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托管期中考試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三年委托管理終期評估落下帷幕的同時,我們結束了精彩紛呈的一個學期。本學期,我校抓住了“委托管理”的各種優勢,并將托管效應引向深入,在教師隊伍專業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效地加強教育教學管理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與先進理念接軌,委托管理顯成效。
三年來,在托管學校——莞城中心小學以及石龍第三中學專家及名師們全方位的引領下,兩校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托管工作的基本原則,以課程改革和高效課堂的深入實施為契機,從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入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教學大綱,狠抓教學常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充沛的活力。經過大刀闊斧的一系列改革,我校的管理、人文環境、師資力量、教學教研等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年輕教師也迅速成長、校風學風逐漸成型、生源規模日益增加。
通過一年半的托管,我校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達到了預期目標:
1. 篩選了一批有潛力的教師骨干隊伍。
通過培訓、跟崗前后的對比,老師們對教學大綱的把握以及教學方式方法都有了明顯進步。通過這些活動,充分點燃了老師們的教學熱情,并由此帶動了各科組教研活動的蓬勃開展,也涌現出了一批以羅小妍(上學年被評為市優秀教師)、劉函(上學期被評為東坑鎮優秀班主任)為代表的教學能手。與此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師,如語文組的蔡旻旻、黃琳鈞、秦建紅、唐琴等老師;數學組的張朝霞、賴金興、李能、楊玲等老師;英語組的林苗苗、申芳麗、魏夏瑾、李曉潔等老師。
2. 深化教學改革,構建了四大教研模式,豐富、提升了我校教
研水平。
四大教研模式:“三個一”教研模式、“研訓一體”的模式、
“試點—改革—立制”常規教學制度改革路徑、“聯動教研”新模式。經過兩個學期的大力改革,我校教研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能體現教研水平最直觀的一面是學生成績。上學期,在使用莞城中心小學自制試卷的本學期期中考試中,學校整體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平均分與莞城中心小學相差不大,充分體現了托管后老師教學水平和學生成績質的變化。
3.搭建了學生活動平臺,“閱讀考級”成效明顯,學生愛好閱讀已蔚然成風。
經過一個學期的運作,全校閱讀氛圍較之前有明顯轉變,一批批學生愛上了閱讀,喜歡上了語文課,全校的書香氣息更加濃郁,校園隨處可見孩子們閱讀的身影,閱讀將慢慢成為東晉的校園風尚。
4.與石龍第三中學聯手,“二托一”模式讓我校得到整體提升。
上學期,石龍三中已按照托管委員會“項目托管”思路,選取了“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兩個項目,開展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工作,組織了兩校學生聯合統考,并根據調研及統考情況將這兩個項目進行了科學、詳盡的分解,形成了各學科教師培訓方案以及各學段教學質量提升舉措。帶教團隊在上學期主要以兩校交互式教學觀摩與交流展開教學引領,雙方學校共開展公開課、示范課以及教研活動13節次,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東晉學校階段考試成績已有一定程度提升,初中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也正發生著悄然變化。
5.初步探索出兩校學生聯誼互動模式,借假日節點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
借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和主題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活動既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潤澤學生的心靈,又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以重大節日為契機,開展了慶 “六一”系列活動。
一是兩校學生聯誼活動:莞城中心80名“洪鐘少年”與我校80名“東晉之星”結對聯歡,共繪一幅畫、互薦一本書、友誼足球賽、內務大比拼、親手展廚藝,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同學們在盡情歡樂的同時收獲了珍貴的友誼,進一步加強了兩校文化與情感的交融。
二是“We are family”慶六一文藝晚會。學校發展需要宣傳,品牌效應更需要宣傳。經托管三方精心策劃并共同參與的具有高品質視聽效果的大型晚會于5月29日在東坑文化廣場隆重舉行。節目緊扣“快樂六一”主題,充分展示素質教育成果,大力弘揚托管效益,讓優質教育深入人心,為學校宣傳造勢,在社會和家長層面產生了較大影響,產生了品牌效應,為今年的暑期招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上學期我校有教師76人,學生1100人,教學班33個(含初中6個班);本學期教師113人,學生1727人,教學班增至50個(含初中11個班)。看得出來,我校生源發展態勢良好。
6.幫助我校完善并形成了相關教學管理制度,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托管工作已開展了一年,托管三方達成共識:托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托管,唯有建設相關的制度,形成系統的模式,總結各種策略和經驗,方能促使我校實現自我、持續的發展。在前期托管工作開展期間,托管委員會組織了多輪研討,也進行了3次全體教師、家長、學生層面的問卷調研,托管委員會已完成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師階梯成長制度等。
我們按照“點面結合”的教師培養思路,一方面引導全體教師制定個人成長規劃,另一方面正嘗試規劃教師階梯成長的不同梯次、培養辦法、績效考核標準等,最終形成一套教師階梯成長制度。循著階梯成長制度,以點帶面,以骨干帶全體,最終形成一套長效機制,促進我校教師自主發展。
7.有效運轉多種資源常態共享機制,實現了教學“質”和“量”的飛躍。
利用自身優勢,莞城中心小學充分調動了專家、名師資源:一方面,我們邀請了深圳大學王婷教授、浙江大學吳潔敏教授、浙江省特級教師傅登順、廣東省特級教師李祖文等專家、名師做專題報告或課例講座,讓兩校教師共同參與學習,盡最大可能地讓托管雙方受益;另一方面,莞城中心小學有7個省市名師工作室,每個名師工作室背后又有來自省內、市內的名師作為導師,他們或依托工作室研討活動讓東晉的老師也能領略這些導師的課堂,或直接將工作室的活動放在東晉舉行。
二是教學素材資源。莞城中心小學和石龍三中都是老牌名校,都有著龐大的教育教學資源,東晉優勢在于隨用隨取,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
三是慕課平臺對接設想已成為現實。九月底,我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已通過初期評估,經過網絡調試后,委托管理三方學校就能實現資源的快速、高效對接,實現受益實效、質量的效益最大化。
8.拓展內容:我們除了按照托管的四個項目扎實落實之外,還在東晉學校的其他方面給予了幫助,在鎮級和市級比賽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如:
2018年4月,學校團支部被東坑鎮文體宣教局評為“五四紅旗團組織”。
2018年5月,學校少先隊大隊部被評為2017-2018學年東莞市“少先隊紅旗大隊”。
2018年中考,全校參考37人,700分以上1人,600分以上15人,過普高分數線24人,過公辦高中分數線18人。全校中考上線率達65%。在東坑鎮同類公民辦中學中名列前茅。
從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校囊括鎮級朗誦、征文、演講、英語口語、英語書寫、現場書畫、體育比賽等賽事一等獎。
2019年6月,我校黨支部被評為東莞市五星級黨支部。
同月,我校羅小妍、鄧衛國老師分別被東莞市教育局評為東莞市小學語文、初中語文教學能手。
2019年中考,74人全員參考,在報考率100%的情況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創造了我校中考歷史“最佳”:600分以上32人,占參考人數的43%;700分以上6人,占參考人數的8%。
三、以“體育、美育”為契機,促進校園特色建設
有質量有生存、有特色有發展。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引,走“文化立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之路,進一步豐富大課間活動的內涵,組建了中小學生男女籃球隊、足球隊、毽子隊、乒乓球隊;組織了美術、書法、舞蹈、合唱、葫蘆絲演奏、豎笛演奏、英語沙龍興趣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學期,學校調整了作息時間和課程安排,保證大課間及興趣班活動的地位,如今,只要你走進學校都能看到師生健康快樂的身影,都能感受到陽光自信、生機勃勃的校園,體育、美育活動已經深入人心、蔚然成風,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德育工作不斷加強,育人活動蓬勃開展。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本學期我校圍繞“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做文章,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進一步健全。
(一)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隊伍的整體素質。
為了強化德育工作,突出針對性和參與性,集團組織了德育主題班會、教師師德演講比賽等活動,學校還聘請了法治副校長,為中小學生舉辦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報告會、關愛生命主題報告以及防范學校欺凌教育等活動。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我校以校園文化為宣傳陣地、營造了生動活潑、潔凈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建立了心理輔導室,開放圖書閱覽室、規范班級圖書角建設,加強讀書指導,營造“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
(三)拓寬德育渠道,發揮“三結合”教育優勢。
1.辦好家長學校,增進家校聯系。我校堅持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聽講座、隨堂聽課、親子活動等形式,豐富家長學校活動,家長參與率達逐年提高。同時,堅持通過電話聯系、家訪等形式增進與家長的友誼。
2.走向社區,實踐養德。
我校始終堅持“德育為先”的育人方針,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管理工作的首位,校長親自指導學校德育工作,少先隊員們積極參與“走進敬老院”等送溫暖活動,既鍛煉了師生,又為活躍社區文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五、以和諧校園為追求,時刻不忘安全。
我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校園安全隱患排查方案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做到防患于未然。我校定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開展安全演練,提高安保意識。例如:防拐、防騙、防火、防電、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
食品安全和傳染病預防工作常抓不懈。本期我們先后進行的2次大安全檢查和3次專題檢查。
學校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圍繞創建平安和諧校園的目標,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明確工作責任,完善管理制度,積極建立學校安全工作的長效機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上半年沒有發生大的安全事故和安全責任事故。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將一如既往的重視安全工作,不斷學習、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及時研究解決安全工作中的新問題,不斷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確保校園安全、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