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制造專業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場教學方法就是要求教師在開展實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真實或仿真的機械環境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操作技巧的方法,現場教學法為學生增加實際生產經驗有著最直接的意義。為此,中職院校應該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提供必需的真實或仿真的生產現場和工作現場,為本專業學生提供必不可少的設備和物料,在真實的環境下,教師立足于課本,為學生講解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對設備進行正確操作。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對操作注意事項進行明確,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無誤地掌握操作技能。另一方面,為了引導學生進入真實的生產氛圍中,在現場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實訓教師車間化和實訓學生工人化,在教育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進行職業安全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2示范教學的方法
示范教學法是中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實訓課程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示范教學法在引導學生正確操作機械設備,正確掌握操作要求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理論知識并進行示范操作的方法。在實訓課程示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操作進度,盡量把速度放慢,引導學生跟進思路,同時要注意操作順序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實現規范操作、標準操作。另外,教師在示范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錯誤操作行為進行示范,讓學生明確錯誤操作的危害,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在進行示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對基礎差的同學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對操作難度較大的工序也要不斷示范,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扎實的操作技能,不斷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3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
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習知識、增加技能、提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不斷適應新時代的就業需求。在專業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將實訓內容進行項目化處理,為學生規定相應的工作項目和工作任務,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比如在《機械零部件設計與制造基礎》課程的實訓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實訓課堂進行項目化處理,形成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一體化工作流程,同時將學生劃分不同的工作小組,完成小組工作任務。在任務驅動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實現。在工作任務完成之后,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對工作過程、工作成果的評價,確定實訓成績。
4完善實訓課程教學考核制度
在中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實訓質量的提高。為此,建立完善的實訓課程教學考核制度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對于學生實訓成績的評估,要本著公正、公平、客觀、準確的原則進行評定,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到自身的操作不足。為此,一方面,在每一次實訓項目結束后就應該根據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總結為依據進行實訓成績評定。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學生實訓反饋表,對學生的出勤、生產操作、思想表現等狀況進行詳細記錄,并作為期末實訓成績評定的一部分。此外,實訓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的實訓狀態進行觀察,保證成績評定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5結語
關鍵詞:動漫 制造業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12-0090-01
在土地貧瘠、資源匱乏且缺少外部政策支持的艱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溫州模式,無疑是一個經濟奇跡。從改革開放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溫州經濟發展走的幾乎是一條民間自發的致富之路,率先進行民營化改革為溫州經濟發展贏得了先發優勢,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精明實干的溫州商人憑借低成本、低技術含量的“小商品”,以絕對的成本優勢打出了國內外廣闊的“大市場”,形成了專業化分工精細的產業集群,“塊狀”規模經濟。溫州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經濟模式一時成為國內眾多城市爭相效仿、借鑒的楷模。
但進入2l世紀后,整個中國經濟社會所面臨的經濟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環境和能源制約愈發嚴重,競爭的國際化和貿易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也已逐漸完善,市場化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得到了普及與深化,市場秩序正逐步走向規范。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溫州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商業競爭環境。這使得在“先天不足”的資源環境下成長起來,一般處于產業鏈低端,高耗能、欠環保型的溫州民營企業壓力重重,也給以民營資本為主要驅動力的溫州經濟發展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
產業融合這一概念源自于早先通信、計算機和廣播電視業的“三網融合”,產業邊界逐漸模糊,在經歷技術融合、產品與業務融合和市場融合之后,最終實現產業融合。產業融合已經成為當前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Fredriklin等(2010)指出,產業之間的傳統邊界正在模糊,產業融合的演進同時在企業和產業層面展開,主要過程包括知識融合、技術融合、應用融合和產業融合。蔡旺春和李光明(2011)提出了文化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的三種機制,包括延伸融合、交叉融合和關聯融合。李翔等(2013)從知識產權優勢理論視角,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對于推進“中國制造”升級的重要性。
一、溫州動漫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文化產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長期以來,溫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強化政策扶持,深化項目推進,全市文化產業總體呈現出發展增速快、產業轉型快、政策跟進快、消費需求高等“三快一高”發展態勢。先后下發《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旨在加快構筑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快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發展壯大骨干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快培育文化消費市場,加快培養各類文化人才,全力推進溫州市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充分發揮溫州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金充裕的優勢,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投身文化產業,能向社會放開的一律放開,能靠市場配置資源的一律走向市場,全面激活民間文化產業的潛能,加快培植一大批潛力大、活力足、機制新、效益好的民營文化企業。
與此同時,溫州市文化產業發展仍存在“三個不夠”,即占比不夠高、優勢門類不夠多、融合度不夠深,造成溫州市缺乏文化產業大項目、文化大集團大企業,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和科技含量高的文化產業項目偏少,獨具溫州特色的文化產品尚未形成。
二、溫州制造業概況
1.溫州面臨的經濟大環境
21世紀,中國整體上進入了工業化的中級階段,國內經濟社會呈現一派繁榮景象。這與溫州模式興起之初的經濟背景已截然不同,土地、電、水、原材料、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匱乏,再加上近年因本地資源不足缺少投資空間,造成民間資本外流,嚴重制約了溫州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中國貫徹落實“走出去”戰略,積極融入國際市場,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承擔來自國際市場的沖擊。雖然溫州擁有的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和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商品的物美與價廉兼顧,其低成本的競爭力明顯,但這也給國外企業造成了不小威脅,也因此使溫州近幾年一直處于遭受國際貿易壁壘的“重災區”的角色,國際市場的生存環境仍在惡化。
2.溫州經濟主力――民企自身
被譽為“奇跡”的溫州模式本身就是改革創新的產物,但近年溫州的體制改革力度有所減弱,制度創新步伐趨緩,進行的改革多為量變,卻少有觸及要害創造飛躍的質變。許多民營企業在逐漸發展壯大中暴露出了價值觀念保守,管理制度落后,科技含量不足等缺陷。到目前為止,支撐溫州經濟發展的產業絕大多數仍集中在低技術含量、低生產成本的制造業,生產諸如服裝、皮革、低壓電器、打火機、眼鏡等勞動密集型的“小商品”。在區域經濟中,盡管溫州的專業分工程度和營銷網絡在國內市場仍占據較大優勢,但因先天的產品附加值較低,缺乏核心競爭力,沒有國際知名品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性銷售網絡等,至今尚未具有高層次的競爭優勢。
3.地方政府方面
溫州經濟發展,是敢為天下先,民間組織自發創業的典范,但對溫州經濟發展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的公共產品的供給、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軟硬環境的創造,以及宏觀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更多的是需要溫州政府積極主動地發揮“有形的手”的調控作用。但目前的情況是,近10年來溫州在制度創新方面少有大的突破,改革開放初期地方政府那種頂著壓力而不斷開拓創新的沖動、激情和敢為人先的冒險精神似乎在逐漸消退。
三、動漫文化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的推動因素
1.企業層面: 產業升級的壓力
制造業企業需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在過去的競爭合作中,企業的主要目標是降低生產成本。但是隨著制造業的成本競爭壓力趨大,和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制造業升級問題也開始凸現出來。而動漫產業恰恰能彌補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問題,有了動漫文化的底蘊與內涵,工業產品才會讓消費者體驗出與其他同樣生產工藝產品差異性地方,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企業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潤來突破產業瓶頸。
2.產業層面: 需要企業外部互補性資產
光有核心技術能力還不能保證原創技術成功地商業化,正常的動漫文化市場運作過程是,制作商制作動漫文化創意,商進行銷售,影視系統播放,企業購買動漫文化產品形象并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衍生產品。這樣一個連續的過程是不能由單一企業獨立承擔的。互補性資產概念可以用來解釋部分原創型動漫文化產品盈利不足的問題,而培育互補性資產可能是本地動漫文化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上升級的重要途徑。
四、制造業與動漫文化內容結合經營模式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內動漫文化產品的升溫,動漫衍生品也成為市場熱點。國內部分制造業在與動漫文化結合方面做了有機的嘗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1.以自主開發動漫文化形象的模式
這種模式是企業自主開發動漫形象,通過形象傳播和推廣帶動衍生品的銷售。這種模式對企業的資金、動漫的原創能力以及動漫文化融合及推廣能力有叫較高的要求,在運作成功后也可為企業帶來高額的經濟回報。
2.以品牌授權方式取得外部的動漫形象的模式
該模式是制造企業與擁有知名動漫形象的動漫文化企業合作,以品牌形象授權的方式生產動漫衍生品。該模式門欄不高,拓展成本較低,是目前溫州制造業發展動漫產業常用的方式。但該類模式下,制造企業需向動漫公司支付較高的形象授權費用,而且只能被動的根據已有的形象開發產品,其發展往往受制于人。
溫州市通過連續幾屆動漫節的舉辦,本土的教玩具、童裝、禮品、紙筆等行業均與國內的動漫制作商有著多方位的接觸,并達成多項合作意向。動漫產品的跳躍、時尚符號與溫州傳統產業對接聯姻,實現產業動漫化,讓動漫衍生產品大步挺進市場。其實,溫州的民企早已在這方面進行“嘗鮮”,如森馬的“蜘蛛俠”系列、美邦的“綠巨人”系列,如意禮品生產的“奧運福娃”、“海寶”等紀念禮品都在市場上獲益不少。
參考文獻
[1]程拱勝,《轉變汕頭文化創意產業營銷模式的思考》,《財經參考》。
[2]周錦,《產業融合視角下文化產業與執照也的融合發展》,《現代經濟探討》,2014年11期。
1征文范圍
1.1CAE當前研究熱點與未來發展趨勢
(1)計算流體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仿生力學、爆破力學等新進展;(2)新材料與新工藝、生物材料、微納米、復合材料的CAE應用技術;(3)高性能計算與CAE;(4)智能化CAD/CAE集成;(5)多學科、多尺度CAE仿真技術;(6)可靠性分析與CAE工程穩健設計;(7)非線性有限元進展及應用;(8)有限元網格自動生成技術.
1.2CAE專項技術應用探討
(1)產品結構強度分析、疲勞壽命分析、振動及噪聲仿真分析、碰撞仿真;(2)機構動力學、多體動力學與控制仿真技術;(3)跌落以及沖擊、多物理場耦合分析;(4)結構輕量化設計與拓撲優化技術;(5)先進材料/結構一體化設計技術.
1.3CAE的平臺技術與應用
(1)虛擬產品開發平臺;(2)分布式仿真平臺技術與協同仿真;(3)產品研發仿真流程和數據管理平臺建設;(4)企業級仿真和多學科聯合仿真.
1.4CAE技術的行業應用與解決方案
(1)CAE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工業中的應用;(2)CAE在海洋工程、核工業及特種行業的應用;(3)CAE在汽車制造、鐵道機車行業中的應用;(4)CAE在裝備制造及通用機械工業中的應用;(5)CAE在電子、材料、土木工程、生物科技中的應用;(6)CAE技術在國家重大工程與裝備中的應用.
1.5CAE技術的人才培養
(1)社會對仿真分析工程師的需求及要求;(2)高校CAE課程的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3)社會科技中介及培訓機構的CAE人才培訓項目開發.
2征文要求
(1)圍繞主題內容、充實、數據準確、文字通順,字數在5000字以內,未在正式刊物發表;(2) 會議收錄論文,不收取任何費用,僅供業內人士交流參考;(3)文章的格式編寫要求請訪問.cn或;(4)論文結束頁后另附論文全部作者詳細信息,包括作者職稱、學歷、職務及主要專業方向,聯系方式,并標明按上述5個專題論文應屬的類別;(5)論文請務必在7月10日之前發送到()郵箱里.
3論文評審
組委會將組織專家組對征集的論文進行嚴格評審,根據評審結果向論文作者發出錄取通知和參會通知,并選出優秀論文頒發獲獎證書和獎品,優秀論文將推薦給專業刊物正式發表.
4聯系方式
Abstrac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four aspects of papers' published year, involving fields, research agencies and the first author which is related to stud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cluded in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 database of VIP,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in nearly 10 years,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focus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ed enterprise should appl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ctively to improve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關鍵詞: 虛擬樣機技術;論文統計;計量分析
Key words: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paper statistics;quantitativ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C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9-0312-02
0 引言
虛擬樣機技術是上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設計人員在計算機上建立能夠反映產品特性的樣機模型,用樣機模型代替物理樣機在各種工況下進行仿真試驗和分析,測試和評估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而不斷改進和優化樣機模型的設計,直至獲得最優設計方案后,再制造物理樣機[1]。虛擬樣機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思想,極大地降低了產品研發和設計的技術風險和開發成本,縮短了研發周期,提高了產品性能,加速了新技術向產品轉化的開發、研制與使用過程。進入21世紀以來,虛擬樣機技術及其應用在發達國家已經獲得重大進展,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不同領域。世界眾多著名的制造公司在生產開發過程中都廣泛采用虛擬樣機技術,設計、裝機、測試都在計算機中模擬完成,保證了產品一次試制成功[2]。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推出產品,迅速搶占國際市場,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文依托“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這一平臺,通過對2003~2012年10年期間與虛擬樣機技術相關的期刊論文的檢索,采用論文計量學方法,對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論文進行統計分析,概括和總結我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狀況,以期為虛擬樣機技術今后在我國更廣泛地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以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的期刊論文為統計分析源,以2003~2012年為時間條件,以“全部期刊”為期刊范圍,以“虛擬樣機”為題名或關鍵詞進行全部專業論文的檢索,經過整理匯總,刪除重復論文后共計2508篇。通過EXCEL將整理后的論文數據套錄成數據庫,采用論文計量學方法對論文的發表年份、涉及領域、研究機構以及第一作者等四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概括和總結近10年來我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狀況[3]。
2 統計分析結果
2.1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論文年份統計分析 從圖1和表1可以看出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論文數量的增長態勢。2003年至2009年期間,論文數量逐年增加,2004年和2005年,論文數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之后增加幅度在逐年減小,2009年論文數量達到頂峰。這表明,2003年至2009年,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發展得比較快,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從2010年開始,論文數量較大幅度減少,特別是2012年,論文數量減少到152篇。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可能是近三年對虛擬樣機技術相關的應用研究力度減小,也有可能是相關研究論文的產出以及中國學術期刊庫的收錄有一定時滯性[4]。
2.2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涉及領域統計分析 筆者對研究主題涉及到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汽車與發動機、工程機械、礦產機械、農業機械、機器人與機械手、教育等領域的論文數量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涉及各個領域,部分論文同時涉及多個領域,論文涉及領域分布情況見圖2。論文產出居前三位的領域是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這表明,隨著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領域近十年來的迅猛發展,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在這些領域中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果。
2.3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機構統計分析 在2508篇論文中,沒有署名作者單位的共有23篇。筆者將論文作者的工作單位分為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大專院校四類研究機構,統計結果見表2。發文數量最多的機構是本科院校,為2145篇,科研院所、企業和大專院校發文數量分別為419篇、368篇、117篇,其中科研院所、企業、大專院校與本科院校作者合著的論文數量分別為280篇、244篇、46篇,本科院校的發文數量遠遠高于其他機構。這充分顯示,本科院校是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的主要機構。
2.4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論文作者統計分析 根據論文第一作者發文數量的統計結果可知,無作者數據的論文10篇,大部分作者1至2篇,發文數量排列前10位的作者見表3,其中,七位是本科院校的教授或講師,二位是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位是科研院所的高級工程師,由此可見,本科院校的教授和教師是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的中堅力量。
3 結論與建議
從“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檢索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2003~2012年10年期間,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發展迅速,至2009年達到頂峰,近年又逐漸回落;應用研究涉及領域極為廣泛,研究成果比較多的是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領域;應用研究的主要機構是本科院校,應用研究的主要群體是本科院校的學者和教師。本文的檢索分析結果不一定能夠全面反映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狀況,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機構和群體比較單一。
虛擬樣機技術問世之后,得到許多發達國家制造商的高度重視,立即將這一先進制造技術引入企業的產品開發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不應僅在本科院校,不應僅有本科院校的學者和教師,更應廣泛推廣到企業和科研院所,讓廣大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參與研究和應用。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企業應積極主動充分利用虛擬樣機技術,減小產品的技術風險,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降低產品研發的成本,提高產品的性能,從而增強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提高我國企業在世界制造業中的地位和市場競爭力。此外,虛擬樣機技術的研究專家也應加強向企業推廣虛擬樣機技術,推動這一先進制造技術在我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普及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郭衛東.虛擬樣機技術與ADAMS應用實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3.
[2]熊光楞,李伯虎,柴旭東.虛擬樣機技術[J].系統仿真學報,2001,(1):114-117.
第一步驟是要過關。能通過是對參評人員發表的經濟學職稱論文的最基本要求,數據顯示,每年都有不少參評人員因為論文不通過而無法參加當年的高會評審,浪費一次寶貴的評審機會。各省(市)對于職稱論文重復率的標準設定略有差異,大多會設置在20%-30%左右,有些會在當年的評審通知中明確,有些省份未做明確但實際上會進行處理。因此,擬參加評審的人員要結合所在省(市)的重復率標準,在前使用軟件進行檢測,對于重復率較高的文章要認真反復修改,直至將重復率嚴格控制在20%以內。以前曾看到有評委爆料說評審時發現有評審人員全文抄襲自己的文章,這種情況下即使僥幸通過也會被評委投反對票。但并不意味著整篇論文都需要是作者自己原創,論文創作時要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吸收消化,按照自己的邏輯和語言進行整合,同時應在論文中或參考文獻中加以注明。
第二步驟是要過內容關。論文質量直接影響評審時科研部分得分,而創新性、實用性、可讀性是衡量職稱論文質量高低的三個重要標準。創新性是指論文內容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能夠提出新觀點、新工具、新方法、新操作或新啟示,進而進行有理有據的論證,形成作者的一己之見,使論文對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不同,職稱論文大多是實務文章,選題應源于具體財務實踐,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指導實踐,因此論文內容不能僅限于理論介紹、背景描述,而應將重點放在應用啟示、管理對策上,即使是理論型文章也要著眼于對理論成果的應用探討。可讀性是指論文內容要寫得通俗易懂,在文字使用上要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對于較為復雜或枯燥的理論、原則、規范等應盡量通過鮮活的案例、具體的操作等形式來進行演繹和闡釋清楚。同時,論文選題、內容最好能和作者過往的工作經歷相匹配,如制造業從業者宜圍繞制造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展開,盡量不去挑戰所在行業之外的研究領域,用于高會評審的論文選題應圍繞單位或行業的經濟學、財務、內控等問題展開。
第三步驟是要過細節關。一是要合理安排論文的發表時間。論文通常在通過經濟學中級職稱以后就可以著手準備,在預計參加評審前的2-3年內均衡發表最好,切記不宜在截止時間前的最后1-2個月才發表,以免給評委留下突擊發表的不良印象。二是要合理安排論文的篇幅字數。一般來講,除了要滿足所在省份對論文字數的基本要求之外,實務論文的字數不宜過多,但也不能過少。字數過多會顯得論文拖沓冗長、啰啰嗦嗦,對于發表在收費期刊上的還有要多交版面費的問題;字數過少會導致很多問題分析的不夠透徹、不夠充分,讓人感覺研究不深入,讀起來會顯得余尤未盡。參考實務期刊的征稿要求,文章字數宜控制在3000字-5000字左右。三是要留意與其他科研項目的疊加。除進行論文創作之外,編寫(編著)書籍、參與(主持)課題也是科研能力的有效證明,申報人員要善于把握機會,積極參與專業課題的申報、書籍的撰寫,特別是由國家財政部、各省財政廳(局)、各省經濟學學會立項的課題。四是要留意論文創作的行文規范。論文標題和結構要合理,論文語句要通順,應避免明顯的病句、錯誤的用詞,也不能出現明顯的錯字、別字。五是要留意評審時論文提交的規范。提交論文紙質材料的,要包含雜志封面、有刊號頁、當期目錄(最好用熒光筆劃出送審文章的標題)、正文等;提交論文電子版的,要記得預留時的電子版,文章排版要整潔,字體字號要美觀大方,不能引起評委的反感;發表多篇論文的,主送論文要用最能體現申報人科研能力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