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股票分析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寫到這里,估計很多不打板的朋友會懷疑了,看好的股票,為什么不底部買?為什么不5%買?這不賺更多嗎?其實,追漲比打板更難,風險更大,漲停買,為的是確實性草根。
昨天和某學員交流,她說5月跟一位老師每次漲三四個點就進去,經常漲停,但是六月每次都是虧,比如周五老師要求在24元布局的奧聯電子,收盤直接套了一塊錢,就是這種不確定性造成的,如果你等漲停再布局,就會有差價,這種追漲需要大勢配合,大勢好的時候才能用這種方法,大家一定注意看大盤環境。
超級短線里面追擊漲停的個股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思路去設計的,但是我的老隊員們,他們敢于漲停布局,新隊員往往眼睛盯著價格,這是不成熟的表現。
股票市場行情走勢的專家分析論文范文一:
看一下盤口情況,兩市低開,上證指數開盤3069.39點,下跌6.29點,兩市競價能量23.7億,成交量比上個交易日縮小,兩市上漲660家,平盤769家,下跌1648家。
股票市場行情走勢的專家分析論文范文二:
今日股市早評】:
昨日滬深兩市早盤低開,隨后反彈至20日均線受阻回落,午后滬指及中小創指均持續下挫,盡管盤中也有個別雄安概念股欲挽救市場人氣,但終究功虧一簣,次新股板塊成為市場殺跌的重災區,盤面上雄安、可燃冰、蘋果等近期活躍的題材板塊分化較大,人氣渙散,次新股板塊短期虧錢效應的加大蔓延到其他熱點題材板塊,影響了資金做多熱情,短期市場也進入震蕩企穩的階段,兩市昨日振幅加大,滬指連續三個交易日沒有站上年線,指數整體處于底部區域,短期繼續維持底部震蕩整理概率較大,預計滬指今日弱勢震蕩,滬指支撐3050 壓力3100。
股票市場行情走勢的專家分析論文范文三:
指數小幅低開,這基本都是震蕩行情,在昨天殺跌后,很多人又對今天更恐慌,今天未必會那么糟糕.
關鍵詞:上市公司業績市盈率資金
一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溫和增長前景為市場提供支撐
2007年,在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提高、貨幣流動性日益泛濫背景下,在資產(包括股票、房地產和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會計準則變更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A股上市公司出現遠超原先預期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具有可比數據的1364家上市公司加權每股收益從上年同期的0.055元上升到0.098元,同比增加78.1%,第一季度較上年第四季度環比增長42.0%;2007年上半年,1503家公司創造凈利潤3262億元,可比公司完成3232億元,同比增長69.87%;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5655.87億元,有可比數據公司同比增長高達66.93%,已遠遠超過上年全年所有上市公司完成凈利潤的總額。
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實現盈利及其增長數據有以下幾點值得重視。
首先,我國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出色,全年業績高速增長已無疑問。這無疑是我國A股市場2007年前三季度強勁上行的重要推動力量。
其次,我國上市公司業績高速增長勢頭將難以持續。2007年三季報數據顯示,1519家披露三季報上市公司剔除新上市公司后,樣本公司2007年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的單季度凈利潤總額分別為1727.66億元、1753.31億元、1397.95億元;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增長-1.46%,第二季度凈利潤環比增長25.42%。可以看出,A股上市公司2007年單季實現凈利潤環比增速呈大幅遞減態勢,且第三季度單季度盈利已經較第二季度略有下滑。具體到上市公司,2007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增長的公司家數為561家、凈利潤環比減少的公司家數則高達913家。
2007年上市公司單季凈利潤環比增速大幅遞減的根本原因在于,2007年A股上市公司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并不是公司主營業務,而是非經常性損益(包括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增加)、新會計準則實施等非常規性增長。其中,來自于股市大幅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貢獻了相當部分。數據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投資收益達1700億元左右,來自于股市的投資收益在1100億元以上,占全部凈利潤的比重在20%以上,貢獻了全部上市公司同比業績增長額的50%以上。最為典型的就是,受益于股市大幅上漲,前三季度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上市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分別達541億元、461億元,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于股市投資收益。
另外,招商銀行等銀行股業績大幅攀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2007年起其員工工薪支出可以全額作為稅前費用列支,而不是按照以前的以計稅工資為限列支。由于金融企業員工高收入的特點,此項稅收優惠貢獻了銀行利潤增長的相當部分。
但是,2008年,造成2007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因素的正面效應正在消失,甚至會發生反作用。首先,2007年第二季度開始,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影響已逐漸淡化。其次,資產價格漲勢將大大放緩,甚至不排除出現下降的可能。例如,2007年10月份以來,A股市場整體估值已經處于高位,可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高估,即使考慮到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長溢價,2008年A股市場也將難以再度大幅上升,產生2007年前三季度的巨大漲幅將是難以想象的。因此,2008年A股上市公司繼續在股票市場取得2007年同樣的投資收益是極為困難的。
當然,2008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也面臨難得的制度性機遇,就是新《企業所得稅法》將正式實施,內資企業所得稅率將從33%降至25%。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A股上市公司業績即可實現12%左右的增長。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08年我國上市公司全年整體業績增長可能在25%左右,相對2007年可能高達60%左右的高速增長,當屬溫和增長。但是,良好的宏觀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上市公司業績將長期持續增長,從而對股市形成支撐。
二高企的估值水平是行情繼續向上發展的重大障礙
2006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連續兩年(2007年為前三季度)年漲幅高達一倍以上的持續大幅上揚,我國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出現大幅上升,無論從A股歷史比較看,還是從國際比較看,當前高企的市場估值水平已成為A股市場行情繼續向上拓展的重大障礙。
1.我國A股上市公司整體靜態市盈率水平已處歷史高位
2007年9月底,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達63.74倍,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達75.54倍,滬深兩市所有A股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達70.59倍。
這意味著,2007年9月底我國A股市場整體靜態市盈率水平已是A股市場建立以來的最高水平。
從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的國際比較看,美國、英國、香港、韓國等市場的靜態市盈率大約在10~20倍的區間內波動,日本和印度市場的總體市盈率大多時間在20~25倍的區間內波動,一般極少能達到40倍的高水平;日本股市1989年底泡沫破滅時,其靜態市盈率達到歷史最高,也僅為70.6倍,和2007年三季度末A股市場的整體靜態市盈率相當。因此,2007年9月底我國A股市場的整體靜態市盈率水平要大幅度高于全球主要市場。
2.動態市盈率雖大幅下降,但仍屬高水平
考慮到2007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現狀,按照最新業績計算的動態市盈率水平會大幅下降,但是計算后的動態市盈率水平同樣處于歷史高位。
我們假設2007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業績增長率和上半年業績增長率相同,按照2007年上半年滬市可比公司凈利潤增長69.2%、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78.91%、滬深兩市A股可比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69.87%進行計算,2007年9月底,滬市A股上市公司整體平均動態市盈率為37.67倍,深市A股上市公司整體平均動態市盈率為42.22倍,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整體平均動態市盈率為41.56倍。
從我國股市歷史看,有不少年份的最高動態市盈率水平曾超過這一水平,如2001年6月股市見頂時,由于當時股價大幅上升達到上輪股市周期頂點而200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卻出現大幅下降,按當年半年報業績計算的動態市盈率曾高達100倍。這么看來,好像2007年9月底A股市場整體動態市盈率距離歷史高位尚有距離,應該不成問題。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A股市場僅僅一些年份中的最高動態市盈率水平高于2007年9月底的動態市盈率水平,2001年最高動態市盈率的高企主要在于股價達到周期高點而上市公司業績卻大幅下降;并且,2007年9月底動態市盈率水平所蘊含的A股上市公司2007年高達70%的業績增長率能不能在下半年實現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假定2007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能夠實現70%左右的業績增長,并假設2008年能夠實現25%的業績增長,那么現在的價格水平按2008年的業績計算的動態市盈率也將在30倍以上,不可謂不高。
因此,現階段過高的靜態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水平將對市場行情發展施加相當的壓力,成為市場行情繼續拓展的重大障礙。一旦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低于預期,很可能將直接誘發市場向下調整。
三趨緊的市場資金難以支撐市場行情持續發展
短期來看,資金是推動股價上行的直接動力,市場行情的持續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的支持。但是,2007年9月以來,具有較強交投欲望的資金的逐漸枯竭已成為A股市場行情繼續向上發展的根本障礙。
1.高企的交易成本是A股市場的難以承受之重
市場行情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活躍的市場交易。但是,印花稅提高0.2個百分點的政策大幅提高了市場交易成本,大量資金正通過印花稅、交易經紀費用等方式源源不斷的流出市場。
考慮到單邊0.3%的印花稅、平均0.2%的交易經紀費用,一次市場交易的總成本高達成交額的1%,那么按照滬深兩市日均2000億成交額計算,每日產生的交易成本即高達20億元,一個月的交易成本將達420億元,一年將高達5000億元。
數據顯示,在5月30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上調政策和市場交易量放大的共同作用下,2007年前三季度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達1436億元,其中主要發生在印花稅稅率調整后的4個月;前三季度,滬深兩市總成交額分別達25萬億元和13萬億元,投資者經紀費用高達1500億元左右。兩項合計,總交易成本接近3000億元。第四季度,市場的總交易成本仍將在1200億元以上。2008年,如果A股市場在2007年9月底的基礎上再有較大而持續的上升,那么高達8萬億元以上的流通市值規模至少需要每日平均2000億元以上的交易規模,每日的印花稅、股票經紀傭金費用至少在20億元以上,全年將在5000億元以上。
每日20億元左右的交易成本看似很少,但日積月累,其總額將是可怕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居高不下的交易成本對市場的負面作用將日益顯現,并將成為行情發展的重大障礙。
2.市場融資膨脹將吸收巨額資金
2007年以來,特別是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A股市場融資規模急劇膨脹,成為市場資金的吞噬器。數據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隨著中國平安、建設銀行、中國神華等大盤藍籌相繼回歸A股市場發行股票,進行巨額融資,A股市場IPO融資總額高達2983.27億元,僅比2002~2006年五年新股融資總額低58億元;104家公司進行了定向增發或公開增發,剔除定向增發中資產、股權的部分后,增發融資總額達1267.09億元,比2002~2006年五年的增發融資總額還多69.54億元。前三季度,IPO、增發(不含實物資產)合計融資達4250.36億元,再加上配股和可轉換債券融資200多億元,A股市場總融資額高達4500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即高達2500億元以上。第四季度,隨著中國石油等大盤股的發行,A股市場融資額估計將達2000億元。全年A股市場融資所吸納的資金將高達6500億元左右。
中外股票市場發展實踐表明,隨著市場行情的持續發展,市場融資熱情將越來越高,市場融資規模將越來越大。2008年,A股市場融資總規模將和2007年不相上下。首先,A股市場新股首發仍將保持較高頻率,融資總規模可能較2007年有所下降,但降幅將不大。其次,市場再融資將進一步提速,融資規模將進一步提高。隨著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滿足再融資的條件,而越來越高的股價將大大刺激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欲望,并為上市公司提高融資規模提供極大的便利條件。
3.對外證券投資加速放行將分流巨額資金
2007年以來,面對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帶來的國內流動性日益泛濫的巨大挑戰,管理層正加速制定境內居民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的政策措施。其中,QDII和港股直通車影響巨大,將極大地分流A股市場資金。
(1)QDII規模急劇擴大。2007年9月份以來,隨著基金QDII的正式成行,QDII規模正迅速膨脹,正在分流A股市場的巨額資金。截至2007年10月中旬,短短一個多月內,南方、華夏、嘉實、上投摩根、海富通、華寶興業、長盛和工銀瑞信等8家基金管理公司相繼獲得QDII資格,南方、華夏、嘉實、上投摩根相繼共獲得總額190億美元的投資額度,四家公司的首只QDII基金不到一個月內相繼閃電成立,首發募集份額分別高達299.98億份、300.56億份、297.50億份和300億份,分流資金高達1200億元。并且,另外四家公司的QDII產品正在積極準備,蓄勢待發,將在短期內吸收資金達1000多億元。2008年,隨著其他基金QDII產品的繼續問世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的QDII陸續成行,QDII規模必將進一步膨脹,很可能再吸收超過3000億元以上的境內資金。
(2)港股直通車將分流相當資金。2007年底2008年初,港股直通車將正式成行,市場預期初期投資總規模將在300億美元至500億美元,將分流A股市場資金達人民幣3000億元左右。
4.解禁限售流通股減持將產生巨大潛在資金需求
2006年4月以來,第一批限售流通股開始解禁;2007年4月以來,第二批限售流通股開始解禁;2008年4月開始,最后一批限售流通股將陸續解禁,截至2008年底絕大多數A股都將可流通,可以隨時減持。
2007年9月以來,隨著A股股價的節節攀升,A股市場市盈率已經攀升歷史高位,解禁限售流通股的減持愿望越來越強,減持動作越來越快。從公開的大非減持公告來看,2007年第三季度有71家次,其中,7月份只有7家大非減持,8月份開始上市公司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減持行為進入高峰,9月份大非減持公告達35家次,創下單月大非減持家數新高。
2008年,如果市場行情進一步向上發展,必將誘發更大規模、更加猛烈的減持風潮,直接抽走巨額市場資金。可以說,解禁限售流通股的可能減持行為將是2008年市場整體行情拓展的最大障礙。
5.投資者獲取巨額收益逐步退出市場將帶走巨額資金
2006年以來的持續牛市使廣大投資者獲得了不菲的賬面收益,而隨著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逐步攀升歷史高位,一批接一批的投資者正相繼退出市場,而這部分逐步退出的投資者恰恰是那些經過多年股市歷練、相對成熟的投資者,也正是他們經過多年熊市的考驗后收獲了此輪牛市行情最豐碩的成果。2008年,如果A股市場繼續向上大幅拓展,將進一步加大、堅定投資者的退出力度,從而將可能帶走高達數萬億計的市場資金。
上述五類主要的現實和潛在的資金流出和分流將對市場施加無以復加的壓力。其中,前三類較為明確的市場資金消耗和分流基本上從2007年8月后開始發生,因而在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其效應尚不顯著,并未有對A股市場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的跡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不利影響將會逐步顯現出來,對市場形成嚴峻考驗。而后面兩項潛在資金流出將在相當程度上制約2008年市場行情向上拓展的空間,即使可能短期內會出現整體性較大漲幅,那也將是曇花一現,難以持久。
四基金流動性風險是市場重大隱憂
據顯示,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末,公布季報的334只基金持有的A股股票市值已達2.32萬億元,持股市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占A股流通總市值的比重達28%,為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投資基金越來越成為我國A股市場具有決定性的力量。
但是,當前的基金投資特點也可能產生重大問題,集中體現在基金的流動性可能面臨嚴峻考驗,一旦出現嚴重問題將會是市場最具破壞性的力量。
1.投資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股的比重持續提高
數據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投資基金持股市值處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狀態,其中第一季度基金持股市值環比上升56%,第二季度環比上升72%,第三季度環比上升80%,呈現逐季加速狀態。經過前三季度的高速增長,基金持股市值相比年初上升了3.83倍,基金持有流通股的比例從20.44%直線上升到28.02%。基金已經成為證券市場最大且具有支配性影響力的機構群體。
2.基金的股票倉位持續上升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末,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平均股票倉位達83.87%,較第二季度末上升3.09個百分點;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平均股票倉位為75.89%,比第二季度上升0.27個百分點;封閉式基金股票倉位為76.51%,比第二季度末的75.45%提高1.06個百分點。
3.基金持股進一步集中
隨著基金規模的迅速膨脹,A股市場基金持股越來越向大市值股票集中,眾多基金一致行為的結果就是我國基金持股日趨集中。2007年基金中報信息顯示,基金持有的前50大市值股票總市值達6353億元,占據了基金持股總市值的近一半;前100大市值股票持股總市值達8228億元,占據了基金持股總市值的64%;2007年中期已經有44只股票的50%以上非限售流通市值被基金持有,另有17只股票有45%到50%的非限售流通市值被基金持有。基金三季報和二季報的對比統計信息顯示,絕大多數重倉股的基金持有比例沒有下降,大市值股票持有比例明顯上升,并出現持股行業日趨集中的勢頭。數據顯示,以銀行、保險、證券為代表的金融保險業受到極大的關注,2007年第三季度末基金對于金融保險業的持股市值達到4977億元,占基金持股市值的比例超過20%,占金融保險流通股的比重高達35%;鋼鐵、有色金屬、地產等行業也受到了基金的青睞,持有采掘業(煤炭、礦產)、金屬非金屬業、房地產業、食品飲料業、機械行業的市值分別占這些行業A股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比重高達38%、33%、34%、30%和25%。
4.普通投資者已成為基金份額的主要持有者
2007年以來,隨著股市賺錢效應的廣泛擴散,普通者投資者已成為基金認購申購的絕對主力。普通投資者往往不具備基本的金融常識,對資本市場的認識不深刻,其投資行為往往體現為羊群效應,進入市場是羊群效應的產物,其退出市場同樣將呈現羊群效應。因此,一旦市場轉勢,普通投資者的贖回行為很可能迅速擴散,從而對基金、市場施加重大壓力,并很可能誘發市場超調。
由于投資基金已成為我國A股市場舉足輕重的力量,其持股的行業、個股集中度越來越高,基金資產的流動性風險日益提高,投資者心理變化、行業或上市公司盈利重大變化、宏觀經濟及政策重大變化等因素都可能成為流動性風險的導火索,而普通投資者的羊群效應則可能極端放大流動性風險。
2008年,在高估值的市場總體格局下,A股市場行情發展將更加敏感和脆弱,基金的流動性風險將成為市場的重大隱憂,必須引起市場的足夠重視。
五寬幅震蕩中市場重心逐漸上移
可能是市場運行的重要特征2008年,A股市場運行的總體背景就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將難以再現2007年超預期的爆發性增發,將恢復到正常增長狀態,而良好的宏觀經濟、逐步改善的微觀基礎等有利因素將繼續推動我國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從而對市場構成有力的支撐;A股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已處于高位,成為市場行情發展的重大障礙;市場面臨巨額資金需求,對以資金推動為主要特點的我國A股市場而言,巨額資金流出將可能對市場形成致命打擊。
因此,2008年,A股市場很可能呈現高位寬幅劇烈震蕩態勢,在復雜激烈的市場博弈中市場重心將繼續有所上升。
1.寬幅劇烈震蕩將是市場指數運行的主要特點
2006年以來,我國A股市場主要股指運行向上趨勢明確,并呈加速上行勢頭,中間雖有所調整,但調整幅度都相對有限(最高也就20%左右)、時間也相對短暫。2008年,主要股指將難以再現這種走勢,而很可能在諸多因素的制約下,主要呈現高位寬幅劇烈震蕩的走勢特點。當然不排除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行情,但在市場資金等壓力下,將很難持久,并將以其后較大幅度的下跌為代價。由于我國上市公司業績仍將以較高的速度增長,2008年我國A股市場整體運行重心將會在2007年9月的基礎上上升一定幅度。
考察市場指數運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上證綜指的計算特點和主要權重股權重杠桿效應所形成的失真現象,上證綜指已難以客觀反映A股市場的整體運行情況。在觀察市場運行時,滬深300指數和深證成指將更貼近市場實際。
2.市場整體性機會將難以再現
股票的投資價值是指某種股票對于特定投資者有一定的價值,是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所評估的某種股票的投資價值。投資價值是某種股票對于個人的價值,反映的是投資者與其所投資的股票之間的主觀關系,它不同于通常所說的市場價值。目前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分析方法很多,本文主要討論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的分析過程跟人們面對現實決策問題時思維過程是大致上市相同的。在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與決策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與分析對象有關的各種因素,建立起各因素之間有聯系的層次階梯系統結構,這種結構能夠幫助決策者把分析問題簡單化,清楚地反映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人們作出正確的抉擇。層次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遞階層次結構的建立
根據層次分析結構中的不同層次對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確立了如下的層次分析模型。其中A為股票的投資價值;B1,B2,B3分別表示股票的收益性,成長性,風險性;C11,C12,C13,C14,C15分別表示基本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現金流,每股公積金;C21,C22,C23分別表示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C31,C32,C33分別表示市盈率,未分配利潤,股東收益比率。
(2)構造比較
判別矩陣以上一個層次中某一個因素作為比較準則時,可以用一個比較標度表示對下個層次中第i元素與第j元素的相對重要程度的認識。由此得到的矩陣A=(aij)叫作比較判別矩陣。
(3)計算各級權重與一致性檢驗
計算出各因素相應的權重wi和隨機一致性比率CR,經過一致性檢驗,當各層指標的CR值全部都小于0.1時,說明各層結構具有一致性。
2.實證分析
[關鍵詞]金融創新;股票指數期貨;盈利模式;風險管理
金融衍生產品是從貨幣、外匯、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品中衍生出來的,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在內的一種金融合約。
在金融衍生產品中,股票指數期貨(簡稱“股指期貨”)作為當代最重要的金融創新,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于風險管理并取得卓越的成效,是20世紀80年代金融創新浪潮中出現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也是金融期貨中歷史最短、發展最快的金融衍生產品,是其他股票衍生產品的基礎。目前,股指期貨作為國際資本市場成熟的風險管理工具,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隨著證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要求開設股指期貨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客觀地說,適時推出股指期貨這一金融衍生品種并合理的加以誘導利用,不僅能夠降低金融風險,而且還能促進股市的進一步發展。
一、股指期貨的相關介紹
股指數期貨是指在交易所進行的以某一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由交易雙方訂立,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約定價格進行股價指數交割結算的標準化合約的交易。其特征與流程類似于普通商品的期貨交易。但由于股指期貨買賣的標的是經過統計處理的股票價格指數,因此它聯系著期市和股市兩個市場,投資者可將其對整個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的預期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
1.股指期貨的發展歷程。股指期貨最早誕生于美國。二戰以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取得飛速發展,上市股票數量不斷增加,股票市值迅速膨脹。在股票市場不斷膨脹的過程中,股票市場投資者的結構也在發生著驚人變化,以信托基金、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大量涌現。
20世紀70年代,在“石油危機”的沖擊下,西方各國的股票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股票投資者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風險,其中以系統性風險更為突出和嚴重。當時,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困境。1981年里根總統執政后,為抑制通貨膨脹采取了強有力的緊縮貨幣政策,致使美國利率一路高攀,最高曾達21%。股票價格因此狂跌不止,投資者損失慘重。大批美國投資者幾乎喪失對股票投資的信心,轉而投資于債券或銀行存款。為減輕股票價格升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穩定和發展美國股票市場,拓展新興的分散投資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勢在必行,股票指數期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并快速發展起來的。
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城期貨交易所在歷經四年的爭論與努力后,首次推出價值線綜合指數(TheValueLineIndex)期貨合約,標志著股票指數期貨的產生。爾后,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也推出了S&P500股票指數期貨交易。股指期貨的成功,不僅大大促進了美國國內期貨市場的發展,也引發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貨熱潮。日本、香港、倫敦、新加坡等地也先后開始了股票指數的期貨交易,股指期貨從此走上了蓬勃發展的軌道。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股指期貨交易的全球化勢不可擋。這突出表現在新的電子交易系統的廣泛運用和24小時在線交易的開通。通過電子交易平臺,交易者可以從一個終端進行多個市場的期貨交易,打破了交易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了全球股指期貨電子化交易網絡的形成與發展。目前,股票指數期貨已成為當今最活躍的期貨品種之一。
2.股指期貨的基本特征
第一,股指期貨的交割方式采用現金結算,而不是實物(股票)交割。
第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合約的價格是人主觀賦予的。
第三,可以同時防范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3.股指期貨市場的功能
(1)規避系統風險。股票市場的風險可以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股票投資組合來分散和抵消,而整個市場的系統風險則是無法用投資組合回避的。一旦由于政策變化等系統風險因素導致股價整體大幅下調,由于缺乏賣空機制,即使投資者對大盤有100%的正確判斷,也只能有50%帶來收益的可能。因此,處于像我國證券市場這樣系統性風險較大的投資環境下的投資者,就迫切需要股指期貨這種避險工具與持有的股票倉位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消除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保持穩定的收益率。
(2)價格發現功能。由于股指期貨合約交易頻繁、市場流動性很高、交易成本低、買賣差價小,瞬時信息的價值會較快地在期貨價格上得到反映。當股指期貨價格與股市價格發生偏離時,或者不同期限的股指期貨價格發生偏離時,投資者可以計算出錯誤定價的程度,在鎖定價差的情況下套取低風險收益。大量的套利交易將使市場的錯誤定價迅速得到糾正,從而使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功能。
(3)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股指期貨的雙向交易機制使機構投資者無論在股價上漲還是下跌時均可進行交易,以避免資金在股價下跌時的閑置;股指期貨的杠桿效應能“以小搏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股指期貨的高流動性,使得在股指期貨市場建立相應金額的頭寸要比在股票市場簡單快捷得多,而且可避免由于大量資金進出引起股價大幅波動而增加交易的執行成本。因此,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在應對突發事件的時候,往往先在股指期貨等衍生品市場上進行交易,然后再伺機在股票現貨市場上進行操作。
(4)進行組合投資,分散投資風險。國外的機構投資者常常在股票、債券與期貨間進行有效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股指期貨常被作為基金構造指數化投資組合的重要工具。指數基金可以借助一個股指期貨合約和國庫券多頭頭寸的投資組合,來實現對股價指數的捆綁,取得與股價指數一致的收益率。實證分析表明,在原有的股票、債券組合中加入部分期貨,能在同樣的期望回報率水平上有效降低風險。
二、股指期貨的套利模式
參照和借鑒國外金融衍生品的發展道路,在我國推出股指期貨,不僅僅是中國發展金融期貨的一個突破口,也是成就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繁榮的一個切入點。根據當前的市場條件,推出指數期貨應當成為我國金融衍生交易產品的優先選擇之一。
從股指期貨參與者的角度看,股指期貨主要有三種投資功能: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機。
(1)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的原理同商品期貨保值的原理類似,不同的是商品期貨保值幾乎可以完全鎖定價格或利潤,而股指期貨的保值只能規避某個股票(組合)面臨的系統風險,即隨大盤波動的風險,并不能完全鎖定股票的價格。經過股指期貨保值后的資產很可能還面臨一些非系統風險。
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又可分為賣期保值和買期保值。前者是指股票持有者(如投資者、承銷商、基金經理等)為避免股價下跌而在期貨市場賣出所進行的保值;后者是指準備持有股票的個人或機構(如打算通過認股及兼并另一家企業的公司等)為避免股份上升而在期貨市場買進所進行的保值。
(2)股指期貨的套利。股指期貨的套利一般可以分為期貨現貨套利、跨市套利、跨品種交易、到期日套利和跨期套利。由于股指期貨交易比較活躍的時期一般是最近的一個月份,所以跨期套利比較難于進行。
①期現套利:目前,股指期貨交易在交割時采用現貨指數,這不但具有強制期貨指數最終收斂于現貨指數的作用,而且在正常交易期間,股指期貨和現指維持著一種動態關系。在各種因素作用下,股指起伏不定,常常與現指產生偏離,當這種偏離超出一定范圍時就產生了套利機會。
②跨市套利:同商品期貨的跨市套利原理一樣,股指期貨的跨市套利是利用兩個市場股指期貨合約價格的趨同性進行套利。兩個市場比如中國和香港,由于股市信息獲得的時效性、準確性以及心理預期的不同,兩市股指期貨價格的走勢可能會不同,等到消息明朗時,兩市股指期貨價格之差又會回到正常的水平,這就給跨市套利提供了機會。
③跨品種套利:跨品種套利是指利用兩種不同的、受到同一供求因素影響的品種之間的價差進行套利交易。由于不同品種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不同,套利者根據它們發展趨勢的預測,可以選擇多頭套利或空頭套利。這種套利交易方法是根據兩種交易品種之間的價差發展趨勢而制定的。具體操作與跨市套利大致相同。
④到期日套利:對股指期貨一類進行現金結算的期貨品種而言,除了提供上述投資機會外,還可以進行到期日套利。當預期最后結算價大于股指期貨合約價格時,可以買入股指期貨合約等待到期結算,相當于以較高價格賣出;反之,當預期結算價小于股指期貨合約價格時,可以賣出合約,以較低買價結算。
⑤跨期套利:跨期套利是指利用股指期貨不同月份的合約之間的價格差價進行相反交易以從中獲利。跨期套利根據其采用的方法可分為兩種:多頭跨期套利和空頭跨期套利。
a、多頭跨期套利:當股票市場趨勢向上,且交割月份較遠的期貨合約價格比近期月份合約價格更容易迅速上升時,進行多頭跨期套利的投資者,可以出售近期月份合約同時買進遠期月份合約。反之.如果股票市場趨勢向上,且交割月份較近的期貨合約比遠期合約的價格上升快時,投資者就買進近期月份期貨合約而同時賣出遠期月份的期貨合約,到未來價格上升時,再將近期合約和遠期合約同時平倉,這樣就實現多頭套利目的。
b、空頭跨期套利:與多頭跨期套利相反,當股票市場趨勢向下時,如果交割月份較遠的期貨合約比近期月份合約的價格更容易迅速下跌時,那么,投資者就可買進近期月份合約而賣出月份較遠的合約;如果交割月份較近的期貨合約價格比遠期月份合約的價格下跌快時,投資者就應賣出近期月份期貨合約而買入遠期月份的期貨合約。到未來價格下跌后,再將遠期和近期合約同時平倉,實現空頭跨期套利的目的。
(3)股指期貨的投機。投機股指期貨的原理在預測股指將下跌時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在預測股指上升時買入期貨合約。所以除了必要的技術分析知識外,還必須對股票指數標的進行研究。
三、股指期貨蘊含風險
股指期貨能給投資者帶來避險和創造收益機會的同時,也以它特有的以小搏大的交易特點,其自身的投機性、間接性和集中性帶給我們奇特的杠桿效應,使現貨交易中的風險以更加劇烈的方式在期貨市場中表現出來。基本風險是股指期貨交易的價格風險,還有來自業務處理不當或從業人員違規以及交易、結算系統不完善所引致的風險。因此,對股指期貨交易風險的防范及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投資市場環境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一方面容易加劇市場上過度投機的氛圍,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股票市場呈現弱式有效市場,交易主體獲取信息的不對稱,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資金和信息的優勢通過影響股票現貨市場從而到達影響股指期貨市場的目的,并且由于股指期貨的杠桿效應,股票指數的較小變動就會導致股指期貨市場的巨幅波動,因此中小投資者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同時,由于我國市場深度不夠,也容易產生市場業務量不足或無法獲得市場價格,致使投資者無法及時平倉的市場流動性風險。
從交易主體來看,套期保值者有可能由于所持有的股票現貨與股票指數的結構不一致或具有相關系數較低、對價格變動的趨勢預期錯誤以及資金管理不當,就會造成套期保值的失敗,從而給市場帶來風險。套利者如果對理論期貨價格的估計準確,則套利幾乎是無風險的。而股指期貨的價格是由無風險收益率和股票紅利決定的,但我國目前利率沒有市場化,公司分紅派息率也不確定,并且股票價格變動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由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的,更關鍵的是復制指數的一攬子股票與現貨指數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的困難較大,這些都使得套利在技術上存在風險。同時,對于投機者而言,投機交易在股指期貨交易成交量中占很大比重,如果投資者沒有能力在別的市場上做相應的投資,就等于把投資完全暴露在期貨風險之下。1993年在海南進行的股指期貨試點的后期,就是因為大部分交易者都是投機者,大戶操縱嚴重導致了股指期貨的畸形發展而導致最后的關閉。
從市場監管方面來看,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證券、期貨監管機構,管理層在多年的監管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包括應對突發性事件的經驗。但是,現階段我國證券期貨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在法律手段的運用上,表現為可操作性不強、執法力度不夠,在出現問題時,不可避免地會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預市場。
推出股票指數期貨對于我國證券市場是一項創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關鍵是如何化解這些風險。由于期貨交易方式比現貨交易方式具有風險更高的特點,相應地在管理上也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通過建立嚴密的股指期貨法規與監管體系,健全交易制度和規則,盡力完善“游戲規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范期貨市場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強化對會員的管理,保證期貨市場的正常運作,來盡可能地控制市場的各種風險,保證市場的流動性、穩定性和透明度。
參考文獻:
[1]丁儉.封閉式基金與股指期貨套利及定價[N].證券市場周刊,2006-12-24.