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生好詞好句摘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閱讀引導;激發欲望;創設條件;方法;技巧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一直奉行著: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小學生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內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即語文閱讀教學,它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途徑。但只注重課堂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一個人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現在使用的教材來說,如果只讓學生把語文書中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那學生所獲得的語文知識,得到的能力訓練是不夠的。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來源于豐富的課外閱讀。陳鐘梁先生指出:“當前,國內中小學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習題做得太多,書讀得太少,文化底蘊不足,這是影響終身發展的。”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其意義在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才能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課內課外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讓學生樂于讀書
1.結合課內教學,指引學生課外閱讀
我每學期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把每個單元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達到閱讀目的。這樣既能使學生在課內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又能使課內培養的能力得到鍛煉,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教學《花瓣飄香》《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等課文前,我推薦學生閱讀《愛的教育》課外讀物;教學《漁夫的故事》時,介紹學生閱讀《一千零一夜》等學生喜愛的童話名著;教學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后,推薦學生去讀他的《快樂王子》;教學王爾德的《普羅米修斯》后,推薦學生去讀《希臘神話》等;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學生喜愛的童話名著;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前,可推薦學生閱讀與環保有關的課外資料;教學《月光曲》時,可推薦學生閱讀大音樂家貝多芬的生平、藝術成就、品格精神等資料。此外,教師還可以推薦與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書籍。如,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教師就可以向他們推薦《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西游記》(青少年版)《三國演義》(青少年版)《水滸傳》(青少年版)《百科全書》等書籍。在具體實踐中,教師還可大膽地將報紙、雜志、小說、影視、廣告、標語等中的語文信息引入課堂,豐富、深化教材內容。這樣,學生就會讀有興趣,讀有目標,讀有收獲。
2.上好語文活動課,布置形式多樣的作業
我每次在上語文活動課時,都提前布置學生搜集材料,做準備。如,讀書匯報、朗讀競賽、講故事、演講、手抄報展評、日記宣講、作文競賽、寫字比賽、查字典比賽、課本劇表演、新聞會、主題班隊會等。這些語文活動課要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活動的準備都要發動每個學生在課外進行。布置作業形式多樣,如一張紙的正面為與課文教學要求相關的作業,反面則用規定欄目的方式完成課外語文學習任務。布置學生寫日記,定期收學生的“讀寫日記”,并從鼓勵出發。
二、教師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開拓他們的眼界
1.營造教室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室張貼愛讀書的名人畫像和名言,設置學習園地,開辟本周讀書交流話題,建立班級圖書角,開展讀書爭星活動。每周通過學生匯報自己的課外閱讀收獲,評選出每周閱讀星。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了,課余時間,學生都投入到讀書中去,學生的許多不良習慣也在讀書中改掉了。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落實學生閱讀
葉圣陶說:“教語文不僅要使學生熟讀課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生活中擴大詞匯,掌握語言的規律,增長表達的能力,從文學作品的閱讀里提高思想的培養。”可見,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更能豐富閱讀的內涵。要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真正達到“豐富語言的積累”的目的,除了結合課文學習,指導課外閱讀以外,還應適當地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我在班上組織了一系列常規性的活動,在活動中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構建班級圖書角、故事會、新聞會、讀書交流會、詩歌背誦比賽、讀書筆記展示、美文誦讀、成語接龍、班級讀書交流課、建立讀書興趣小組等。活動中學生各顯其能,自我表現,從活動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與收獲,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達到了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效果。
3.營造合作閱讀的氛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發揮其內部動力,才能開啟學生心智,自主去閱讀、去探究。
(1)在班級同學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一個共同的閱讀氛圍,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于老師的無數教育。讓閱讀成為童年般的游戲生活,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課前3~5分鐘的讀書交流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進行朗讀。或小組合作讀,或好伙伴合作讀,或賽讀……相信此時,哪怕平時不大喜歡課外書的學生,也會被感染,被熏陶。
(2)師生共讀一本書。陶行知說:“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因此,要想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教師自己首先要有興趣。當學生發現老師喜歡閱讀時,往往會對老師所讀的書產生好奇心理。老師作為引導者、組織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這種優勢,及時推薦文章給學生,使學生對作品發生興趣,并與學生一起看書,并且看同樣一本書,還經常利用課間休息的時候一起探討、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縣舉辦的“愛國主義讀書活動”,讀后與學生交流,學生覺得與老師之間有了共同話語,討論得更加激烈,就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讀書熱潮中來,班上讀書的氣氛更濃了,師生情更深了。
三、教給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閱讀有效性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應讓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為了使學生讀有所獲,我讓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學過或讀過文章后,首先引導學生把課內外閱讀的書名記錄下來,再把書中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最后有感而發,寫讀后隨筆,并指導他們根據不同類型的讀物,分別記載,這樣學生的讀書筆記可以當資料保存。例如,古詩詞摘抄本、成語摘抄本、好詞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讀后感本等等。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字資料,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