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數控機床故障診斷;檢測

1數控機床的故障診斷技術

①數控系統自診斷。開機自診斷數控系統在通電開機后,都要運行開機自診斷程序,對系統中關鍵的硬件和控制軟件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在CRT上顯示出來。運行自診斷運行自診斷是數控系統正常工作時,運行內部診斷程序,對系統本身、PLC、位置伺服單元以及與數控裝置相連的其他外部裝置進行自動測試、檢查,并顯示有關狀態信息和故障信息。

②在線診斷和離線診斷。在線診斷是指通過數控系統的控制程序,在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下,實時自動地對數控裝置、PLC控制器、伺服系統、PLC的輸入輸出和其他外部裝置進行自檢,并顯示狀態信息、故障信息。脫機診斷當數控系統出現故障時,需要停機進行檢查,這就是脫機診斷。脫機診斷的目的是修復系統的錯誤和定位故障,將故障定位在最小的范圍。

遠程診斷實現遠程診斷的數控系統,必須具備計算機網絡功能。因此,遠程診斷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診斷技術。數控機床利用數控系統的網絡功能通過互聯網連接到機床制造廠家,數控機床出現故障后,通過機床廠家的專業人員遠程診斷,快速確診故障。

2數控機床故障的實用診斷方法

①診斷常用的儀器、儀表及工具萬用表-可測電阻、交、直流電壓、電流。

相序表-可檢測直流驅動裝置輸入電流的相序。轉速表-可測量伺服電動機的轉速,是檢查伺服調速系統的重要依據。鉗形電流表-可不斷線檢測電流。測振儀-是振動檢測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儀器。短路追蹤儀-可檢測電氣維修中經常碰到的短路故障現象。邏輯測試筆-可測量數字電路的脈沖、電平。IC測試儀-用于數控系統集成電路元件的檢測和篩選。工具-彈頭鉤形扳手、拉錐度平鍵工具、彈性手錘、拉卸工具等。

②診斷用技術資料主要有:數控機床電氣說明書,電氣控制原理圖,電氣連接圖,參數表,PLC程序,編程手冊,數控系統安裝與維修手冊,伺服驅動系統使用說明書等。數控機床的技術資料非常重要,必須參照機床實物認真仔細地閱讀。一旦機床發生故障,在進行分析的同時查閱相關資料。

③故障處理。故障軟故障-由調整、參數設置或操作不當引起硬故障-由數控機床(控制、檢測、驅動、液氣、機械裝置)的硬件失效引起。

故障處理對策除非出現影響設備或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不要立即切斷機床的電源,應保持故障現場。從機床外觀、CRT顯示的內容、主板或驅動裝置報警燈等方面進行檢查。可按系統復位鍵,觀察系統的變化,報警是否消失。如消失,說明是隨機性故障或是由操作錯誤引起的。如不能消失,把可能引起該故障的原因羅列出來,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必要時進行一些檢測或試驗,達到確診故障的目的。

④數控系統故障診斷方法。直觀法(望聞問切):問-機床的故障現象、加工狀況等看-CRT報警信息、報警指示燈、電容器等元件變形煙熏燒焦、保護器脫扣等聽-異常聲響聞-電氣元件焦糊味及其它異味摸-發熱、振動、接觸不良等。參數檢查法:參數通常是存放在RAM中,有時電池電壓不足、系統長期不通電或外部干擾都會使參數丟失或混亂,應根據故障特征,檢查和校對有關參數。隔離法:一些故障,難以區分是數控部分,還是伺服系統或機械部分造成的,常采用隔離法。同類對調法用同功能的備用板替換被懷疑有故障的模板,或將功能相同的模板或單元相互交換。功能程序測試法:將G、M、S、T、功能的全部指令編寫一些小程序,在診斷故障時運行這些程序,即可判斷功能的缺失。

⑤故障診斷應遵循的原則。第一,先外部后內部數控機床的檢修要求維修人員掌握先外部后內部的原則,由外向內逐一進行檢查排除。第二,先機械后電氣首先檢查機械是否正常,行程開關是否靈活,氣動液壓部分是否正常等,在故障檢修之前,首先注意排除機械的故障。第三,先靜后動維修人員本身要做到先靜后動。首先詢問機床操作人員故障發生的過程及狀態,查閱機床說明書、圖紙資料,進行分析后,才可動手查找和處理故障。

數控機床是現代化企業進行生產的一種重要物質基礎,是完成生產過程的重要技術手段,強化管理是關鍵,“防”與“治”的結合是解決數控機床“使用難、維修難”的唯一途徑。

參考文獻: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改革;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引言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作為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針對性很強的課程,而現有國內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仍沒有走出學科體系的框架,教學內容以大量的理論為主,少量的實驗為輔;教學形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練習為輔。這樣一種學科體系式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脫節,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調動,學生實踐時間少,學生進入企業后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差,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急需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1]。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職業教育領域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思潮——行動導向。這是將德國社會教育學家梅騰斯的“關鍵能力”培養這一職業教育理想轉化為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其體現形式為行動導向教學[2]。“行動導向”教學法代表了當今世界上的一種先進的職業教學理念。80年代以來,“行為導向”一詞頻頻出現在職教文獻,特別是歐美職教教學論著作中,一時成為追求和提高職業教學質量、改革教學的代名詞。我國的許多職業技術學校引進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學改革獲得重大突破。行動引導型教學法給學校注入了新的血液,將使學校教學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3]。行動導向教學由一系列教學技術組成,是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有著獨特優勢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倡導通過行動、工作任務來學習,恰恰突出了《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教學的特征,符合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學習的一般規律。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基礎是行動導向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它與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同,行動導向的學習強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主義的方式獲得的。“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在于把職業活動過程或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統一起來,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是一種能力本位的教學觀[2]。

“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及產生和維持行動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具體說來,“行動導向”教學主要是通過有目的、系統化地組織學習者在實際或模擬的專業環境中,參與設計、實施、檢查和評價職業活動的過程,通過學習者發現、探討和解決職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體驗及反思學習行動的過程,并最終獲得完成相關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它倡導通過行動來學習和為了行動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如下[4]:一是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通過任務的完成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二是以任務為導向、以能力為基礎來確定教學內容;三是以過程為導向來設計教學過程,一改以往講授為主的教學過程,成為一個由資迅、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6個環節組成的完整的“行為過程”;四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傳統分數激勵轉變為工作質量控制和過程評價。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般教學形式。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關鍵是每個教學環節的可操作性、可行動性,教師要事先根據學生特點、教學內容,設計可由學生直接參與的教學環節,即以行動為導向的行動環節。行動導向教學法一般有以下教學形式[5]:

(1)六步教學法,由收集資訊、計劃準備、共同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等六個行動環節組成;一般適用于高年級的專業課教學。

(2)四步教學法,由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計劃等四個行動環節組成,一般適用于低年級的專業課教學和理論課教學。

(3)項目教學法,突出完成一件工作的完整性和獨立性,項目可大可小,大的項目除了上述行動環節,還增加了項目論證、分析決策、組織分工、管理等更多的行動環節。

(4)分組教學法,突出團隊合作、討論、意見歸納、匯報演講、辯論等行動環節。

(5)角色扮演教學法,直接按現實崗位的要求,完成角色的行動任務。

在此處我們將主要采用“六步教學法”,研究“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三、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體系構建

數控維修技術培養滿足現代企業生產一線需要、從事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的新型勞動者,它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思維素質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技術創新設計能力、理論應用能力。知識是能力形成的首要基礎,特別是數控技術是融合了多種學科的知識和理念,更需要有一個全面、合理的知識結構作為基礎,所以必須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及時、全面地了解數控技術的基本學科結構,提高實際動手能力[6]。

(一)制訂教學目標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是數控技術專業(專科)一門重要的專業方向課。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數控機床的一般維修技術,通過維修實踐環節,掌握數控機床的機械部分、電氣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和調試維修技術,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較強的動手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工作打上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基本要求

課程基本要求:1)了解職業崗位對數控維修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掌握數控機床的日常維護與保養方法;2)掌握典型數控系統的硬件連接、參數設置及調試方法、數據備份,熟悉常用操作界面,并能正確使用以診斷故障原因;3)掌握典型伺服系統的安裝調試方法、硬件連接、速度環和位置環參數調整等,并熟悉伺服系統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4)掌握數控機床刀庫、冷卻和等輔助系統的控制方法,并能夠對相關故障進行診斷和排除;5)掌握數控機床機械結構的特點,能夠對機械系統的常見故障進行診斷和排除;6)了解數控機床的驗收和精度檢驗方法,熟悉精度補償方法。

四、基于工作過程的《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教學實施

對《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革,首先要解決課程內容的取向和序化問題。我們以FANUC 0i-TD系統的數控車床為對象,以具體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以技能訓練為核心,以相關知識為基礎,將教、學、做有機結合。參照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將機床電氣控制、PMC、數控系統、傳感器檢測技術、伺服控制系統、主軸控制系統、刀架控制系統和機械調整部分等相關知識進行了整合,構建學習情境[7]。表1為教學實施項目卡。

表1 項目卡報告

評語 教師簽字: 日期: 成 績

學 時 6

姓 名 學 號 班 級 組 別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FANUC 0i-TD數控系統的數控車床的主軸控制系統

課程

名稱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 材 料 校本教材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

1.項目內容:

2.實訓裝置:

3.實訓步驟:

4.實訓結果:

5.小組討論(或學習感受):

6.小組評價:

完整的行動教學程序在《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可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的完整行動過程,根據故障排查的一般步驟,設計出適合該課程的行動導向教學程序[8]。

1.勘察。學生廣泛收集故障信息,例如,查看故障現場、詢問機床操作者,通過教師設計好的工作單,查看故障記錄及開機觀察等。

2.計劃。搜集相關信息,學習相應知識,對故障信息進行分析,與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學習計劃、故障排除計劃。在該階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事先找出難點,對難點進行提示,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各組的進展并對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3.診斷。合理運用維修工具,進行故障的定位,探查可能的原因,做出判斷,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安全用電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4.維修。合理運用維修工具,解決發現的故障,教師指出維修的注意事項,確保維修正確、順利進行。

5.試機。調試機床,確保完成全部維修工作,機床能正常運轉,全部工作完成后,要按照“5S”要求清理現場

6.評價。評價主要由成果評定、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組成。成果評定由教師根據學生故障排除的準確程度和效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學生自評部分要求學生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從項目完成情況、知識掌握情況、工具使用情況、安全操作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部分主要由小組成員從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工作態度等方面對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最后,教師根據以上各項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整體的、最終的評價。

五、結論與分析

筆者在《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教學過程中研究性的使用了“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效果良好。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的學生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思路和方式也在不斷發展,實踐和理論教學環節的聯系也越來越強。“行動導向”教學法按照職業教育的規律和職業崗位的要求,始終把“教”“學”“做”聯結在一起,“寓教于做”。這種教學理念是一次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革命。它具有許多傳統教學所不及的優點,比較適合《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的教學。

但是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條件決定了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法在傳授知識文化方面效果非常好,而行動導向教學法更擅長傳授技術文化。如何使它們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值得長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實現行動導向教學和傳統教學法的優勢互補,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教學觀須深入把握教材,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科學、合理、適度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真正實現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勢互補”[11]。

參考文獻:

[1]黃登紅.基于行動導向的《數控機床機械部件裝調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專業教學研究,2013,8.

[2]彭小銀.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中國現代文學導讀》教學設計[D].暨南大學,2012,11.

[3]譚志華.關于職業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體育課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討,2013,17.

[4]蔣軍.滕躍.淺談《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研究,2010,29.

[5]韓茂源.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論釋義及實踐解讀[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6.

[6]劉樹青,汪木蘭.基于項目教學理念構建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教學系[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3:9-11.

[7]黃登紅.淺析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數控機床電氣系統裝調與維修”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2013,6.

[8]趙佑初,唐美玲.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設計[J].職業教育研究,2012,9.

[9]文娟萍.基于工作過程的《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改創新,2012,10.

[10]徐云飛.基于行動導向的《數控機床故障維修》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11.

[11]王志成.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做中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

[12]張冉.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行動導向教學典型案例分析[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3,11.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文章對數控機床的爬行與振動故障原因作了簡單分析,指出一些診斷排故的方法和策略

數控機床是集機、電、液、氣、光等為一體的自動化機床,經各部分的執行功能,最后共同完成機械執行機構的移動、轉動、夾緊、松開、變速和換刀等各種動作,實現切削加工任務。工作時,各項功能相互結合,發生故障時也混在一起,故障現象和原因并非簡單一一對應。一種故障現象可能有幾種不同的原因,大部分故障以綜合形式出現,數控機床的爬行與振動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數控機床進給伺服系統所驅動的移動部件在低速運行時,出現移動部件開始不能啟動,啟動后又突然作加速運動,而后又停頓,繼而又作加速運動,如此周而復始,這種移動部件忽停忽跳,忽快忽慢的運動現象,稱為爬行;而當其高速運行時,移動部件又出現明顯的振動。這一故障現象就是典型的進給系統的爬行與振動故障。

造成這類故障的原因有多種可能,可能是因為機械部分出現了故障所導致,也可能是進給系統電氣部分出現了問題,還可能是機械部分與電氣部分的綜合故障所造成,甚至可能因編程有誤也會產生爬行故障。

一、分析機械部分原因與對策

因為數控機床低速運行時的爬行現象往往取決于機械傳動部分的特性,高速時的振動又通常與進給傳動鏈中運動副的預緊力有關,由此數控機床的爬行與振動故障可能會在機械部分。

如果在機械部分,首先應該檢查導軌副。因為移動部件所受的摩擦阻力主要是來自導軌副,如果導軌副的動、靜摩擦系數大,且其差值也大,將容易造成爬行。盡管數控機床的導軌副廣泛采用了滾動導軌、靜壓導軌或塑料導軌,如果導軌間隙調整不好,仍會造成爬行或振動。對于靜壓導軌副應著重檢查靜壓是否到位,對于塑料導軌可檢查有否雜質或異物阻礙導軌副運動,對于滾動導軌則應檢查預緊措施是否良好。關注導軌副的也有助于分析爬行問題,導軌副狀態不好,導軌的油不足夠,致使溜板爬行。這時,添加油,且采用具有防爬作用的導軌油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這種導軌油中有極性添加劑,能在導軌表面形成一層不易破裂的油膜,從而改善導軌的摩擦特性防止爬行。

其次,要檢查進給傳動鏈。因為在進給系統中,伺服驅動裝置到移動部件之間必定要經過由齒輪、絲杠螺母副或其他傳動副所組成的傳動鏈。定位精度下降、反向間隙增大也會使工作臺在進給運動中出現爬行。通過調整軸承、絲杠螺母副和絲杠本身的預緊力,調整松動環節,調整補償環節,都可有效地提高這一傳動鏈的扭轉和拉壓剛度(即提高其傳動剛度),對于提高運動精度,消除爬行非常有益;另外傳動鏈太長,傳動軸直徑偏小,支承座的剛度不夠也是引起爬行的因素。因此,在檢查時也要考慮這些方面是否有缺陷,逐個排查。

二、分析進給伺服系統原因與對策

如果故障原因在進給伺服系統,則需分別檢查伺服系統中各有關環節。數控機床的爬行與振動問題屬于速度問題,與進給速度密切相關,所以也就離不開分析進給伺服系統的速度環,檢查速度調節器故障一是給定信號,二是反饋信號,三是速度調節器自身故障。根據故障特點(如振動周期與進給速度是否成比例變化)檢查電動機或測速發電機表面是否光整;還可檢查系統插補精度是否太差,檢查速度環增益是否太高;與位置控制有關的系統參數設定有無錯誤;伺服單元的短路棒或電位器設定是否正確;增益電位器調整有無偏差以及速度控制單元的線路是否良好,應對這些環節逐項檢查、分類排除。

三、其它因素

有時故障既不是機械部分的原因,又不是進給伺服系統的原因,有可能是其它原因如編程誤差。如FANUC6M系統數控機床在一次切削加工時出現過載爬行。經過仔細核查,發現電動機故障引起過載,更換電動機過載消除,可爬行還是存在。先從機床著手尋找故障原因,結果核實傳動鏈沒問題,又查進給伺服系統確認無故障,隨后對加工程序進行檢查,發現工件曲線的加工,采用細微分段圓弧逼近來實現,而在編程中用了G61指令,也即每加工一段就要進行一次到位停止檢查,從而使機床出現爬行現象,將G61改為G64指令連續切削,爬行消除。

如果故障既有機械部分的原因,又有進給伺服系統的原因,很難分辨出引起這一故障的主要矛盾,這是制約我們迅速查出故障原因的重要因素。面對這種情況,要進行多方面的檢測,運用機械、電氣、液壓等方面的綜合知識,采取綜合分析判斷,排除故障。

數控機床是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設備,故障現象是多樣的,其表現形式也沒有簡單的規律可遵循,這就要求維修的技術人員要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檢測技術、機械理論與實踐技術、液壓與氣動等較全面的綜合技術知識,還要求具有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范文第4篇

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宜興214206

摘要:本文結合“愛他的”教學理論,探索“愛他的”教學法在數控維修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的必要性,以及實施“愛他的”教學法的原則與要求。論文大體分為“愛他的”教學法理論介紹、引導性行動的設計和“愛他的”教學法的實施等幾個部分。

關鍵詞 :“ 愛他的”教學法;數控維修實訓教學;引導性行動

1 概述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數控機床在機械制造類企業中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企業對數控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來大,尤其缺乏數控維修調試類人才,因為維修力量的不足嚴重影響了設備利用率和完好率。這就需要各類院校培養大量的合格的數控維修類人才,而數控維修與調試所涉及的專業知識非常廣泛,尤其是數控維修實訓教學的實踐性、應用性、針對性非常強,而現有大部分職業院校的“理論為主+實驗為輔”“講解為主+學生為輔”的學科體系式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新的形勢,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這就需要我們思考如何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

早在20 世紀80 年代,職業教育領域就提出了行動導向教學。我國的許多職業院校對這種教學模式加以吸收發展,使教學改革獲得重大突破。特別是上海厚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吉連先生提出了一種新的行動導向教學法———AITUD(中文簡稱“愛他的”)教學法。該教學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恰恰突出了數控維修實訓教學的特征,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符合數控維修實訓教學的需要。

2 野愛他的冶教學法的基本含義

“愛他的”教學法主要有五個教學環節:引導性行動、知識點歸納、知識點講解、舉一反三、主題討論。首先通過精心設計把每個知識點都通過行動來導入,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接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歸納出知識點;然后由老師進行講解,或者由老師引導學生講解;講解完之后立即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訓練從而達到舉一反三;最后再進行分組討論,對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價,以便下次更好的應用。

“愛他的”教學法是一種行動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教中做”的職業教學理念,在整個過程中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主導的教學思想。這種教學方法非常適合數控維修實訓教學。

3 野愛他的冶教學法的應用

3.1 設計合理的引導性行動

要在數控維修實訓教學中成功地運用“愛他的”教學法,首先就要結合“愛他的”教學法設計出合理、科學的引導性行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自主的探索和學習。

在設計數控維修實訓教學的引導性行動時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難度適中,以確保每個小組都能順利開展活動。(2)結合數控機床維修工作的實際情況,圍繞解決常見的數控機床故障設計引導性行動。(3)按照數控機床的實際工作過程設計引導性行動。從機床上電啟動到最后加工出零件,針對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故障,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故障進行教學設計。(4)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引導性行動。將數控機床常見的故障進行歸類,構建出若干個典型的項目任務,每個項目用多個小的故障作為引入,突出排故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循序漸進的過程。(5)兼顧數控機床的參數設置、PLC 調試和機械精度調試。雖然數控機床調試的難度較大但是我們也應該選取一些必備的簡單的內容進行訓練,讓學生能夠掌握的更全面一些。(6)每個大的項目任務應是一個完整的排故或調試過程。

按照以上原則可以把數控維修實訓教學分成以下9 個主要的項目實施教學:機床機械精度調試;強電故障維修;數控系統故障維修;機床軟硬限位的調試;回參考點故障維修;主軸故障維修;刀架故障維修;主軸故障維修;工作方式轉換故障維修。這9 個項目涵蓋了PLC 技術、變頻技術、伺服技術、數控系統技術、數控編程技術等多個專業學科的知識。

3.2“愛他的”教學法的實施

把制訂好的數控維修實訓教學項目再進行細化,根據故障維修的一般步驟設計出適合該實訓的“愛他的”教學程序。

(1)引導性行動(Act)。各小組學生根據老師和教材的引導,通過查看故障現象、組內討論,合理運用維修工具,廣泛收集故障信息。通過引導性行動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2)知識點歸納(Induce)。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分組討論找出問題的原因,自己分析歸納出產生故障的原因。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知識點講解(Teach)。知識點的講解也盡可能的由學生自己進行,在此過程中老師加以引導,小組成員共同制訂出故障排除計劃。這樣就改變了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使得學習變得不再枯燥、死板,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效得提高了教學效果。(4)舉一反三(Utilize)。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每個小組成員合理運用維修工具,根據故障排除計劃解決相應的故障,教師在一邊巡回指導,確保維修正確、順利進行。(5)主題討論(Discuss)。在完成一個項目任務之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析評價完成的效果,總結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認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果一個項目包含的知識點較多,那么前4 個環節可以分多次循序漸進,這樣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確保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很好的適應了職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4 結論與分析

筆者在數控維修實訓教學過程中研究性的使用了“愛他的”教學法,教學效果良好。“愛他的”教學法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充分體現了學生本位思想,做到了讓“教”“學”“做”合理有機的結合。它具有許多傳統教學所不及的優點,比較適合數控維修實訓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春生.動導向教學法在《數控機床故障維修》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2(9).

[2]時振偉《.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課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研究[J].網友世界,2013(12).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畢業設計 參考資料 六步法 三維軟件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力求學生畢業后很快地適應工廠的實際工作。學生在校期間的最后一項任務是畢業設計,檢驗在校期間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

畢業設計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對知識的要求很高,由于現在的高職院校的特點,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一般為2~2.5年,以我們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本專業的核心是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學生要應用這短短的2~2.5年時間學習到的知識獨立完成畢業設計課題,其難度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畢業設計這一環節中應用學到的知識順利地完成畢業設計,并且有質的提高?本人運用高職教育項目化的“六步法”作了如下嘗試:

提供圖紙作為參考

提供給學生工廠實際應用的數控機床或其他機床的二維工程圖作為參考,要求學生讀懂圖紙,并把各零部件部件原理及其在機床中的作用理解透徹。

本專業畢業生要求非常熟練地讀工程二維圖紙,這一環節再一次加強了學生識讀CAD工程圖的訓練。

實際上,本環節是項目化教學“六步法”的“咨詢”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獲取必要是信息,即二維圖紙信息,還有到圖書館或者網絡等渠道獲得的與課題有關的資料等,為后面的設計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將二維工程圖轉換成三維圖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工程二維圖,用學過的三維軟件(如:SolidWorks、UG或Pro-E等)把二維圖轉換成三維圖,并進行裝配以及用軟件進行結構受力分析等。

本環節主要訓練了學生三維軟件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技能。現在有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就要求學生能熟練應用一種三維工程軟件,甚至指定軟件的種類(目前,機械制造業常用SolidWorks和Pro-E,模具制造業常用UG和CATIA),因此,在畢業設計中加入這一環節很有必要。

這一環節,就是項目化教學“六步法”的“計劃―決策―實施”階段。學生根據二維圖和查詢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列出設計的具體方案,同一組是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選擇設計方案,并按方案實施具體的三維設計,在這過程中會有可能出現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的反復過程,在這過程中,老師進行引導和協助,幫助學生、有學生自行解決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也許會經過多次修改,直至滿意為止。

實施階段除了要用到已有的知識、技能和學習與項目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工作過程”學習“過程性”知識,同時檢驗決策的正確性。學生根據課題承擔不同的內容,學生在實施方案時記錄所遇到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最終的結果等,遇到不可解決的問題時,向教師或向同組成員或其他組成員討論,根據實施過程對方案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修訂、補充,最終達成項目目標。

實施階段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作為陪伴者,不直接參與解決問題。

撰寫論文

這一環節是畢業設計的關鍵環節。

撰寫論文的要求是:闡述機床(或某個部件)的設計過程。包括零件設計材料的選擇、熱處理的應用、工藝方法的選擇等等,要求說明選擇的理由,是否有替代方案,為什么等等。在完成設計過程的闡述后,另外還要求學生選擇一個或兩個典型零件進行全面的具體分析。

本環節可以說用到了大學期間所學的所有專業理論知識,另外還用到了許多在校期間沒有碰到的理論或實踐知識,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進行進一步的輔導。

本環節是項目化教學“六步法”的“檢查―評價”階段。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設計過程的訓練,不同程度地對“機械設計”設計有了了解,通過論文的撰寫,老師可以階段性地進行檢查、提問、抽檢等等,從而對每一個學生有效地進行評價。這階段的檢查分為三種形式,即自查、互查和老師檢查,自查和互查以簡單的報告形式遞交,集中交流,相互間打分,結合老師的評分,最終得到綜合評分。

本畢業設計的主要目標跟本專業的核心目標一致,通過畢業設計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和理解數控機床或其他一些機械內部結構原理,以方便在機床出現故障時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快速有效地排除故障。

應用該方式畢業設計的優勢:因材施教。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跟本科院校相比,理論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如果采用常規的畢業設計手段,根據機床的應用要求直接進行“無”中生“有”的方式進行機床設計,顯然難度會很大,并且真正的畢業設計效果也不會很理想;現在采用這種“參考”的方式,根據現有資料進行分析、把現有的設計轉換成自己的設計,在這設計過程中把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整理、吸收,同時進一步學習沒有學過的、工廠的實際知識來提高自己,補充自己不足的知識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伊金霍洛旗| 兴义市| 湘潭县| 茂名市| 辉南县| 壤塘县| 龙山县| 沛县| 祁东县| 潮安县| 运城市| 新竹市| 健康| 古田县| 汝城县| 昌宁县| 南投县| 双鸭山市| 广汉市| 盐亭县| 罗山县| 资中县| 师宗县| 泾阳县| 贵阳市| 千阳县| 井研县| 遂昌县| 苏尼特左旗| 江都市| 浦江县| 蓬安县| 庄河市| 高碑店市| 濮阳市| 横峰县| 林州市| 滕州市| 东台市|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