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脫貧攻堅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總體思路及目標
(一)總體思路。堅持以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科學素質為重點,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向為目標,充分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加大科技推廣與創新力度,積極引進農作物新品種,發展設施農業,增強農業發展支撐能力,使全縣綜合經濟實力、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極大提高。
(二)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確保2017年摘帽,2018年全部脫貧,基本實現農村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農民科學素質得到提高,在全省、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二、主要任務
(一)抓培訓,提升能力。認真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不斷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科學素質。要圍繞全縣脫貧攻堅行動的深入開展,依托縣扶貧辦扶貧資金支撐,在全縣部分貧困村開展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要針對種養殖業發展,積極扶持種養殖大戶,增強他們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提供有關科技書籍和資料,幫助他們掌握最新的種養技術和管理方法,了解最新的市場信息。
(二)調結構,提高效益。以助推產業發展為導向,以實施科普惠農為載體,服務當地主導產業,幫助農民增收致富。要注重發揮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作用,采取課堂與實地相結合的辦法,開展現場指導、專家面授、技術服務等方式,對貧困地區農村黨員干部、種養戶和廣大群眾進行實用技術培訓。要發揮科技致富帶頭人的輻射作用,影響帶動身邊的群眾,學科技、用科技,走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三)抓人才,帶動致富。重點培養兩類人才:養殖技術人才、種植技術人才,通過培育使之成為土生土長的“田秀才”和科技扶貧致富帶頭人。要大力實施科普惠農工程,幫助貧困村建立由科技致富帶頭人負責的科普惠農服務站,建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培育電子商務服務員,扶持有條件的村發展特色產業項目。
三、具體措施
(一)指派責任心強、有農村工作經驗的一名班子成員專門負責該項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脫貧攻堅規劃,解決一些群眾關注的實際問題,提出有利于脫貧攻堅的合理建議,并負責扶貧工作的聯絡。
(二)利用現有的科普惠農服務站,對貧困人口開展科技培訓。由縣科協贈送各類科普書籍、科普資料、科普掛圖,組織廣大干群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種養殖技術,創造更多的農村復合型人才。
(三)通過組織參加博覽會、考察學習、參觀科普示范基地,使種養大戶、種養能手開拓視野,增強他們發展種養業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學習新的技術和好的經驗,為促進當地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起到推動作用。
(四)利用“科技之春宣傳月”、科技活動周、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多種載體,深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在教育黨員群眾、培育新型人才、增加農民收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五)大力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積極爭取該項目以獎代補資金,培植并推薦申報優秀科普示范基地、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帶頭人,通過“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工作的開展,“以點帶面、榜樣示范”的方式,從而進一步帶動廣大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生產勞動技能,不斷提升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成立由主席任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負責脫貧攻堅工作的規劃、組織、指導、協調、督查、落實等工作,保證脫貧攻堅工作順利快速推進。
(一)抓好扶貧開發成效。一是按照“2018-2020三年行動計劃”,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繼續發展一批產業項目和民生工程,努力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二是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繼續對標落實相關指標“清零”;下大氣力規范完善脫貧攻堅痕跡檔案資料,鞏固扶貧開發成效,確保經得起檢驗。
(二)抓實產業提質增效。一是鞏固和發展5個千畝植煙村,以短平快產業帶動增收致富。二是做好生態茶園建設,著力打造巖丙村生態茶葉示范村,全力做好短波、龍潭茶場品牌定位提升工作,加快新華、中賀勐茶葉產業扶貧項目。三是合理謀劃布局核桃、澳洲堅果、咖啡等經濟林果的種植與管護。
(三)抓好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一是統籌規劃,建設一批符合巖帥實際的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項目,補充一批配套設施,打造“戶投放、組收集、村清運、鎮清理”的管理機制。二是繼續完善推行衛生清理管理制度,結合公共服務性崗位開發,管好用好鎮、村保潔隊員。三是結合“自立,自強,誠信,感恩”教育,開展好移風易俗教育,導引群眾改變舊習,樹立典型示范,合力打造“清潔家園”。
(四)抓實綜治維穩工作。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主動加強對各類矛盾糾紛源的摸底調查和民情分析研判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矛盾大排查大調解工作機制,妥善處理和解決土地、林地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和糾紛,防止群體性事件發生。突出抓好禁毒防艾工作,堅決查禁“黃、毒、拐、賭”等丑惡現象,不斷凈化社會治安環境,維護社會穩定。
一、深入學習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
1.認真學習貫徹。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扶貧論述摘編》、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通過學原文原著,深刻領會總書記關于脫貧工作重要論述中蘊含的執政為民的宗旨觀念,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和直面問題的政治勇氣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2.深化成果運用。堅定不移用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切實把總書記指示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和實際效果,堅持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脫貧攻堅年度目標任務,集中優勢、集聚資源、集結力量,持續在“四個切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上用實勁、求實效,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地生根。
二、認真落實巡視反饋問題整改
3.壓實整改責任。堅決落實政治巡視要求,堅持從嚴從實,聚焦突出問題,切實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銜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整改工作格局。
4.落實整改任務。認真對照巡視反饋的問題,主動認領、深挖根源、由點及面,逐項研究制定分解整改措施,制定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細化舉措,切實做到“四確保四不放過”。
5.用好整改成果。強化工作舉措,扎緊制度籠子,擰緊脫貧攻堅責任鏈條、聚力落實精準幫扶舉措、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脫貧攻堅風險防范、深化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全力做好巡視巡察“后半篇”文章,用“繡花功”啃下“硬骨頭”,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扶貧舉措
6.對包保的未脫貧3戶7人的貧困現狀再進行詳細調查和了解,并針對需求,積極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每名包保干部年入戶要達到20次以上。
7.開展法律援助大走訪活動。在10個鎮(街道)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窗口,針對貧困戶中因經濟糾紛、意外事故等涉法原因產生的貧困,組織公證員、律師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幫助貧困戶依法維權。
8.對于有養殖意愿的貧困戶免費提供法律服務。協調相關部門為其提供免費畜禽動物疫病免疫所需疫苗和養殖技術,提供部分畜禽保健藥品等,大力扶持貧困戶發展養殖業。
9.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對患有慢性病、五保戶、子女就學等相關情況,協調聯系相關部門,落實相關政策。
10.開展法治宣傳活動,計劃發放法律小冊子2000本以上,以加強貧困戶的依法維權意識。計劃每年搞1次培訓,內容包括法律知識、農業種植、養植知識和實事政治的學習等,拓寬視野,解放思想,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和拓寬致富途徑。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總目標要求,進一步健全“單位幫扶、干部駐村、整村包保”制度,切實增強扶貧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加強脫貧返貧監測,強化扶貧扶志工作,圍繞脫貧目標,創新扶貧機制,轉變扶貧方式,突出精準發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貧困戶如期脫貧,鞏固扶貧成果,防止貧困戶返貧。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引導。局幫扶領導組加強領導,駐村扶貧工作隊進一步加強專職服務扶貧工作力度,組織單位干部采取多種形式到幫扶包保村廣泛宣傳、耐心解答黨和國家各項扶貧開發扶持政策,將政策準確、及時傳達到群眾中,特別是困難群眾中,做到家喻戶曉。引導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從思想上進行“脫貧”,打消貧困群眾脫貧顧慮,加強勵志扶貧工作輿論引導,真正激發群眾“脫貧”動力。
(二)加強結對幫扶,落實包保責任。嚴格按照結對幫扶要求,認真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認真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所需所盼、“兩不愁三保障”情況和返貧風險點,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有效的扶貧辦法,盡心盡力發揮幫扶人員應有的作用,幫助貧困群眾早日擺脫貧困,實現穩定脫貧,鞏固扶貧成果,防止貧困戶返貧。
(三)協調幫扶資金,加大扶貧投入。積極為村里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以促進貧困村經濟發展,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充分征求村兩委、幫扶對象的意見,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方略,分類制定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規劃和計劃,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行“一對一”或“多對一”結對,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落實創收項目,逐步增強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對無勞動能力的低收入戶,做到村有發展目標,戶有致富項目。同時要以全局之力,不斷加大對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步伐。
(四)加強溝通了解,解決實際困難。按照要求,堅持落實與鎮、村、戶定期溝通制度,堅持至少每季度與鎮溝通一次,每月到戶幫扶一次,真正做到與鎮協調、與村溝通、與戶交流。對貧困戶面臨的急、難問題,能夠現場解決的,要現場解決,現場解決不掉的,要做好記錄,加強研究、匯報和溝通,盡力幫助解決,確保按期實現脫貧目標。
(五)發揮部門優勢,補齊住房短板。立足住建自身職能,從農村危房改造入手,不斷加大對上優惠政策的爭取力度,通過對貧困戶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實現扶貧到村、到戶、到人,力爭將貧困戶的住房問題這一短板補齊。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所有包保干部要深刻領會其本質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觀念,明確責任,主動對接,認真做好幫扶工作,真正把幫扶工作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結對幫扶干部到村到戶、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到村到戶。
3、小康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小康路建設;小康水建設;小康房建造;小康電建設;小康訊建設;小康寨建設。
4、精準扶貧“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以“四看識真貧”工作法在全鎮對扶貧戶開展精準識別工作,確保不漏一個貧困戶,找準貧困對象。
5、精準扶貧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安排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6、脫貧“五個一批”工程: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7、精準扶貧兩個所有:就是到2020年全省所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和落實兜底政策;到2020年全省所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脫貧摘帽”。
8、精準扶貧兩個不掉隊:“兩個不掉隊”就是聚焦所有民族脫貧,不讓一個民族掉隊;聚焦三片六山地區脫貧,不讓一個地區掉隊。
9、貧困對象識別程序: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張榜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備案。
10、“5321”結對幫扶活動:即廳級領導幫5戶,縣級領導幫3戶,科級領導幫2戶,一般干部幫1戶。
11、扶貧主體責任: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干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群眾主體。
1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項行動”
①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扶貧行動。完善高速公路路網連接通道,實施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實施水利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水利工程建設向貧困村傾斜;實施貧困地區農村水電開發,到2020年全面實現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網同價。
②實施產業和就業扶貧行動。扶持貧困縣、貧困鄉鎮規劃建設不同層次的農業示范園區,支持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農村小微企業。實施鄉村旅游扶貧計劃,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③實施扶貧生態移民行動。到2020年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區、石山區和生態脆弱地區142萬人全部遷出。合理規劃移民安置點。
④實施教育扶貧行動。大力推進“四項突破”工程和教育“9+3”計劃,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繼續壓減6%的行政經費用于支持教育,各級教育經費繼續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傾斜。
⑤實施醫療健康扶貧行動。構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推進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全覆蓋,提高貧困人口大病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加大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加強農村貧困殘疾人健康服務,建立貧困人口健康卡,加強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實施“百院建設工程”。
⑥實施財政金融扶貧行動。發揮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導作用,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基建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農業綜合開發、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等涉農資金優先投向貧困村。建立健全省、市(州)、縣三級扶貧投融資平臺,設立扶貧產業發展基金和縣級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特惠貸”。
⑦實施社會保障兜底扶貧行動。加強扶貧開發和農村低保制度銜接,持續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到2020年農村低保與扶貧兩個標準實現統一,將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人口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加快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和臨時救助等救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全面開展“救急難”工作。
⑧實施社會力量包干扶貧行動。加快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聚合各類資源實現與全省9000個貧困村“一對一”幫扶全覆蓋。用好對口幫扶力量,完善聯絡協調機制。用好各類企業力量,深入開展國有企業“百企幫百村”活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和開展扶貧公益信托。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