一絲念頭:要當股票經紀人,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這個夢想當即遭到了妻子的否決,對于妻子而言,這無異于天方夜譚,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而克里斯卻始終不為所動,沒有放棄,去證券公司尋找機會。他等在人事部主管托斯特爾的辦公室門口,把自己那份看似沒有任何說服力的履歷表交給他,并試圖讓他知曉,自己精通數字且懂得待人之道。后來,在得到難得的機會和托斯特爾同坐一車的路上,通過講解魔方的工作原理,結合自己的算數能力,拼好了原本一團糟的魔方,讓托斯特爾對他另眼相待,也為自己的成功帶來了契機。而在幾經努力贏得機遇的同時,他也面臨更艱難的抉擇:公司每半年招20個實習生,但最后只有一人受聘,自己受的高中教育和其他申請者一比,差了一大截,而且實習期間沒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說,如果半年后不能被雇用,那么這半年的努力就全部付諸東流了,而且這半年內生活的艱辛克里斯也是大致能預見的。所以,對他而言一旦選擇前進,就完全沒有退路。盡管如此,他依然選擇堅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相信幸運之神一定會垂青于他。
(四)主人公豁達與樂觀的人生態度
主人公的豁達與樂觀的人生態度貫穿了整部電影。在粉刷墻壁的時候,因為沒有及時繳納汽車罰款單被警察從家中帶走并拘留了一晚,第二天一出來他就直奔公司面試,穿著粉刷時的衣服和褲子,頭發和全身都沾滿了灰漿,令所有面試官都感到驚詫,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沮喪或退縮,而是主動誠實地說明了這身打扮的原因,讓大家釋懷。在看到取得實習機會的希望不大時,他坦率地告訴所有人,當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時,他會誠實地說自己不會,但是他知道如何尋找答案,而且一定會找出答案。當面試官弗雷姆問;“克里斯,如果有個人連襯衣都沒穿,就跑來面試,你會怎么想?如果我最后還雇了這個人,你又會怎么想?”這個問題是讓克里斯換角度來思考此刻面試官心中的顧慮,因為在正式的面試中,整潔的衣著是對雙方最起碼的尊重。克里斯的回答讓所有人不僅開懷大笑,而且令他們相當滿意:“那他穿的褲子一定十分考究。”這份機智、自信和誠實為他帶來了進入公司實習的機會。當他在街上為了追趕撿到自己醫療器械的流浪漢被車撞并丟掉一只鞋后,他就只能一拐一瘸地走回公司,同事友好地告訴他:“老兄,你少了只鞋。”他既無奈又幽默地回答:“哦,是啊,多謝提醒。”完全對撞自己的人沒有表現出一點生氣。這也體現出了克里斯為人的豁達。
(五)主人公的無奈
作為父親和家庭的頂梁柱,克里斯一直在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狀況,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也遭遇了許多的無奈。推銷屢屢失敗,但是始終堅持如一,忙于奔波于各大醫院之間,每月至少要賣三臺才夠最基本的生活開支,但是實際情況卻常常是:“我很久沒賣出一臺了。”但是,即使有一點希望,他也會擠出時間趕去推銷自己的機器。當他賣掉所有剩余的六臺醫療機器時,覺得生活似乎又出現了希望,然而,當扣稅后銀行賬戶只剩21美金時,一切又回到原點,甚至更糟。這一切,都是克里斯不想不愿去面對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境遇。這恰好也說明生活中有很多無奈,你不一定愿意選擇,但卻不得不去面對,去解決。
(六)主人公最終的成功
當上帝為你關上門的時候,他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但是,很多人在看到這扇門關閉的時候就覺得希望破滅,選擇了放棄。在面臨困難時,有的人堅持,有的人放棄,選擇放棄的人常常會多于選擇堅持前行的人;堅持的人不一定勝利,但獲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堅持到最后,努力到最后的人。克里斯就是那個堅持到最后并取得了成功的人,克里斯的奮斗和人生就正如影片中祈禱詞所描繪的那樣:“自由列車之行,如同翻山越嶺,我們都得面對險山礫石,山,有險峻也有低谷,我們知道生活中的那些險峻是什么。”確實,生活中的艱難對克里斯而言也是處處存在,如培訓主管所說的那樣:“最終只有一個人能真正成為個人物,為了保險起見,就考滿分吧。”為了“保險”,克里斯抓緊一切學習的機會,在6個月后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爭取到了那1/20的機會。此時,曾經的磨難和心酸都融匯在了弗雷姆的一句話中:“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吧?”從此,克里斯告別了過去的自己,邁向了人生的輝煌。在影片開頭,克里斯看到許多人臉上都洋溢著自信開心的笑容,他們看上去都超級幸福,他問自己為什么不能像他們一樣發自內心的感到幸福,現在他終于如愿以償,可以和自己曾經羨慕的那些人一樣擁有幸福,因為他已經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能夠開始從事自己所喜歡的職業了。
三、美國文化價值觀在影片中的體現
通過這部影片,我們看到了克里斯的奮斗史,同時,美國文化價值觀的核心,即個人主義也在影片的情節和主人公的話語中得以體現。
(一)個人奮斗
克里斯在磨難中的積極樂觀,努力堅持的精神正是美國核心價值觀—個人主義的體現。美國個人主義強調人是價值的主體,認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存在的重要性。克里斯就是一個生活在美國社會底層的黑人,但他和其他人一樣擁有夢想,而且他從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并努力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轉機。美國人崇尚個人奮斗和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我價值,克里斯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展現的就是美國的個人主義精神:在行為和思想上都不受制于人,自己一旦認定目標就不為他人所動,憑借著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二)人人平等
電影中克里斯多次想起《獨立宣言》中所提及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鏡頭中還多次出現美國國旗,這些都給予克里斯追求夢想的希望。克里斯相信幸福獲得的機會對于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影片中的面試官并沒有因為克里斯衣冠不整就歧視或拒絕提供給他工作機會,正好相反,人的能力是選擇人才的唯一衡量標準,克里斯的堅強毅力、勤奮和良好的工作與溝通能力是讓幸福降臨的關鍵。美國文化價值觀倡導民主自由、人人平等,只要你努力,不論職位高低,你都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這一點也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展示。
(三)捍衛夢想
雖然克里斯在追求幸福、實現夢想的路上遇到了太多的坎坷與阻礙,但是,不管是在無家可歸,不得不住廁所和教會收容所的時候,在分無分文,只能靠賣血才能換取買修理醫療器械燈泡錢的時候,還是無以對兒子言表的心酸、委屈、尷尬、愧疚和無奈時候,克里斯都不曾表現出一點沮喪或是失望,而且還不忘時時告訴兒子要堅持夢想。比如在打籃球時,他告訴兒子:“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如果你有理想,就要努力去實現。”這句話不僅僅是說給兒子聽的,也是鼓勵自己前行的動力。
《當幸福來敲門》為我們了解美國文化打開了一扇窗,主人公克里斯的勵志故事更對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境予以了啟示。同時,這部影片也告訴我們,與其等待機會,不如發現機會,抓住機會,因為機會總是為有準備的人留著的。而克里斯就是那個一直都有準備的人,他的執著、堅持、豁達和真誠都是決定他成功的要素。
參考文獻:
〔1〕鄧家齊,楊燕.從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看西方文化價值觀[J].科教導刊,2011,(5):247-248.
〔2〕馮恩玉.永不言敗 追求夢想——解讀《當幸福來敲門》[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24-2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李曉靜.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影片《當幸福來敲門》的解讀[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10):43-45.
〔5〕盧紅艷.解讀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多重主題[J].電影文學,2014,(7):96-97.
[關鍵詞] 《當幸福來敲門》;“美國夢”;社會問題
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英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一部取材于真實故事的影片,影片所反映的人物原型就是當今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里斯?加德納。電影講述了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納在經歷了失業以及家庭變故等一系列失敗挫折之后,作為單身父親如何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克里斯?加德納從小生長在一個沒有父親陪伴的單親家庭,直到他28歲時才第一次見到父親。由于自己童年的遭遇,當做了父親以后,他發誓要做一個稱職的好爸爸。但幸福卻一直未降臨到這位黑人的身上。只有高中學歷的克里斯?加德納靠推銷骨質掃描儀來勉強維持生計,但后來他的推銷生意十分慘淡,還欠下無數賬單,妻子離他而去,直至最后付不起房租,交不起兒子的幼兒園學費,便不得不和相依為命的兒子一起露宿街頭。他屢遇不順、窮困潦倒,甚至到了通過賣血來糊口的地步。為了兒子的幸福,克里斯?加德納咬緊牙關重新振作,處處向機會敲門。通過巧妙接近一家證券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之后,他取得了在一家證券公司做實習生的機會。在證券公司實習期間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克里斯?加德納終于從20名競爭對手中得到了惟一一個成為正式員工的機會。此后,克里斯?加德納繼續努力,最終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該影片由意大利籍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主演。影片以其感人的故事情節,富有教育意義的內涵,在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大獲成功,也令威爾?史密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一、《當幸福來敲門》與“美國夢”
“美國夢”(American Dream)作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指的是只要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意和決心,才能邁向繁榮。一般而言,“美國夢”包含幾個要素:美國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成功取決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美國夢”之所以成為美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是它的歷史源遠流長。“美國夢”起源于17世紀,英國人首次來到美洲大陸,由此之后,大量歐洲人移民美國,他們的到來徹底地改變了北美大陸,從而使這塊新大陸變成了“希望之鄉”和可能實現一切夢想的理想天國。大量的歐洲精英人士移民美國(特別是清教徒),他們將歐洲的進步思想也移植過去。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教徒思想。清教徒并非一種宗教,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傾向,一種價值觀,它是對信徒群體的一種統稱。清教徒是最為虔誠,生活最為圣潔的新教徒,他們認為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主張簡單、實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為了保證民主自由理想的實現,由約翰?亞當斯、本杰明?富蘭克林、托馬斯?杰弗遜、羅伯特?利文斯頓和羅杰?謝爾曼所組成的五人小組,將這些思想寫進了《獨立宣言》。對于美國人來說,自由平等不僅是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也成為一種制度和生活方式。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和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美國夢”的思想理念吸引了世界各國人民前往美國追求自己的夢想,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國家。在美國歷史上,涌現出了一個又一個通過個人艱苦奮斗,最終獲得成功的知名人士。例如,通過個人努力,即使殘疾但也當上了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依靠個人發明而創立通用電氣公司的愛迪生;從哈佛大學輟學之后奮發圖強,創辦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從小被親生母親拋棄成為孤兒的蘋果公司前首席執行官斯蒂夫?喬布斯;從肯尼亞移民到美國的現任美國黑人總統奧巴馬。他們有個共同特點,出身貧寒或生活在美國中低階層的家庭。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似乎可以說明,在美國不管貧富貴賤,只要努力拼搏,就能獲得成功。
《當幸福來敲門》中對男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納奮斗過程的生動描寫,向觀眾詮釋了“美國夢”以及實現夢想的艱辛過程。
(一)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影片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納是名黑人推銷員,每天拎著四十磅重的骨密度掃描儀奔波。他過著非常艱辛的生活:一家人租住在一個簡陋、狹小的公寓(該公寓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唐人街);孩子在簡陋的私人幼兒園上學,幼兒園老師不但年齡大而且非常冷酷;克里斯?加德納的妻子是工廠工人,每天辛苦工作;由于失業以及推銷生意的慘淡,房東常常催房租。總之,克里斯?加德納一家人所處的境地代表了美國最下層人的生活。由于克里斯?加德納天生對數字非常敏感,他夢想著成為證券經紀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作推銷員所鍛煉的良好口才使他能夠與證券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搭訕,并通過向人力資源經理展示他的魔方技能獲得了在證券公司實習的機會。為了能夠成為一名正式的證券經紀人,他需要通過打電話來聯系盡可能多的客戶。在聯系無數潛在客戶無果后,他選擇了一位退休的大老板,這位富翁帶他去觀看了一場棒球比賽,雖然最后合作未能成功,但這次經歷使他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上流人物。經過對這些上流人物的公關,他成功地獲得了更多的生意。最后,由于克里斯?加德納的出色表現,使他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功與證券公司簽約成為正式證券經紀人。從克里斯?加德納的身上可以看出,機會無處不在,只要能抓住機會,機會屬于每一個人。《當幸福來敲門》闡釋了“美國夢”中機會面前人人平等這一理念。
[關鍵詞]大學英語;英語電影;研究性學習;跨文化意識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跨文化意識已經成為國際交流的先決條件。但是,由于大學英語第一課堂的課時緊、教學內容多,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單純的英語語言教學仍然是課堂教學的絕對主角,因此,學生跨文化意識淡漠,對英語的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詞匯和語法規則的層面,而缺乏實際運用能力,更缺乏有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本文擬論述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采用課內外結合的教學模式,結合課文內容,借以課外英文影視賞析的輔助手段,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其更多更好地了解英語國家的、價值觀念、風土人情,從而在掌握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的同時,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用英文電影培養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意義
Brown(1987)認為語言學習者失敗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沒能把文化學習和語言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K,J,Irving認為:學習第二語言,沒有了解其文化,就如同光靠學習司機手冊練習如何開車,而沒去掌握方向盤進行實地駕駛一樣(尹丕安,2007)。美國語言學家Sapir(1921)曾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他(1988)認為語言是文化和社會的產物,因此必須從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美國語言學家Claire Kramsch (1993)也認為: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不僅表達文化、體現文化而且語言是文化的象征。總之,語言既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還蘊藏著該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各自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許多方面各不相同。英文影視作品能以獨特的藝術方式向觀眾早現精美的畫面、動人的情節。觀看英文影視,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受純真的語音語調,學會地道的英文表達,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直觀地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在實際語言交流中應具備的跨文化意識。
三、利用英文電影培養跨文化意識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是當今新興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知心理學家Jean Piaget(1981)的認知發展學說是建構主義學習模式的心理學基礎。其核心內容是:知識不能簡單地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每個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的結果。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促使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大學英語是外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因此,這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教師應更重視學生文化系統的認知,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Hudson(1980)認為文化是“從社會習得的知識”。著名的新型教育和商務培訓專家斯托克威爾(stockweH)在《快速學習理論和實踐》中指出:“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它、聽它和感覺它。”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研究性學習是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符合信息社會要求的新教學模式。它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下的學生課余英語影視作品賞析,能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主動探究“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的良好習慣,使“看它、聽它和感覺它”成為一種可能,是培養大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有效途徑。它能使學生通過大量的影視作品,在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了解社會,習得文化。
四、利用英文電影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實踐探索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中,有多篇課文是關于英語國家文化主題的文章。以下是筆者利用英文電影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教學實踐探索。
在講授《新視野大學英語 讀寫教程2》第一單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時,筆者采用課堂講授課文(多媒體教室)、課外欣賞電影(利用電腦進行的自主學習)以及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觀看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并開展影評活動。旨在使學生了解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該單元A課文題目為:“時間觀念強的美國人”。大意是:美國人認為如果不求進取就會落后。這種態度造就了一個致力于研究、實驗、探索、不斷進取的民族。美國人把時間視為一種寶貴的資源。他們珍惜時間,開門見山談正事。與亞洲國家生意人慣用的商務拜訪等禮節往相比,美國人更愿意通過發傳真、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與他人進行交流,盡管電子交流缺乏人情味,但能迅速而成功地解決問題或完成工作,被視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標志。
為了讓學生了解美國人這種行為趨向的淵源,筆者要求學生課前欣賞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該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的是沒有任何顯赫家庭背景的普通美國人,黑人小人物克里斯?加德納于上世紀80年代憑借智慧和努力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故事。該片可視為實現美國夢,體現美國主流價值觀的完美范本。它濃縮了美國人的生活歷程和性格特征,折射出美國文化模式中以“行動”為主的行為趨向。
在課前,筆者先布置了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自主學習室借助電腦觀看該片,然后根據影片內容研究討論兩個問題:1、主人公時間觀念強表現在哪些方面?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念(提示學生從的角度去思考)? 電影是學生十分喜歡的大眾文化形式,對于這樣的小組課外作業,學生參與完成的積極性很高。他們與組員溝通、商量觀看的時間,協調、分配討論的任務,通過探索、辯論,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已經變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為了尋 找答案,他們反復觀看該片,借助圖書館和互聯網查閱資料,還通過電話、短信、郵件將自己的想法主動與同學溝通。或者找老師商榷。
在課堂上,筆者在分析講解課文前,先進行了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采用各小組派代表陳述的形式對兩大問題在全班進行進一步討論。他們認為影片中主人公克里斯時間觀念強,精于安排工作、學習、娛樂和社交的時間,力爭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然后他們就用影片中的例子來支持他們的觀點。比如:克里斯似乎永遠在狂奔之中:奔跑著去幼兒園接兒子,奔跑著趕公交車……再比如:為了從20個實習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證券公司的股票經紀人,克里斯要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努力地爭取時間去聯系潛在的客戶。他不停地打電話,整天堅持不喝水――這樣就可省下上廁所的時間,他拼命地擠出每一分鐘去與他人競爭。他利用業余時間為了生計而推銷測骨儀,晚上通宵達旦地看書。他忙碌的唯一目標就是圓滿完成任務,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因此。學生認為美國人生活節奏快,時間對于美國人來說如同金錢一樣可以觸摸。
至于第二個問題,同學們一致認為美國人的行為趨向深受基督教義的影響,因為本片多次提到上帝和杰弗遜的《獨立宣言》。片中克里斯5歲的兒子講落水者祈求上帝拯救的小故事:一艘船過去了,落水者拒絕被救,說:“上帝會來救我的。”第二艘船又過去,他仍然拒絕被救,說: “上帝會來救我的。”后來落水者淹死后來到天堂,問萬能的主:“為什么不來救我?”上帝回答道:“我已經派兩條船去救你了。”導演巧妙地通過孩子不經意的笑話告訴觀眾美國人信奉的基督教義: God helps those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片中導演安排的那場教會收容所聽牧師布道、聽教徒唱圣歌的情節,使學生了解到,在美國人看來,珍惜時間努力工作追求幸福是上帝賦予的“天職”。
在點評學生發言的同時,筆者還介紹了美國的“清教徒”,學生從中了解到,歷史上美國的國家建立,跟基督教有著很深的關系,清教徒思想在美國深入人心。上帝是美國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美國立國的精神支柱。學生通過觀看、分析、評論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了解了美國人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趨向,因此不僅從語言上,更是以文化的視角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因此,該單元的課內外結合教學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他們了解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關鍵詞] 幸福;追求;歷程;磨難;機會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2006年度好萊塢最佳影片之一,它是根據美國百萬富翁克里斯 加德納(Chris Gardner)的真實故事而改編的一部勵志片。影片以克里斯努力奮斗最終獲得幸福為主線,以克里斯父子間的濃濃深情為副線。克里斯曾經流浪、入獄,但從未放棄理想――當一名股票經紀人。他把25年的奮斗故事寫成書、拍成電影,向世人證明: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追求幸福,幸福就會向你靠攏。
一、要想得到幸福,必先經受住各種磨難和考驗
克里斯•加德納(威爾•史密斯飾演)是一個聰明的醫療設備推銷員,他勤奮努力,可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他推銷的骨質掃描儀由于價格昂貴,很難推銷出去。而這些掃描儀花費了克里斯的全部積蓄,它們是克里斯夫婦對于幸福的最初期盼,裝載著他們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夫婦倆曾經在這些掃描儀前面合影留念,但事與愿違,掃描儀的推銷并不如想象中那樣順利,醫生對其的評價是又貴又毫無價值。掃描儀賣不出去,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要交房租,兒子上幼兒園要交學費,要交違規停車的罰金,還要交稅。為了生計,他的妻子琳達每天要做兩份工作,可幸福仍然離他們很遙遠,妻子不堪生活的重壓離他而去,只留下他和5歲的兒子克里斯托夫相依為命。一次稅收,讓他徹底破產,銀行賬戶里只剩下21元錢,因為沒錢付房租,他曾經義務為房東粉墻,但最終和兒子還是被攆出了公寓,來到地鐵站的洗手間里度過了艱難的一夜,次日清晨,兒子睡夢中,門外有人急促敲門要上廁所,為了不打擾兒子的睡眠,他用手捂緊兒子的耳朵,用腳使勁蹬住門,兩行熱淚順著他的臉狹流了下來,男兒有淚不輕彈,此刻的克里斯既無助又無奈。他最初的夢想破滅了,無家可歸了,妻子也走了。他開始帶著兒子過著流浪的生活,他不得不提著40多磅重的醫療儀器四處奔走推銷以糊口;因沒錢交違規停車罰單,在警察局被扣留了一夜;因無力支付出租車費用而被迫逃跑,結果掃描儀丟失,手也被公交車夾了;三番五次為了追丟失的掃描儀,差點被車撞死,鞋子也跑丟了一只;下班后帶著兒子一路狂奔,只為趕到提供住宿的救濟所排隊去搶床位;沒錢購買零件修理掃描儀,他甚至去醫院賣血。此時克里斯的情況真可以用“山重水復疑無路”來形容,但如此凄慘的生活并沒有擊垮克里斯,也沒有摧毀父子間的親情和他們的信念。在自己的努力和兒子的鼓勵下,克里斯愈發地堅強起來,并迸發出了驚人的斗志。影片中當克里斯用賣血的錢修好失而復得的掃描儀,在黑夜中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個鏡頭從某種意義上就預示著幸福的即將來臨。[1]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克里斯了解到做證券經紀人只要精通數學和會為人處世就行。只有高中水平的克里斯知道希望很渺茫,無論是學歷還是生存環境,在行業競爭中他都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通過努力,他突破了重重困難,獲得了面試的機會,成為維特證券公司20個實習生當中的一員。但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實習期間沒有薪水,實習6個月后能不能留在證券公司還無法預料,面對逆境,他沒有退縮。在實習期間,克里斯學歷低,生存壓力大,要照顧孩子,還要為每晚的棲息之處而奔波,所以每天要用6小時的時間完成別人9小時的工作。為了不耽擱時間,他給客戶打電話從來不放下電話,結束一次通話立即撥另一個電話。為了節約更多的時間,他一天不喝水,這樣就可以把上廁所的時間也省下。在別人進入夢鄉的時候,他借著窗外的燈光苦讀股票“圣經”,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努力推銷最后一臺骨質掃描儀。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咬緊牙關,挺了過來,因為他始終堅信:只要今天夠努力,幸福明天就會來臨!皇天不負苦心人,六個月實習結束,在所有實習生當中,克里斯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正式錄取,成為一名真正的證券經紀人。后來克里斯•加德納通過繼續努力,于1987年成功地創辦了GardnerRich投資公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該影片克里斯從艱難困苦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經歷從某種角度上也印證了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
我們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但只要能挺過去,過后就是陽光。希望是上天給予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生命終將輝煌。當我們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開心的時候,請告訴自己: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要用比別人更多的付出換來自己目標價值的實現,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也許會有各種各樣的結果,設想一切可能失敗的原因,找出應對的方法,成功就會更近一些。[2]
二、幸福要靠自己去創造和抓住各種機會
影片《當幸福來敲門》中的主人公克里斯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方面是因為他經受住了磨難和考驗,吃苦耐勞,向著既定的目標去努力奮斗;另一方面與他對機遇的敏銳發現與出色把握有關。克里斯是個善于抓住機會的人,在幸福還很遙遠的時候,他抓住了任何一個向幸福靠近的機會。
第一次是當他看見那些有錢人一個個都滿臉幸福,他抓住機會問一位開紅色法拉利車子的有錢人,問他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干的?對方告訴他只要精通數學,會為人處世,就能當股票經紀人。這一席話給他指明了方向,使他意識到證券可能會讓他過上好日子,走向成功。當他在掃描儀銷路不好、妻子離開他、生活窘迫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六個月內沒有任何報酬,將面臨沒有錢維持吃住,可能流落街頭或到救濟所生存,并且成功機會只有5%的實習機會,選對目標,抓住機遇,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組合的四位成員都身兼藝人與學生雙重身份,要承受比同齡人更多的壓力。但他們說,正因為壓力大,他們才更能領悟什么是“成長”。
徐浩
英文名:Xiho
隊內職務:隊長
昵稱: 浩子、大硬幣、浩寶寶
出生日期: 1994年1月25日
生肖:狗
星座:水瓶座
籍貫:湖南永州
民族:漢族
愛好:聽歌、玩數碼產品、收集硬幣
性格:善良、禮貌、靦腆、喜歡一個人呆著、標準的乖寶寶
緊張時習慣動作:咬手指
最喜歡的城市:巴黎
最喜歡的水果:楊梅
最喜歡的食物:湘菜
最喜歡的顏色:銀色、黑色、藍色
最喜歡去的地方:數碼店、唱片店、書店
最喜歡的歌手:蔡依林、Blue樂隊、Beyonce
最喜歡的演員:張根碩、范冰冰、林志穎、安吉麗?娜朱莉
最喜歡的球星:貝克漢姆
最喜歡的卡通人物:皮卡丘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跳舞、網球、羽毛球
最喜歡的電影:《泰坦尼克號》《變形金剛》
最喜歡自己的部位:眼睛
最喜歡的口頭禪:好,我知道了!
夢想:自己的努力別人能夠看得見,成為一名受人尊重的藝人。
粉絲昵稱:小硬幣
徐浩擁有花美男的外貌和溫柔的聲線。他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乖乖的孩子,而且獨立性非常強,自控力好。他不僅歌唱得好,舞跳的棒,獲得過多個歌唱比賽獎項,而且學習成績優秀,多次獲得作文比賽獎項,還年年被評為優秀班干部、團干部。
左溢
英文名:Jerry Zuo
昵稱:左小溢、左先森、溢寶、
出生日期:1997年01月20日
生肖:鼠
星座:摩羯座
血型:O型
籍貫:上海
民族:漢族
愛好:看書、打籃球、唱歌、聽音樂、玩電子游戲
性格:孝順、率真、活潑、善良、陽光向上
最喜歡的食物:牛排、薯條、蝦
最喜歡去的地方:游樂場、愛爾蘭
最喜歡的歌手: 邁克爾?杰克遜、
最喜歡的演員:威爾?史密斯
最喜歡的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科比
最喜歡的運動:籃球、排球、游泳、騎自行車
最喜歡的書:《當幸福來敲門》《隋唐演義》
最喜歡的電影:《珍珠港》
最喜歡自己的部位:腿
最喜歡的口頭禪:還可以。
最大的愿望:出自己的唱片專輯
最喜歡的名言佳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粉絲昵稱:溢聲軍
被稱為“話題終結者”的左溢,經常會在接受采訪時,一句話搞得冷場。他學習成績優秀,兩歲時,就開始學習英語,有較強的口語交流和表達能力。他擅長演唱英文歌曲,獲得過很多國際少兒歌唱比賽的獎項,從小就是一個小童星。曾在《少年進化論》節目中采訪自己的偶像科比,還與他一起打籃球。
劉俊麟
英文名:Tank
昵稱:小鹽,幺兒 ,麟君
出生日期:1995年8月17日
生肖:豬
星座:獅子座
血型:O 型
籍貫:四川達州
民族:漢族
愛好:演奏打擊樂、作詞作曲、吉他彈唱、玩彈弓
性格:善良、孝順、懂事、善解人意、大度、有男子氣概
最喜歡的城市:拉薩
最喜歡的食物:燒烤、雞爪、豆腐干、薯條、火鍋
最喜歡的顏色:橙色、白色、淡藍色
最喜歡去的地方:大自然
最喜歡的歌手:伍佰、羅大佑、許巍
最喜歡的演員:周星馳
最喜歡的球星:梅西
最喜歡的運動:射擊、戶外運動、 游泳、羽毛球、徒步旅行
最喜歡的電影:《納尼亞傳奇》《魔戒》《功夫熊貓》
最喜歡自己的部位:眼睛
喜歡的口頭禪:行嗎?哈戳戳的(四川方言,指一個人傻呆笨)。
最大的愿望:當一名好的歌手和音樂制作人
座右銘:用樂觀和堅強面對世界。
粉絲昵稱:火藥
誰能想到,團隊中的創作型音樂小天才劉俊麟,從小患有自閉癥,一度被幼兒園拒收。從小就對音樂很著迷的他,年紀小小,卻已經創作了一百多首歌曲。音樂也讓他的自閉癥痊愈了。
朱元冰
英文名:Ryan
昵稱:冰哥、呆子、珠圓玉潤餅、素顏王子
出生日期:1995年1月11日
生肖:狗
星座:摩羯座
血型:O型
籍貫:上海
民族:漢族
愛好:跳舞、 唱歌 、攝影 、打籃球 、睡覺
性格:雙重性格、慢熱、喜歡交朋友
最喜歡的城市:新加坡
最喜歡的食物:咖喱
最喜歡的顏色:紫、粉、黑
最喜歡去的地方:舞館
最喜歡的歌手:羅志祥、林宥嘉
最喜歡的演員:小栗旬
最喜歡的樂隊:五月天
最喜歡的球星:勒布朗?詹姆斯
最喜歡的運動:籃球、羽毛球、跳繩
最喜歡自己的部位:眼睛
最喜歡的口頭禪:不是吧!
哎喲,這個嗎,你懂的。
最大的愿望:和偶像同臺,和好朋友一起開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